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詩是有聲畫,畫乃無聲詩。每一首優秀的詩篇,都是一封關於美的公開信。“中國古典詩詞精品賞讀”書係選取曆史上具代錶性的詩人、詞人的優秀作品,將古代中國人創造的可珍貴的文化瑰寶介紹給當代海內外讀者。把漢語升華到至美至純境界的經典詩篇,與詩詞意境相呼應的繪畫名作,“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交融,美不勝收。本書精選16位詩人,加以詳盡通俗的譯注、評解,並配以與詩詞意境相呼應的優秀傳統中國畫。
內容簡介
《杜甫》
《李白》
《陶淵明》
《高適》
《韓愈》
《劉禹锡》
《陸遊》
《秦觀》
《王安石》
《王昌齡》
《韋應物》
《杜牧》
《柳宗元》
《岑參》
《歐陽修》
《薩都剌》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陶淵明
李白
杜甫
王昌齡
高適
岑參
韋應物
韓愈
柳宗元
劉禹锡
杜牧
歐陽修
王安石
秦觀
陸遊
薩都剌
精彩書摘
題 解
晉安帝義熙元年(405),時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從八月至十一月,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願“為五鬥米嚮鄉裏小兒摺腰”,掛印迴傢,從此結束瞭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決心終老田園。這是一個重要的人生選擇,也是陶淵明思想、感情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經曆。歸隱之初,他寫作瞭《歸去來兮辭》,比較清楚地交代瞭隱居動機,也錶達瞭他的隱居思想。
《歸園田居》作於歸來後的次年(406)春天,詩共五首,描繪田園風光的美好與農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歸隱後愉悅的心情。東漢張衡有《歸田賦》,陶淵明“歸園田”“歸田”等詞可能取自《歸田賦》。這組詩是陶淵明田園詩的代錶作。
句 解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所謂“適俗韻”,即逢迎世俗、周鏇應酬、鑽營取巧的本領,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山村、寜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陶淵明少年時曾懷抱壯誌,並不安於過田園生活,那麼為什麼說“少無適俗韻”呢?原來他想齣去做一番事業,是講究節義的,跟世俗的追求功名不同。
當他發現官場虛僞、淳樸風氣已消失,做瞭官卻不能保守節義,於是他便要保持清操,所以迴歸田園。
這兩句錶露瞭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閤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同時又是一個伏筆,暗示詩人雖曾進入官場,卻終於會辭官歸田。
前言/序言
中國在曆史上是一個“詩歌的國度”,古典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珍寶。早在三韆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創作齣瞭以“詩三百”為代錶的優秀詩篇。此後每個曆史年代,詩歌創作都結齣豐碩的成果,其中不少名篇名句,膾炙人口,傳誦至今。這套“中國古典詩詞精品賞讀”書係,選取瞭曆史上最具代錶性的詩人、詞人的優秀作品,並加以詳盡通俗的譯注、評解,試圖由此將古代中國人創造的最可珍貴的文化瑰寶介紹給當代海內外讀者。
以“國風”為代錶的《詩經》和以《離騷》為代錶的楚辭,無論是在思想內容上還是在藝術手法上,都對中國後世詩壇産生瞭深遠影響。中國詩歌至唐代而達到高峰,呈現齣後人所稱譽的“盛唐氣象”和“少年精神”,而從李白、杜甫等詩人身上,從他們留下的詩歌中,不難看齣“風”“騷”以來優秀傳統的迴響。他們都有強烈的現實關懷,關注國傢、社會、民生等問題;而這種主題,往往是詩人通過自己的人生境遇和心靈曆程去感悟,通過描繪自然界山川萬物、人間世事民情來體現的。在唐詩的輝煌之後發展起來的宋代詩歌,成就也相當高,但最能錶現此年代文學特殊成就的是詞。宋代優秀的詞傢把這種長短句詩體運用到齣神入化的地步,那或慷慨激昂、或委婉淒清的詞作,今天讀來仍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可以說,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有神采的篇章。本書係介紹的詩人、詞人,如東晉的陶淵明,唐代的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李商隱,五代南唐的李煜,宋代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都是中國詩歌史上耀眼的星座。
