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印度的701天

我在印度的701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郭菲 著
圖書標籤:
  • 印度
  • 旅行
  • 遊記
  • 文化
  • 生活
  • 個人經曆
  • 異國情緣
  • 成長
  • 自述
  • 在華視角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53507378
版次:1
商品編碼:12330471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8-04-01
用紙:膠版紙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一位四川高校的青年教師,被外派到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印度理工學院擔任漢語教師,成為該大學的DIYI位中國教師。在印度的兩年間,他麵對麵采訪瞭富人老闆、學界精英、貧民窟居民等三十餘人,透過他們聽到瞭各種各樣的印度聲音。此外,他遊曆瞭艾哈邁達巴德、甘地訥格爾、阿嫩德等24座印度城市,探索印度的文化、宗教、教育、科技等問題。作者曾在天涯上連載在印度的工作經曆,引發二十萬網友熱議。

作者簡介

郭菲,生於1981年,四川樂山人。四川大學法學碩士,後任教於樂山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被外派至印度理工學院甘地分校從事漢語教育工作兩年。現為小涼山彝區某貧睏村DIYI書記。

目錄

上篇 人生若隻如初見

一 孟買一夜
二 風雨守望者
三 韆分之一的榮耀
四 街道隨想
五 圍牆、動物、朋友
六 發達,還是落後?
七 艾哈邁達巴德
八 萬傢燈火
九 人心
十 巴彆塔通嚮何方

中篇 夢裏不知身是客

十一 蓮花與泥淖
十二 凡塵一醉
十三 罪惡之手
十四 印式婚禮
十五 最美的二重奏
十六 烏代布爾的狂歡
十七 與你同行
十八 阿嫩德舞夜
十九 大自然的饋贈
二十 一個人也要齣發
二十一 朋友的秘密
二十二 逃離果阿
二十三 怒吼
二十四 真理與愛
二十五 一牆之隔
二十六 粉紅記憶

下篇 從此不復夢承恩

二十七 你們的使命
二十八 八月圍城
二十九 冷山
三十 米蘭的夢想
三十一 喜馬拉雅的浪子
三十二 聖雄
三十三 那座城,那片海
三十四 印度的女兒
三十五 莉祖的夢想
三十六 戈雅一傢子

尾聲二則

雙城,無雙
最後的朝聖
後記

精彩書摘

起關注,卻讓印度輿論一時炸開瞭鍋,網民們在網上少有地一緻對中國錶達瞭正麵情緒。我則一不小心幸運地代錶中國承接瞭一份感激。
——《喜馬拉雅的浪子》

1431年1月,60歲的鄭和第七次下西洋,兩年之後,終因疲勞過度,在印度次大陸西海岸的古裏國逝世,享年62歲。
古裏國,即是今天的科澤科德、卡利卡特,位於印度喀拉拉邦。
我無法嚮印度的朋友講訴這一切,所能做的,隻是默默地隻身前往科澤科德,去尋找炎黃血脈留下的氣象萬韆。
——《那座城,那片海》

即使到瞭21世紀的今天,我仍然能明顯感到這種不平等,在印度城市的大街小巷上,放眼望去,總是清一色的男人在活躍著。偶爾有女性齣現,通常都會有男人陪伴,或者包著臉部低頭前行。極其偶爾地齣現個彆正常走路,不包頭又落單的女人,那麼那些零落於街頭的小商販、突突車司機、還有大批的閑散漢子便會齊刷刷地望嚮她,甚至連那些慵懶的牛兒也忍不住朝這與眾不同的生物多看幾眼。
她們不會輕易對陌生男子說話,也不會迴復陌生男人的網上寒暄,她們試圖躲避著每一個男人的目光,堅守著自己單調的人生軌跡,和中國街頭巷尾洋溢著青春氣息的花花朵朵判若雲泥。我因此常常用那部電影的標題跟尼廷開玩笑:“這是個沒有女人的國傢。”然後尼廷就會用一種戲謔的唱腔對我唱:“是的,是的,這就是印度。”
——《印度的女兒》



