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豐子愷先生是我國現當代文壇上代錶人物之一,在散文和插畫領域,猶稱大傢; 他的文字充滿瞭憐憫、童趣、自由和對美的追求;
內容簡介
精選豐子愷先生的散文五十多篇,包括:《漸》《大賬簿》《夢痕》《給孩子們》等,按照生活,人物,風景,器物等等主題分列成章節,並配以豐子愷先生的經典畫作,圖文並茂,編輯成能代錶先生特色的散文集,為讀者閱讀豐子愷先生,品味豐子愷先生提供一個優秀的、獨具特色的文本。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清雅淡麗,插畫簡單活潑,於一字一句,一筆一畫之中充滿瞭生活的意趣和美感,在物欲橫流的當下,讓我們用大師眼中的生活之愛感受來感動我們的內心。
作者簡介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散文傢、畫傢、文學傢、美術與音樂教育傢,原名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 豐子愷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等。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閤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豐子愷漫畫結集麵世。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平淡遇到瞭美,生活遇到瞭文字,國學大師豐子愷為你呈現畫一般的散文
目錄
篇一:天地有情/1
青年與自然/3
山水間的生活/10
漸/13
兩個“?”/17
春/22
惜春/26
鞦/32
初鼕浴日漫感/36
篇二:人生的根本/39
從孩子得到的啓示(節選)/41
阿難/44
晨夢/47
大賬簿/50
夢耶真耶/55
隨筆六則/60
談自己的畫/65
大人/75
不惑之禮/81
殺生成仁/85
剪網/88
實行的悲哀/91
篇三:有一種情與生俱來/95
給我的孩子們/97
憶兒時/101
兒女/108
作父親/112
愛子之心/116
送阿寶齣黃金時代/118
傢/123
我的母親/129
還我緣緣堂/133
南穎訪問記/137
篇四:人間苦樂/143
樓闆/145
東京某晚的事/148
鄰人/150
比較/153
榮辱/159
車廂社會/162
篇五:比生更貴重的東西/169
緣/171
陋巷/174
素食以後/179
放生/182
無常之慟/186
佛無靈/196
一飯之恩——避寇日記之一/201
我的燒香癖/205
懷李叔同先生/210
篇六:生的意趣/219
閑居/221
鬍桃雲片/224
吃瓜子/227
閑/233
沙坪的酒/244
湖畔夜飲/248
爆炒米花/253
吃酒/256
酒令/260
清明/262
端陽憶舊/266
過年/268
篇七:萬物有靈/277
蝌蚪/279
清晨/287
蜜蜂/292
敬禮/295
養鴨/299
白鵝/303
白象/308
阿咪/312
物語/316
楊柳/325
生機/329
看殘菊有感/332
梧桐樹/336
黃山鬆/339
篇八:人類本來是藝術的/343
自然/345
美與同情/349
藝術三昧/353
藝術的效果/355
藝術的園地/362
赤欄橋外柳韆條/371
甘美的迴味/375
房間藝術/381
從梅花說到藝術/387
童心的培養/393
眉/402
顔麵/404
手指/408
篇一:天地有情/1
青年與自然/3
山水間的生活/10
漸/13
兩個“?”/17
春/22
惜春/26
鞦/32
初鼕浴日漫感/36
篇二:人生的根本/39
從孩子得到的啓示(節選)/41
阿難/44
晨夢/47
大賬簿/50
夢耶真耶/55
隨筆六則/60
談自己的畫/65
大人/75
不惑之禮/81
殺生成仁/85
剪網/88
實行的悲哀/91
篇三:有一種情與生俱來/95
給我的孩子們/97
憶兒時/101
兒女/108
作父親/112
愛子之心/116
送阿寶齣黃金時代/118
傢/123
我的母親/129
還我緣緣堂/133
南穎訪問記/137
篇四:人間苦樂/143
樓闆/145
東京某晚的事/148
鄰人/150
比較/153
榮辱/159
車廂社會/162
篇五:比生更貴重的東西/169
緣/171
陋巷/174
素食以後/179
放生/182
無常之慟/186
佛無靈/196
一飯之恩——避寇日記之一/201
我的燒香癖/205
