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

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洪年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化
  • 崇拜文化
  • 民俗学
  • 宗教研究
  • 历史文化
  • 万物有灵
  • 神话传说
  • 文化人类学
  • 传统信仰
  • 中国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395096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976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3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一部解读神物崇拜文化的“全解山海经式”百科全书。
  非物质文化专家吕洪年集功四十载,详解108种“神物”被崇拜、被信仰的文化演变和历史渊源。
  致力于全面呈现中国千年历史中奇幻瑰丽的神怪文化,深刻反映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神话传说的当代意义。
  全书借鉴《山海经》的纲目编撰体例,将书中提到的神物崇拜按类别划分为自然、动物、植物、图腾、器物、躯体、生殖等9大门类,细分为涉及天地、日月、野兽、鳞介、服器、纹样等二十二部类,考辨出处、解读变迁历史,并分析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想象和观念产生的影响。

作者简介

  吕洪年,1937年出生,浙江新昌县人,原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写作学的讲授、辅导、批评和讲评,同时进行民间文学和民俗文化的采集、整理、研究和教学。退休后被聘为浙江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库专家、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非遗”名录项目的考察、申报、保护和弘扬。2011年被评为浙江首届“精神家园守护者”,2012年荣获浙江省政府“专家特别贡献奖”。现为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杭州历史学会、杭州钱镠研究会顾问。
  代表作有《江南口碑——从民间文学到民俗文化》、《浙江民俗简史》(编入《浙江文化史》),其著作多被学术界誉为“复数领域的研究成果”。

精彩书评

  崇拜文化的研究不仅是个民俗学和社会学问题,而且是个哲学问题,领域十分宽阔、牵涉面至广,所以洪年君的这部著作,实在不同凡响。

  ——历史地理学泰斗·浙江大学终身教授陈桥驿



  为了真正认识中华文化这一独特的系统,除了宏观的理论研究之外,目前尤需脚踏实地的实证研究。

  ——著名民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何星亮



目录

第一章绪论
一|民间信仰的历史轨迹002
二|民间信仰的主要特征006
三|民间信仰文化质的作用009
四|民间信仰的未来走向012
第二章自然崇拜一
一|天崇拜016
二|土地崇拜019
三|太阳崇拜021
四|月亮崇拜024
五|星辰崇拜027
第三章自然崇拜二
一|雷崇拜032
二|闪电崇拜035
三|风崇拜037
四|云崇拜041
五|雨崇拜043
六|虹霓崇拜046
第四章自然崇拜三
一|山崇拜050
二|火崇拜053
三|石头崇拜057
四|水崇拜060
第五章动物崇拜一
一|虎崇拜065
二|狮崇拜069
三|猴崇拜072
四|狐崇拜076
五|鼬崇拜078
六|鼠崇拜081
第六章动物崇拜二
一|牛崇拜084
二|马崇拜088
三|羊崇拜091
四|猪崇拜094
五|兔崇拜097
六|鸡崇拜100
第七章动物崇拜三
一|孔雀崇拜104
二|鹰崇拜107
三|鹤崇拜109
四|鸳鸯崇拜113
五|乌鸦崇拜116
六|鹊崇拜119
七|燕崇拜122
第八章动物崇拜四
一|蛇崇拜125
二|蚕崇拜128
三|蜘蛛崇拜132
四|蝙蝠崇拜135
五|蚂蚁崇拜138
六|蝴蝶崇拜141
七|蜻蜓崇拜144
八|蜈蚣崇拜147
第九章动物崇拜五
一|龙崇拜151
二|凤凰崇拜154
三|麒麟崇拜158
四|龟崇拜161
第十章植物崇拜一
一|松崇拜166
二|柏崇拜170
三|桂崇拜172
四|桃崇拜175
五|槐崇拜179
第十一章植物崇拜二
一|柳崇拜183
二|枫木崇拜185
三|茱萸崇拜189
四|石榴崇拜192
五|竹崇拜195
第十二章植物崇拜三
一|兰崇拜199
二|艾崇拜202
三|芝崇拜205
四|萱草崇拜208
五|菖蒲崇拜209
第十三章图腾崇拜
一|龙图腾崇拜214
二|鸟图腾崇拜217
三|鱼图腾崇拜220
四|犬图腾崇拜223
五|蛙图腾崇拜226
六|蛇图腾崇拜229
第十四章器物崇拜一
一|铜镜崇拜234
二|弓箭崇拜237
三|碗筷崇拜240
四|瓮罐崇拜243
五|量具崇拜246
第十五章器物崇拜二
一|钱币崇拜249
二|针剪崇拜253
三|锁崇拜256
四|伞崇拜258
五|灯烛崇拜262
六|箕帚崇拜265
第十六章脏器崇拜
一|牙齿崇拜269
二|角崇拜273
三|发须爪崇拜275
四|肠道崇拜279
第十七章生殖崇拜
一|男根崇拜284
二|女阴崇拜288
三|葫芦崇拜291
四|石祖崇拜294
五|桥崇拜298
六|女娲崇拜301
第十八章数字崇拜一
一|数一崇拜307
二|数三崇拜310
三|数五崇拜313
四|数七崇拜317
五|数九崇拜320
第二十章数字崇拜三
一|数十二崇拜341
二|数三十六崇拜344
三|数七十二崇拜347
四|数四十崇拜350
第十九章数字崇拜二
一|数二崇拜324
二|数四崇拜327
三|数六崇拜330
四|数八崇拜334
五|数十崇拜337
第二十一章色彩崇拜
一|黑色崇拜354
二|红色崇拜358
三|白色崇拜361
四|黄色崇拜364
五|青色崇拜366
第二十二章结语
一|民间信仰研究的简要回顾372
二|民间信仰研究的最新成果375
三|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意义378
后记382


