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书信集》多是写给友人的私人信件,如与夏丐尊、丰子恺等的书信往来,感情真挚朴实,体现了往昔岁月中弘一法师的心灵路程,以及他高尚的人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仿佛将我们拉回到那个充满温情的旧时代,并感悟人生的真谛。
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他曾去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一生六十三载,半生艺术半生佛。在俗三十九年,是中国近百年艺术史上难得一遇的通才和奇才,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非凡成就。在佛二十四年,被后世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其德性光辉感动、启发着无数心灵,“弘学”蔚然成风,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髓财富。
致李圣章
共十七封
致许幻园
共六封
致杨白民
共二十四封
致杨雪玖
共二封
致刘质平
共八十六封
致夏丏尊
共八十四封
致堵申甫
共九封
致蔡丐因
共二十三封
致性愿法师
共三十六封
致丰子恺
共六封
致李圆净
共十八封
致朱稣典
共三封
致广洽( 普润) 法师
共二十五封
致芝峰法师
共三封
致李晋章
共六封
致瑞今法师
共两封
致高文显
共七封
致性常法师
共二十八封
致传贯法师
共六封
致妙莲法师
共二封
致广义法师
共四封
致觉圆法师
共三封
致丰子恺
[共七封]
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石门人。散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原名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李叔同执教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的得意门生。毕业后游学日本,学习绘画,遂以漫画名家。归国后历任白马湖春晖中学、上海立达学园、浙江大学等处教职。曾与弘一法师合作画《护生画集》,驰名佛教界。著有《子恺漫画》、《缘缘堂随笔》,译有《源氏物语》等。
<一九二八年八月十四日,温州>
子恺居士:
初三日惠书,诵悉。兹条复如下:
△周居士动身已延期。网篮恐须稍迟,乃可带上。
△《佛教史迹》已收到,如立达仅存此一份,他日仍拟送还。
△护生画,拟请李居士等选择(因李居士所见应与朽人同)。俟一切决定后,再寄来由朽人书写文字。
△不录《楞伽》等经文,李居士所见,与朽人同。
△画集虽应用中国纸印,但表纸仍不妨用西洋风之图案画,以二色或三色印之。至于用线穿订,拟用日本式,系用线索结纽者,与中国佛经之穿订法不同。朽人之意,以为此书须多注重于未信佛法之新学家一方面,推广赠送。故表纸与装订,须极新颖警目。俾阅者一见表纸,即知其为新式之艺术品,非是陈旧式之劝善图画。倘表纸与寻常佛书相似,则彼等仅见《护生画集》之签条,或作寻常之佛书同视,而不再披阅其内容矣。故表纸与装订,倘能至极新颖,美观夺目,则为此书之内容增光不小,可以引起阅者满足欢喜之兴味。内容用中国纸印,则乡间亦可照样翻刻。似与李居士之意,亦不相违。此事再乞商之。
△李居士属书签条,附写奉上。
△“不请友”三字之意,即是如《华严经》云:“非是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之意。因寻常为他人帮忙者,应待他人请求,乃可为之。今发善提心者,则不然。不待他人请求,自己发心,情愿为众生帮忙,代众生受苦等。友者,友人也。指自己愿为众生之友人。
△周孟由居士等,谆谆留朽人于今年仍居庆福寺。谓过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云云。故朽人于今年下半年,拟不他往。俟明年至上海诸处时,再与仁者及丐翁等,商量筑室之事。现在似可缓议也。
△近病痢数日,已愈十之七八。惟胃肠衰弱,尚须缓缓调理,仍终日卧床耳。然不久必愈,乞勿悬念。承询需用,现在朽人零用之费,拟乞惠寄十元。又庆福寺贴补之费(今年五个月),约二十元(此款再迟两个月寄来亦不妨)。此款请旧友分任之。至于明年如何,俟后再酌。
△承李居士寄来《梵网经》,万钧氏书札,皆收到。谢谢。病起无力,草草复此。其余,俟后再陈。
演音上
八月十四日
<一九二八年八月廿二日,温州>
子恺居士慧览:
今日午前挂号寄上一函及画稿一包,想已收到?顷又做成白话诗数首,写录于左(下):
(一)《倘使羊识字》(因前配之古诗,不贴切。故今改做。)
倘使羊识字,泪珠落如雨。
口虽不能言,心中暗叫苦!