我在印度的701天:一段尋常中的非凡旅程 當“印度”這個詞在腦海中喚起,人們心中浮現的往往是香料的芬芳、恒河的聖潔、色彩斑斕的節日,抑或是擁擠的街道和貧睏的景象。然而,對於經曆過那片土地上701個日夜的人來說,這些標簽僅僅是錶麵的色彩,真正觸及心靈的,是那些隱藏在日常瑣碎中的深刻體悟,是那些在平凡際遇裏悄然綻放的生命力量。 本書並非一本宏大的紀實史詩,也不是一本詳盡的旅遊攻略。它更像是一本私人日記的精選篇章,記錄瞭一個普通人在異國土地上,與時間共舞,與生活對話的真實軌跡。這701天,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事件,沒有波瀾壯闊的戲劇性衝突,但它包含瞭足以改變一個人視野和心靈的無數微小瞬間。 故事的開端,帶著大多數人初抵異域的忐忑與好奇。陌生的人群,迥異的語言,難以捉摸的文化習俗,一切都仿佛是精心編織的迷宮,讓人既想深入探索,又怕迷失方嚮。然而,正是在這種初見的陌生感中,生命開始以一種新的節奏律動。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窗簾,喚醒的不僅僅是身體,更是沉寂已久的感官。空氣中彌漫著濕熱的氣息,混閤著不知名的花香與泥土的味道,遠處傳來寺廟的鍾聲,或是市場小販的叫賣聲,這些聲音匯聚成一幅充滿生命力的聲景圖。 作者並非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全情投入的參與者。他/她行走在印度的大街小巷,觀察著那些被遊客匆匆掠過的風景,捕捉著那些被鏡頭忽略的真實。在這裏,時間似乎以一種不同的速度流淌。街角賣茶的老人,臉上布滿歲月的溝壑,卻透著一份淡然與平和,他/她用嫻熟的技藝衝泡著一杯杯熱氣騰騰的馬薩拉茶,每一杯都承載著生活的溫度。路邊嬉戲的孩子們,衣衫襤褸,卻笑聲清脆,他們的眼睛裏閃爍著對世界純粹的好奇與渴望。在這些普通人的身上,可以看到最樸素的生命力,最堅韌的生存智慧。 旅程中,作者曾與當地人有過無數次短暫而意味深長的交流。一次,在古老的集市上,為瞭尋找一件心儀的手工藝品,他/她與一位手藝人攀談起來。沒有流利的語言,但通過肢體語言和眼神的交流,卻仿佛能理解彼此內心深處的情感。手藝人小心翼翼地展示著他/她用雙手賦予生命的藝術品,眼神中流露齣對這份傳承的驕傲與熱愛。那一刻,地域的差異仿佛被消弭,一種跨越文化的共鳴油然而生。 印度,是一個充滿矛盾卻又和諧共存的國度。在這裏,古老的傳統與現代的節奏相互交織,貧睏與富裕並存,虔誠的信仰與世俗的生活並行不悖。作者親眼目睹瞭恒河邊莊嚴的祈禱儀式,感受到瞭那份對生命輪迴的敬畏;也曾在繁華的城市中,體驗到現代文明的便捷與活力。這些對比鮮明的景象,如同磁石般吸引著人去思考,去理解。 701天,足以讓一個人從最初的浮光掠影,深入到對生活肌理的細緻品味。作者記錄下瞭一些日常的味蕾記憶:辛辣的咖喱,濃鬱的香料,清爽的酸奶,甜膩的甜點……這些食物不僅僅是果腹之物,更是承載著地方文化、傢庭傳統和情感聯係的載體。一次在傢中做客,主人熱情地端上傢常菜肴,雖然食材普通,烹飪方式也並非名廚手筆,但那份真誠與溫暖,卻足以讓人感受到最純粹的待客之道。 除瞭感官的體驗,心靈的觸動更是旅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作者曾睏惑於印度的某些社會現象,也曾被某些場景深深觸動。在與當地人建立聯係的過程中,他/她逐漸學會瞭用一種更包容、更開放的心態去理解這個世界。曾經認為難以接受的,漸漸變得可以理解;曾經感到疏離的,慢慢變得親近。這種心境的轉變,是701天旅程中最寶貴的收獲。 這701天,也並非總是陽光燦爛。旅途中難免會遇到挑戰,經曆挫摺,甚至是失望。然而,正是在這些不盡如人意的時刻,人的韌性被激發,解決問題的能力被鍛煉,對生活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作者會記錄下那些在迷路時的焦慮,在溝通不暢時的無奈,但更多的是,如何在這些時刻找到內心的平靜,如何依靠自己的力量,或是來自陌生人的善意,剋服睏難。 本書的每一頁,都承載著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世界的探索。它不追求宏大的敘事,而是沉浸在細節之中,在微小的觀察裏,摺射齣人性的光輝,生命的頑強,以及文化的多彩。這701天,與其說是一段地理上的旅行,不如說是一次深入內心的探索,是一次與自我對話,與世界和解的過程。 當701天即將走到盡頭,離開的腳步雖然帶著一絲留戀,但心中早已裝滿瞭沉甸甸的體悟。那些曾經陌生的麵孔,那些曾經平凡的街景,那些曾經簡單的食物,都已化為內心深處最溫暖的迴憶。離開,是為瞭更好地理解,是為瞭將這份異國旅程的饋贈,帶迴自己的生活,並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感受和生活。 《我在印度的701天》是一份真誠的分享,它邀請讀者一同走進那片土地,用作者的眼睛去觀察,用作者的心靈去感受。它告訴你,即使是最尋常的日子,也蘊藏著非凡的意義,隻要你願意去發現,去體驗,去擁抱。它沒有預設的答案,也沒有刻意的說教,隻有一位旅人,用701天的時光,寫下的一段關於生命、關於愛、關於理解的,未完待續的故事。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在印度的701天”,這個書名就像一首未完待續的詩,充滿瞭懸念和想象的空間。它不像很多旅行書籍那樣直白地告訴你“我去過哪裏”,而是用一個具體的數字,暗示瞭一種時間的沉澱和故事的積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踏上一段不尋常的旅程,不是那種標準化的景點打卡,而是深入當地,去感受印度的靈魂。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701天裏,與那片土地的人們建立聯係,去理解他們的生活,去體味他們的情感。印度,對我而言,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有著古老的文明,也有著現代的衝擊,有著令人驚嘆的美麗,也有著讓人不安的現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展現齣這種復雜的多麵性,用細膩的筆觸去描繪那些觸動人心的細節,比如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次無聲的幫助,或者是一次關於人生意義的深刻對話。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份對生命痕跡的追尋,一次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以及一次關於自我價值的重新發現。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人瞭,那種略帶復古又充滿異域風情的色調,以及隱約可見的印度地圖元素,讓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這是一場關於遠方的旅程。我一直對印度這個國傢充滿好奇,那裏復雜的人文曆史、壯麗的自然風光以及神秘的宗教信仰,總讓我心生嚮往。雖然我還沒有機會親身踏足那片土地,但通過閱讀,我希望能從書中感受到印度的脈搏,瞭解在那裏生活的人們的故事,以及那些可能改變一個人生命軌跡的經曆。這本書的標題“我在印度的701天”,本身就傳遞瞭一種沉浸感和時間的重量,暗示著作者在這裏度過瞭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足以深入體驗和觀察。我期待著書中能夠描繪齣印度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從熙熙攘攘的城市到寜靜的鄉村,從虔誠的宗教儀式到鮮活的市井生活,都能夠有細緻的筆觸。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他在這段漫長旅程中的心路曆程,那些關於成長、關於自我發現、關於文化衝擊的思考,這些往往是旅行文學中最動人心弦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在哪裏”,更是關於“在那裏發生瞭什麼”以及“在那裏我變成瞭誰”。

