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徐志摩佚作集》收录了已版各种《徐志摩全集》所失收的徐志摩佚作共141篇(首),全书辑录已版各种《徐志摩全集》所失收之作品共141篇(首),大体分为诗歌、散文、日记、书信和其他等五类。其中,诗歌7首(含译诗1首),散文36篇,日记1种,书信76通,其他21篇(含演讲记录稿7篇、翻译记录稿10篇、启事2则和戏曲曲词、唱词整理稿2篇)。其中不乏徐志摩关于社会主义学说的论文、为陆小曼译文所写的附注、与美国学者奥格登的通信原文等对于研究徐志摩生平交游和中外学术交往极为重要的佚作。
此外,本书还收录徐志摩摄影作品5帧,附录收入11位徐志摩佚作发现者的考释性文章14篇。
陈建军,湖北浠水人,武汉大学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废名研究、现代文学史料研究、演讲理论研究、写作学研究、语文教育研究等。已出版《废名年谱》、《掸尘录——现代文坛史料考释》等专著,编订、主编、参编著作、教材数十种,在《文学评论》、《文献》、《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新文学史料》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徐志东,现居徐州。诗人、学者。“新名家”学派(又称“奥德赛学派”)创始人,“新月图书馆”创办人兼第*分馆“徐志摩图书馆”馆长,“徐志摩翻译奖”发起人,现任《新月》、《徐志摩研究》主编。
补缺拾遗,是一项基本的学术训练,也是一项高尚的学术事业。
但愿《远山——徐志摩佚作集》的出版,使《徐志摩全集》的那个全字,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使徐志摩的整体研究,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徐志摩全集》编者、学者韩石山
目录:
序/韩石山
凡例
诗歌
题小曼山水画
热带风(近埃及)
埃及
南洋星夜
想像你的句
远山
海涅诗
散文
祀孔纪盛
记骆何堃全谊事
春游纪事
渔樵问答
卖菜者言
论臧谷亡羊事
说发篇一
送魏校长归国序
沪江春秋
贪夫殉财烈士殉名论
征人语
敬奉父母照片之题字
社会主义之沿革及其影响
《乐土康庄》
《自由国家之社会》《国际联盟之要义及其实施》
赠蒋廷黻Economic Liberty上的题字
赠张歆海FAUST上的题字
附来函
大家要实行不合作主义
为什么不?
“生命经济”
团城的玉佛
《西湖记》照片题字
赠胡适Marius The Epicurean上的题字
快雪同志会记
苏俄这是什么话!
赠张幼仪《志摩的诗》上的题字
《幻梦》更正
梁先生病院谈话记
小言
新年漫想
《萤火虫》附注
陆小曼日记批语
《寐叟题跋》题跋
《海外仙山记》序
“徐家甓”汉砖砚题铭
日记
结婚日记
书信
致韩慕孙(一通)
致麦尔维尔(四通)
致北京大学教职员全体及诸同学(一通)
致奥格登(六通)
致张东荪(一通)
致泰戈尔(二通)
致胡适(四通)
致丁文江(四通)
致陆小曼(一通)
致刘海粟(五通)
致彭浩徐(一通)
致沈性仁(四通)
致陶孟和、沈性仁(一通)
致江绍原(一通)
致万维超(五通)
致《罗宾汉》主撰(一通)
致蒋梦麟(一通)
致舒新城(二十二通)
致中华书局编辑(一通)
致景平(一通)
致刘湘山(一通)
致高植(二通,片段)
致郭嗣音(一通)
致刘荣恩(一通)
致李平(一通)
致陶孟和(一通)
致李祖韩(一通)
致××(一通)
其他
太戈尔杭州讲演之开场致辞
泰戈尔真光剧场讲演前之发言
文学与美术
现代中国文艺界
徐志摩的漫谈
关于印度
在全国美展闭幕典礼上的演说
太戈尔在上海各团体欢迎会上的讲演
太戈尔在南京东南大学的讲演
泰戈尔在济南教育界欢迎会上的讲演
泰戈尔游杭之感想
泰戈尔在北京雩坛的讲演
泰戈尔对北京青年的第一次讲演
泰戈尔高谈佛理
太戈尔在山西太原的讲演
恩厚之在山西太原自省堂的讲演
国家的组织(National Organization)
徐志摩启事
志摩小曼启事
昆剧曲词
《汾河湾》唱词
附录
徐志摩致奥格登英文书信的发现及其价值/刘洪涛
关于徐志摩的一封信、几条佚文及其他/陈学勇
关于徐志摩、陆小曼的佚文/丁言昭
徐志摩书信尚需重新整理/陈建军
徐志摩的佚诗《远山》/张慧
陆小曼佚文《萤火虫》和徐志摩“附注”/张慧
徐志摩的佚诗与佚简/赵国忠
徐志摩与《天籁》/陈建军
《政治学报》中的徐志摩佚文/陈建军
音乐会奇缘/陈子善
徐志摩:怎样做艺术家/肖伊绯
诗心一颗归何处/金传胜
偶遇徐志摩/黄仕忠
徐志摩致胡适三封佚信考释/徐志东
编后记/陈建军
序
我一直认为,拾遗补缺,是一项基本的学术训练。一个学者,有这种训练,跟没有这种训练,是不一样的。
这样说,当然是因为我有过这样的训练。这话还可以往前推一步,那就是,拾遗补缺,是一项高尚的学术事业。
对徐志摩佚文的搜集者,又有着一份特殊的敬意。