(二)《残废的美》
好花经摧折,曾无几日香。
憔悴剩残姿,明朝弃道旁。
(三)《喜庆的代价》(原配一诗,专指庆寿而言,此则指喜事而言。故拟与原诗并存。共二首。或者仅用此一首,而将旧选者删去。因旧选者其意虽佳,而诗笔殊拙笨也。)
喜气溢门楣,如何惨杀戮。
唯欲家人欢,那管畜生哭!
(四)原题为《悬梁》
日暖春风和,策杖游郊园。
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
为念世途险,欢乐何足言。
明朝落网罟,系颈陈市廛。
思彼刀砧苦,不觉悲泪潸。
案此原画,意味太简单,拟乞重画一幅。题名曰《今日与明朝》。将诗中双鸭泛清波,群鱼戏碧川之景,补入。与系颈陈市廛,相对照,共为一幅。则今日欢乐与明朝悲惨相对照,似较有意味。此虽是陈腐之老套头,今亦不妨釆用也。俟画就时,乞与其他之画稿同时寄下。
再者:画稿中《母之羽》一幅,虽有意味,但画法似未能完全表明其意,终觉美中不足。倘仁者能再画一幅,较此为优者,则更善矣。如未能者,仍用此幅亦可。
前所编之画集次序,犹多未安之处。俟将来暇时,仍拟略为更动,俾蔡完善。
演音上
八月廿二日
此函写就将发,又得李居士书。彼谓画集出版后,拟赠送日本各处。朽意以为若赠送日本各处者,则此画集更须大加整顿。非再需半年以上之力,不能编纂完美。否则恐贻笑邻邦,殊未可也。但李居士急欲出版,有迫不及待之势。朽意以为如仅赠送国内之人阅览,则现在所编辑者,可以用得。若欲赠送日本各处,非再画十数叶,重新编辑不可。此事乞与李居士酌之。
再者,前画之《修罗》一幅(即已经删去者),现在朽人思维,此画甚佳,不忍割爱,拟仍旧选入。与前画之《肉》一幅,接连编入。其标题,则谓为《修罗一》《修罗二》。(即以《肉》为《修罗一》,以原题《修罗》者为《修罗二》。)再将《失足》一幅删去。全集仍旧共计二十四幅。
附呈两纸,乞仁者阅览后,于便中面交李居士。稍迟亦无妨也。
廿三晨
<一九二八年八月廿四日,温州>
子恺居士:
新作四首,写录奉览:
凄音
小鸟在樊笼,悲鸣音惨凄。
恻恻断肠语,哀哀乞命词。
向人说困苦,可怜人不知:
犹谓是欢娱,娱情尽日啼。
农夫与乳母
忆昔襁褓时,尝啜老牛乳。
年长食稻粱,赖尔耕作苦。
念此养育恩,何忍相忘汝!
西方之学者,倡人道主义。
不啖老牛肉,淡泊乐素食。
卓哉此美风,可以昭百世!
麟为仁兽,灵气所钟,不践生草,不履生虫。繫吾人类,应知其义,举足下足,常须留意,既勿故杀,亦勿误伤。去我慈心,存我天良。
[附注]:儿时读《毛诗·麟趾章》,注云:“麟为仁兽,不践生草,不履生虫。”余讽其文,深为感叹。四十年来,未尝忘怀。
今撰护生诗歌,引述其义。后之览者,幸共知所警惕焉。
我的腿(旧配之诗,移入《修罗二》)
我的腿,善行走。
将来不免入汝手,
盐渍油烹佐春酒。
我欲乞哀怜,
不能作人言。
愿汝体恤猪命苦,
勿再杀戮与熬煎!
画集中《倒悬》一幅,拟乞改画。依原配之诗上二句,而作景物画一幅(即是“秋来霜露……芥有孙”之二句)。画题亦须改易,因原画之趣味,已数见不鲜,未能出色,不如改作为景物画较优美有意味也。再者《刑场》与《平等》二幅,或可删,亦可留,乞仁者酌之。
论月
八月廿四日
<一九二八年八月廿六日,温州>
子恺居士慧览:
将来排列之次序,大约是:
(一)《夫妇》,(二)《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案:芦菔俗称萝卜),(三)《沉溺》,(四)《凄音》等。中间数幅,较前所定者,稍有变动。至《农夫与乳母》以下,悉仍旧也。
再者,《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乞仅依“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二句之意画之。至末句中鸡豚,乞勿画入。
以前数次寄与仁者之信函,乞作画或改题者,兹再汇记如下:
△增画者《忏悔》《平和之歌》,共二幅。
△改画者《芦菔生儿芥有孙之画》(旧题为《倒悬》,今乞改题)、《今日与明朝》(旧题为《悬梁》)、《母之羽》,共三幅。
△修改画题者《沉溺》(原作《溺》)、《凄音》(原作《囚徒之歌》)、《诱惑》(原作《诱杀》)、《修罗一》(原作《肉》)、《修罗二》(原作《修罗》),共五处。
以上所写,倘有未明了处,乞检阅前数函即知。
演音上
八月廿六日
今年夏间,由嘉兴蔡居士寄玻璃版印《华严经》二册至尊处(江湾),想早已收到(当时仁者在乡里),前函未提及,故再奉询。
<一九二八年九月初四日,温州>
子恺居士:
前复信片,想达慧览。尚有白话诗二首,亦已作就,附写如下:
母之羽
雏儿依残羽,殷殷恋慈母。母亡儿不知,犹复相环守。念此亲爱情,能勿凄心否?
