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

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曹伯韩 著,大星文化 编
图书标签: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入门
  • 常识
  • 文化
  • 历史
  • 经典
  • 中华文化
  • 知识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747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10785
品牌:大星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作家榜经典文库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2
字数:252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经典著作,国学大师曹伯韩讲透国学堂奥

口碑相传,国学爱好者的必读书和入门书

这是一部让你轻松了解国学的极简经典巨著。国学大师曹伯韩,以贯通古今的视角,通俗通透的解读,带你了解国学堂奥: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世界学术、研读国学典籍的方法、魏晋时代的玄学,佛学与儒学……凡涉国学,曹伯韩都做了无遗漏的详解分析,让人豁然开朗。翻开本书,快速了解和掌握国学常识,汲取中国文化精髓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国学入门读物,曹伯韩以浅显通畅的文字,对中国的语言文字、金石考证、历史地理、艺术门类、先秦诸子、诗词文章、经学演变、佛学思想、理学流派及自然科学,作了全面的介绍。全书通俗流畅、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要点完备、条理清晰,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国学知识体系的框架,是国学爱好者的必备读物。

作者简介

曹伯韩(1897-1959),湖南长沙人,当代著名国学大师、语言学家,学识精湛、博古通今,一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普及工作,著有六部语言学专著以及20余部历史著作,影响深远。曾历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汉字整理部副主任、汉字简化研究室主任,兼《中国语文》编委等职。本书是其代表著作,是了解国学的极简经典,有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国学常识,汲取中国文化精髓智慧,问世至今,不断再版重印,读者口碑相传。

精彩书评

  类似的国学入门类书籍从近代以来还有不少,早的像章太炎、钱穆各有《国学概论》,近几年有刘兆祐《国学导读》、张衍田《国学教程》等等。论名气与识见,各位作者或许有高下,但论写入门书籍,我认为曹伯韩此书真正当得起“深入浅出”四字。
  ——豆瓣网友

  国学非中国人所能私有,他应当是世界学术的一部分……初步研究国学,不能作局部的精神研究,而应当涉猎各方面,作一全盘的鸟瞰。
  ——曹伯韩

  对于想了解国学、认识国学抑或想深入从事国学研究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青年学者 杨志军

  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理出一条思路,曹伯韩的《国学常识》是一种尝试。
  ——当代学者 李权兴

目录

编例

第一章 概说

一 所谓国学 / 3

二 国学在清代 / 4

三 国学的分科 / 6

四 国学的派别 / 7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 9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 10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 11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 12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 13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 14

第二章 语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 19

一二 所谓小学 / 20

一三 六书 / 20

一四 字形的演变 / 23

一五 字义的演变 / 24

一六 训诂学 / 25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 26

一八 方言学 / 27

一九 字音的变迁 / 28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 29

二一 双声叠韵 / 30

二二 反切 / 31

二三 四声 / 32

二四 音韵学 / 32

二五 字母 / 34

二六 韵部 / 35

二七 古音之推定 / 37

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学 / 41

二九 殷墟发掘 / 42

三〇 甲骨之学 / 43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 44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 45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 47

三四 古物与古书 / 48

第四章 书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 53

三六 版本之学 / 55

三七 校雠之学 / 55

三八 章句之学 / 56

三九 目录之学 / 57

四〇 图书分类法 / 58

四一 辑佚及辨伪 / 61

四二 类书及丛书 / 62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 64

第五章 经学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 67

四五 《易经》 / 68

四六 《书经》 / 69

四七 《诗经》 / 70

四八 三礼 / 72

四九 《春秋》 / 73

五〇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 74

五一 经之传授 / 75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 / 77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 78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 / 79

五五 清代的经学 / 80

五六 经学的扬弃 / 82

第六章 史地

五七 所谓正史 / 85

五八 正史的内容 / 87

五九 编年史 / 88

六〇 纪事本末 / 88

六一 别史 / 89

六二 政书 / 90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 / 91

六四 学术史 / 92

六五 史评 / 92

六六 地理 / 94

六七 历史哲学 / 95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 / 96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 / 97

第七章 诸子

七〇 诸子的学术派别 / 103

七一 儒家 / 105

七二 道家 / 107

七三 墨家 / 108

七四 别墨及名家 / 109

七五 法家 / 110

七六 兵家及其他 / 112

七七 王充之学 / 113

七八 魏晋时代的玄学 / 114

七九 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 115

第八章 佛学

八〇 初期的佛教 / 121

八一 佛教的中国化 / 122

八二 流传中国诸宗派 / 124

八三 小乘诸宗 / 126

八四 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 127

八五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 128

八六 佛学与儒学 / 129

八七 因明学 / 131

八八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 133

八九 现时佛学的趋势 / 134

第九章 理学

九〇 宋明理学的产生 / 139

九一 周敦颐与邵雍 / 140

九二 张载及二程 / 142

九三 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 144

九四 陆象山与杨慈湖 / 146

九五 浙东学派 / 147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 148

九七 王阳明之学 / 148

九八 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 150

九九 理学批判的发展 / 152

一〇〇 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 154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〇一 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 159

