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社交方式

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社交方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加拿大】马赛尔,达内斯 著
图书标签:
  • 表情包
  • 社交媒体
  • 网络文化
  • 流行文化
  • 互联网
  • 传播学
  • 文化研究
  • 幽默
  • 青年文化
  • 数字媒体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7711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096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表情包的时代。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当你看到《牛津词典》2015年发布的年度词汇—— ,应该就明白了。一言不合就甩表情包,似乎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习惯的社交方式。微信的收藏里没有几个表情包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它超出了语言的界限,快速地在全世界不同国家流行起来。

本书着眼于表情符号这一官方认定的世界上增长极快的交流形式。这些闪烁的眨眼、酷酷的眼镜和微笑的表情正越来越多地被人们使用,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表情符号似乎是一种语言,但是它是由一个集中的机构控制,并在网络上受到监管;所以它真的是一种语言吗?虽然表情符号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但是它真的能够长久存在还是只会昙花一现????所有问题都会在书中得到答案。


作者简介

马赛尔·达内斯(Marcel Danesi)

生于意大利,任教于多伦多大学,现为符号学和语言人类学教授。

国际知名的符号学、品牌和沟通领域专家。

他以符号学和青年文化领域的著作而闻名世界。

他发表过关于大众文化的意义及其对社会进化的反映的论文,编写过介绍语言学家和符号学的教科书,并出版了一系列主题为广告中的符号学的书籍。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时代造就的新型文字

表情符号的诞生

书写系统的历史

作为社会实践的书写行为

变化中的表情文字

研究是如何展开的

第二章 万能的表情符号

社交恐惧症们的救星

文字已经无法表达我的情绪了

全世界都能使用——表情符号的标准化

无法避免的歧义

关于文化编码

第三章 是语言?还是图案?

表情符号的一般特征

最常用的表情符号

不常用的表情符号

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

第四章 表情符号的语义学

表情符号中的同义词

能“框”住的逻辑

不止一层含义

微表情与表情符号

特有的隐喻性

图像的力量 77

第五章 表情符号也有语法

借译

概念化

句法学

画谜式的书写

第六章 表情符号的正确打开方式

语用能力

问候

标点符号

其它语用功能

其它相关问题与发现

第七章 需求中的不断进化

跨文化变体

不同国家的不同表情

再议文化编码

看的比听的重要

邻对的变体

卡通漫画式风格表情

第八章 无处不在的表情符号

纯表情书写

表情符号翻译

广告中的表情

阅读成本

第九章 巴别塔建成的那天

语言是创造的

布力辛博语

表情符号

第十章 一场交流革命

地球村

昙花一现或者流传后世?


精彩书摘

第三章 是语言?还是图案?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威廉·莎士比亚 (1564–1616)

从2010年开始,表情符号成为了全世界数字化交流的主旋律。2015年,英国一家应用程序开发商SwiftKey收集并整理了安卓及苹果设备中覆盖16种语言、超过十亿比特的数据。这些数据中,45%的信息包含表示开心的表情符号,紧随其后的是难过脸、红心、手势及浪漫的表情。这个结果用实际数据证明了上一章的分析:表情符号的基本用途是在短信中表达情绪,或者给部分内容增加言外之意。同年,统计学博客“538”公布的数据更有说服力,他们发现有大约三亿五千万推文使用了心形表情,开心表情排第二(两亿八千万左右),不开心表情排第三(一亿四千万左右)。

表情符号极受欢迎且应用广泛,表情形象也因此传播到了社交互动与社交符号的各个领域。大型公司使用并改造表情符号,从而增强他们的品牌形象。比如,连锁餐厅“国际煎饼之家(The International House of Pancakes)”最近就把商标换成了表情符号风的设计。如下图所示,商标的形状很像一个笑脸:


表情符号从流行文化中产生(确切的说是漫画书),并已成为一种时髦的新语言。例如,加拿大流行歌手卡莉·蕾·吉普森(Carly Rae Jepsen)发布的新歌视频“Run Away with Me”可以让观众发表情、选择想去的场景;也就是说,观众能决定吉普森在在视频里下一步做什么。类似的例子在文化界比比皆是。表情符号成为文化产业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还能激起种种社会政治方面的反应。

