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課日日新》是一本解說文字的入門書,按照天文、氣象、地理、植物、動物、器用、器官、手足,分九個類彆,以基礎漢字的象形字為綱,涉及與其相關的指事、會意、形聲、假藉字。詳解1000餘字,介紹其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過程、構字原理,並分析其得義原由;略解1000餘字,介紹其早期字形及構字原理,也對其字意略加分析。
《字課日日新》內容簡介:本書稿以字形為切入點,選取一韆餘個有代錶性的常用漢字,介紹其字形流變、字義來源、含義、詞匯,並以基礎漢字為綱,略述其他相關漢字。按內容分為天文、氣象、地理、植物、動物、器用、器官、手足和姿態九大類,絕大部分為象形字,有部分指事、會意和形聲字。本書從文字本身的源頭,尋找它們的規律,讓文字的趣味在心上生長,令明其所以、豁然開朗的快樂充滿內心,學生學習文字必能“沛然莫之能禦”,這便是其本旨所在。
?作者:池玉璽
池玉璽,日日新學堂國文課教師,原《文化報》記者。日日新學堂是北京一所全日製創新型民辦教育機構,2006年成立,目前設有幼兒園、小學部和初中部,推崇自然而然的教育理念,認為孩子是一粒種子,教育是提供它生長的環境,教育的真諦在於要真正尊重孩子的生命和成長過程。本書是日日新學堂開設的“文字匯解”課的教學參考讀物。
前言
“小學”是一門古老而係統的專門學問。通過對文字的研究,瞭解字形源流、聲韻演變、意義分化、使用規律等,有助於對文字和文本的理解,從而達成對古代典籍,特彆是上古典籍的準確理解;而文字本身,也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
濛學典籍《三字經》在提到為學次第時說: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在古代,“小學”是一門重要的工具學科,是為學的基礎;但在現行學科體製下,專門的語言、文字之學已經不再作為基礎教育的教學內容,也遠離瞭一般人的知識結構。
現在中小學的語文課本中,並沒有係統的文字學課程,學生麵對文字的字形、字音、字義,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隻能以機械、僵化的重復練習來達成掌握,這就喪失瞭文字學習本應具有的樂趣,喪失瞭對文字的興趣和感情,這真是很大的遺憾。社會上談文字的書籍並不在少數,但其中許多存在嚴重的問題,牽強附會,歪解亂說,影響很壞。為瞭讓學生在掌握文字時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對文字學習有興趣、有感情,對文字的理解生動而準確,筆者編寫瞭《字課日日新》。
“小學”所包含的音、形、義三個部分,“音韻”最為專門和艱深,訓詁則非常復雜,這二者要轉化成基礎教育的教育資源都很睏難。倒是字形部分,因為形象直觀,而且絕大部分常用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到楷書,字形流變脈絡比較清晰,容易使初學的孩子明其所以,從而對文字産生興趣,産生親切感。《字課日日新》正是以字形為切入點,介紹部分常用字的字形流變、字義來源、含義、詞匯等。
筆者與“文字”結緣,最早因中央美術學院教師王浩先生偶贈楊樹達先生《積微居小學述林》,讀後有茅塞頓開之感,遂發生文字學的興趣。2010年始,研究生課業之餘,抄錄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一過,作為學習文字學的一點基礎。後以清人王筠的《文字濛求》為綫索,參閱《甲骨文字典》、方述鑫先生《甲骨文金文字典》以及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等,有較為持久的研習。還曾參閱王國維遺書、颱灣大學文學院古文字學研究室編的《中國文字》雜誌。基本材料之外,還大略讀過張舜徽、裘锡圭、詹鄞鑫等先生的部分理論著作。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筆者還參考瞭裘锡圭先生的《古文字論集》,曾憲通、林誌強先生的《漢字源流》,左民安先生的《細說漢字》,鄒曉麗先生的《基礎漢字形義釋源》,季旭升先生的《說文新證》,張書岩等先生的《簡體溯源》等。
管豹初窺,蠡海妄測。米粒之珠,微光自照而已。筆者以如此單薄的學力,編成這樣一本文字入門書,內心十分惶恐。好在我的主要工作,隻是做瞭一迴搬運工,把前輩時賢的說解加以編排。感謝日日新學堂對該書編寫與齣版的大力支持,感謝學校教研中心主任武立傑老師的最初鼓勵,感謝知識産權齣版社龍文先生長期的關切和支持,感謝李謙先生的精心設計、排版。本書最初設計有插圖環節,王若水、翟天然兩位小朋友認真畫瞭幾十張插圖,可惜後來的方案沒能采用,在此深錶遺憾,亦深錶感謝。
孔子有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以能夠“樂之”,正在於能得其趣味。沒有孩子不對形象感興趣;文字當中的道理,也能讓孩子有豁然開朗的快感。從文字本身的源頭,尋找它們的變化規律,讓文字的趣味在心上生長,讓明其所以、豁然開朗的快樂充滿內心,這是這本小書的本旨所在,非敢期以“學術”也。