此下有小注,即述蝙蝠之事云云。俟后参考原文,再编述。
平和之歌
昔日互残杀,今朝共舞歌。一家庆安乐,大地颂平和。
附短跋云:李、丰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虽曰导俗,亦有可观者焉。每画一叶,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首,余皆贤瓶道人补题。纂修既成,请余为之书写,并略记其梗概。
新作之诗共十六首,皆已完成。但所作之诗,就艺术上而论,颇有遗憾。一以说明画中之意,言之太尽,无有含蓄,不留耐人寻味之余地。一以其文义浅薄鄙俗,无高尚玄妙之致。就此二种而论,实为缺点。但为导俗,令人易解,则亦不得不尔。然终不能登大雅之堂也。
画稿之中,其画幅大小,须相称合。如《母之羽》一幅,似稍小。仁者能再改画,为宜。虽将来摄影之时,可以随意缩小放大,但终不如现在即配合适宜,俾免将来费事。且于朽人配写文字时,亦甚蒙其便利也。
附二纸,为致李居士者。乞仁者先阅览一过,便中面交与李居士,稍迟未妨也。
演音上
九月初四日
<一九二八年九月十二日,温州>
子恺居士:
昨晚获诵惠书,欣悉一一。兹复如下:
△续画之画稿,拟乞至明年旧历三月底为止。(因温州春寒殊甚。未能执笔书写。须俟四月天暖之后,乃能动笔。)由此时至明春三月,乞仁者随意作画,多少不拘。朽人深知此事不能限期求速就(写字作文等亦然)。若兴到落笔,乃有佳作。所谓“妙手偶得之”也。至三月底即截止,由朽人用心书写。大约五月间,可以竣事。仁者新作之画,乞随时络续寄下。(又以前已选入之画稿及未选入者,并乞附入,便中寄下。)即由朽人选择。其选入者,并即补题诗句。
△白居易诗,“香饵”云云二句,系以鱼喻彼自己,或讽世人,非是护生之意。其义寄托遥深,非浅学所能解。乞勿用此诗作画。
△研究《起信论》,译佛教与科学之事,暂停无妨。礼拜念佛功课未尝间断,戒酒已一年,至堪欢喜赞叹。近来仁者诸事顺遂,实为仁者专诚礼拜念佛所致。念佛一声,能消无量罪,能获无量福。惟在于用心之诚恳恭敬与否,不专在于形式上之多少也。
△网篮迟至年假时带去,无妨。
△珂罗版《华严经》,乞赠李圆净居士一册。
△以后作画,无须忙迫。至画幅之多少,亦不必预计。如是乃有佳作。
△倘他日集中画幅再增多之时,则已删去之画,如《倒悬》、《众生》(又名《上法场》)等,或仍可配合选入,俟他日再详酌。
△许居士如愿出家,当为设法。
△明年大约仍可居住庆福寺。因公园以筹款不足,停止进行,故尚安静可住。承诸友人赠送之资,至为感谢。此次寄来之廿元,拟留充明年自己之零用。至于明年,尚需贴补寺中全年食费约六十元。又于地藏殿装玻璃门,及《续藏经》书柜之木架等费,朽人拟赠与寺中三十元。共计九十元。倘他日有友人送款资至仁者之处,乞为存积。俟今年阴历年底,朽人再斟酌情形。倘需用此款者,当致函奉闻,请仁者于明年春间便中汇下。此事须今年年底酌定,故所有款资,拟先存仁者之处,乞勿汇下。
△明年朽人能于秋间至上海否?难以预定。或不能来,亦未可知。因近来拟息心用功,专修净业。恐出外云游,心中浮动,有碍用功也。统俟明年再为酌定。
△明年与后年,两年之中,拟暂维持现状。至于夏居士所云建造房舍之事,俟辛未年,再行斟酌。
草草奉复。不具。
演音上
九月十二日
再者,以后惠函,信面之上,乞勿写和尚二字。因俗例,须本寺住持,乃称和尚。朽人今居客位,以称大师或法师为宜。
再者,愚夫愚妇及旧派之士农工商,所欢喜阅览者,为此派之画。但此派之画,须另请人画之。仁者及朽人,皆于此道外行。今所编之《护生画集》,专为新派有高等小学以上毕业程度之人阅览为主。彼愚夫等,虽阅之,亦仅能得极少份之利益,断不能赞美也。故关于愚夫等之顾虑,可以撇开。若必欲令愚夫等大得利益,只可再另编画集一部,专为此种人阅览,乃合宜也。
今此画集编辑之宗旨,前已与李居士陈说。第一,专为新派智识阶级之人(即高小毕业以上之程度)阅览。至他种人,只能随分获其少益。第二,专为不信佛法,不喜阅佛书之人阅览。(现在戒杀放生之书出版者甚多,彼有善根者,久已能阅其书,而奉行惟谨。不必需此画集也。)近来戒杀之书虽多,但适于以上二种人之阅览者,则殊为希有。故此画集,不得不编印行世。能使阅者爱慕其画法崭新,研玩不释手,自然能于戒杀放生之事,种植善根也。鄙意如此,未审当否?乞仁等酌之。又白。
<一九二八年六月十九日,温州>
圆净居士慧览:
书悉。题名为《护生画集》,甚善!但其下宜增三小字,即“附文字”三字。其式如下:
护生画集附文字
如是,则凡对照文字及尊著《护生痛言》,皆可包括在内。未识尊见如何?
此封面,请子恺画好,由朽人题此书名。至若题辞,乞湛翁为之,诗文皆可。但付印须在年内,湛翁能题就否?不可得而知也。
去年晤湛翁,彼甚赞叹仁者青年好学。故仁者若向彼请求,或可允诺。附写一笺,往访时可持此纸。
去年仁者之函,湛翁未复,并无他意。彼之性情如是,即于旧友亦然。决非疏远之意也。
所以不乞湛翁题封面集名者,因湛翁喜题深奥之名字,为常人所不解。于流布颇有妨碍。故改为由朽人书写也。