显然,表情的发展超过了最初的想象,它不再只是以方便沟通为目的、用常见符号组成的图形文字系统。它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和功能,而且在社会压力与趋势的影响下,持续释放出形形色色的效果。新表情符号的提案必须由统一码联盟审批并设计。之后,新表情就会被添加到表情库中,等着被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工具采用。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这套流程有统一且集中的管理,但它仍然欢迎创新及扩增。但是,整个系统无法控制表情符号发展的速度,因为大众一直在制作新表情、把它们发在不同的网站上,从而人们可以自由复制、在各种数字化交流中使用它们。

符码(code)是指符号或符号形式的系统以及具体的使用规则。表情字符的变形不可避免。在详细探讨这种不可避免的性质之前,我们可以先后退一步、认识一下它的一般特点以及过去几年的发展过程。表情符码的使用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带有规则的体系,与自然语言相似。比如字母符码就有一套具体的使用技巧。如果我们问一个使用罗马字母的人,“G后面是什么字母”,他应该能很快回答“H”,因为他熟悉字母表的符号形式以及排列顺序。他应该也知道如何用字母造词、了解字母的基本原则,比如每个字母差不多等同于一个音素。字母表是字符的完美范例,因为它是一套独特的符号体系,这些符号可以相互组合、搭配成词。

运用任何一种字符(比如字母字符)都需要某一类具体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家所说的“语言能力”。与之相似的“表情符号能力”也显得越来越常见,包括如何在消息中使用表情、把表情放在文字消息的什么位置、怎样才能让接受者更快明白表情含义等。所以,本章节将分析表情符号能力的基本特征,包括其形式与应用的发展是如何增强言语功能的。

表情符号的一般特征

我们应该怎么定义“表情符号的语言能力”呢?如前几章所讲,它指的是在信息中恰当地插入表情图示,从而为信息注入积极的情感基调或与交谈者保持友好关系。上文中提到的研究可以证明,这肯定是表情符号能力的首要方面,考虑到表情的跨语言通用性。在短信中把表情放错位置的确会显得不恰当或者没意义,好比一个用搭配不当或毫无关联的词语组成的句子。就像自然语言一样,表情符号的使用规则也是在具体应用中形成的。随着应用范围的继续普及,表情的各种用法会被系统地整理成语法,通过理论细致地阐释出来。目前,表情符号的使用规则仍然没有清晰地规定出来,因为大多数规则受到自然语言句法及语义的影响,在后续章节中我们还会展开介绍。

事实上,表情能力不仅包括选择及组合表情符号的具体方法,它还涉及到语言学家所说的“沟通能力”,或者说借助不同形式实现沟通目标的能力。这其中就蕴含着一些不言而喻的使用技巧。实际上,如今大部分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密不可分,而非相互排斥。

首先,运用字符的能力指的是会具体选择并组合符号形式及结构,从而以有意义的方式构建信息。表情字符是一种视觉字母字符,它的字符单位能用以下两种方式创造有意义的信息结构:一,作为文字文本的附属内容;二,代替部分文字文本。如研究对象提供的短信所示,附属性文本中,既有文字(字母)形式又有表情符号;表情符号会在信息流的某些具体位置出现。不管读者是否使用表情符号,都应该能读懂这类文本。放在附属性文本末尾的微笑表情可以很容易被理解为积极且友善的致意。然而,替代性文本则需要熟悉上下文以及表情符号的使用规则。