《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的简介: 在中国悠久而深邃的历史长河中,一种独特的文化脉络如同无形的丝线,串联起古往今来人们的精神世界,那就是源远流长的崇拜文化。这并非简单的宗教信仰,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社会结构、艺术表达乃至思维模式方方面面的生命力量。本书《万物之灵》便是试图拨开历史的迷雾,引领读者走进这片波澜壮阔的崇拜天地。 本书将从多个维度,系统性地梳理和解析中国崇拜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多元表现。我们首先会追溯其根源,探究那些远古时期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这些构成了早期人类认识世界、寻求庇护的基石。这些原始崇拜如何逐渐演化,吸收和融合了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多种元素,最终形成了中国崇拜文化的独特雏形,本书将一一展开。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崇拜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人伦秩序与社会责任,如何与现世的敬天法祖、敬贤崇德相结合?道家思想崇尚自然无为,又如何孕育出对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崇拜?佛教传入中国后,其深邃的教义与本土文化产生怎样的碰撞与融合,催生出独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崇拜体系?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思想流派如何为中国崇拜文化注入了更为深刻的哲学内涵和伦理导向。 本书的重点将在于对中国崇拜文化具体表现形式的细致描摹。我们将考察那些历经千年仍香火不断的庙宇道观,它们不仅仅是宗教场所,更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社会功能与艺术成就的文化载体。从妈祖信仰到关帝崇拜,从佛教寺院的庄严宝相到道教宫观的玄妙符箓,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现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信仰习俗。 我们还将深入探讨民间信仰的力量。土地神、灶王爷、财神爷,这些与寻常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神祇,他们的崇拜是如何深入人心,成为维系社会和谐、祈求生活安康的重要精神支柱?本书将展现民间信仰在调节社会关系、传承道德观念、满足情感需求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艺术是崇拜文化最直观、最丰富的载体之一。本书将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宗教造像、壁画、雕塑、建筑风格,以及与之相关的民间艺术,如剪纸、年画、戏曲等,是如何将信仰观念、神话传说具象化,从而达到教化民众、传播信仰的目的。我们将审视这些艺术作品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审美情趣与时代精神。 此外,本书还将关注崇拜文化在当代社会依然存在的痕迹与影响。尽管现代社会科技发达,但许多传统的崇拜习俗依然在传承,甚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可以被视为一种更广义的“崇拜”。本书将探讨当代人如何在现代语境下理解和传承这些古老的精神遗产,以及它们如何继续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万物之灵》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历史和信仰的著作,更是一次对中国民族精神内核的探索。通过对崇拜文化的全面审视,我们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情感模式以及与世界互动的方式。这是一种跨越时间、连接个体与集体的集体记忆,是一种塑造我们民族性格的独特力量。本书期望以客观、深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中国崇拜文化的壮丽画卷,让读者从中体会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不竭的精神活力。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我立刻被一种强大的学术气息所包裹,同时又被作者的叙事风格所深深吸引。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宗教和民间信仰非常感兴趣,但往往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感到迷失。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为我指引了方向。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并没有将各种崇拜现象孤立开来,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展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演变。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功利性崇拜”的探讨,它揭示了中国人并非盲目地崇拜,而是将信仰与实际生活中的需求紧密结合,无论是祈求丰收、求子、求官,还是驱邪避灾,都体现了一种务实的生存智慧。同时,作者也深入挖掘了“仪式”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各种祭祀、祈祷、占卜等仪式活动,如何通过特定的行为模式,将个体的情感和集体的愿望凝聚起来,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认同和文化凝聚力。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知识性的读物,更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文化体验,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传统,发现了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深刻智慧。

