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是日本"國民大師"夏目漱石的代錶成名作,對日本文學有著極深遠的影響。
《我是貓》的寫作角度很新穎,從一隻貓的視角來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這隻貓生活在一個教師傢中,見識瞭形形色色各種文人:沒心沒肺無厘頭,唯恐天下不亂的迷亭;古闆又一絲不苟,有點不知變通的寒月;理想主義,空有理論不實踐的獨仙……當然還有貓咪的主人,迂腐沒耐心,做事三分鍾熱度,自命清高的苦沙彌。在貓的眼裏,這些人聚在一起成天討論些沒意義的事情,不滿現實,也就隻會抱怨,像苦沙彌,被私塾的學生惡作劇整得苦不堪言,被鄰居嘲笑,卻都無可奈何。同時,貓咪也見識到瞭與苦沙彌不同階級的另外一些人:一心想把女兒嫁齣去,勢利眼的"大鼻子",資本傢金田的老婆;跟老婆一個鼻孔齣氣,知道苦沙彌挖苦阻撓女兒的婚事後還派人陷害的資本傢金田;還有一群窮苦齣生,為金錢所動,幫助金田傢嘲笑陷害苦沙彌的鄰居……這些人在貓咪看來也是醜惡不堪的。
整部小說可以總結為五個字"貓眼看世界",小說中大大小小十幾號人物在夏目漱石筆下都是性格鮮明,小說構思奇巧,描寫誇張,結構靈活,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日】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NatsumeSōseki
1867.2.9-1916.12.9
本名夏目金之助(なつめきんのすけ),日本作傢、評論傢、英文學者。代錶作品有《我是貓》《哥兒》《三四郎》等。
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傢"。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寫作小說時他擅長運用對句、迭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他的門下齣瞭不少文人,芥川龍之介也曾受他提攜。
由於夏目漱石對日本文學的偉大貢獻,他的頭像曾被印在日元壹仟麵值的鈔票上。也因此很多日本年輕人會戲稱他為"之前壹仟日元上的歐吉桑"。
譯者
曹曼
1987年生。畢業於北京大學,日語文學學士,藝術碩士。
我是貓。還沒有名字。
你問我是哪裏齣生的,那哪能記得。就記得獨自一人在陰暗潮濕的角落奶聲奶氣地哭。正是在這個角落,我di一次與"人類"相遇。後來纔知道,當時遇見的,是人類中猙獰的窮學生。聽說他們經常把我的同胞們抓來煮著吃。還好我年幼無知,當時一點兒沒覺得害怕,隻是他把我托在手掌上"嗖"地一下舉起來的時候,有點暈暈乎乎。在學生掌心上稍微定瞭定神,我就看到瞭他的臉。想來這就是我有生以來di一次看到人類的臉。唉,那張怪異的臉帶來的驚恐,我至今依然記得。本應該有毛裝飾的臉寸草不生,光溜溜得像個燒水壺。這之後我也見過不少貓,但從沒有哪隻毀容到這種程度。不僅臉的正中央高高聳起。下麵的洞穴還時不時噗噗地噴齣白煙。那白煙太嗆瞭,簡直要把我熏個半死。後來纔得知,原來那就是人類抽的香煙。
我正在這個學生掌心裏優哉遊哉地坐著,忽然感覺天鏇地轉。不知道是自己在動還是學生在動,總之轉得我頭暈目眩,直犯惡心。看來真的要去見閻王爺嘍。我正感到絕望,隻聽"咚"的一聲,我硬是被砸到瞭地上,摔瞭一個眼冒金星,當場昏瞭過去。
蘇醒過來,發現學生不見瞭。身邊眾多的兄弟姐妹消失瞭,就連至關重要的老媽都不見瞭蹤影。我定瞭定神,發現自己已經身處一個全新的地方。這地方比初的角落亮多瞭,強光刺得眼睛都睜不開。目前發生的一切都太詭異瞭,我嘀咕著,想試著慢慢往外爬,這一爬不要緊,全身哪兒都痛。
這纔發現,我被學生從稻草堆一把甩進瞭竹林裏。
我吭哧吭哧地爬齣瞭竹林,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水池。
我在水池前麵坐下來,準備好好想想接下來怎麼辦。其實想也白想。乾坐瞭一會兒,我決定試著哭一下,沒準那個學生還會過來找我呢。喵--喵--,我叫瞭幾聲,連個鬼影子都沒來。隻聽見風吹皺池水沙沙響,太陽也漸漸落山瞭。肚子越來越餓,到後連哭都哭不齣聲音來瞭。不行,必須得去找點吃的,我下定決心,拖著酸痛的身子沿著池子左邊爬去。
真是步步鑽心!我強忍痛苦爬呀爬,終於爬到瞭有人類氣味的地方。嗯,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吃的,我略感安慰,從竹籬笆的一處破洞偷偷潛進瞭一戶人傢的院子。能如此幸運遇到破洞,真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不然很有可能就變成路邊的餓死鬼瞭。想來這就是"一樹之蔭,前世之緣"吧。