一〇二 最早的诗总集 / 160

一〇三 楚辞 / 161

一〇四 赋 / 163

一〇五 乐府 / 164

一〇六 五言诗 / 165

一〇七 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 166

一〇八 唐诗 / 168

一〇九 李白、杜甫 / 169

一一〇 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 170

一一一 词 / 171

一一二 重要词人 / 172

一一三 散曲 / 173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 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 177

一一五 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 178

一一六 周秦汉的散文 / 179

一一七 六朝文 / 181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 182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 183

一二〇 所谓古文义法 / 185

一二一 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 186

一二二 八股文及对联 / 187

一二三 文艺论评 / 189

一二四 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 190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一二五 戏曲的摇篮期 / 195

一二六 戏曲的成长期 / 196

一二七 唐以前的小说 / 198

一二八 宋元明的小说 / 199

一二九 清代的小说 / 201

一三〇 宝卷、弹词、鼓词 / 202

一三一 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 203

一三二 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 204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一三三 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 209

一三四 天文学和历法 / 210

一三五 数学 / 211

一三六 物理学及化学 / 213

一三七 医学 / 214

一三八 应用技术 / 215

一三九 科学与迷信 / 216

一四〇 艺术 / 216

一四一 绘画及书法篆刻 / 217

一四二 音乐 / 220

索引

本书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所谓国学

国学这个名词发生于清末,但不知究竟是谁所创造。有人说,章炳麟(太炎)在日本组织“国学讲习会”,刘师培(申叔)氏也有“国学保存会”的发起,大概他们就是国学两个字的最初使用者。这是不是正确,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国学这个名词,是因为欧美学术输入才发生的。它的范围,是把西学输入以前中国原有的全部学术包括进去的。

和国学相当的名词,还有国粹和国故。国粹两个字,似乎有点夸大中国学术乃完全精粹物的意思,又似乎有点选择精粹部分而抛弃其他部分的意思,所以人们觉得不甚妥当,改称国故。国故,就是本国文献的意思。不论精粹不精粹,过去的文献总是可宝贵的史料,都可包括在国故范围里面去,这样看起来,国故这个名词总算是公平而完备了。但它也有它的缺点,就是只能够代表研究的对象,而不能代表研究这种对象的学问,因此大家又想起用国故学的名称来代替它,最后又简化而称为国学。

可是这个名称还不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学术没有国界,当代各国都没有特殊的国学,而我们所谓国学,从内容上看,也就是哲学、文学、史学等等的东西,都是可以作为世界学术的一部分的,而且事实上外国也已经有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的人了,我们为什么不采取世界公用的名称,如中国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等类的名词呢?而且对于具有种种内容的学术,为什么不加以个别的名称而必须采用笼统的总名称呢?这都是值得考虑的。

