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录》,项羽刘邦、曹操刘备诸葛亮、武则天长孙无忌、海瑞、康熙雍正年羹尧……以五个历史人物为切入点,有据有料地告诉你,关于他们的英雄故事、政治角力、宫斗大戏。
作者对史实与考据信手拈来,用宏观的眼光看待个人与历史环境的相互作用。写作笔调轻松有趣,文本充满故事性。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
项羽
贵族与流氓 /001
项羽的毛病 /016
韩信的错误 /029
刘邦的长处 /041
项羽之死 /052
曹操
做能臣,还是做奸雄 /057
天才与蠢才 /069
宽容与报复 /078
几桩谋杀案 /087
无情未必真豪杰 /100
可爱的奸雄 /106
武则天
这个女人不寻常 /117
大尾巴羊 /129
血染的皇冠 /141
左右开弓 /153
进退两难 /162
海瑞
屡被罢官的官 /176
不合时宜的人 /188
无法医治之国 /200
难以成功的事 /217
雍正
如此父子 /228
如此兄弟 /244
如此君臣 /256
如此朋友 /268
如此皇帝 /283
如此帝国 /296
谁是赢家 /309
文化与人 /320
关于"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的正解 /335
雍正确实有心病。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帝位多少有些来历不明。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一代雄主康熙大帝病逝于畅春园。他留下了一片大好河山,也留下一个严峻的问题:谁来继承?这个问题的答案,他生前没有明说,只是对大臣们说:"朕万年后,必择一坚固可托之人与尔等作主,必令尔等倾心悦服,断不致贻累于尔诸臣也。"对此,朝臣们多有猜测,但似乎很少有人想到,这个"坚固可托"的人,竟会是四阿哥雍亲王胤禛。
可以继承皇位的人原本很多。
按照多子多福的观念,康熙福气不小。他前前后后一共生了三十五个儿子。除掉早夭不叙齿(排行)的十一个,中途夭折的四个,也还有二十个。其中,最年长的允禔(音"支",意思是安、福、喜),康熙十一年生,五十一岁;最小的允祕(即秘,意思是神秘、深奥),康熙五十五年生,七岁。到康熙晚年,除二阿哥允礽(音"仍",意思是福)是太子外,还有亲王三人:诚亲王三阿哥允祉(音"止",意思是福、喜、赐福)、雍亲王四阿哥胤禛(音"真",意思是以至真至诚感神而获福佑)、恒亲王五阿哥允祺(音"其",意思是吉祥、安详)。郡王三人:直郡王大阿哥允禔、淳郡王七阿哥允祐(音"佑",意思是神灵保佑)、敦郡王十阿哥允?(音"俄",意思是祭祀)。另外,八阿哥允禩(同"祀")虽然是贝勒,但能力强,威望高,朝廷中拥护他的人多;十四阿哥允(音"题",意思是福)虽然是贝子,但在外带兵打仗,有"大将军王"的头衔,威风也不小。这些人,都有资格承继大统,胤禛并不当然地就是下任皇帝。
当然的下任皇帝原本是允礽。允礽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儿子,也是康熙皇帝唯一的嫡子。皇后生下允礽就命丧黄泉,允礽则在出生的第二年即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就按照汉族王朝的传统礼法被立为太子,到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第一次被废,整整当了三十三年太子。时间这么长,当然要出问题。一是他的性格变得乖张、残忍、贪婪、刚愎、骄奢淫逸,暴戾不仁;二是他对没完没了地当太子,已明显地表现出不耐烦,而且对康熙形成了威胁。康熙说:"朕未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四十七年[1](公元1708年)夏,康熙出巡塞外,发现允礽竟每晚都在自己的帐篷外转悠,窥视父皇的动静。康熙终于忍无可忍,下令将其锁拿,并宣布废掉了这个太子。
太子被废,储位空缺,多少有点资格的皇子都红了眼睛。其中,最迫不及待也跳得最高的是大阿哥允禔。他认为,既然嫡子被废,当然该立长子。所以,他恨不能置废太子于死地。允礽被废,康熙派他看守,他便把允礽看得死死的。允礽说:"父皇若说我别样的不是,事事都有。只是弑逆的事,我实无此心,须代我奏明。"允禔却断然拒绝,说:父皇有旨,你的话都不必上奏啦!这样完全不顾兄弟情分,就连一贯反对太子的九阿哥允禟(音"唐",意思是福佑)都看不下去,胤禛更是斩钉截铁地说:你不奏,我奏!事关重大,不能见死不救!允禔这才只好代奏。但他在弟兄们的眼里,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无情无义的小人。
小人总是弄不清自己的斤两。康熙根本看不上他,[2] 他却误以为康熙不杀允礽是下不了手,竟然跑到康熙那里去请命,说:父皇如果有所不便,儿臣愿意代劳。这样露骨的表演,让康熙既愤怒又鄙夷。既恨他骨肉相残,全无仁爱之心;又笑他自作聪明,居然以小人之心度君王之腹。正好,这时又一件阴谋被揭发:允禔为了搞垮太子,竟然买通一个名叫巴汉格隆的蒙古喇嘛施行巫术,妄图咒死太子,难怪太子行为乖张了。于是,康熙下令将允禔革爵,严行圈禁,并称他为"乱臣贼子",说他为"天理国法,皆所不容者"。因为诅咒兄弟,是不悌;妄图让父皇背上杀子罪名,是不孝;祸乱国法,是不忠;残及骨肉,是不仁。允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太子没当上,反倒成了囚徒。
