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 著
圖書標籤:
  • 教師資格證
  • 信息技術
  • 初級中學
  • 中公
  • 教材
  • 考試
  • 2018
  • 學科知識
  • 教學能力
  • 教資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世界圖書齣版公司
ISBN:978751004668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67839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0
字數:444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麵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彆,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考試的考生奉上內容豐富、使用方便的復習資料,幫助考生閤理、有效地進行考前復習!

《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中公版)》匯集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的研發團隊,仔細研究統考教師資格考試信息技術學科考試大綱和曆年考試真題,梳理考試涉及的考點內容,以嚴謹的內容和精練語言呈現考查的重點內容,配以曆年真題和輔助性內容,幫助考生構建知識框架,掌握重要考查內容,在瞭解真題的基礎上做好知識儲備,更好地投入到備考。

本書還配有中公移動自習室,其中的核心考點經過精挑細選,聚焦考試重難點內容;在綫題庫可以幫助考生進行模擬演練;考友圈方便考生間互動答疑;豐富視頻資料任考生根據需要觀看。相信這些綫上助考資料能夠開闊考生復習思路,增強復習效果。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8國傢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初級中學)》全書共設下麵五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過其中的內容可以快速瞭解有關教師資格考試的相關信息和本書各闆塊的相關信息,方便復習活動開展。

二、應試攻略:其中的考情分析、題型解讀、備考策略幫助考生明確真題考查的具體信息。

三、正文內容:正文部分包括“學科知識”“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在展示重要內容的基礎上,放置拓展類的模塊,如真題再現、知識拓展。每章內容介紹完畢後,“能力提升訓練”中的檢測試題方便考生檢測本章的學習效果。

四、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幫助考生瞭解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輔導課程的基本信息。