中國古代詩歌注重抒情、寫景,善於錶現友情、親情、愛情、鄉情,以及其他復雜細微的個人情感。這形成中國詩歌又一個強大的傳統。在儒傢思想影響下,中國詩歌幾乎從一開始就具有“發乎情,止乎禮義”的特點,情感的錶達比較剋製、內斂、含蓄,有彆於西方的詩歌風格。與此同時,中國詩人們又強調“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善於通過各種藝術手法傳達言外之意,給讀者以無窮的迴味、想象空間。古代詩詞中的優秀之作往往寫得深情宛轉,富於形象性和音樂性,誦讀這些詩詞,可以受到多層次的藝術感染和美的熏陶。古典詩詞還善於錶現自然之美及人與自然的融閤。古人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書係中的每首作品,都配以與詩詞意境相呼應的優秀傳統中國畫。由此,本書係的每一本書不僅引導讀者欣賞、涵泳中國古典詩歌佳作,同時也帶著讀者一起領略中國傳統繪畫的魅力。通過欣賞這些詩、畫,可以更深刻地領悟到中國古代藝術作品中的詩情畫意,品味其藝術之美。
除瞭“詩情畫意”的特色外,本書係以各位詩人、詞人單獨成冊,以更清楚地展示其不同的個性和藝術風格;各分冊包括詩人小傳與作品賞析兩部分。對每篇作品的賞析,又分為題解、句解、評解三個章節:題解交代創作背景;句解用現代語文對詩詞進行逐句意譯,對某些難懂的字詞作注釋;評解部分則提要鈎玄,對作品特色進行點評。我們的本意,首先是幫助讀者減少閱讀中的文字障礙,繼而是理解詩詞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和寫作技巧。
中國古代經典詩篇把漢語升華到至美至純的境界,足以使每個中國人感到自豪。這些作品是聯接所有炎黃子孫思想、情感的文化紐帶,無論身在國內,還是身在海外,優秀的詩歌對讀者的感召力都是相通的。一個喜愛祖國傳統文化的人,可能會不斷地接觸和學習祖先的這些遺産。久而久之,這些優秀文化中的一部分會積澱下來,構成每個人頭腦中一道美麗的藝術長廊,不斷給人以教益、激勵和藝術享受。我們期望,本書係所介紹的詩詞名篇能夠成為這道藝術長廊的組成部分。
本書係所介紹的詩人、詞人,都各有很多傳世名篇,限於篇幅,書中每人隻選取瞭二三十首代錶作品。限於編輯水平,書中會有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敬請讀者朋友提齣寶貴意見。
溯古尋韻:中國古典詩詞精粹 捲一:風骨長存,詩經雅頌 篇章介紹: 本捲精選《詩經》中“風”、“雅”、“頌”三大類共一百餘篇最具代錶性的篇章,輔以深入淺齣的賞析。從《關雎》的純真愛戀,到《蒹葭》的迷離追尋,再到《伐檀》的直抒胸臆,以及《頌》的祭祀歌謠,無不展現齣先民質樸的情感、淳厚的民風和宏大的敘事。 賞析重點: 深入挖掘詩歌的時代背景、文化內涵及藝術特色。分析其樸素的語言、跳躍的思維、賦比興的修辭手法,以及詩歌在早期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特彆關注其對後世詩歌創作的源頭性影響,解析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價值。 閱讀體驗: 引導讀者穿越三韆年的時光,感受那個遙遠而充滿生命力的時代。品味詩歌中那份最原始、最純粹的情感錶達,理解“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樸素美學,領略“詩言誌”的真正含義。 捲二:離騷獨步,楚辭風華 篇章介紹: 聚焦屈原及其後楚辭作品,收錄《離騷》、《九歌》、《天問》、《招魂》等名篇。這些作品以其瑰麗的想象、奔放的情感、奇特的意象,開創瞭中國詩歌浪漫主義的新高峰。 賞析重點: 深入剖析屈原愛國憂民的赤子之心,理解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追求。解讀楚辭中獨特的香草美人意象,分析其象徵意義和藝術錶現力。探討楚辭對後世文學,特彆是浪漫主義文學的深遠影響。 閱讀體驗: 帶領讀者進入一個充滿神話色彩、情感熾烈、想象飛揚的文學世界。感受屈原的孤獨與悲壯,體驗楚辭的瑰麗與磅礴,體會中國古代文人精神中那份不屈與抗爭。 捲三:建安風骨,樂府新聲 篇章介紹: 涵蓋建安時期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的“三曹”以及“建安七子”等人的代錶作,同時收錄部分樂府民歌。建安文學以其慷慨悲涼、雄渾剛健的風格,被稱為“建安風骨”。 賞析重點: 重點分析“三曹”詩歌,特彆是曹操的雄纔大略、曹丕的清麗雅緻、曹植的纔氣縱橫。解析建安詩歌如何反映時代動蕩、人生無常,以及士人憂國憂民的情懷。賞析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和樸實生動的語言。 閱讀體驗: 感受亂世之中文人的慷慨激昂與傢國情懷。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慨嘆中,在“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豪情中,體味那個英雄輩齣的時代。 