但我们为了依从习惯,并且因为中国各科学术还没有整理清楚,和世界学术融合为一的缘故,只得仍旧采用国学这个名称。


《文以载道: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指南》 简介: 在浩瀚如海的中华文明长河中,经典如同璀璨的星辰,指引着一代代中国人认识世界、安顿心灵。然而,古籍的深奥与晦涩,往往让许多心怀探索的读者望而却步。《文以载道: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指南》正是为所有渴望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您而精心打造。它不是一本冰冷枯燥的百科全书,也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学术论著,而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带领您穿越时空的迷雾,触摸中华民族的精神脉搏。 本书旨在以最亲切、最生动的方式,为您揭开中华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让您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领略古圣先贤的智慧,理解民族文化的根基,并从中汲取滋养心灵的力量。我们相信,中国传统文化并非陈旧的遗迹,而是活态的生命,它蕴含着跨越时空的普适性价值,能够为现代人提供深刻的洞见和精神的慰藉。 本书特色: 精选主题,脉络清晰: 不同于市面上泛泛而谈的文化概要,《文以载道》聚焦于那些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内核、对普通人影响最深远的主题。我们将从“仁义礼智信”等核心道德观念出发,探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深入浅出地解读《论语》、《道德经》等经典片段,让您领略先哲的智慧光芒;解析中国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感受节庆的温度与人情;探索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体会古人寄情山水、抒发情怀的意境;触摸中国书法、绘画、戏曲等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感受中华美学的精髓。每一章都紧密衔接,形成一条清晰的学习脉络,让您循序渐进,逐步构建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认知。 通俗易懂,化繁为简: 我们深知古籍原文的阅读障碍。《文以载道》的叙述语言力求通俗化、口语化,避开艰涩的学术术语。对于原文典故,我们不仅会进行直白的解释,还会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生活化的场景来呈现,让您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其深刻含义。例如,在讲解“孝道”时,我们会穿插“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您体会传统孝文化的内涵;在阐释“中庸”之道时,我们会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例子来对比说明,让您领悟“过犹不及”的智慧。 情境导入,引发共鸣: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情怀的连接。《文以载道》注重将抽象的文化概念与您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激发您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我们会从您熟悉的节日习俗聊起,引出背后的文化渊源;从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探讨古圣先贤的道德训诫;从您对美的感知,引领您进入中国传统艺术的殿堂。您会发现,中华文化并非遥不可及,它就蕴藏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之中,与我们息息相关。 图文并茂,赏心悦目: 为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本书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历史图片、书法绘画作品等。这些视觉元素不仅是对文字内容的有力补充,更能帮助您直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例如,在介绍中国古典园林时,我们会配以写意的园林画作,让您身临其境;在解读山水画的意境时,我们会展示名家画作,让您体会“意在笔先”的创作理念。 启发思考,独立判断: 《文以载道》并非要求您全盘接受所有传统观念,而是鼓励您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在介绍某些观念时,我们会提供不同的解读角度,或与现代社会价值观进行对比,引导您形成自己的判断。我们相信,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不断扬弃和发展,它需要与时俱进,才能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书内容亮点(部分): 第一篇:立身之本——道德的源流与实践 仁者爱人: 深入解读“仁”的核心地位,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泛爱众”,理解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 义以为质: 探讨“义”在个人品德、社会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做到“见利思义”。 礼乐文明: 感受“礼”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石,以及“乐”在陶冶情操、和谐人际关系中的作用。 智者不惑: 探寻“智”的内涵,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明智的选择。 信以为本: 理解“信”是立足之本,无论是个人诚信还是国家信誉,为何如此重要。 修身之道: 从《大学》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到《道德经》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领略古人对个人内在修炼的深刻体悟。 家国情怀: 探讨“齐家”与“治国”的内在联系,理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以及家国情怀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的分量。 第二篇:智慧之光——经典中的启迪 《论语》: 精选《论语》中关于学习、为人、处世的经典片段,用鲜活的语言解释孔子的教诲,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您在古人的对话中获得启发。 《道德经》: 探究“道”的神秘与玄妙,解读《道德经》中关于“无为”、“柔弱”、“返璞归真”等思想,理解其对个人心态和行为的指导意义。 《孙子兵法》: 跳出战争的局限,深入理解《孙子兵法》中蕴含的战略智慧,如“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及其在现代商业竞争、人生规划等方面的启示。 《庄子》: 感受《庄子》的浪漫主义与哲学思辨,理解“逍遥游”的境界,“坐忘”、“心斋”的修行方法,领略其超脱的智慧。 其他经典选读: 简要介绍《孟子》、《尚书》等重要经典,让您对中国古代思想体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三篇:风雅颂——中华艺术的韵味 诗意栖居: 赏析唐诗宋词的经典名篇,如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杜甫“国破山河在”,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体会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与高雅的情感。 笔墨生香: 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与基本书体,欣赏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感受“龙飞凤舞”、“力透纸背”的独特魅力。 丹青意境: 探索中国画的独特技法与美学追求,理解“写意”的精神,欣赏山水、花鸟、人物画的意境之美。 梨园风华: 简述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与主要行当,介绍经典剧目,让您领略京剧、昆曲等戏曲艺术的魅力。 建筑之魂: 探寻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特色,如斗拱、飞檐,以及园林艺术的精髓,感受中国古建筑的和谐与意境。 第四篇:节庆流转——文化的传承与生活 春节: 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感受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喜悦。 清明: 追思先祖,缅怀逝者,感受慎终追远的传统美德。 端午: 纪念屈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与习俗,品味粽子,感受龙舟竞渡的传统文化。 中秋: 赏月怀人,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温馨情感。 重阳: 登高祈福,敬老尊贤,感受传统节日中的孝道与健康祝福。 其他节日: 简要介绍七夕、元宵等节日,丰富您对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认知。 第五篇:生活美学——中华文化的日常体现 饮食之道: 探索中国八大菜系,了解不同地域的饮食特色,以及“民以食为天”的文化观念。 茶韵悠长: 体验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了解不同茶叶的品类与冲泡方法,感受品茶的静谧与雅致。 养生智慧: 浅谈中医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介绍一些简单的养生保健方法,如食疗、推拿等,学习古人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民俗风情: 展现中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如民间手工艺、地方戏曲、节庆活动等,感受中华文化的地域多样性。 