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馮文洵(一八八○-一九三三),字問田,清末民初天津著名詩人,城南詩社成員。馮文洵留下的著作有《紫簫聲館詩存》《海倫雜詠》《丙寅天津竹枝詞》等。
關於馮文洵的早年身世,《紫簫聲館詩存》有《洵四齡時先慈八月十一日見背今將四十年矣先王母又於庚子閏八月十一日棄養每逢日忌為之泫然》一詩,可知其情。據劉尚恒先生《津門世傢族譜十日談》一文考證,其傢族為正德年間自南束安遷來天津的亦政堂馮氏,世代以經營鹽業為主。
馮文洵早年卒業於北京警官學校,後宦遊巴、蜀等地,曾在成都從事警務工作,據其詩可知是在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後。《江輪上作》《川江偶占》《白帝城》等作品作於此時。馮文洵年近三十纔人宦海,彼時的作品之中偶有「自傷」之嘆。《自傷寄祖少臣》中即感嘆道:「先我著鞭思祖逖,為人持節嘆馮唐。沉淪詩酒終無用,老大頭顱隻自傷。擊楫有心誰逐鹿,補牢非晚已亡羊。年華彈指將三十,纔上人間傀儡場。」在蜀地的幾年問,馮文洵的作品主要以詠古跡名勝和抒思鄉之情為主,詩風沉穩筒質。
內頁插圖
目錄
紫簫聲館詩存
孫蓉圖序
張念祖序
題詞
紫簫聲館詩存題詞瀛南蘇耀宗孟賓
紫簫聲館詩存題詞二首顧隨羨季
題詩
題問田遣稿張同書玉裁
讀問田社長詩稿李金藻敬題
又挽詩八首附錄於後
問田先生遺詩題詞天津愚弟趟元禮
車中口占庚子赴汴過豐樂鎮
龍亭
盧生祠
步王蘊山韻
拜年乙巳
寄王蘊山戊申春
江輪上作
川江偶占
白帝城
蜀道
蜀道遇雨
過十二拐
自傷寄祖少臣
步祖少臣元韻
江州夜發
讀桃花扇
送李仲毯丈歸裏
道中
籬菊四首庚戊鼕初在嘉州寄寓
思歸辛亥三月
思親辛亥鞦八月
落葉
由嘉州歸裏登舟未發夜中口
舟中雜作
鼕夜不寐
癸醜十二月二十三日書懷
醉漢
小飲用歸實送友南歸韻
郊外
將之泰來一猿即席贈詩謹步
元韻奉酬
田傢
晚步丁巳立夥
靜坐己未夏
題藍田叔蜀山雪旅圖
立鞦夜坐
晚涼
讀鬍大川幻想詩再績四首
庚申夏與燕庭雲浦我山諸同
學在海倫拍影
重午用前韻再題
自晦庚申四月
病作庚申五月
病瘦
新七夕
寄鬥如北平
水落
述夢
送郭普泉兄歸裏
硯田
草亭農林試驗場
吾儒
炎涼
硃顔
寄示植侄德南之海岱山十首
寄示承棣天津
馮文澍跋
丙寅天津竹枝詞
李鶴嗚序
嚴侗序
昊壽賢序
郭心培序
自序
題詞
紫簫聲館天津竹枝詞題詞瀛南
蘇耀宗孟賓
題詩
問田社長以所著丙寅天津竹
枝詞見示敬題其後張同書玉裁
問田社長以丙寅天津竹枝詞
前言/序言
馮文洵(一八八○-一九三三),字問田,清末民初天津著名詩人,城南詩社成員。馮文洵留下的著作有《紫簫聲館詩存》《海倫雜詠》《丙寅天津竹枝詞》等。
一、馮文洵的生平、交遊及詩作
關於馮文洵的早年身世,《紫簫聲館詩存》有《洵四齡時先慈八月十一日見背今將四十年矣先王母又於庚子閏八月十一日棄養每逢日忌為之泫然》一詩,可知其情。據劉尚恒先生《津門世傢族譜十日談》一文考證,其傢族為正德年間自南束安遷來天津的亦政堂馮氏,世代以經營鹽業為主。
馮文洵早年卒業於北京警官學校,後宦遊巴、蜀等地,曾在成都從事警務工作,據其詩可知是在清光緒三十四年(一九○八)後。《江輪上作》《川江偶占》《白帝城》等作品作於此時。馮文洵年近三十纔人宦海,彼時的作品之中偶有「自傷」之嘆。《自傷寄祖少臣》中即感嘆道:「先我著鞭思祖逖,為人持節嘆馮唐。沉淪詩酒終無用,老大頭顱隻自傷。擊楫有心誰逐鹿,補牢非晚已亡羊。年華彈指將三十,纔上人間傀儡場。」在蜀地的幾年問,馮文洵的作品主要以詠古跡名勝和抒思鄉之情為主,詩風沉穩筒質。
離開蜀地後,馮文洵前往東北任職。初赴龍江時間,據《歸裏偶成》詩注雲:「甲寅正月初四日赴龍江。」是在一九一四年初。後馮曾為當時警察廳所辦的《警察白話日報》任編輯校對事務。一九一四年三月二十一日《黑龍江省行政公署為準(警察白話日報)改期齣版給警察廳的指令》所附清單記載,馮文洵任該報編輯兼校對工作三二《警察白話日報》以「為輔助警察進行啓導人民法律智識」馬目的,由黑龍江省警察廳於一九一四年二月發起創辦的。該報內容上分為十四類,包括:命令、專電、論說、總務科記事、司法科記事、行政科記事、衛生科記事、偵探記事、連警律解釋、警務擇要、偵探小說、雜俎、遊戲、文苑。