直到現在,這個破洞還是我去拜訪鄰居三毛姑娘時的必經之路。
我雖已偷偷地潛入這戶人傢的院子,卻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天色越來越沉,肚子越來越餓,氣溫越來越低,眼看著就要下雨,已經沒有時間磨蹭瞭。總之,先去那邊明亮暖和的地方吧。我繼續走著,現在迴想起來,當時已經走進他們的房間裏瞭。
在這裏,繼那個學生之後,我第二次與人類打瞭個照麵。首先看到的是女僕,女僕比學生更殘忍,看到我di一眼就抓著我的脖子,二話不說把我扔齣瞭房間。
我痛苦地閉上眼睛,心想這次是死是活,隻能聽天由命瞭。可是,寒冷和飢餓已經激起瞭我的求生欲望。既然沒摔死,我就趁女僕不注意的時候,再次偷偷溜進廚房。自然,不一會兒又被扔瞭齣來。就這樣她扔一次我迴去一次,扔一次迴去一次,來來迴迴至少重復瞭四五次。也就是從這以後,我打心眼兒裏討厭女僕。直到偷走瞭她的鞦刀魚作為報復,纔算狠狠地齣瞭一口惡氣。
就在我再一次要被扔齣去的時候,這傢的主人來瞭,說:"太吵瞭!發生什麼事情瞭?"女僕就拎著我,衝著主人說:"這隻小野貓太討厭瞭,總是往廚房跑,趕瞭好幾次都趕不走。"主人撚著鼻子下麵的幾根黑毛,端詳瞭我幾眼,說:"那就留在傢裏吧。"接著扭頭迴房間瞭。
看起來主人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女僕好像很不情願似的,氣呼呼地把我扔進瞭廚房。就這樣,我纔算在這所房子裏安瞭傢。
我一天也見不上主人幾麵。
聽說他的職業是教師。每天從學校迴來就鑽進自己的書房,基本上進去瞭就很少齣來。傢人都認為他是個特彆用功的讀書人。至少他在努力對外界維持這樣的印象。其實根本不是那麼迴事。我經常躡手躡腳地去書房窺探,大白天的,十次裏有九次看到他在呼呼大睡,有時候睡得口水都滴在攤開的書上瞭。
主人腸胃不好,消化不良,因而皮膚暗黃鬆弛,毫無神采可言。偏偏他又貪嘴,經常在大吃大喝之後吞消食片緩解。吞完藥總是拿起書來看,本意是用功,在我看來是助眠。因為通常讀個兩三頁他就會酣然入睡,口水在書本上蜿蜒。這是他每晚重復的功課。
我雖然是貓,也喜歡琢磨事情。教師這個職業真是輕鬆。我來世若能投胎為人,絕對隻當教師。打個盹、睡個覺就能勝任的差事,我們貓也能做啊。
盡管如此,主人還不知足,每每有朋友造訪,他總不忘抱怨說,世界上沒有比當教師更辛苦的活兒瞭。
剛住進來的時候,除瞭主人之外,其他人對我一點好臉色都沒有。不管我走到哪裏都吃閉門羹,沒有一個人搭理我。不被重視到什麼程度呢?直到現在,他們也沒給我取個名字。唉,沒辦法,為瞭生存,隻能盡量討好收留我的主人瞭。早晨主人讀報紙,我趴在他的膝蓋賣乖。主人睡午覺,我一定跳到他的背上,提供溫暖的陪伴。韆萬彆誤會,這麼做並不代錶我喜歡他,實在是寄人籬下身不由己。後來混熟瞭就不那麼在意其他人的目光瞭,早晨駐守盛熱飯的木桶之上,晚上不離暖爐旁邊,晴天的時候嘛,當然是趴在走廊上曬著太陽打盹,愛自己纔舒坦。
不過我喜歡的,還是晚上偷偷鑽進小孩子的被窩裏睡覺。主人有兩個孩子,一個三歲一個五歲,兩人睡一張床。我的目標是鑽進兩人身體之間,尋一個安眠之所。如果不巧把她們其中一個弄醒,那就倒黴瞭。小孩--尤其是那個歲數小的--不管多晚一定會拖著哭腔大叫"貓來啦貓來啦"。緊接著我那個患神經性消化不良的主人一定會迅速從隔壁跑過來把我趕走。前幾天還為此用尺子狠狠打瞭我的屁股。
我跟人類一起生活久瞭,越發覺得他們實在太過隨性。尤其是跟我一起睡覺的那兩個小孩,簡直無法無天。來興緻瞭隨手就把我拎起來個倒立,或者無端端往我頭上套個袋子,抓起來甩到一邊,甚至塞到黑洞洞的爐子裏。可是我隻要一反擊,就會被他們全傢追得滿屋跑,大加迫害。前幾天我剛想在榻榻米上磨磨爪子,不巧被女主人發現瞭,她大發脾氣,死活不再讓我進客廳。就算看著我在廚房地闆上冷得直打哆嗦,她都無動於衷。
我得承認,這本書的開篇對我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它沒有立刻抓住我的注意力,反而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感覺像是誤入瞭一場正在進行中的、我並不瞭解背景的談話。但是,一旦我調整瞭自己的閱讀預期,接受瞭它這種非綫性的敘事邏輯,情況就完全不同瞭。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獨特的“觀察者”視角,你像是一個被邀請到某個特定時空中的幽靈,可以自由地穿梭於不同的房間,聆聽那些本不該被聽到的私密對話,觀看那些被刻意隱藏起來的日常怪癖。作者對細節的偏執令人敬佩,比如對某種特定光綫如何落在牆上的描述,或者對某種特定氣味如何在不同天氣下變化的處理,這些都極大地增強瞭場景的立體感。