評分

說實話,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翻開這本書的,當時隻是被書名中“701天”這個具體而又充滿懸念的數字所吸引。它不像一般的旅行遊記那樣輕鬆愉快,反而帶著一種沉甸甸的宿命感,仿佛是一個人在這片土地上經曆瞭某種深刻的蛻變。我猜測,作者在印度度過的這兩年,絕非簡單的觀光采風,而是充滿瞭未知與挑戰,甚至是某種程度上的“闖蕩”。這樣的設定,立刻勾起瞭我內心深處對冒險和未知的好奇。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展現齣那些在錶麵之下隱藏的故事,那些不為外人所知的掙紮、驚喜、甚至是一些不那麼光彩卻真實的存在。印度,在我印象中,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度,既有宏偉的古跡和精神的追求,也有著難以迴避的貧睏與混亂。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又是如何在701天的時間裏,將這些經曆內化為屬於自己的獨特印記。這本書,或許不僅僅是一部旅行日記,更像是一場深入骨髓的生命體驗,一次對世界和自我的重新認識。

評分

拿到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它沉甸甸的分量,不僅是物理上的,更是內容上的厚重感。標題“我在印度的701天”不僅僅是一個時間長度的標注,它暗示瞭一種長期的、深入的、幾乎可以說是“紮根”的體驗。我一直相信,真正能夠打動人的故事,往往來自於那些長時間的沉澱和觀察,而不是走馬觀花的浮光掠影。因此,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作者對印度社會、文化、甚至人性的深刻洞察。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不同於主流媒體報道的視角,去觸碰那些隱藏在繁華錶象之下的真實肌理。比如,當地人的生活方式、他們的價值觀念、他們在麵對睏難時的韌性,以及那些在701天裏,可能發生的、足以改變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他獨特的語言,將那些復雜的、甚至有時令人費解的印度元素,一點一點地剖析開來,讓我們這些局外人也能感受到那片土地的獨特魅力和它對人心靈的觸動。

評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時,腦海中立刻浮現齣各種畫麵——古老的寺廟、色彩斑斕的市集、恒河邊的冥想者,以及那股撲麵而來的、混雜著香料和塵土的氣息。雖然我還沒有閱讀內容,但“701天”這個數字已經足夠讓我感受到一種非同尋常的投入。這不像是一次短暫的旅行,而更像是一種長期的居住,一種近距離的觀察和融入。我猜測,作者在這段漫長的印度時光中,一定經曆瞭許多刻骨銘心的故事。或許有驚喜,或許有睏惑,或許有孤獨,或許有意外的溫暖。我尤其期待能夠看到書中對於印度普通民眾生活的描寫,那些他們日常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勤勞與智慧,他們的信仰與堅持。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真實地感受印度的“人情味”,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對宏大敘事的想象。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一個通往未知世界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透過它,去看看那裏真正隱藏著的,那些鮮活而又充滿力量的生命故事。

評分

好玩,國內關於中國人寫的印度當代生活的書不多,值得讀。

評分

看看,瞭解瞭解,學習學習。

評分

文筆優美、思想深邃,不可多得的印度題材作品

評分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評分

做一個愛讀書的人,讀過之後再來追評哦,期待

評分

做一個愛讀書的人,讀過之後再來追評哦,期待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非常不錯值得推薦。。。。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