紫簫聲館詩存·丙寅天津竹枝詞 緣起與搜羅 《紫簫聲館詩存·丙寅天津竹枝詞》的誕生,源於一次偶然的機緣,與一位熱愛故紙堆的老友閑談,談及往昔天津的風土人情,街巷市井的喧囂熱鬧。言談間,友人手中偶然翻齣一捲泛黃的竹枝詞稿,寥寥數語,便勾勒齣瞭一幅生動的天津畫捲。那份質樸的韻律,那份濃鬱的地域風情,瞬間點燃瞭我對搜集整理天津竹枝詞的興趣。 竹枝詞,作為一種源遠流長的民間文學形式,以其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點,曆來是反映地方風俗、民情、社會百態的絕佳載體。尤其是對於像天津這樣一座曆史悠久、文化多元的港口城市而言,竹枝詞更是承載瞭無數珍貴的時代記憶。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珍貴的竹枝詞作品散落民間,或湮沒於塵埃,整理匯編,成為一項迫切而重要的工作。 “紫簫聲館”,是我雅號。這捲《丙寅天津竹枝詞》的搜集與整理,便是我以此為名,傾力而為的一項文化探索。丙寅年,是庚子之亂後的一個時期,天津作為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經曆瞭劇烈的社會變革與文化碰撞。彼時,古老的傳統與新興的洋務思潮交織,市井生活既有保留著濃厚的古韻,也開始顯露齣西方文明的痕跡。這樣的時代背景,為天津的竹枝詞創作提供瞭豐富的素材與獨特的視角。 搜羅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我輾轉於各大圖書館、古籍書店,翻閱大量的舊報刊、筆記小說、地方誌,甚至深入民間,嚮一些年長的耆宿請教,搜尋他們記憶中傳唱的竹枝詞。有些篇章,僅僅殘存在一些零散的筆記中,需要我憑藉對當時風俗習慣的瞭解,去鈎稽、去補全。更有甚者,是口耳相傳的歌謠,其韻律與詞句,在代代相傳中可能已有所訛變,這更需要細緻的辨彆與考證。 在搜集的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許多未署名的竹枝詞,其創作主體往往是當時身處天津的普通市民,他們以最樸素的語言,記錄著自己的生活,抒發著自己的情感。他們的詞句,沒有文人墨客的雕琢,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與鮮活的生命力。無論是對市井小販的吆喝聲的描摹,對碼頭上船工的辛勞的寫照,還是對節日慶典的熱鬧場麵的描繪,都如同親臨其境,讓人仿佛能夠聞到那裏的氣息,聽到那裏的聲音。 丙寅風情畫捲 《丙寅天津竹枝詞》所收錄的作品,以丙寅年(通常指1926年,民國十五年,也有可能是1986年,但根據時代背景和詞作內容,1926年更為可能,故此處以1926年為準)為時間節點,生動地再現瞭那個時代的天津景象。它不是一部宏大的史書,也不是一部刻闆的報告,而是一幅幅鮮活的、充滿生活氣息的民俗風情畫捲,用詩意的語言,記錄瞭天津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市井百態,煙火人間: 竹枝詞最擅長描摹市井生活。《丙寅天津竹枝詞》中,你能看到熱鬧非凡的街頭集市。“鑼鼓喧天爆竹響,糖瓜點心堆成山。小販吆喝聲聲脆,引得孩童跑得歡。” 寥寥幾筆,便勾勒齣節日的喜慶與集市的喧鬧。賣估衣的、賣煙火的、賣糖葫蘆的,他們的叫賣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麯天津的市井交響樂。 “大沽口的刀魚肥,金鈎餌料釣不迴。漁舟唱晚歸來晚,滿載而歸笑開顔。” 描繪瞭漁民們辛勤勞作的景象,以及豐收時的喜悅。大沽口作為天津重要的港口,海産品的豐富程度可見一斑。 “老街巷口茶館鬧,說書先生聲聲妙。評彈唱段古今事,聽客圍坐笑聲高。” 茶館是舊時天津重要的社交場所,也是信息交流的中心。在這裏,人們可以聽書、品茶、聊天,享受悠閑的時光。 風土人情,地域特色: 天津作為九河下梢,水係發達,也孕育瞭其獨特的水鄉風情,竹枝詞中自然少不瞭對水文化的描繪。 “海河之上船如織,帆影點點映碧波。兩岸高樓遮望眼,古今變遷任蹉跎。” 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承載著城市的曆史與活力。船隻的穿梭,兩岸的景緻,都訴說著這座城市的變遷。 “泥人張傢捏巧手,栩栩如生巧傳神。臉譜京韻都入畫,逗樂玩賞惹人親。” “泥人張”是天津的民間藝術瑰寶,其精湛的技藝在竹枝詞中得到瞭生動展現。 “狗不理包子噴香氣,老字號裏客盈門。咬一口,滿嘴油,滋味久久品不盡。” 提及天津,怎能少瞭“狗不理”。這句竹枝詞,將人們對美食的贊譽與親切感錶現得淋灕盡緻。 時代印記,變遷之聲: 丙寅年,正值中華民國時期,天津作為北方重要的對外開放口岸,洋務運動的痕跡與新式事物開始湧現,竹枝詞也捕捉到瞭這些時代變遷的印記。 “洋車飛馳街頭過,車夫哼著小麯兒。外國人在身旁,新奇事物惹人矚。” 洋車作為當時便捷的交通工具,反映瞭城市交通的初步現代化。外國人的齣現,也預示著天津國際化進程的加速。 “電燈初上夜市明,取代油燈舊光景。霓虹閃爍歌舞廳,洋腔洋調入耳聽。” 電燈的普及,是城市現代化的標誌之一。歌舞廳的齣現,則體現瞭西方娛樂文化的傳入。 “碼頭貨物運齣國,洋行林立生意火。五洲商人常往來,貨暢其流匯成河。” 天津港的繁榮,吸引瞭大量外國商人,也帶動瞭天津經濟的發展。 “新學堂裏書聲朗,男女同窗共一方。不再是舊時模樣,知識改變舊思想。” 新式教育的興起,打破瞭舊有的性彆藩籬,為社會進步注入瞭新的活力。 情感寄托,人生百味: 竹枝詞不僅僅是簡單的描景,也蘊含著作者們豐富的情感。有對傢鄉的眷戀,有對生活的感悟,也有對未來的期盼。 “盼郎早歸心似火,海峽兩岸隔阻何。書信往來頻頻寄,月圓之夜思故國。” 錶達瞭離人的思念與對傢鄉的眷戀。 “世事無常多變幻,唯有詩詞記流年。笑看紅塵多少事,一麯清歌慰心田。” 體現瞭作者對人生際遇的感悟,以及通過詩詞來排解憂愁的心境。 “明日太陽又東升,莫愁前路無知己。努力耕耘播希望,定能收獲好光景。” 傳遞瞭積極嚮上的生活態度,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期盼。 編纂旨趣與價值 《紫簫聲館詩存·丙寅天津竹枝詞》的編纂,旨在將這些散落的、充滿生活氣息的天津竹枝詞集中呈現,為後人留下寶貴的天津地域文化資料。其價值體現在: 曆史文獻價值: 這些竹枝詞如同微縮的史鏡,以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記錄瞭丙寅年間天津的社會風貌、經濟活動、民俗習慣、文化變遷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它們是研究天津近現代曆史的重要一手資料。 文化傳承價值: 竹枝詞作為一種口語化的詩歌形式,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間色彩。通過整理匯編,有助於保護和傳承這些珍貴的地域文化遺産,讓更多人瞭解和喜愛天津的民間文學。 文學欣賞價值: 盡管竹枝詞形式簡潔,但其中不乏精妙的比喻、生動的描繪和真摯的情感。它們具有獨特的文學魅力,能夠為讀者帶來美的享受,體會民間文學的獨特韻味。 鄉愁與情感共鳴: 對於天津人而言,這些竹枝詞能夠喚起他們對故鄉的記憶與情感共鳴,讓他們在詩句中找到熟悉的場景和熟悉的情感。對於非天津人而言,則能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瞭解這座城市的獨特氣質。 結語 《紫簫聲館詩存·丙寅天津竹枝詞》是一份沉甸甸的心意,一份對故鄉的深情緻敬,一份對曆史的虔誠守護。每一首竹枝詞,都像是散落在時光長河中的珍珠,而我,隻是盡我所能,將它們串聯起來,讓它們的光芒得以重現。翻開它,您將走進一個鮮活的、充滿人情味的天津,感受那份獨特的煙火氣息與時代脈搏。願這份小小的詩存,能為您打開一扇窗,看到那個曾經的天津,也感受到那份永恒的地域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