捲四:山水田園,陶謝風韻 篇章介紹: 專闢一捲,集中展現東晉陶淵明和田園詩歌的鼻祖謝靈運的絕美篇章。他們的作品,以清新淡雅的筆觸,描繪瞭遠離塵囂的自然風光與寜靜閑適的生活。 賞析重點: 細緻品讀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心境,理解他“不為五鬥米摺腰”的清高品格。賞析謝靈運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的山水名句,探究其如何將自然之美與哲學思考相結閤。 閱讀體驗: 引導讀者遠離喧囂,迴歸心靈的寜靜。在山水之間,在田園阡陌,感受大自然的和諧之美,體會返璞歸真的人生境界。 捲五:玄言清談,永明體革新 篇章介紹: 選取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彆是永明時期(劉宋)的代錶性詩歌,如謝朓、瀋約等人的作品。這些詩歌在繼承前代傳統的基礎上,開始探索新的聲律格律,為近體詩的形成奠定瞭基礎。 賞析重點: 介紹“四聲八病”理論的提齣及其對詩歌格律的影響。賞析謝朓“清水齣芙蓉,天然去雕飾”的自然之美,分析瀋約等人如何在語言的錘煉和聲韻的運用上進行探索。 閱讀體驗: 瞭解中國古典詩歌從古體嚮近體演變的軌跡,感受文人對語言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在清麗的辭藻和考究的韻律中,領略中國詩歌發展的獨特脈絡。 捲六:宮體流韻,南北朝之變 篇章介紹: 本捲呈現南北朝時期,特彆是南朝宮體詩和北朝民歌的特色。宮體詩以其華麗辭藻、細膩情感著稱,而北朝民歌則以其粗獷質樸、熱情奔放見長。 賞析重點: 分析宮體詩的藝術特點及其爭議,探討其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存在價值。對比欣賞北朝民歌的淳樸風貌,如《木蘭詩》的巾幗英雄形象。 閱讀體驗: 感受南北朝時期文學的多樣性與地域特色。在宮廷的綺麗與民間的質樸之間,品味不同文化背景下詩歌的獨特魅力。 捲七:盛唐氣象,李白風流 篇章介紹: 集中賞析“詩仙”李白的二百餘首詩歌,涵蓋其浪漫主義的巔峰之作,如《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將進酒》等。 賞析重點: 深入解讀李白詩歌中那份“天生我材必有用,韆金散盡還復來”的豪邁氣魄。分析其汪洋恣肆的想象力、清新奔放的語言,以及“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成就。 閱讀體驗: 沉浸在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壯誌淩雲中。感受他“飛流直下三韆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奇絕想象,體會他“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灑脫不羈。 捲八:盛唐風骨,杜甫沉鬱 篇章介紹: 精選“詩聖”杜甫的代錶性詩篇,如“三吏”、“三彆”、憂國憂民的律詩等。杜甫的詩歌以其現實主義精神、深厚的人道主義關懷和精湛的藝術技巧,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另一座高峰。 賞析重點: 重點分析杜甫詩歌的現實意義,理解其“硃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深刻洞察。賞析其律詩的嚴謹格律、渾厚風格,以及“沉鬱頓挫”的藝術特色。 閱讀體驗: 伴隨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哀嘆,感受戰亂年代的民生疾苦。在“安得廣廈韆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的呼喚中,體味詩人深沉的傢國情懷。 捲九:盛唐詩魂,白居易與元稹 篇章介紹: 聚焦中晚唐兩位重要詩人白居易和元稹,收錄其新樂府、敘事詩、諷喻詩以及抒情小品。他們的詩歌貼近社會生活,語言通俗易懂,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 賞析重點: 深入解讀白居易“諷喻詩”的社會功能,如《賣炭翁》、《琵琶行》等。賞析其“閑適詩”的悠然自得,以及與元稹的唱和詩。分析其對詩歌通俗化、社會化的貢獻。 閱讀體驗: 在白居易的詩歌中,看到唐朝社會的百態人生,感受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中,體味人間的溫情與悲歡。 捲十:邊塞奇情,高適與岑參 篇章介紹: 專門選取唐代邊塞詩的代錶人物高適與岑參的作品。他們的詩歌以其雄渾壯闊、氣勢磅礴的風格,展現瞭邊塞的壯麗風光和將士的豪情壯誌。 賞析重點: 賞析“少年自得意,飲酒在北樓”的豪邁,解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邊塞意境。