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实秋 著
图书标签:
  • 爱情
  • 治愈
  • 成长
  • 散文
  • 情感
  • 文案
  • 生活
  • 温暖
  • 伤感
  • 诗意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2475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1730
品牌:ZITO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6
字数:18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冰心说梁实秋像一朵花,是他优雅风趣;“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是他乐生旷达。酒至微醺,正如半开半合的花。恰逢其时,可遇不可求。


  ★梁实秋的散文,于细微处见生活,有着平易近人的幽默,读来轻松有趣。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我们为什么要不快乐!


  ★书中还收录了插画师叁月李、顾小屿、邓邓的插画。一只猫,一束花,一缕风,都是这平淡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本书封面采用了128克爱克罗高级竖纹纸,内文则用了80克白云胶版纸,在读书的同时,触摸纸张的温度。


内容简介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收录了《麻将》《男人》《女人》《白猫王子五岁》等41篇散文和悼念亡妻之作《槐园梦忆》。作者于细微处见生活,常常有感而发,或是平易近人的人生哲思,或是忙里偷闲的小酌微醺,或是对故园及故人的相思之情,语言亦庄亦谐,无不展现了其乐生旷达、优雅风趣的自在情怀。


  人生无完满,但生命的每一刻都有其乐趣所在,愿你不劳于身,不疲于心,慢下脚步,发现生活的趣与妙,做一个快乐的人。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

  作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

  著有《雅舍谈吃》《雅舍小品》,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

  他风度翩翩把玩世间美好,并以一颗孩童般的心自得其乐。


  梁实秋写日常事物,平实,随性,有趣;写世相人情,有自嘲,有宽容,即使是讽刺也充满了善意;他善于用幽默化解生活的低潮、困顿,尽显乐生旷达、优雅风趣的自在情怀。


精彩书评

  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要梁实秋像一朵花。

  ——冰心


  他的文章我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就读过不少,很欣赏他的文才,对他潜怀崇敬之情。

  ——季羡林


  我写短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梁实秋很幽默,他影响了我很多。

  ——韩寒


  很喜欢,这个在别人或咋呼或默然的时代里自顾潇洒的人。 ——豆瓣网友


目录

第一章 我来如流水,去如风

早起/ 要此心常常摄持,让此心做得主宰 002

快乐/ 幸遇三杯酒美,况逢一朵花新 006

寂寞/ 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010

麻将/ 只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013

了生死/ 心地光明,无所恐惧019

好容易过了端午节/ 我所缺乏的只是钱023


第二章 风雨故人来

客/ 夜半待客客不至,闲敲棋子落灯花028

送行/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032

谈友谊/ 友谊不可透支,总要保留几分036

沉默/ 现在想找真正懂得沉默的朋友,也不容易了030

健忘/ 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043

唐人自何处来/ 统统是唐人呀048

请客/ 若要一天不得安,请客051


第三章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饮酒/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058