仁者往访湛翁,乞将画稿等带去,说明其格式。彼寓延定巷旧第六号门牌内。如唤人力车,乞云:“城内弼教坊银锭巷。”因延定二字,常人不知也。往访之时间,宜在上午七时至七时半之间,迟恐彼他出。
将来《护生痛言》排版之时,其字之大小,排列之格式,皆乞与子恺商酌。初校之时,亦令彼一阅其格式合否。
《嘉言录》中,有大号之黑点●,殊损美观。如必须用,可用再小一号者●。或用三角空形△,尤善。此书虽流通甚广,雅俗共赏,但实偏重于学者一流之机。因子恺之画,朽人与湛翁之字,皆非俗人所能赏识。故应于全体美观上,十分注意也。装订以洋装为宜。如《到光明之路》之式,最善。
尊撰《护生痛言》,闻已脱稿,至为欢慰。谨复,不具一一。
演音上
六月十九日
湛翁向不轻为人撰文写字。朽人数年前曾代人托彼撰写,至今未就。此书题词,如至九、十月间仍未交来者,则改为由朽人撰写。但衰病不能构思,仅能勉题数语耳。
这本书的书信内容,展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沟通艺术。我曾以为,书信这种沟通方式,必然会显得疏离和客套,但李叔同的信件却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认知。他写给不同人的信,有着不同的语气和风格,但无一例外都饱含着真诚。写给友人,妙语连珠,意趣盎然;写给晚辈,循循善诱,充满启发;甚至写给一些不太熟悉的人,也总是显得礼貌得体,不卑不亢。我特别留意了他处理一些复杂人际关系时的措辞,那种圆融通达,那种四两拨千斤的智慧,让我受益匪浅。他懂得如何用最恰当的语言,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又不伤害到对方。这种沟通能力,在当今社会尤为可贵。我常常会想象,如果我也能有他这样的沟通能力,生活中是否会少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在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记下一些他处理问题的方式和表达观点的技巧,希望能从中汲取一些养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人情世故的教科书,以一种非常温和的方式,教会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表达自己,如何处理复杂的情感。
评分《李叔同书信集》的出现,让我对“名士风流”有了更具体的想象。不仅仅是他的艺术造诣,他的教育思想,更在于他那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和豁达超然的人生境界。我惊讶于他在信件中对日常琐事的描述,丝毫不显得琐碎,反而充满了情趣。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细节的观察,都展现了他细腻敏感的心灵。即使是在谈论一些比较严肃的话题时,他的笔调也总是那么洒脱,那么富有哲思。我常常会因为一句诗,一个典故,而停下来思考半天。他的文字,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精神的享受。我看到了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一个能够从平凡中发现诗意的人。这种境界,让我不禁反思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我是否也应该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发现隐藏在日常中的惊喜?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的李叔同。我不再只是仰望他作为一位伟人,而是更像是在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进行一次灵魂的对话。
评分在阅读《李叔同书信集》的过程中,我被一种极其纯粹的情感所打动。这种情感,不是轰轰烈烈的爱情,也不是激昂慷慨的壮志,而是一种细水长流般的关怀,一种温润如玉般的牵挂。我尤其喜欢那些写给亲人的信件,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父母、对妻儿的思念和爱意。即使身在远方,即使事务繁忙,他总能抽出时间,写下那些温暖的话语,寄托自己的思念。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最朴实的情感,看到了一个父亲、一个儿子、一个丈夫的责任与担当。这些信件,让我看到了李叔同性格中柔软而温暖的一面,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他后来出家的原因。或许,正是他对尘世的情感体验得如此透彻,才更能体悟到“看破红尘”的深刻含义。