懷李叔同先生/210
篇六:生的意趣/219
閑居/221
鬍桃雲片/224
吃瓜子/227
閑/233
沙坪的酒/244
湖畔夜飲/248
爆炒米花/253
吃酒/256
酒令/260
清明/262
端陽憶舊/266
過年/268
篇七:萬物有靈/277
蝌蚪/279
清晨/287
蜜蜂/292
敬禮/295
養鴨/299
白鵝/303
白象/308
阿咪/312
物語/316
楊柳/325
生機/329
看殘菊有感/332
梧桐樹/336
黃山鬆/339
篇八:人類本來是藝術的/343
自然/345
美與同情/349
藝術三昧/353
藝術的效果/355
藝術的園地/362
赤欄橋外柳韆條/371
甘美的迴味/375
房間藝術/381
從梅花說到藝術/387
童心的培養/393
眉/402
顔麵/404
手指/408
精彩書摘
山水間的生活
我傢遷住白馬湖上後三天,我在火車中遇見一個朋友,對我這樣說:“山水間雖然清靜,但物質的需要不便之外,住傢不免寂寞,辦學校不免閉門造車,有利亦有弊。”我當時對於這話就起一種感想,後來忙中就忘卻瞭。
現在春暉在山水間已生活瞭近一年瞭,我的傢庭在山水間已生活瞭一月多瞭。我對於山水間的生活,覺得有意義,又想起瞭火車中的友人的話。寫齣我的幾種感想在下麵。
我曾經住過上海,覺得上海住傢,鄰人都是不相往來,而且敵視的。我也曾做過上海的學校教師,覺得上海的繁華和文明,能使聰明的明白人得到暗示和覺悟,而使悟力薄弱的人收到很惡的影響。我覺得上海雖熱鬧,實在寂寞,山中雖冷靜,實在熱鬧,不覺得寂寞。就是上海是騷擾的寂寞,山中是清靜的熱鬧。
在火車裏的幾小時,是在這社會裏四五十年的人生的縮圖。座位被占,提包被偷等恐慌,就是生活恐慌的縮形。倘嫌山水間的生活的寂寞,而慕都會的熱鬧,猶之在隻乘四五個相熟的人的火車裏嫌寂寞,要望彆的擁擠著的車子裏去。如果有這樣的人,他定是要描寫擁擠的車子而去觀察的小說傢,否則是想圖利去的pickpocket(扒手)。
我在教授圖畫唱歌的時候,覺得以前曾在彆處學過圖畫唱歌的人難教授,全然沒有學過的人容易指導。同樣,我覺得在社會裏感到睏難的是“因襲的打破難”。許多學校風潮,許多傢庭悲劇,許多惡劣的人類分子,都是“因襲的罪惡”,何嘗是人間本身的不良。因襲好比遺傳,永不斷絕。新文化一次輸入因襲舊惡的社會裏,仿佛注些花露水在糞裏,氣味更難當。再輸入一次,仿佛在這花露水和糞裏再注入些香油,又變一種臭氣。我覺得無論什麼改造,非先除去因襲的惡弊終歸越弄越壞。在山水間的學校和傢庭,不拘何等孤僻,何等少見聞,何等寂寥,“因襲的傳染的隔遠”和“改造的容易入手”是實實在在的事實。
我從前往往聽見人講到子弟求學或職業等問題,都說:“總要齣上海”聽者帶著一種對於將來生活的恐慌的自警的態度默應著。把這等話的心理解剖起來,裏麵含著這樣的幾個要素:(一)上海確是文明地,冠蓋之區,要路津。(二)少年應當策高足,先據這要路津。(三)這就是吾人應走的前途。所謂閉門造車,也是具有這樣的內容的話。懷著這樣的思想的人,是因襲的奴隸,是因襲的維持者。
閉門造車,是指說不符閤門外的軌道的大小,造瞭不能在門外的軌道上運行的車。行車一定要在已成的軌道上嗎?這已成的軌道確是引導我們走正路的嗎?有瞭車不能造軌道的嗎?在這“閉門造車”一句話裏,分明錶示著人們的依賴、因襲和創造力多麼薄弱。
不造則已,如果要造車,一定非閉門造不可。如果依照已成的軌道而造,所造齣的車子和以前已有的車子一樣,就在已成的軌道上隨波逐流地去瞭。即使已有的車子是好的,已成的軌道是正的,造車的效力也不過加多瞭車,不是造車的進步。何況已有的車子或者不好,已成的軌道或者不正呢。
“好久不到都會瞭,好久不看報瞭,退步瞭。”這樣說的人也有。實在,進步是前進的意思,進步越快,離社會越遠,離社會越遠,進步越深(這是廚川白村說的)。子路說道:“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這便是子路所以為子路。
“山水間生活,有利亦有弊”,這大概是指清靜、空氣新鮮、生活程度低……是利。需要不便、寂寞、閉門造車……是弊。這是要計較兩方的利弊長短而取捨的意思。這話的內容和“新思想並不惡、時勢變更瞭不得已而然的。但從前的習慣一概不好,也不能說”的話同是鄉願的話。
這話的變形,就是“凡物都有明暗兩方麵的”。這話固然不錯,但我覺得明暗是一體的。非但如此,明是因為有暗而益明的。仿佛繪畫,明調子因暗調子而益美,暗調子因明調子而也美瞭。斷不是明麵好,暗麵不好。如果取明而棄暗,就是Ruskin(羅斯金)所謂:“自然像日光和陰影相交一般混閤著優劣兩種要素,使雙方相互地供給效用和勢力的。所以除去陰影的畫傢,定要在他自己造齣來的無蔭的沙漠裏燒死!”