五、中公移動自習室:核心考點經過精挑細選,聚焦考試重難點內容;在綫題庫可以幫助考生進行模擬演練;考友圈方便考生間互動答疑;豐富視頻資料任考生根據需要觀看。

目錄

第一部分信息技術學科知識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
考點聚焦(2)
第一節信息及信息技術概述(2)
考點梳理(2)
一、信息(2)
二、信息技術(6)
三、信息安全(8)
四、相關法律法規(10)
第二節計算機基礎知識(19)
考點梳理(19)
一、計算機發展(19)
二、計算機的特點與應用(20)
三、計算機係統組成與工作原理(22)
四、計算機數製與編碼係統(25)
第三節操作係統(31)
考點梳理(31)
一、操作係統基本概念(31)
二、文件與文件夾(31)
第四節文字處理軟件(35)
考點梳理(35)
一、關於Word(35)
二、Word文檔基本操作(36)
三、設置字符格式和段落格式(39)
四、圖文排版(43)
五、錶格製作的方法(46)
第五節電子錶格軟件Excel(47)
考點梳理(47)
一、關於Excel(47)
二、Excel的基本操作(48)
三、數據的輸入(51)
四、公式與函數的應用(52)
五、圖錶(55)
六、數據的管理與分析(57)
第六節演示文稿軟件PowerPoint(60)
考點梳理(60)
一、關於PowerPoint(60)
二、PowerPoint基本操作(62)
三、演示文稿的編輯(63)
四、優化演示文稿(64)
五、插入多媒體元素(65)
六、創建幻燈片動畫效果(65)
七、幻燈片放映(66)
第七節圖形圖像軟件Photoshop(66)
考點梳理(66)
一、圖形圖像概述(66)
二、圖像編輯(68)
三、圖像選取(69)
四、圖像繪製(70)
五、圖像修復工具(72)
六、圖像色彩的調整(72)
七、圖層的使用(72)
八、濾鏡的使用(74)
第八節動畫製作軟件Flash(75)
考點梳理(75)
一、Flash動畫製作基礎(75)
二、基本動畫(77)
三、ActionScript(78)
第九節多媒體技術應用(80)
考點梳理(80)
一、媒體(80)
二、多媒體技術(81)
三、數據壓縮和存儲(83)
第十節網絡基礎與應用(85)
考點梳理(85)
一、計算機網絡概述(85)
二、計算機網絡的分類(85)
三、網絡層次結構(88)
四、網絡協議(93)
五、網絡傳輸介質(94)
六、網絡互聯設備(95)
六、IP地址(97)
七、網頁、主頁和網站(99)
八、因特網中的基本概念(100)
第十一節數據庫(104)
考點梳理(104)
一、數據庫基本概念(104)
二、數據庫技術的發展(105)
三、數據模型(106)
四、數據庫設計(110)
第十二節算法與程序設計(113)
考點梳理(113)
一、算法(113)
二、程序設計基礎(119)
三、程序控製結構(127)
第十三節人工智能(132)
考點梳理(132)
一、人工智能的定義(132)
二、人工智能的應用領域(132)
三、人工智能的影響(133)
能力提升訓練(134)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38)
考點聚焦(138)
第一節信息技術課程概述(138)
考點梳理(138)
一、信息技術課程的性質(138)
二、信息技術課程的基本理念(139)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目標(140)
第二節《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140)
考點梳理(140)
一、課程任務和教學目標(140)
二、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142)
三、教學評價(142)
四、課程教學內容安排(142)
能力提升訓練(14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47)
考點聚焦(147)
第一節信息技術教學(147)
考點梳理(147)
一、信息技術教學特點(147)
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149)
三、信息技術教學規律(149)
四、信息技術教學方法(150)
五、信息技術教學原則(151)
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153)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育研究(156)
考點梳理(156)
一、當前教學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務(156)
二、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的基本過程(156)
三、信息技術教學研究方法(157)
能力提升訓練(159)
第二部分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62)
考點聚焦(162)
第一節學生的一般特徵分析(162)
考點梳理(162)
一、學生一般特徵定義(162)
二、初中生的一般特徵分析(162)
第二節學習風格分析(163)
考點梳理(163)
一、學習風格定義(163)
二、學習風格分析(164)
第三節初始能力分析(164)
考點梳理(164)
一、初始能力定義(164)
二、初始能力分析(165)
能力提升訓練(165)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67)
考點聚焦(167)
第一節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組織(167)
考點梳理(167)
一、分析知識點(167)
二、安排內容順序(168)
第二節教材內容的分析(169)
考點梳理(169)
一、廣義的知識分類(169)
二、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169)
三、我國教學實踐中的分類(170)
第三節教材的分析方法(171)
考點梳理(171)
一、歸類分析法(171)
二、圖解分析法(171)
三、層級分析法(171)
四、信息加工分析法(171)
五、使用卡片分析法(172)
六、解釋結構模型法(172)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73)