我在阅读中,不禁联想起自己的亲人,也反思自己在与家人相处时的态度。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李叔同个人精神世界的探索,更是对我自身情感世界的审视。它提醒着我,在追求事业和理想的同时,不要忽略身边最爱的人,不要让忙碌的生活冲淡了亲情的纽带。这种来自古人的提醒,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这套《李叔同书信集》给我带来的震撼,与其说来自于内容本身,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穿越时空的对话感。当我指尖滑过泛黄的纸张(尽管这是电子版的,但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那样的质感),我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每封信的笔迹、用词、表达方式,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我尤其着迷于他与不同身份的人通信时,语气和内容的细微差别。写给家人,是温情的关怀;写给同道,是艺术的探讨;写给政界要人,则显得更加审慎和得体。这种多角度的展现,让我对李叔同的处世智慧和人际交往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有时候,我会把信件的内容与我已知的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联系起来,这种交叉阅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我开始思考,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是如何保持内心的宁静,又如何以他的方式影响着周围的人。书信中的一些细节,比如对时事的评论,对社会现象的看法,都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共鸣,仿佛我的人生轨迹,尽管与他相距甚远,却在某些情感和思考上有着共通之处。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让我觉得,即使时隔多年,优秀的人格魅力依然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
评分翻开这本书,仿佛推开了一扇尘封的门,门后是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李叔同。我一直对这位艺术家、教育家、高僧心怀敬意,总想着能更深入地了解他的生活轨迹,而这本《李叔同书信集》恰恰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得以窥见他日常生活的点滴,感受他真挚的情感流露。书信,这种古老而又充满温度的交流方式,承载了太多的信息量,它们不像刻意写就的文章,而是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在字里行间,我仿佛能听到他低沉的声音,看到他温和的笑容,甚至能感受到他偶尔的忧愁与感慨。这些信件,有的写给亲人,字句间充满了慈爱与牵挂;有的写给友人,探讨艺术与人生,字斟句酌,情意绵绵;还有的写给学生,谆谆教诲,饱含期许。每一封信都是一个独立的章节,串联起来,却勾勒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李叔同。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品读某一句,想象他落笔时的情景,思考他写下这些话时的心境。这种阅读体验,远比单纯了解他的事迹来得更为深刻和动人。它让我意识到,在那些光辉的成就背后,同样有着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凡人,他经历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怀揣着对世界的美好向往。
评分很棒!给女朋友买的,她特别喜欢。不得不说京东的速度就是快!
评分很棒!给女朋友买的,她特别喜欢。不得不说京东的速度就是快!
评分正版好书,非常值得推荐!
评分装帧很特别,镂空的,很有质感,书信感人
评分带书信图片的只有前50页重要的事情……
评分想了解李叔同的生平,还没读。
评分很棒!给女朋友买的,她特别喜欢。不得不说京东的速度就是快!
评分装帧很特别,镂空的,很有质感,书信感人
评分带书信图片的只有前50页重要的事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