康熙迫不及待地废黜太子,除势在必行外,多少也有杀一儆百的意思在内。没想到鸡杀了,猴子却跳得更高。允礽自己固然贼心不死,其他皇子的野心更是大大地膨胀。这就让康熙大伤脑筋。康熙原本是很为自己的儿子们骄傲的。他看不起明朝的皇子,认为他们只会养尊处优,什么本事也没有,简直蠢得像猪,难怪明朝覆灭。因此,他一反明朝不准皇子预政的规定,放手让成年皇子参预朝政,处理政务,甚至带兵打仗。结果康熙的儿子,一个个都出落得精明能干,一表人才,即便不能统率全局,至少也能独当一面。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康熙只想到皇子们有才干有历练,可保大清王朝江山永固,却没想到,有能力的人也多半有野心,大家都有能力也就都不相让。看来,儿子太少、太蠢固然不行,如果又多又能干也是麻烦。真如先贤所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于是康熙采取了一系列的断然措施。先是发出警告:"诸阿哥中如有钻营谋为皇太子者,即国之贼,法断不容。"而且,很可能还短期囚禁了几个有谋储嫌疑或有继统资格的年长皇子:三阿哥允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允祺、八阿哥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则早被圈禁。后来,又将废太子复立,以为平息诸子争位的手段。然而这些全都不管用。废太子一点也没接受教训,不但毫无悔改之心,反倒变本加厉,更加暴戾无道,穷奢极欲,终于在复立三年后再次被废。诸皇子也毫无收敛,反倒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争夺储位的斗争中来,如允禟、允?、允等人,都一个个浮出水面。他们或单枪匹马,或结为团伙,或制造舆论,或刺探机密,或策划于密室,或点火于基层,总之都在窥测方向,以求一逞。其中,最为众所瞩目的,便是八阿哥允禩。
允禩的斗争策略是收买人心。
……
评价一 拿到《品人录》这本书,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厚重感,但这种厚重并非压迫,而是内容积淀的自然流露。易中天先生的文字功底自不必说,读来如行云流水,将历史人物的生平、性格、功过,甚至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都描绘得跃然纸上。他仿佛是一位坐在你身旁的智者,娓娓道来,让你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深刻理解那些塑造了中华文明脉络的关键人物。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历史细节的挖掘,那些我们从教科书上难以触及的生动片段,经过易中天先生的妙笔,变得鲜活无比,让人对历史人物产生更立体、更人性化的认知。他不会一味地褒扬或贬低,而是呈现出人物的复杂性,让我们看到他们作为“人”的一面,有优点也有缺点,有辉煌也有挣扎。这种解读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历史的理解维度,让我不再将历史人物视为遥不可及的神祇,而是还原了他们的真实血肉。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与历史对话的全新体验,感觉自己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与那些风云人物一同呼吸。
评分评价四 《品人录》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了中国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一直认为,了解一个时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了解那个时代的关键人物。而易中天先生在这本书里,正是做到了这一点,而且做得非常出色。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故事,更是在剖析这些人物的“魂”。我常常在阅读过程中,被他精准的用词和深刻的见解所打动。他能够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人物的性格轮廓,揭示其命运的走向。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非常巧妙,似乎是按照某种逻辑将人物串联起来,读起来非常有连贯性,也方便我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每次读完一个人物的篇章,我都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又学到了很多,又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学习历史的全新视角,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感受历史人物的温度和情感。