考點聚焦(173)
第一節教學目標的分類理論(173)
考點梳理(173)
一、教學目標的分類理論(173)
二、三維目標體係(175)
第二節教學目標的設計(176)
考點梳理(176)
一、行為目標的設計(176)
二、內外結閤的目標設計(177)
三、三維目標的編寫(177)
第三節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關係(179)
考點梳理(179)
能力提升訓練(179)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81)
考點聚焦(181)
第一節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181)
考點梳理(181)
一、教學方法的選擇依據(181)
二、教學方法的優化組閤(182)
第二節信息資源的選擇和利用(182)
考點梳理(182)
一、信息資源的分類(183)
二、選擇教學媒體的依據(183)
三、選擇教學媒體的程序和方法(184)
第三節教學過程的設計(186)
考點梳理(186)
一、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186)
二、教學過程設計流程圖(187)
三、教學過程設計方案(187)
四、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189)
能力提升訓練(190)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192)
考點聚焦(192)
第一節講授法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192)
考點梳理(192)
第二節任務驅動法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196)
考點梳理(196)
第三節探究法教學設計案例及評析(198)
考點梳理(198)
能力提升訓練(201)
第三部分信息技術教學實施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04)
考點聚焦(204)
第一節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激發(204)
考點梳理(204)
一、教學情境創設(204)
二、信息技術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培養(207)
第二節有效學習與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指導(209)
考點梳理(209)
一、有效學習的內涵和實施策略(209)
二、學生學習方法和策略指導(210)
第三節自主學習、探索學習、閤作學習與教師指導(212)
考點梳理(212)
一、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212)
二、教師指導下的探究學習(213)
三、教師指導下的閤作學習(214)
能力提升訓練(21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18)
考點聚焦(218)
第一節信息技術教學組織的形式和策略(218)
考點梳理(218)
一、信息技術教學組織的形式(218)
二、信息技術教學組織的策略(219)
三、信息技術教學過程突發事件的處理(222)
第二節信息技術教學活動因素的調控方法(224)
考點梳理(224)
一、信息技術教學目標調控的方法(224)
二、信息技術教學內容調控的方法(225)
三、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調控的方法(226)
能力提升訓練(227)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29)
考點聚焦(229)
第一節信息技術課堂教學(229)
考點梳理(229)
一、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與基本環節(229)
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技能(230)
第二節信息技術實踐教學(234)
考點梳理(234)
一、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的作用(234)
二、信息技術實踐的組織實施(235)
三、信息技術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236)
第三節教學資源的整閤運用(237)
考點梳理(237)
一、教學資源整閤的原則(237)
二、教學資源的整閤內容(238)
三、教學資源整閤的方法、途徑(239)
能力提升訓練(240)
第四部分信息技術教學評價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44)
考點聚焦(244)
第一節信息技術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244)
考點梳理(244)
一、基本理念(244)
二、終結性評價的指導思想(244)
三、過程性評價的指導思想(245)
第二節學習評價的類型與原則(246)
考點梳理(246)
一、學習評價的類型(246)
二、學習評價的原則(247)
第三節學習評價活動(248)
考點梳理(248)
一、價值標準研究(248)
二、信息收集方法(250)
三、價值判斷方法(252)
四、試捲質量的評價(254)
能力提升訓練(256)
從考試大綱看本章考點(257)
考點聚焦(257)
第一節教學評價及其功能的實現(257)
考點梳理(257)
一、教學評價的內涵(257)
二、教學評價的功能(259)
三、教學評價功能的實現(260)
第二節教學反思及其意義(261)
考點梳理(261)
一、教學反思的含義(261)
二、教學反思的內容(261)
三、教學反思的意義(262)
第三節教學反思的基本過程與方法(263)
考點梳理(263)
一、教學反思的基本過程(263)
二、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264)
能力提升訓練(265)
全國教師資格證統考輔導課程(267)
中公教育·全國分部一覽錶(270)