下棋/ 弈虽小术,亦可以观人 062

晒书记/ 读书人竟放任蠹虫猖狂乃尔 066

写字/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 069

群芳小记/ 看着花抽芽放蕊,才有趣味 072

信/ 早起最快意的一件事,莫过于在案上发现一大堆信092

相声记/ 我们使许多愁眉苦脸的人开口笑了 096

白猫王子五岁/ 片时欢乐且相亲 100

放风筝/ 俯瞰尘寰,怡然自得 104


第四章 参差百态是人生

“旁若无人”/ 这世界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112

暴发户/ 树小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116

骂人的艺术/ 揭破一张黑幕给你瞧瞧 120

吃相/ 餐桌的礼仪要重视,不要太重视127

商店礼貌/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132

穷/ 别看我囊中羞涩,我有所不取136

怒/ 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最难看140

懒/ 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142

男人/ 一餐盛馔之后,他的人生观都能改变,对于什么都乐观起来 146

女人/ 上帝给她一张脸,她能另造一张出来 150

计程车/ 实无论干哪一行,要成功当然靠自己,然而也要看因缘 155


第五章 相思便是春常驻

旧/ 旧的事物之所以可爱,往往是因为它有内容,能唤起人的回忆 162

爆竹/ 响声起后,万众欢腾 166

窗外/ 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 170

树/ 树沐浴在熏风之中,抽芽放蕊,必有一番愉快的心情 174

疲马恋旧秣,羁禽思故栖/ 人与疲马羁禽无异 178

北平的冬天/ 如果冬天来到,春天还会远么 188

过年/ 我愿在哪一天过年就在哪一天过年 193

我在小学/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196

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 208


精彩书摘

  寂寞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的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的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时时的声响可以很清晰的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但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静,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画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


   我的朋友萧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杀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

  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种逃避现实的现象么?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清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的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而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此。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须强求,一霎间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凡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的享受它。