评分评价二 《品人录》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历史读物,不如说是一堂关于“人性”的深度课堂。易中天先生以他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一个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不仅仅是他们的事迹,更重要的是他们内心深处的驱动力、决策背后的考量,以及他们如何在一个个历史节点上做出选择。我尤其着迷于他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那种细腻入微的笔触,让我仿佛能窥探到那些伟人、枭雄、智者乃至凡人最真实的想法。书中对不同人物的解读,并非简单的盖棺论定,而是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多维度的审视。他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人会这样做?他的行为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社会环境和个人因素?这种提问式、探索式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阅读兴趣,让我主动去参与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反思中。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一群古人进行跨越千年的思想交流,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困惑、他们的无奈,都以一种极其鲜活的方式呈现在我眼前,让我对“人”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评价三 我一直都很喜欢易中天先生的书,但《品人录》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尤为突出。它不同于以往我读到的任何一本关于历史人物的书籍。易中天先生在书中展现了他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洞察力,他能够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提炼出最核心的人物特质,并以一种极其通俗易懂,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者严谨的一面,又充满了生活化的幽默感,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他善于运用类比和比喻,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和人物心理,变得生动形象,让我这个对历史细节不甚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我特别喜欢他对一些“争议性”人物的处理,他不会回避他们的缺点,也不会过分美化他们的功绩,而是试图去理解他们的时代背景和所处的环境,从而给出一种更加公允和深刻的评价。这种客观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解读方式,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欣赏易中天先生作为一名历史传播者的非凡能力。
评分评价五 我很少写书评,但《品人录》这本书实在让我忍不住要分享我的阅读感受。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我觉得就是它的“人情味”。易中天先生在书中,没有把历史人物塑造成冰冷的面具,而是将他们还原成了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只是他们的舞台更加宏大,他们肩负的责任更加沉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能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窥见人物的性格特质,并以此来解释他们的人生轨迹。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觉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说服力。读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与那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了一次次深入的交流。我看到了他们的雄心壮志,也看到了他们的无奈与挣扎,看到了他们的智慧与局限。易中天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够唤醒我对历史人物的共情,让我理解他们的选择,也反思我们自己的生活。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对“人”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京东速度还是杠杠的!书品质不错,包装的也很好,总之不错
评分易中天老师的书,把人物讲的很有趣,角度不同。618下单,第二天上午就到了,配送超快!!!
评分书已经收到,速度快,闲来品读。
评分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易中天帝国与共和三部曲,精装16开,书脊锁线,用纸为轻型纸,排版印刷得体大方,活动期间价格实惠,送货速度快,非常满意。
评分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这才让人惆怅。
评分当初百家讲坛就一直跟着听,易老师一直讲的通俗易懂还切中重点。听完他讲的,再去看文与孟子之类的经典,会更容易理解。 书是硬壳的,容易保存,印刷非常清晰。值得收藏。
评分品人录,正在看,正品,挺好,京东配送快,很方便!
评分☆武则天,让人痴迷又让人敬畏。一生就是一出曲折偾张的大戏。不知道当她看到自己亲手提拔的文官和将领,带着自己的儿子,砍下她那两个男宠美如莲花的脑袋时,会想到什么?
评分不错,习惯性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