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社交方式 图书简介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沟通的方式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文字是信息传递的唯一载体,我们的情感、想法,往往需要冗长的句子和精妙的辞藻来表达。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一种更为直观、生动、且极具感染力的新型语言——表情包,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成为当代人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 《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社交方式》并非一本单纯的表情包图鉴,更不是对网络流行文化浅尝辄止的评述。它是一次深入的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及文化研究的探索,旨在揭示表情包为何能在短时间内俘获数十亿人的心,并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社交模式、情感表达乃至思维方式。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表情包的奇幻世界,从其诞生之初的朦胧雏形,到如今百花齐放、层出不穷的多元形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力量与影响。 表情包的崛起:从辅助工具到情感主宰 本书将首先追溯表情包的起源。从早期互联网的简单颜文字,到最初的GIF动画,再到如今高度定制化、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静态或动态图片,表情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数字通信技术演进史的缩影。我们将探讨,是什么样的技术进步和用户需求,催生了表情包的诞生和壮大。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深入分析表情包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占领”我们的社交空间。它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巧妙作用的结果。 情感的浓缩与释放: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用文字详尽地表达内心的情绪。表情包以其高度浓缩的视觉符号,瞬间传达喜怒哀乐、震惊惊讶、尴尬无奈等复杂情感,极大地提高了沟通效率。本书将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表情包如何触及人类最本真的情感需求,并成为我们释放内心压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的再创造与边界模糊: 表情包模糊了语言的边界。它跨越了国界、文化和年龄的隔阂,成为一种普适性的视觉语言。在一个全球互联的时代,我们能用一张来自日本的动漫表情,精准地表达出国内朋友的心情。本书将分析表情包如何挑战传统语言的固有模式,形成一种全新的“表情包语汇”,并探讨这种语汇的生成机制、传播规律以及对跨文化交流的影响。 身份认同与群体归属: 在虚拟社交空间中,表情包也是个体构建和表达身份的重要工具。使用特定风格的表情包,能够快速地让个体融入某个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本书将探讨表情包如何成为一种身份标识,帮助人们在庞杂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到归属感,并形成独特的社群文化。 解构与重构的幽默艺术: 许多流行的表情包源于对现实生活、电影、电视剧、新闻事件的戏仿、解构与重构。这种幽默感,源于对当下社会现象的精准捕捉和高度概括,具有强大的解构力量,能够消解严肃,拉近距离,甚至引发共鸣式的笑声。本书将深入分析表情包中的幽默原理,探讨其如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及它所承载的社会批判和文化反思。 表情包的文化生态:从个体创造到集体狂欢 《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社交方式》将带领读者深入观察表情包的文化生态。 表情包的生产与传播机制: 我们将探讨表情包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从专业的表情包设计师,到普通网民的日常P图,表情包的生产门槛之低,使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生成和迭代。同时,本书也将分析表情包在社交平台上的传播机制,如病毒式传播、裂变式扩散,以及算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表情包的商业化与变现: 随着表情包影响力的扩大,其商业价值也日益凸显。从表情包付费下载,到将表情包IP化应用于周边产品、广告营销,甚至影视创作,本书将分析表情包的商业变现路径,探讨其在数字经济中的地位。 表情包的社会影响: 表情包不仅仅是娱乐,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对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人际关系重塑: 表情包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沟通模式,使得沟通更加便捷、有趣,但也可能导致一些深层情感的缺失。本书将探讨表情包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情感表达的效率与深度之间找到平衡。 公众舆论的形成: 在许多社会事件中,表情包往往能成为引发公众讨论、凝聚民意、甚至推动事件发展的催化剂。本书将分析表情包在公众舆论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它可能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文化符号的演变: 表情包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乃至全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反映着当下人的心态,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和认知。 表情包的未来:创新、挑战与机遇 展望未来,《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社交方式》将对表情包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思考。 技术驱动的创新: 随着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的表情包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沉浸式。语音识别、情绪分析等技术将使得表情包能够更加精准地匹配用户的情绪状态,甚至能够进行实时交互。 伦理与规范的挑战: 表情包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了一些伦理与规范的挑战,例如网络暴力、信息误导、隐私泄露等。本书将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建立更加健康、有序的表情包使用环境。 文化融合与创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情包将进一步融合与创新,产生出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表情包文化。 《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社交方式》是一部献给所有在数字时代生活、交流、思考的现代人的作品。它以严谨的学术视角,却又不失趣味性和可读性,带领我们深入理解表情包这一看似“小儿科”的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深远意义。通过本书,你将不再仅仅是一个表情包的使用者,而将成为一个能够洞察其本质、理解其逻辑、并能在这个表情包构建的全新社交世界中游刃有余的参与者。它将帮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沟通方式,发现数字时代人际交往的无限可能,并更深刻地理解当下我们所处的这个瞬息万变的文化语境。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相当老辣,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反而有一种追剧的快感。我特别欣赏作者那种近乎“人类学家”的细致入微,她/他似乎对每一个走红的梗、每一张病毒式传播的图片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度。它不是那种堆砌名词、故作高深的理论阐述,而是用无数生动的案例,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示表情包从诞生到“封神”的全过程。比如,书中对某个特定表情包在不同文化圈中含义的微妙演变过程的描述,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分析。这种跨文化传播的研究,让这本书的视野瞬间拔高,不再局限于某一小撮网络群体的狂欢,而是上升到全球文化符号学的高度。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作者是如何将一个看似肤浅的网络现象,剖析出如此深刻的社会学意义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意识到,你每天随手点开发送的那个小图,背后可能牵动着复杂的社会情绪、技术迭代和商业逻辑,它是一个活的文化载体,而不是死的图片文件。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式”的,你仿佛不是在阅读文字,而是在参与一场全球性的“表情包奥林匹克”。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反而像一个资深网友在跟你分享他的“私藏干货”。它成功地将严肃的传播学理论,用最轻松、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书中对不同社交平台算法如何助推某些表情包成为“超级符号”的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我以前从未从这个角度去思考过表情包的生命周期,总是简单地归因于“好笑”或“好用”,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背后强大的技术推力和无形的流量控制。它真正做到了,用一种大家都熟悉的方式,去解构一个我们天天接触却从未真正理解的现象。读完后,我不仅明白了表情包为什么会火,更明白了“火”的机制是如何运作的,这对于理解当代信息传播的底层逻辑,具有极大的启发性。