這種閱讀體驗,更像是沉浸式戲劇,而非傳統的文學作品,它要求讀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主動構建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更像是一張精心編織的、沒有固定起點的復雜地毯,每一根綫索似乎都獨立存在,卻又在你看不到的背麵緊密相連,形成一個巨大的整體圖案。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人物內心活動時所采取的剋製手法。他極少直接告訴我們角色在想什麼,而是通過他們不經意的動作、重復的習慣性語言,以及與其他角色互動時的微小退縮或過度熱情,讓讀者自己去診斷和推測。這種“留白”的處理,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想象力,每讀完一章,我都會在腦海中迴放剛纔的場景,嘗試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讀角色的動機,這使得每一次重讀都能帶來新的理解和感悟。書中對於社會等級、階層差異的描摹,是如此微妙,沒有聲嘶力竭的控訴,但那種無形的壓迫感卻讓人不寒而栗。它真正做到瞭通過展現生活本身,來完成對人性的深刻剖析。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慢,但奇妙的是,它並沒有讓人感到拖遝,反而像是在一步步引導你走進一個完全陌生的、充滿瞭日常瑣碎和哲學思辨的內心世界。作者對環境的描摹細緻入微,仿佛能嗅到空氣中彌漫的塵土味和老舊木料的清香。每一個登場的人物,哪怕隻是匆匆一瞥的過客,都被賦予瞭鮮明的、令人過目不忘的個性,他們的對話充滿瞭那種看似漫不經心卻字字珠璣的韻味。我尤其欣賞作者那種不動聲色的幽默感,它不像那種需要大聲朗笑的段子,而是一種需要你靜下心來,在心底會心一笑的智慧。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忍不住停下來,去迴味剛纔讀到的那句話,思考它背後隱藏的更深層次的含義。這本書需要的不是快速翻頁的衝動,而是一種沉浸式的、近乎冥想的狀態,讓你在不知不覺中,自身的視角也隨之發生瞭微妙的偏移。那種感覺就像是,你原本隻關注宏大的主題,結果卻發現,真正的奧秘都藏在瞭那些被我們習以為常忽略的微小細節之中。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用“清澈見底”來形容或許有些保守瞭,我更傾嚮於稱之為“透明的銳利”。作者似乎有一種天賦,能用最簡潔、最日常的詞匯,構建齣最令人不安或最令人深思的場景。那種對白的設計尤其絕妙,角色們說話往往是繞著彎子,但你卻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們話語背後隱藏的巨大能量和未曾宣之於口的渴望。我注意到,書中對“時間”的感知似乎是扭麯的,有些時刻被拉得很長很長,仿佛被無限拉伸的橡膠;而有些重要的轉摺點卻處理得異常迅速,仿佛不值得大書特書。這種不平衡感,恰恰反映瞭現實中我們對重要事件的感知偏差。全書彌漫著一種疏離感,即使是描寫最親密的關係,也總有一層看不見的薄膜隔在中間,讓人既想靠近,又忍不住保持距離,這種矛盾的閱讀體驗非常引人入勝。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像是經曆瞭一場漫長而又無聲的辯論,關於存在的本質、關於人與人之間那些說不清道不明的界限。這本書的結構非常鬆散,它沒有那種傳統小說標誌性的、緊綳的主綫任務或者明確的目標需要達成,更像是一係列精心編排的片段的集閤,但正是這種“無目的性”,纔讓它展現齣一種驚人的生命力。作者的筆觸冷峻而又充滿洞察力,他毫不留情地解剖著社會錶象下的那些虛僞和矯飾,但其高明之處在於,他從不直接給齣結論或道德審判,而是將所有綫索都拋給你,讓你自己去拼湊、去體會那種復雜、矛盾的人性。對我而言,閱讀的過程充滿瞭發現的樂趣,時常會有“原來如此”的頓悟時刻。書中的情緒濃度變化非常微妙,有時是壓抑的、沉重的,有時又突然閃現齣一絲近乎孩子氣的純真和睏惑,這種強烈的反差,讓整部作品的張力維持得極好,讓人難以輕易放下。
評分果麥這次做的太用心瞭。
評分男朋友超喜歡
評分男朋友超喜歡
評分怎麼寄來的書像是剛從現場下來一樣?!
評分果麥這次做的太用心瞭。
評分到貨很及時…………
評分怎麼寄來的書像是剛從現場下來一樣?!
評分怎麼寄來的書像是剛從現場下來一樣?!
評分男朋友超喜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