愛一物,是兼愛它的陰暗兩方麵。否,沒有暗的明是不明的,是不可愛的。我往往覺得山水間的生活,因為需要不便而菜根更香,豆腐更肥。因為寂寥而鄰人更親。
且勿論都會的生活與山水間的生活孰優孰劣,孰利孰弊。人生隨處皆不滿,欲圖解脫,唯於藝術中求之。
《浮生若夢:煙火人間的情感流轉》 在這紛繁世事中,總有一些細微之處,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角落。它們或許是孩童眼中純粹的驚喜,或許是老友間默契的相視一笑,又或許是麵對無常人生的淡淡釋然。這本《浮生若夢:煙火人間的情感流轉》便是一冊集萃,收錄瞭數十篇散文,它們如同一麵麵鏡子,映照齣普通人生活中那些不易察覺卻彌足珍貴的情感片段。 本書並非描繪波瀾壯闊的史詩,也非探討高深的哲學理論。它所聚焦的,是那份貫穿於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味”——那是一種溫暖、質樸、有時略帶傷感,卻始終生生不息的力量。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緩緩展開一幅幅生活畫捲,讓我們在字裏行間,重新體會那些曾經被遺忘或忽視的情感。 第一輯:童年拾遺,純真年代的迴響 童年,是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避風港。它承載著我們最初的夢想、最純粹的快樂,以及對世界最初的好奇。本輯中的文章,將帶您迴到那個無憂無慮的年代。 《雨後的泥土香》:還記得夏日驟雨初歇後,空氣中彌漫的那股泥土的芬芳嗎?作者細緻地描繪瞭童年時,光著腳丫在雨後的小路上奔跑,用手掬起潮濕的泥土,感受那份生命的活力。那不僅僅是對泥土的觸碰,更是對自然最直接的親近,對生命最質樸的感悟。孩子們眼中,泥土可以變成城堡,可以變成小人,一切皆有可能。這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是童年獨有的寶藏。文章也隱約提及,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似乎逐漸失去瞭這份純粹的感知能力,被現實的條條框框所束縛。 《風箏與雲》:誰傢的孩子沒有放過風箏呢?那綫頭牽動著的不隻是風箏,還有我們對天空的渴望。作者迴憶起,一次放風箏的經曆,風箏越飛越高,仿佛要掙脫束縛,飛嚮那無垠的雲端。而那根細細的綫,卻始終將它與大地、與放風箏的人緊密相連。這既是對自由的嚮往,也是對歸屬的依戀。在那個年代,孩子們或許還不懂得“自由”與“責任”的復雜含義,但他們卻在風箏的飄揚中,體驗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老屋的貓》:每一個老屋,似乎都藏著一隻懶洋洋的貓。它靜靜地趴在窗颱,看日升月落,看歲月流轉。作者筆下的老屋貓,不僅僅是一隻寵物,更像是傢庭的一員,一個沉默的見證者。它用自己慵懶的身姿,為孩子們的玩耍增添瞭幾分愜意,也為長輩們的寜靜時光,增添瞭幾分溫暖。它身上散發齣的那種安然與自在,是現代生活中難以尋覓的。 《遊戲的秘密》:童年的遊戲,是孩子們構建的小小王國。捉迷藏、跳房子、過傢傢……這些看似簡單的遊戲,卻蘊含著孩子們對規則的理解、對閤作的初探、對情感的交流。作者分享瞭兒時和小夥伴們玩耍的趣事,那些為瞭爭奪一個角色而的小心機,為瞭獲勝而的小狡黠,以及最終在遊戲中收獲的純粹友誼。這些遊戲,是他們認識世界、學習社交的第一堂課。 第二輯:世情百態,人間煙火的溫度 人生的旅途,充滿瞭各種各樣的相遇與彆離,有歡笑,也有淚水。這輯散文,將鏡頭對準瞭普通人的生活,捕捉那些平凡日子裏的真摯情感。 《街角的老茶館》:老茶館,是城市裏一抹溫情的色彩。在那裏,時間仿佛放慢瞭腳步。三三兩兩的老人,一杯清茶,一份報紙,便是一整個下午。作者通過描繪茶館裏形形色色的人物——聊著陳年舊事的老友,休憩片刻的上班族,以及偶爾探訪的好奇年輕人——展現瞭人與人之間最樸素的連接。茶館裏的談笑風生,傢長裏短,都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即使不說話,那種靜謐的陪伴,也能帶來莫大的慰藉。 《鄰裏的溫暖》:在鋼筋水泥的叢林中,鄰裏間的關係似乎越來越淡漠。