评分

我被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深深折服了。它不仅仅是在记录一个现象,更是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这个现象的持久生命力。它成功地论证了,表情包并非短暂的“网络热潮”,而是人类社交进化中的一次重要回归——回归到图像和情感优先的沟通模式。书中对表情包与“模因论”(Meme Theory)的深度结合,为理解文化传播提供了一个非常现代和实用的切入点。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作者对于这种新型社交方式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的探讨,它涉及了注意力经济、情感劳动甚至隐私边界的模糊。这种前瞻性的思考,让整本书的价值超越了对当下热点的描述,而具有了面向未来的预见性。阅读这本书,就像是拿到了一把钥匙,可以打开通往理解当代全球化、数字化生存状态的后门,它迫使你重新审视你每天发送的每一个“笑哭”或者“比心”,思考它们在我们快速变化的世界中究竟代表了什么。

评分

哇,这本书的标题真是抓人眼球,让人不禁好奇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惊天秘密”。我拿到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这绝对不是那种一本正经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份深入一线的田野调查报告,只不过调查对象不是偏远部落,而是我们每个人手机里最熟悉的那个小小符号——表情包。作者的笔触非常生动,仿佛带着我们一起潜入了表情包的“江湖”,去探寻它们是如何从最初的简单图画,一步步演变成如今影响全球社交格局的强大力量。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这些看似无厘头的像素块,到底承载了多少文化密码和情感张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替代品,更像是一种新的通用语言,一种跨越地域和年龄的“暗号”。书里对于表情包流行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揭示了现代人在信息爆炸时代对高效、直观沟通方式的深层需求。那种感觉就像是,你以为你在玩乐,其实你正在参与一场静默的文化革命,而这本书,就是为你解读这场革命的底层逻辑的绝佳向导。读完之后,再去看那些熟悉的表情包,感觉完全不一样了,充满了对人类创造力和适应性的敬畏。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会是一本偏重技术或营销层面的介绍,毕竟“占领世界”听起来很宏大,但出乎意料的是,它更像是一本关于“非语言交流的复兴”的深度探讨。作者巧妙地将表情包放置在人类交流史的长河中进行审视,指出在文字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反而开始怀念那种一目了然、直击人心的表达方式,而表情包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书中关于“幽默感”和“身份认同”如何通过表情包实现构建和巩固的论述,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我尤其喜欢它探讨的“圈层文化”部分,一个表情包可能是一个群体成员的身份徽章,你用对了,就是“自己人”,用错了,瞬间就被排斥在外,这种微妙的社交门槛,作者描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反思自己在使用网络语言时,是不是也无意中成为了某种“文化霸权”的追随者,或者说,我是如何通过这些小小的图像,来定义“我是谁”的。这本书的洞察力,真的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