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放着不用管就能活吗?”
“多肉喜欢晒太阳吗?”
“多肉几天浇一次水?”
“一片叶子就能长出一棵多肉?”
……
多肉是植物界的卖萌明星,小巧可爱的外形引无数人为之倾倒,纷纷将这些“懒人植物”买回家,细心呵护起来。谁知道,原本健康茁壮地多肉却一个个化水、黑腐了,好一点的也徒长成“大饼”或者长成“细高个”,完全找不到原来胖嘟嘟、肉呼呼地可爱模样了。
其实,多肉是非常好养的植物,只要你用心去了解它们的习性,给它们提供适合的环境,多肉的美丽自然就能为你呈现。在这里,阿尔首次分享自己学习养多肉的心路历程和多肉的逆袭之路,相信你能从中得到启发。接着,阿尔还教新人避开常见的养护误区,让新人少走弯路。然后从基础的入门知识开始介绍,教你怎么买多肉、怎么种、怎么浇水、怎么施肥、怎么繁殖更多的多肉,让多肉新人迅速成长为多肉达人。
养多肉总是会碰到各种病虫害,很多人对此束手无策,本书整理了多肉养护常见问题,让你从中学会如何照顾患病的多肉,做个合格的多肉小医生。为了给大家更多的具体指导,书中介绍多肉品种时还附带了此品种经常会出现的养护问题,并配有多肉病害的图片,能让你一眼判断自己的多肉问题。
阿尔,
多肉圈“整容圣手”
飘窗族偶像
本名田川,辽宁大连人,网名阿尔的飘窗、阿尔,80后多肉爱好者。2014年开始养多肉,并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养多肉的点点滴滴。经他手养护出的多肉,都能够展现出不一样的果冻色,被网友称为多肉圈“整容圣手”,在23万粉丝的见证下,打破了“室内养不好多肉”的论调。他在微博中发布的多肉成长对比照,给了多肉爱好者满满的正能量,让多肉爱好者受到激励,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和动力。2017年编著出版《零基础养多肉》图书,上市后好评如潮,多次加印,给了多肉爱好者很多帮助。
酥皮鸭
景天科拟石莲花属
植株多直立,可长成树状,叶片比较小,先端肥厚,叶尖明显。一般情况下叶片是绿色或深绿色的,秋冬冷凉季节,叶缘会变红,叶片底色也会变成似油酥的黄色。喜欢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疏松、透气的栽培介质能让它更好地生长。
增肥上色秘诀:日常要多晒太阳,保证至少每天4小时,叶片边缘就会有颜色。清新的蓝绿色配上粉红的边边非常养眼。适当控水可以令叶片更短、更厚、更紧包。冬季温差大、低温时就要减少浇水量,株型和颜色都会很漂亮。薄薄地铺上一层淡黄色的铺面土,既能够提升劳伦斯的美,又可以保温。
@阿尔:酥皮鸭叶片消耗很快,是生病了吗?
阿尔回复:如果是在夏季,叶片消耗快是正常的,因为气温过高,酥皮鸭会休眠,底部叶片逐渐消耗,而新生叶片几乎没有生长迹象。如果是其他季节,考虑是根系出了问题,应查看根系健康状况。
玉露
百合科十二卷属
玉露种类繁多,晶莹剔透,非常可爱。习性和景天科多肉植物不同,喜欢半阴、凉爽、通风的环境,耐干旱,不耐寒,相比景天科植物更容易养活。对光照需要比较少,而且最好是散射光,强烈的日照会把它晒干瘪,变成灰褐色。但如果长期不见太阳或是浇水太频繁,叶片也会长长,而且特别松散,不美观。
养肥上色秘诀:虽然不太需要光照,但是也不能完全没有光照,适合在光线比较弱的地方养护。玉露的根系比较长且粗壮,应选择较深的花盆栽种,栽培介质最好颗粒土多一些,能够较好地透水、透气。夏季和冬季可以使用喷壶对叶片进行喷雾,能够增加窗面的通透度。
@阿尔:玉露为何变得暗淡干瘪?
阿尔回复:玉露喜欢半阴环境,强烈光线照射可能会造成这种情况。如果是在夏季半阴环境下养护,也可能会是这样的,玉露夏季休眠,状态不佳。等到秋冬季节可以用透明的玻璃器皿或塑料器皿将玉露罩起来闷养,叶片会变得饱满而又晶莹剔透。
山地玫瑰
景天科莲花掌属
叶片比较薄,翠绿色,生长期如盛开的玫瑰。夏季休眠明显,外围叶片枯萎,叶片紧包,如含苞的玫瑰,有“永不凋谢的绿玫瑰”之美称。山地玫瑰喜欢凉爽、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生长速度一般,容易从基部长出小芽。山地玫瑰开花后母株枝干会枯萎,通常大家认为是开花会死的品种,不过,如果有侧芽并不会影响侧芽的生长。
增肥上色秘诀:山地玫瑰一般为绿色,不会变色,夏季休眠叶片紧紧包裹,外围叶子大多枯黄,内层叶子颜色稍微变黄。夏季应注意加强通风,控制浇水,在通风、干燥、凉爽的环境中养护。避免烈日曝晒,更要避免雨淋,以免因闷热潮湿引起植株腐烂。需要注意的是,山地玫瑰即使处于深度休眠状态也不能完全断水,浇水量把握不好的话,可以采用浸盆的方式,稍在水中浸几秒,浸湿底部土壤就可以。
@阿尔:这些枯叶可以清理掉吗?