然而,在作者的記憶中,總有一些鄰居,在睏難時伸齣援手,在節日時互送祝福。一篇篇小故事,勾勒齣那些曾經熟悉的笑臉,他們或許沒有深厚的交情,卻有著一份淳樸的善意。一個熱情的問候,一碗分享的傢常菜,都能溫暖人心。這種來自“近鄰”的關懷,是城市生活中難能可貴的情感慰藉。 《車站的離彆》:車站,是人生中無數次相遇與離彆的見證者。戀人間的依依不捨,父母送彆遠行子女的叮嚀,朋友間的揮手告彆……作者用充滿感染力的筆觸,描繪瞭在車站裏上演的各種離彆場景。那些含淚的笑容,緊緊的擁抱,以及消失在人群中的身影,都讓讀者感同身受。離彆,雖然帶著傷感,卻也預示著新的開始,以及對重逢的期盼。 《年夜飯的香氣》:年夜飯,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頓飯。它不僅僅是食物的盛宴,更是親情的凝聚。作者細緻地描繪瞭準備年夜飯的忙碌,一傢人圍坐在一起,分享一年的喜怒哀樂。餐桌上飄散的不僅僅是飯菜的香氣,更是濃濃的親情與對未來的美好祝願。即使身處異鄉,那一碗熱騰騰的餃子,也能勾起最深沉的思念。 第三輯:尋常心境,淡泊中的智慧 生活,總有起伏。麵對順境,我們學會感恩;麵對逆境,我們學會堅韌。這輯散文,展現瞭作者在平凡生活中,對人生的思考與感悟,以及一種淡泊從容的心境。 《花開花落》:一朵花的盛開,到最終的凋零,是大自然的循環,也是人生的縮影。作者觀察植物的生長,從種子萌芽,到繁花似錦,再到葉落歸根。在這個過程中,他體悟到生命的脆弱與頑強,也看到瞭世事無常的規律。對於生命的短暫,不必過分憂傷;對於生命的絢爛,要懂得珍惜。這種對自然規律的敬畏,也轉化為瞭對人生的理解。 《一杯清茶的哲學》:一杯清茶,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品茶的過程,也是靜心的過程。在氤氳的茶香中,讓思緒沉澱,讓煩惱消散。作者分享瞭自己品茶的體驗,從茶葉的選用,到水溫的掌控,再到品飲的節奏,每一步都充滿瞭講究。這不僅僅是對一種飲品的追求,更是對一種生活態度的探索——在喧囂的世界中,尋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寜靜與從容。 《四季的贈予》:春的生機,夏的熾熱,鞦的豐盈,鼕的靜謐。四季的更迭,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寶貴禮物。作者以充滿詩意的語言,描繪瞭每個季節帶來的獨特體驗。春天裏探訪踏青的喜悅,夏天裏追逐蟬鳴的童趣,鞦天裏感受落葉的蕭瑟,鼕天裏期待爐火的溫暖。每一個季節,都有其獨特的韻味,也教會我們如何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小小的幸福》:幸福,並非遙不可及的星辰,它往往就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一個微笑,一句鼓勵,一次健康的睡眠,一頓可口的飯菜,都是幸福的來源。作者引導讀者去發現那些被忽略的“小小的幸福”,並學會感恩與珍惜。在物質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反而容易忽略瞭這些最基本、最純粹的快樂。 結語 《浮生若夢:煙火人間的情感流轉》是一本能讓你慢下來,靜下來,用心去感受的書。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卻有著觸動人心的力量。它所描繪的,是每一個普通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影子的生活,那些關於愛、關於情、關於人生的點點滴滴,構成瞭我們豐富而溫暖的人生畫捲。 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細膩,情感可以如此真實,幸福可以如此簡單。它是一份溫情的邀請,邀請你一同走進那煙火人間,感受那份永恒不變的“人情味”。願你在字裏行間,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感動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