池玉璽
2017年5月10日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和排版布局也值得稱贊,這使得閱讀體驗更加舒適。但拋開外在形式,真正讓我推崇備至的是它所傳達的“慢思考”的理念。在這個信息碎片化、追求效率的時代,這本書鼓勵我們停下來,花時間去追溯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符號的來龍去脈。它將學習漢字的過程描繪成一場關乎自身文化身份的溯源之旅,這遠比死記硬背要來得有意義和持久。它讓我體會到,真正的文化自信,恰恰蘊含在對這些基礎構件的深刻理解之中。閱讀此書,就像是對自己的思維進行瞭一次係統性的重構和淨化,受益匪淺,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希望深入理解母語精髓的讀者。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經曆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漫遊。它不是教科書式的灌輸,而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娓娓道來那些關於文字的傳奇故事。作者的敘事方式極為靈活,時而深入考據,時而又將抽象的文字概念與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巧妙結閤,讓晦澀的文字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易於吸收。我發現自己不再滿足於僅僅“認識”字,而是開始“感受”字。每一次拿起筆寫字,都能感受到筆尖流淌齣的不僅僅是墨跡,更是曆史的重量與文化的傳承。這種體驗非常獨特,它讓我對“閱讀”這件事本身産生瞭更深層次的敬畏。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能潛移默化地重塑你對文字的認知體係,使其更加立體和豐滿。
評分坦白說,起初我對這類專注於文字細節的書籍抱持著一絲保留,擔心會過於學究氣。然而,《字課日日新》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想。它最成功的地方在於,它成功地將“學術性”和“可讀性”做到瞭完美的平衡。書中的論證過程嚴謹紮實,但呈現齣來的方式卻輕快靈動,完全沒有閱讀障礙。我印象特彆深的是其中關於某個部首演變的那幾章,作者竟然能將幾個看似不相關的字聯係起來,揭示齣其背後共同的文化母題,這種洞察力令人拍案叫絕。這本書讀起來有一種循序漸進的愉悅感,每讀完一個小節,都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豁然開朗。它極大地激發瞭我對傳統文化進行更深層次探究的興趣,絕對是近年來讀到的最有啓發性的讀物之一。
評分初讀這本《字課日日新》,我便被其深深吸引,仿佛開啓瞭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門。這本書並非那種枯燥的文字學研究,而是一場充滿生命力的文字探索之旅。作者以其深厚的學養和細膩的筆觸,將每一個漢字的演變過程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在驚嘆於漢字之美的同時,也對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常用字的字源追溯,那些看似簡單的筆畫背後,蘊藏著古人對自然、社會乃至宇宙的深刻理解。它不僅僅是教你認識字形,更是引導你理解字義背後的文化內涵。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詞匯都有瞭全新的認識,說話做事都變得更有分寸和深度。這本書無疑是所有熱愛漢字文化、渴望提升人文素養的讀者的必備之選。
評分這本書對我個人寫作習慣的影響是巨大的。在接觸《字課日日新》之前,我的用詞往往停留在比較錶層、功能性的階段。讀完之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去斟酌每一個詞語的選擇,思考其最原始、最準確的語境。它教會瞭我“精準”不僅僅是語法的正確,更是意義的貼切與曆史的尊重。作者對細節的關注達到瞭令人發指的程度,每一個字例的選擇、每一個引用的齣處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體現齣作者對文字的極緻熱愛與責任感。這本書不是那種能讓你一口氣讀完,然後閤上書就束之高閣的消遣品;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一本可以隨時翻閱,每次都能從中汲取新養分的參考寶典。它讓我的文字錶達能力得到瞭一種質的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