阿尔回复:山地玫瑰休眠后,外围枯黄的叶片不要清理,这些枯叶可以保护里层的叶子。
……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透露出作者深厚的实践功底和对读者学习习惯的深刻理解。它不是那种把所有知识一股脑倒出来的百科全书,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修炼手册”。初识多肉的部分,像是为刚入门的朋友准备的“新手村装备”,讲解了工具的选择、上盆的技巧,甚至连花盆透气性的重要性都详细分析了。然后,随着章节的推进,难度逐渐增加,开始涉及嫁接、叶插的进阶技术。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作者没有把叶插描述成一个“随便放着就能出芽”的玄学,而是详细分析了不同品种叶插成功的关键因素,比如叶柄的完整性、叶芽的饱满度等,甚至细化到了“取叶片后伤口愈合的时间控制”。我以前尝试叶插,成功率很低,总觉得是运气不好,读完这一章后才明白,原来是我在处理伤口和后续湿度控制上出了问题。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整本书的专业度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阅读过程中,我经常忍不住停下来,对照着自己养护的多肉进行反思,很多以前不理解的“怪现象”瞬间迎刃而解,这种知识带来的顿悟感,是阅读其他书籍难以体会的。
评分阅读《多肉越肥越美(汉竹)》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熏陶,而非单纯的技术学习。作者的文字中流淌着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这使得即便是最枯燥的病虫害防治部分,读起来也充满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比如在讨论蚜虫和介壳虫时,书里并没有一味地推崇化学药剂,而是花了大篇幅介绍了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有效性,强调了环境调理才是治本之道。这种可持续发展的养护理念,与我个人追求的简约生活方式非常契合。我尝试用酒精擦拭了几片有介壳虫的叶子,效果出奇地好,而且避免了药物残留的担忧。再说说关于“控型”的章节,作者强调了“塑形”而不是“束缚”,鼓励我们顺应多肉的自然生长趋势去引导,而不是强行扭曲它的形态。这种尊重植物天性的态度,让我对我的多肉们多了一份耐心和温柔。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如何让它们“活着”,更是如何让它们“美得有尊严、长得自然舒展”。
评分这本《多肉越肥越美(汉竹)》的封面设计得着实吸引人,那种清新的绿色调,配上几颗晶莹剔透的水珠,让人一看就心生欢喜。我最近刚搬了新家,想着给阳台添置点生机,这书简直是雪中送炭。翻开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感和亲切感并存的文字风格,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作者似乎非常懂得新手小白的痛点,从最基础的土壤配比讲起,细致到颗粒物和泥炭土的比例,简直是手把手教学。我以前买的那些多肉书,要么就是图太多字太少,要么就是理论性太强,读起来云里雾里的。但这本书不一样,它把复杂的养护知识拆解成了简单易懂的步骤,比如“光照的艺术”、“浇水的时机”,每一个小标题都直击要害。特别是关于“黑腐病”的防治,那段描述得绘声绘色,我仿佛已经看到了病变的迹象,也立刻明白了应该如何提前预防。作者的叙事非常流畅,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度夏”和“越冬”的章节,那些针对不同品种的特殊照顾指南,非常实用,让我对接下来的季节变化充满了信心。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市面上关于多肉的书籍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品种图鉴加上几条通用养护技巧,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更侧重于“环境适应性”和“个性化养护”,这一点我体会最深。我住在一个高层公寓,采光条件时好时坏,很多时候只能依赖散射光。这本书里有一段专门讨论了低光照环境下如何维持多肉的株型和颜色,这对我来说简直是福音。它没有简单粗暴地说“光照不够就徒长”,而是提供了如何通过控水、调整通风来弥补光照不足的具体操作流程。而且,书中对“休眠期”的阐述极其到位,它没有把休眠期描绘成一个需要完全“放弃治疗”的阶段,而是强调了这是一个“蓄力期”,需要精准地调整养护强度。我试着按照书上说的,在盛夏给几盆状态不佳的玉露严格控水,结果不出两周,原本有些萎靡的叶片就重新变得饱满坚挺起来。这种基于实际观察和科学逻辑的指导,远比那些空泛的口号来得实在。书中的配图虽然不是那种奢华的艺术照,但每一张都清晰地展示了细节,比如根系的状态、叶片边缘的颜色变化,非常有利于我们对照和学习。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其最大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建立了一种“系统性思维”。很多园艺书籍是碎片化的,今天讲一个品种,明天讲一个技巧,读者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闭环。而《多肉越肥越美(汉竹)》则构建了一个从宏观环境到微观植株的完整体系。它首先从大的气候、光照入手,然后聚焦到介质、水分的平衡,再深入到特定季节的护理策略,最后落脚到具体品种的特性分析。这种层次分明的结构,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养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迅速定位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并且理解这个方案背后的原理。我有一个朋友,她养的多肉总是在换盆后出问题,我把书中关于“换盆后缓苗期管理”那一节的重点跟她讲了,她照做之后,效果立竿见影。这本书已经超越了一本普通的养护指南,它更像是一本将园艺科学与生活艺术完美结合的教科书。每次合上它,我都感觉自己的“多肉雷达”更灵敏了,对下一季的养护计划也更加清晰和胸有成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