本书目标读者: 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但不知如何入门的初学者。 希望系统了解中国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年轻人。 对中国历史、文学、艺术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一份宁静与智慧的读者。 希望了解中华文化,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外国朋友。 阅读《文以载道: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指南》,您将获得: 全新的文化视野: 以前所未有的视角,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深刻的思想启迪: 在古圣先贤的智慧中,找到解决人生困惑的答案。 高雅的精神享受: 在诗词歌赋、书画艺术中,陶冶情操,提升品味。 丰富的生活情趣: 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感受节庆的温度与生活的诗意。 强大的文化自信: 成为一个真正懂得自己文化根源的人,拥有更强大的文化认同感。 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穿越古今的文化之旅,在《文以载道:中华传统文化启蒙指南》的陪伴下,感受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汲取其中蕴含的无尽智慧与力量。我们相信,一旦您打开了这本书,您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宝藏的大门,而门后,是无尽的探索与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国学是那些阳春白雪的雅士才懂的学问,殊不知,它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未能察觉。《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就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认识这些隐藏在日常中的国学智慧的大门。作者在讲解“五伦”时,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说法,而是巧妙地将其延伸至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让我们看到这些古老的伦理观念在今天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又如,关于“修身养性”的部分,书中列举了大量古代名士的生活习惯和心性修养方法,让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也学到了不少可以借鉴的养心之道。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这种真挚的情感也感染了我,让我更加愿意去了解、去学习、去弘扬我们的国学文化。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却又不失力量,让我觉得读懂国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而博学的向导,为我打开了浩瀚的国学世界。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但总是觉得门槛太高,那些古老的典籍仿佛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望而却步。然而,《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极其亲切和生动的方式,将看似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生活化的场景。比如,在讲解“礼”的时候,并没有直接搬出《礼记》的条文,而是通过描绘古代文人雅士在宴饮、祭祀等场合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礼”并非僵化的规矩,而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天地之间和谐共处的智慧。又如,在阐述“仁”的理念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抽象的道德说教,而是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名人轶事,让我们看到“仁”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身上的具体体现。读到诸如“子路问孔子,闻义可以徙不?”的故事时,我仿佛穿越回了春秋时代,亲身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深刻与伟大。这本书的语言也十分考究,既有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有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它让我意识到,国学并非遥不可及的象牙塔,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塑造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主要体现在它对国学知识的“化繁为简”和“融会贯通”上。许多市面上所谓的国学入门读物,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碎片化,都难以真正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建立起系统的认知。而《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却做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它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学核心概念,比如“道”、“德”、“仁”、“义”、“礼”、“智”、“信”等,并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满足于对概念的解释,更着重于挖掘这些概念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生命力。例如,在谈到“诚信”时,它不仅追溯了“一诺千金”的典故,还联系到当下商业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现象,引发读者深思。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大量与国学相关的文学、艺术、历史知识,将易经的哲学思想与书法艺术相联系,将唐诗宋词的意境与哲学观念结合,让我在学习国学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不仅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对国学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华文化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梳理国学的脉络,并提供一些更为深入的思考。《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并且远超我的预期。这本书在概念的梳理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国学名词,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概念的起源、发展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比如,在讲解“法治”与“德治”时,作者详细对比了不同朝代在治国理念上的侧重点,以及这些理念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外,书中对“哲学”与“人生”的探讨也相当有启发性,它不是生硬地灌输某种人生观,而是通过引导读者思考“我是谁”、“我为何而来”、“我将去向何方”等根本性问题,鼓励读者在中华传统智慧的框架下,构建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称赞,它不仅适合初学者,对于有一定国学基础的读者来说,也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国学一直抱着一种“敬畏”又“疏离”的态度,总觉得那是古代圣贤们的学问,与我等凡夫俗子相去甚远。《国学爱好者入门书 你一定爱读的国学常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这种刻板印象。作者的笔触充满了人文关怀,他把那些古老的智慧,如“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用非常贴近现代人生活的方式呈现出来。读到关于“养生”的章节时,我惊讶地发现,原来《黄帝内经》中的许多养生之道,与现代科学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又如,书中对“孝道”的阐释,并非简单的要求子女顺从,而是强调了尊重、理解和感恩,这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庭关系中的沟通与相处之道。更令我着迷的是,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常常会引用一些诗词歌赋、名家画作,让我觉得国学不仅仅是文字和理论,更是一种融入生活、陶冶情操的美学体验。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国学的殿堂,让我不再感到畏惧,而是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不可多得的好书,纸张质量也很好

评分

不错的书啊,终于买到了

评分

书是正版的,内容也不错,搞活动的时候入手还是很划算的

评分

哈哈!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哦!

评分

不是特别简,感觉像学术论文,和这题目反差太大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速度绝对快!包装完好!正版!搞活动时入手便宜.!

评分

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好书

评分

哈哈!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