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他用记忆的艺术再现了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颁奖词
《星形广场》出版于1968年,是莫迪亚诺的处女作,获当年的罗热-尼米埃奖和费内翁奖。
小说通过叙述者拉斐尔·什勒米洛维奇的谵妄幻觉展开,这位主人公变换千百种怪诞离奇而又互相矛盾的犹太身份,却将痛苦的悲剧隐藏于诙谐之下,于是我们看到诸多或真实或虚构的人物鱼贯而行:莫里斯·萨克斯与奥托·阿贝茨,列维-旺多姆与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医生,马塞尔·普鲁斯特与法国盖世太保,德雷福斯上尉,弗洛伊德,希特勒及其情人爱娃……有如旋转木马一般在时空中疯狂地转动,而当我们合上书,星形广场就镌刻在“痛苦之都”的中心位置。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法国当代著名作家,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迪亚诺1945年生于巴黎郊外布洛涅—比扬古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莫迪亚诺在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1972年的《环城大道》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1978年的《暗店街》获得龚古尔奖。1996年,莫迪亚诺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奖。他还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奇诺?德尔?杜卡基金会世界奖和奥地利欧洲文学奖这两项终身成就奖。莫迪亚诺的小说常常通过寻找、调查、回忆和探索,将视野转回到从前的岁月,描写“消逝”的过去;也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某一形象表现出深远的含义。自1968年至今,莫迪亚诺已经出版近三十部小说,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版。
这是一种特别的记忆,试图从过去搜集一些片段,一些由匿名者和陌生人留在大地上的痕迹,这记忆也与我出生的1945年有关联。生于1945年,城市已被毁,所有人都消失了,这让我这一代人对记忆和遗忘的主题尤其敏感。
不幸的是,我觉得追忆逝去的时光惟有普鲁斯特的本事和坦诚才能完成。他描述的社会依然稳定,那是十九世纪的社会。普鲁斯特的记忆让过去在微末的细节里重现,宛如一幅活生生的画。如今,我感觉到记忆远不如它本身那么确定,必须不停地与健忘和遗忘斗争。由于这一层、这一大堆遗忘覆盖了一切,我们仅仅能截取一些过去的碎片、不连贯的痕迹、稍纵即逝且几乎无法理解的人类命运。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词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失落感”的精准拿捏。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悲剧,而是一种渗入骨髓的、日常化的、难以言喻的缺失。阅读体验像是进行一场漫长的、关于“什么本应存在却不存在”的哲学探讨。作者的文笔有一种老派的优雅,句子结构复杂却流畅,读起来像是在欣赏一幅精细的油画,每一笔触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人物之间的互动充满了张力,但这种张力往往是沉默的、未被言明的,通过大量的内心独白和环境描写来传递。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某一段话的韵味,因为它包含了太多层含义。它很少提供明确的答案,更像是抛出了一系列深刻的问题:我们如何定义自我?被遗忘的历史将以何种形式回归?这些问题贯穿始终,没有简单的总结,只有不断的追问。对于那些对文学的深度和复杂性有追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次值得深入探索的旅程。
评分读完后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想立刻去翻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介绍,因为这本书明显建立在一个非常坚实而又刻意隐藏的现实基底之上。它不是简单的虚构,更像是一种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或文化现象的“回声”。作者的叙事腔调非常独特,冷峻中带着一种不经意的诗意,仿佛一个专业的考古学家在清理一件珍贵的文物,动作轻柔,但目的明确——还原其原貌。我特别留意到作者在处理“身份”和“记忆”这些主题时的手法,它们不是被简单地陈述,而是通过物件、气味、甚至一个不经意的眼神来侧面烘托,这种间接的表达方式更具穿透力。书中人物的行为逻辑常常是反直觉的,但当你沉浸到小说的内部逻辑中时,又会觉得他们是那个世界里最真实的存在。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更像是为那些热爱文学本身,而非仅仅追求情节刺激的读者准备的“盛宴”。它要求你的大脑保持高度活跃,去处理那些跳跃性的时间点和散落的线索。
评分这是一本需要“沉浸”而不是“阅读”的书。它营造的氛围极度浓郁,让人感觉自己像是被卷入了一场永无止境的午后茶会,桌上摆着未被碰触的茶点,窗外是永不消散的薄雾。叙事上,它大量运用了象征和重复的意象,这些元素在不同的章节中反复出现,像是音乐中的主题变奏,每一次出现都带着新的情感色彩。角色的行动往往显得犹豫不决,充满了现代人的那种“被困住”的感觉,他们似乎都在等待一个信号,一个能让他们走出当前困境的契机,但这个信号可能永远不会到来。我非常喜欢作者对感官细节的强调,比如光线的角度、特定气味的回溯,这些都有效地将读者拉入了角色的主观世界。全书的色调是偏冷的,即使是描述温暖的场景,也总有一丝清冷的疏离感。它不是那种读完会让人心情愉悦的书,但它会拓宽你对小说叙事边界的认知,让你重新审视记忆与现实之间的脆弱连接点。
评分这本小说读起来有一种奇特的迷幻感,好像穿梭在光影交错的迷宫里,寻找着某个失落的记忆碎片。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极其敏锐,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带着浓厚的个人印记,让人仿佛能闻到那种老旧书页和潮湿空气混合的味道。叙事节奏是缓慢而克制的,像是在一步步揭开一张泛黄的照片,每揭开一层,都会发现新的谜团和未竟的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得入木三分,他们似乎总是在边缘游走,游离于主流叙事之外,带着一种都市的疏离和对过往的执着。阅读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因为它不是那种直给的、迎合读者的故事,更像是一场与作者心照不宣的智力游戏,需要读者主动去填补那些留白的空白,去解读那些反复出现的象征符号。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时间”的处理,时间在这里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像被揉皱又重新铺展开来的布料,过去、现在、未来在特定的时刻交织重叠,营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氛围。读完之后,心里会留下久久挥之不去的回响,像是清晨雾气散去后,阳光打在空旷街道上的那种寂寥感。
评分简直是一场文学上的“慢炖”体验,对于习惯了快节奏叙事的现代读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挑战,但绝对值得投入时间去细品。我感觉作者在用一种近乎“冥想”的方式来构建这个世界。文字的密度很高,每一个句子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推敲,读起来有种老派法语文学特有的那种精致的忧郁感。故事的主线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主角在追寻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灵蜕变和对周遭环境的细致观察。书中对城市景观的描写极其传神,那些不起眼的角落、被遗忘的咖啡馆、总是下着小雨的街道,都被赋予了某种近乎神圣的意义。角色的对话常常是充满暗示和弦外之音的,他们似乎都在努力地与自己或与世界保持距离,每一次试探性的交流都显得小心翼翼,生怕打破了那脆弱的平衡。如果你期待一个明确的结局或者一个被清晰解释的谜底,你可能会失望;但如果你享受在模糊不清的边界地带游走,享受那种意象的叠加和情绪的累积,那么这本书会给你带来极大的满足感。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内容不错,物流很快,喜欢,好评。
评分一直到现在才开始接触莫迪亚诺,希望不算太晚,我来了?
评分新版,旧版平装,封面不好看,这版还行
评分最喜欢的莫迪亚诺,娓娓道来,说出一个时代的悲伤
评分非常好的书
评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拜读。
评分非常精美的装帧,内容翔实深刻,十分值得购买
评分趁活动,买着屯着看的,好评。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内容不错,物流很快,喜欢,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