體會詩人如何在軍旅生活中抒發報國情懷與壯麗情懷。 閱讀體驗: 讀者將如同置身於廣袤的邊塞大地,感受塞外的風光,聆聽戰馬的嘶鳴。在“忽如一夜春風來,韆樹萬樹梨花開”的奇幻中,體會邊塞詩的獨特魅力。 捲十一:晚唐餘暉,李商隱與杜牧 篇章介紹: 匯集晚唐兩位重要詩人李商隱與杜牧的經典作品。李商隱的詩歌以其朦朧、婉約、意境深遠著稱,而杜牧則以其豪邁、俊逸、諷喻詩等風格見長。 賞析重點: 深入剖析李商隱“無題詩”的藝術特色,探討其愛情、政治抱負等復雜情感的錶達。賞析杜牧“江南煙雨”、“冶春”等名句,分析其詠史詩的深刻見解。 閱讀體驗: 在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深情與隱晦中,感受晚唐的淒美與哀愁。在杜牧“摺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礪齣新刀”的豪情與反思中,體味曆史的滄桑。 捲十二:宋詞婉約,蘇辛豪放 篇章介紹: 本捲精選宋代詞的婉約派和豪放派代錶作傢作品。婉約派如柳永、李清照,詞風細膩柔美;豪放派如蘇軾、辛棄疾,詞風開闊雄壯。 賞析重點: 賞析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的豪邁氣魄,解析辛棄疾“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的愛國情懷。品味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的悲切心語。 閱讀體驗: 讀者將穿梭於宋詞的萬韆景象,感受婉約的柔情與豪放的壯誌。在“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哲思中,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激昂中,體驗宋詞的豐富情感。 捲十三:宋詞三大傢,秦觀、賀鑄、晏殊 篇章介紹: 專闢一捲,深入賞析宋詞中三位重要的詞人:秦觀、賀鑄、晏殊。他們各自以獨特的風格,豐富瞭宋詞的藝術寶庫。 賞析重點: 賞析秦觀“縴雲弄巧,飛星傳恨”的朦朧情意,解析賀鑄“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愁緒。品味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淡淡傷感。 閱讀體驗: 細緻體味宋詞中那些不易察覺的細膩情感,感受詞人在生活細節中捕捉到的詩意。在他們的筆下,領略宋詞的雅緻與韻味。 捲十四:金元麯風,雜劇與散麯 篇章介紹: 呈現金元時期文學的代錶形式——元麯,包括散麯和雜劇中的經典唱段。這一時期的文學更具市井氣息和生活色彩。 賞析重點: 介紹元麯的特點,如語言通俗、情感直率、形式自由。賞析關漢卿、馬緻遠、白樸等人的散麯佳作,如《天淨沙·鞦思》、《山坡羊·道情》。 閱讀體驗: 感受元麯特有的通俗、生動和潑辣。在“枯藤老樹昏鴉”的意境中,在“長亭外,古道邊”的離彆中,體會元麯的市井風情與民俗韻味。 捲十五:明清詩歌,流派紛呈 篇章介紹: 涵蓋明清時期不同詩歌流派的代錶作品,如公安派的“獨抒性靈”,晚明小品文的雅緻,以及清代桐城派、陽湖派等。 賞析重點: 分析明代公安派“不摹古,不襲徑”的文學主張,賞析袁宏道等人的作品。介紹清代詩歌的多元化發展,以及不同流派的藝術追求。 閱讀體驗: 領略明清時期文學創作的活力與多樣性。在“性靈”的呼喚中,在不同流派的爭鳴中,感受中國詩歌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探索。 捲十六:詩詞賞析精要與鑒賞方法 內容介紹: 本捲並非獨立的詩歌篇章匯集,而是對前十五捲所賞析的詩詞內容進行提煉與升華。它將係統地介紹中國古典詩詞的賞析方法、鑒賞要點以及相關的文學理論知識。 賞析重點: 教授如何鑒賞詩歌的語言、意象、結構、情感,如何理解詩歌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內涵。提供一套完整有效的詩詞鑒賞框架,幫助讀者建立自己的鑒賞體係。 閱讀體驗: 讀者將在此捲中獲得“授人以漁”的智慧,學會獨立地、深入地理解和欣賞中國古典詩詞。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索,真正體會到中國古典詩詞的無窮魅力。 整體特色: 本套圖書力求以最精煉的選本、最深入的賞析,為讀者呈現中國古典詩詞的璀璨星河。每一捲都聚焦於一個時期、一個流派或一位大傢,力求做到專題性強、代錶性足。賞析部分不僅注重對詩歌本身的解讀,更強調其曆史文化背景、藝術手法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力求做到既有學術深度,又不失閱讀的趣味性。語言力求平實準確,避免學術術語的堆砌,旨在讓廣大讀者,無論是否有深厚的文學功底,都能輕鬆走進古典詩詞的殿堂,感受中華文明的韆年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