前言/序言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 简介 这本《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并非一本简单的故事书,而是一次关于生活美学与心性修养的深刻探讨。它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也未聚焦于传奇人物的生平。相反,它将笔触伸向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从最寻常的景物、最常见的饮品中,提炼出能够触动人心的哲思与感悟。作者以一种极其舒缓且富有韵律的笔调,引导读者放慢脚步,去感受生命中最纯粹、最本真的美好。 书的标题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东方哲学式的智慧。“花看半开”,拒绝了尽情绽放的极致,而是选择在含苞待放、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时欣赏,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含蓄之美,更是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对“刚刚好”的境界的追求。它暗示着,事物最动人的时刻,往往不在于其巅峰,而在其蕴含的可能性之中,在那些未完全展露的姿态里。人生亦是如此,不贪求圆满,不执着于终点,而是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次蜕变与成长,品味那份朦胧的美感与无限的遐想。 “酒饮微醺”,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放松与沉醉。微醺,不是酩酊大醉,也不是滴酒不沾,而是一种介于清醒与迷醉之间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感官变得敏锐,心灵趋于平和,平日里被遮蔽的感性与灵性得以释放。它是一种适度的释放,是对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慰藉,让我们得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沉浸在一种温和而愉悦的自我之中。这种状态,也是一种清明,让我们能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观察世界,去体味人生的况味。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正是围绕这两个意象展开。它将读者带入一片宁静的时光,邀请我们一同去观察一朵花的生命轨迹,从嫩芽初绽到含苞待放,再到盛开的刹那,并最终归于零落。作者不会去描绘花的绚烂,而是着重于花蕾中蕴含的生命力,以及花瓣舒展时那种内敛的姿态。这种对“半开”的欣赏,是一种对生命过程的深刻理解,是对“未完成”之美的珍视,因为它包含了无限的希望与未来的可能。 同样,作者也篇幅着墨于酒,但并非以杯盏交错的喧嚣为背景。它描绘的是独自一人,或与三两知己,在静谧的夜晚,斟一杯清酒,在月光下,或在炉火旁,慢慢品味。酒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微暖的液体滑过喉咙,带来一股淡淡的暖意,随即,思绪开始随着酒意而飘散。这种“微醺”,不是为了麻痹自己,而是为了打开心扉,让那些被日常琐事压抑的情感得以舒展,让那些被理性束缚的想象力得以飞翔。它是一种与自我对话的方式,一种在宁静中体悟生命深层含义的途径。 本书的内容,是作者对生活细微之处的敏感捕捉,是对那些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小确幸”的深刻挖掘。它可能包含: 关于时间与节奏的观察: 作者会探讨生命中的节奏感,如同花开花落,潮起潮落。为何我们总是急于求成,错过了过程中最动人的风景?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不疾不徐的生命节奏?书中可能通过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描绘,对自然界万物生长规律的观察,来阐释时间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对春日里初生的嫩芽,对夏夜里蝉鸣的声声慢,对秋日里落叶的静美,对冬日里万物潜藏的生机,这些都是时间流转的痕迹,也是生命不同阶段的韵味。 关于器物与美学的思考: 作者可能从一个古朴的茶杯,一个精致的陶罐,一张古老的木桌,甚至是一块粗糙的石头中,读出其背后的故事与韵味。这些器物,承载着匠人的心意,也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它们不追求奢华,但自有其朴拙的美感。通过对这些器物的描绘,作者引导读者去发现日常生活中被低估的美,去理解“少即是多”的东方美学观念。例如,描写一个手捏的粗陶碗,其不规则的纹理,粗糙的触感,却能带来一种踏实的温暖;或者是一盏古朴的油灯,在昏黄的光线下,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宁静氛围。 关于感官体验的唤醒: 书中大量描写了各种感官体验,不仅仅是视觉上的“花看半开”,还包括听觉上的“鸟语虫鸣”,嗅觉上的“花香酒香”,触觉上的“微风拂面,衣袂飘飘”,甚至味觉上的“茶米的清香,糕点的甘甜”。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将这些感官体验放大,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重新体验那些被忽略的生命乐趣。例如,描写雨后泥土的芬芳,夏日荷风送来的淡雅香气,冬日炉火温暖的噼啪声,这些都是生活本身带来的最直接的慰藉。 关于心灵的安抚与滋养: 在现代社会高压的环境下,人们常常感到焦虑与疲惫。《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提供了一种心灵的栖息地。它鼓励读者关注内心,倾听自己的声音。书中可能通过一些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静谧的湖面,清澈的溪流,参天的大树,来引发读者对内心平静的向往。作者也可能分享一些自己的人生体悟,关于如何面对失落,如何保持乐观,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谐相处。这些内容不是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如同一位老友在耳边轻声细语,给予温暖的启示。 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作者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花开花落,四时更迭,这些自然现象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人的心境紧密相连。书中可能描绘了人们在自然中的活动,如踏青、赏月、采菊,这些活动并非为了征服自然,而是为了融入自然,感受自然的韵律,从中汲取力量与灵感。例如,描写了在山间小路上漫步,听着脚下落叶的沙沙声,感受微风拂过脸颊,那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安宁。 关于“留白”的艺术: 就像“花看半开”一样,书中也充满了“留白”。作者不会将一切都解释得过于透彻,而是留下足够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去体会。这种“留白”,既是写作上的技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它尊重读者的独立思考,也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的经历与感悟融入其中,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共鸣。读者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联想到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某个花开的季节,或者某个微醺的夜晚,从而使得书中的文字与自己的生命体验产生连接。 《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不是一本追求轰动的书,它更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醇厚的甘甜与悠长的回味。它是一份送给所有在快节奏生活中,渴望寻回片刻宁静与美好的人们的礼物。它鼓励我们,不必执着于圆满,不必追求极致,而在生活的“半开”之处,在“微醺”的状态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最动人的生命之美。这本书,旨在唤醒我们沉睡已久的感官,安抚我们疲惫的心灵,让我们重新认识和珍视生命中那些简单而又隽永的幸福。它是一场心灵的旅行,一次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同样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一种清新、淡雅、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着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境。文字仿佛带着一种温和的触感,让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舒适。句子结构多变,时而舒缓悠长,如潺潺流水,时而简洁有力,如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阅读氛围。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捕捉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并赋予它们生命与情感。例如,对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的描绘,对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的涟漪的刻画,这些细节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充满了诗意。 总而言之,《花看半开 酒饮微醺》是一本倡导“慢生活”与“精致生活”的书籍。它不是教你如何去“活”,而是引导你如何去“感受”。通过对自然、器物、时间、感官的深入描绘,它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在那里,我们能够放下焦虑,回归本真,重新发现生活的美好与意义。它是一份邀请,邀请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处属于自己的,可以静心休憩、细细品味生命的风雅之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气息”——它拥有一种极为独特且难以模仿的氛围感。阅读时,我仿佛置身于某个特定的时空场域,那里的空气是微凉而清澈的,时间流逝得极其缓慢,甚至带着一丝慵懒的诗意。这种氛围的营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对感官细节的精准捕捉:晨光穿过薄纱窗帘时投下的光斑,雨滴落在青石板上的声响,甚至是某种特定花卉在黄昏时分散发的淡淡幽香。这些细节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可感知的世界。它不是让你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故事中去,而是让你成为一个安静的、被保护的观察者,沉浸于这份被精心调制的宁静之中。这种“在场感”非常强烈,以至于合上书本后,那种淡淡的、微醺的平静感,还会萦绕在心头许久,让人不愿轻易回归到喧嚣的日常。