评分

我最近读了一本叫做《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的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一开始,我被书名所吸引,对于“崇拜文化”这个概念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会揭示出一些隐藏在中国社会深层的精神脉络。阅读过程中,我惊叹于作者的博学与严谨,书中对各种崇拜现象的梳理和分析,从远古的自然神灵崇拜,到后来的祖先崇拜、神祇崇拜,再到民间信仰的演变,几乎涵盖了中国文化中与“崇拜”相关的方方面面。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陈述,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崇拜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社会心理以及历史渊源。例如,在探讨祖先崇拜时,书中结合了儒家思想的“孝”道,阐述了它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伦理道德;在分析民间神祇时,又巧妙地联系了中国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生活困苦时的祈愿与寄托。全书的叙事流畅,语言生动,即使是枯燥的历史文献和民俗记载,在作者的笔下也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看到那些祭祀的场景,听到古老的歌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崇拜”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心灵图谱的史诗,它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精神内核和文化韧性。

评分

最近,一本名为《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的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我之前一直认为,我们所说的“文化”无非是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或者是一些历史典故。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将“崇拜”这个看似有些缥缈的概念,具象化、系统化地呈现在我面前。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他不仅在文献梳理上下足了功夫,更在解读和分析上独树一帜。书中对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崇拜形式,从宏观的朝廷祭祀,到微观的民间庙宇,再到个体心中的信仰寄托,都有着极为细致的描绘。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物崇拜”的部分,书中列举了大量关于动植物、山川河流甚至器物被赋予神性的例子,并追溯了这些崇拜背后所反映的原始敬畏之心和对生命力量的膜拜。这让我意识到,在看似坚实的物质世界之下,古老的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一份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未知力量的敬畏,这份敬畏,正是滋养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土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本书,不如说是在“感悟”一段漫长的历史,在“体验”一种深邃的文化。

评分

《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这本书,在我脑海中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所展现出的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我之前总是将中国的文化看作是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隐藏在统一表象下的丰富多彩的民间信仰和地方特色。作者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生动地描绘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崇拜对象、崇拜方式上的差异,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影响、融合。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神话传说”与“民间信仰”之间关系的探讨,它揭示了那些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是如何在民间转化为具体的信仰对象和祭祀活动的,以及这些活动又如何反过来丰富和塑造了神话的内涵。这种循环往复的文化生产过程,让我感到无比的惊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记录,更是对这些文化现象的深刻理解和精辟阐释。它让我明白,中国的崇拜文化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变、创新,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多元而又统一的文化景观。

评分

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一直对“崇拜”这个词汇带着些许距离感,总觉得它与现代社会的理性精神有些格格不入。然而,《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人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生活中的未知和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敬畏、祈盼和寄托。书中对于“精神寄托”这一概念的深入剖析,让我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内心深处总有一部分是需要超越物质层面的慰藉和力量的。无论是对自然的敬畏,对先祖的追思,还是对理想人格的崇拜,都反映了中国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者的叙事逻辑严谨,引证丰富,但丝毫没有让人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它让我重新思考了“信仰”的本质,以及它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的独特角色,这本书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触及灵魂的对话,让我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

评分

挺有意思的一本书,物流也挺快,满意

评分

不错

评分

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

评分

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全览

评分

好书。

评分

非常喜欢,很实用。值得大家收藏。

评分

好书。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