精彩書摘

  第一部分
  信息技術學科知識
  信息技術學科知識包括初中信息技術專業知識、信息技術課程知識、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知識三章。它要求考生掌握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與教學相關知識和信息技術學科專業知識。縱觀曆年考試,本部分知識考查要點十分集中,重點突齣,命題趨勢日趨明朗,難度適中。
  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這一部分,涵蓋瞭考試中的絕大部分單項選擇題和簡答題,考生著重需要掌握信息技術學科基本知識與技能,熟悉信息技術學科的特徵與應用領域;掌握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並能在教學中靈活運用;理解《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規定的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實施建議。本部分內容全麵詳盡地講解瞭信息技術學科知識運用方麵的知識點,並根據大綱分析瞭每個知識闆塊的考點。考生需要結閤“考點聚焦”,建構完整的知識體係;認真研讀教材,深入理解重點和考點;結閤“真題再現”的題目,準確把握真題的考查形式以及命題思路,並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思考,學會應用,提升解題技巧。
  1.瞭解信息技術發展史及國內外的發展動態,掌握與初中信息技術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2.掌握與信息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倫理道德。
  3.掌握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並能用於分析和解決相關問題。
  1.本章內容是考試中的重點,多以單項選擇題與簡答題齣現。
  2.本章重點掌握信息技術相關概念,以及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知識,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係統相關知識,Word、Excel、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Photoshop圖像處理,Flash動畫製作,多媒體技術,網絡基礎與應用,數據庫,程序設計與人工智能基礎知識。
  第一節信息及信息技術概述
  一、信息
  (一)信息的定義
  信息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特定的、公認的定義,不同的人、不同的領域都有不同的解釋。當前大多數人認為: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屬性以及動態的消息、指令、數據和信號中所包含的實際的內容。能夠為視覺、聽覺、觸覺和嗅、味覺等信息采集器官采集到的各種直觀的、抽象的事物(例如文字、數學、音樂、景物、色彩等都被稱之為信息)。
  信息本身不是實體,隻是消息、情報、指令、數據和信號中所包含的內容,必須依靠某種媒介進行傳遞。信息載體是在信息傳播中攜帶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賴以附載的物質基礎,即用於記錄、傳輸、積纍和保存信息的實體。信息載體包括以能源和介質為特徵,運用聲波、光波、電波傳遞信息的無形載體和以實物形態記錄為特徵,運用紙張、膠捲、膠片、磁帶、磁盤傳遞和儲存信息的有形載體。
  (二)信息的基本特徵
  1.載體依附性
  信息不能獨立存在,需要依附於一定的載體,同一個信息可以依附於不同的載體。載體依附性使信息具有可存儲、可傳遞、可轉換等特點。通過對信息媒體的傳播,可以實現信息在空間上的傳遞。通過對信息媒體的存儲,可以實現信息在時間上的傳遞。
  2.共享性
  信息可以被多個信息接收者接收並且多次使用。一般情況下,信息共享不會造成信息源信息的丟失,也不會改變信息的內容。即信息可以無損使用、公平分享。
  3.可傳遞性
  信息可藉助一定的載體進行傳遞,使人們感知並接收。其傳遞過程包括三個因素,即信源、信道、信宿。
  4.價值性
  信息是有價值的,因此人們常說,物質、能量和信息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基本資源。信息隻有被人們利用纔能體現齣價值,而有些信息的價值則可能尚未被發現。信息的價值主要體現:一是可以滿足人們精神領域的需求;二是可以促進物質、能量生産和使用。
  5.價值相對性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具有相應的使用價值,但它價值的大小取決於接收者的需求,即同一條信息對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價值。
  6.時效性
  信息往往反映的隻是事物某一特定時刻的狀態,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例如天氣預報、會議通知、交通信息等都是變化很快的,其時效性比較短。而一些科學原理、定理、定義的時效性是比較長的。時效性實際上是與信息的價值性聯係在一起的。
  7.真僞性
  信息有真僞之分,客觀反映現實世界事物的程度是信息的準確性。
  8.可處理性
  雜亂無章的信息可以經過人的分析和處理産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三)信息處理
  1.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指未齣版的生産在信息資源方麵做準備的工作,包括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它是選題策劃的直接基礎和重要依據。信息采集工作最後一個步驟的延伸,成選題策劃的開端。信息采集有以下七個方麵的原則,這些原則是保證信息采集質量最基本的要求:
  (1)可靠性原則
  信息采集可靠性原則是指采集的信息必須是真實對象或環境所産生的,必須保證信息來源是可靠的,必須保證采集的信息能反映真實的狀況,可靠性原則是信息采集的基礎。
  (2)完整性原則
  信息采集完整性是指采集的信息在內容上必須完整無缺,信息采集必須按照一定的標準要求,采集反映事物全貌的信息,完整性原則是信息利用的基礎。
  (3)實時性原則
  信息采集的實時性是指能及時獲取所需的信息,一般有三層含義:一是指信息自發生到被采集的時間間隔,間隔越短就越及時,最快的是信息采集與信息發生同步;二是指在企業或組織執行某一任務急需某一信息時能夠很快采集到該信息,謂之及時;三是指采集某一任務所需的全部信息所花去的時間,花的時間越少謂之越快。實時性原則保證信息采集的時效。
  (4)準確性原則
  準確性原則是指采集到的信息與應用目標和工作需求的關聯程度比較高,采集到信息的錶達是無誤的,是屬於采集目的範疇之內的,相對於企業或組織自身來說具有適用性,是有價值的。關聯程度越高,適應性越強,就越準確。準確性原則保證信息采集的價值。
  (5)易用性原則
  易用性原則是指采集到的信息按照一定的錶示形式,便於使用。
  (6)計劃性原則
  采集的信息既要滿足當前需要,又要照顧未來的發展;既要廣闢信息來源,又要持之以恒,日積月纍;不是隨意的,而是根據單位的任務、經費等情況製定比較周密詳細的采集計劃和規章製度。
  (7)預見性原則
  信息采集人員要掌握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動態,采集的信息既要著眼於現實需求,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善於抓苗頭、抓動嚮。隨時瞭解未來,采集那些對將來發展有指導作用的預測性信息。
  2.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是指通過判彆、篩選、分類、排序、分析和再造等一係列過程,使收集到的信息成為能夠滿足我們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加工的目的在於發掘信息的價值,方便用戶的使用。這一過程將使信息增值。隻有在對信息進行適當處理的基礎上,纔能産生新的、用以指導決策的有效信息或知識。信息加工是信息利用的基礎,也是信息成為有用資源的重要條件。
  信息加工的重要性錶現在以下三個方麵:
  (1)在大量的原始信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假的信息,隻有認真地篩選和判彆,纔能避免真假混雜。
  (2)最初收集的信息是一種初始的、淩亂的、孤立的信息,隻有對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和排序,纔能有效的利用。
  (3)通過信息的加工,可以創造齣新的信息,使信息具有更高的使用價值。
  3.信息編碼
  信息編碼(InformationCoding)是為瞭方便信息的存儲、檢索和使用,在進行信息處理時賦予信息元素以代碼的過程。即用不同的代碼與各種信息中的基本單位組成部分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信息編碼必須標準、係統化,設計閤理的編碼係統是關係信息管理係統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在通信理論中,編碼是對原始信息符號按一定的數學規則所進行的變換。使編碼的目的是要使信息能夠在保證一定質量的條件下盡可能迅速地傳輸至信宿。
  二、信息技術
  (一)信息技術的概念
  信息技術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係統及應用軟件。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主要包括微電子技術、傳感技術(感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傳感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一起被稱為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從仿生學觀點來看,如果把計算機看成處理和識彆信息的“大腦”,把通信係統看成傳遞信息的“神經係統”的話,那麼傳感器就是“感覺器官”。傳感技術用來解決獲取信息方麵的問題,通信技術用來解決傳遞信息方麵的問題,計算機技術則用來解決信息的存儲、加工、處理等方麵的問題。此外,傳感技術、通信技術以及許多其他信息技術本身都需要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因此,計算機技術是現代信息技術的核心和支柱。
  

用戶評價

評分

挺好的,好好學吧,不知道能不能過

評分

送貨速度快,價格不貴,好評

評分

超過十個字超過十個字,夠瞭。

評分

已經收到,挺好的,性價比高。

評分

書已經收到瞭,還沒有打開

評分

挺好的東西。期待著下次購買,麻煩你瞭賣傢。

評分

我這隨便一寫就是標準的十五個字。

評分

印刷一般般吧,湊閤看吧,反正也沒指著過。

評分

不錯,很好用,助我考上吧。 哈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