评分

在主题的深度挖掘上,这本书展现出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张力。它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的情绪宣泄,而是深入到存在的本质,探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从未深究的问题——比如“片刻”的永恒性,或者“遗忘”作为一种记忆的补偿机制。作者的思考角度非常独特,常常能从极为日常的场景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困境或顿悟。这种思辨过程是内敛的,没有宏大的理论框架,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妙的譬喻和场景的重构来实现的。它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温柔的“思想的体操”,拉伸我们固有的认知边界,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与周遭环境的关系。读完之后,我总会有一种“被轻轻提醒”的感觉,仿佛从一场漫长的梦境中醒来,但梦境的残影依然清晰可见,并对现实产生微妙的影响。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处理非常巧妙,它似乎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宏大叙事主线,反而更像是一系列相互独立却又在某种无形的情感频率上产生共振的片段集合。这种非线性叙事的手法,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主动性和想象力。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充满了镜子的房间里穿行,每一个切面都反射出不同的光景,但最终,这些光影又汇聚成了一个统一的、立体的整体印象。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或唯一的解读,而是留下了大量的“留白”空间,鼓励我们去填补那些未尽之意。这种开放式的处理,使得每一次重读都会产生新的体悟,因为我们自己的心境在变,对那些似是而非的意象的理解自然也随之深化。我欣赏这种将阐释权部分下放给读者的勇气和自信。

评分

初读此书,我便被作者那如同溪流般潺潺而下的叙事节奏牢牢吸引。他的文字不是那种咄咄逼人的宣言式表达,而更像是一种温柔的邀请,引领你走进他构建的那个微妙的心灵世界。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遣词造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处处暗藏玄机,平白之处蕴含深意,华丽之余又保持着克制。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某些句子,不是因为晦涩难懂,而是因为那份恰到好处的美感令人不忍心快速滑过。特别是那些关于光影流转、情绪波动的心灵独白,那种细腻到近乎神经质的捕捉,让人不禁拍案叫绝。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有一种令人安心的“慢”,它尊重时间的流动,不急于抛出结论,而是让你细细品味过程中的每一丝微妙变化,像是在品鉴一壶需要慢慢温热的老茶,层次感丰富,回味悠长。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厚重的封面,触感温润,泛着低调而雅致的光泽,仿佛将岁月的沉淀都凝聚在了指尖。内页的纸张选择极其考究,米白色的纹理,既有复古的韵味,又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眼睛也不会感到丝毫疲惫。更值得称道的是,装帧的细节处理——书脊的烫金工艺,线条流畅而精准,每一笔都透露出匠人的用心。我尤其喜欢扉页上的那枚小小的印章,设计简约却意蕴深长,让人在翻开正文之前,便已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即便是摆在书架上,也足以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出主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的独到见解。我甚至会花时间去摩挲那些边角的纹理,去感受油墨干燥后散发出的那种特有的、令人安心的气味。

评分

快递很快,书也没有折损,五星

评分

是儿子要的书,看见班上同学有了也要买,于是立马京东下单,马上到货,买书还是京东快。

评分

好便宜好便宜好过好货特价哦特别好好好好便宜便宜便宜实惠便宜实惠

评分

大概翻了一下,内容很不错。大家的随笔,明天开始看它了。

评分

不错不错,质量好,印刷好。

评分

经典文学,值得收藏!价格便宜。

评分

物流不错,很快就收到了。

评分

突然喜欢梁实秋~好好看看学习学习

评分

包装印刷都很好,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