这主要是因为,徐志摩的作品,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徐志摩的人格,越来越被人们敬重。其佚文的收集,也就分外地不容易。比如遗墨,为人之珍惜,已到了视若拱璧的地步。据我所知,有位收藏家,因早年认识不足,在香港嘉士德拍卖会上,遇上了而未能拍得徐志摩的一幅书法,至今都不能原谅自己。另有一位收藏家,收有徐志摩与陆小曼合作,送给胡适的一个条幅,我劝他拿出发表,竟一口回绝了。
且不说还有掩埋在岁月长河里的遗珠,仅仅这样的社会心理,就知道徐志摩佚文的搜集,会是多么的艰难。也该知道,《徐志摩全集》的那个“全”字,什么时候,都不过是编者的一厢情愿。
不管怎么说,几十年来,各种各样的《徐志摩全集》,还是出了又出。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越是后出的,收的作品越多。
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没有收入全集的作品,越来越少了。
而在这样的时际,陈建军和徐志东两位先生,搜集到的佚文,竟可以编为一本书,怎不教人惊异,怎不教人敬佩!
这些诗文,有的是他们自己搜寻下的,有的是从他人书里汇集的,裒为一书,名之曰《远山——徐志摩佚作集》。
《远山》是集中一篇的名字,取了作书名,给我的感觉,似乎寓有他们的一点感慨。徐志摩这座“远山”,何日能真的走近、真的登临!
承二位学者高看,让我写个序放在前面。
我还是那句话,拾遗补缺,是一项基本的学术训练,也是一项高尚的学术事业。
韩石山
2017年4月6日于潺湲室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最关注的自然是文本本身的张力与变化。这批“佚作”中,我发现了一些与徐志摩后期作品风格迥异的尝试。有些篇章,语言更接近白话文学的早期探索,直率而略显粗粝,与他后来雕琢的唯美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让我思考,如果这些作品当年得以发表,是否会改变我们对“徐志摩风格”的既有认知?其中几篇论述性的散文片段,显示出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并非完全避而不谈,只是他最终选择了诗歌这条更具抒情性的道路来承载他的理想。这种对比和张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它不再是单向度的赞美,而是一次深入的学术对话,促使读者去重新审视和界定一位伟大诗人的创作轨迹和艺术选择的复杂性。
评分读完这本《远山——徐志摩佚作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并非简单的文字堆砌,而是一次对逝去时光的深情回望。徐志摩的诗歌,我们熟知的多是那些浪漫、唯美、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篇章,但在这本“佚作集”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具层次感的诗人。那些未曾面世的篇章,有的带着初稿的青涩与探索,笔触时而轻盈如云,时而沉重如磐,展现了他创作心路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尤其是那些关于故乡、关于友人的书信体诗作,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人不禁感叹,在那些我们熟悉的名篇背后,隐藏着如此多鲜活的、充满烟火气的生命瞬间。它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通往徐志摩心灵深处的门,让我对这位“康桥的诗人”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敬意。这套整理不易的文稿,无疑是对现代文学史的一次重要补充,那些散落的珍珠终于得以串联成完整的项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布局,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它没有采用那种浮夸或过于现代的风格,而是选择了一种沉静、典雅的质感,仿佛一本被时间温柔拂过的旧日手稿。纸张的选择,那种略带米黄的色泽和适中的厚度,使得每一次翻阅都成为一种仪式。更值得称道的是,编者在注释和考证上的严谨态度。对于那些难以辨认的笔迹和语焉不详的典故,都有着详尽且审慎的说明,这极大地帮助了像我这样对那个时代背景了解不深的读者,得以顺畅地进入文本。可以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汇编,它本身也是一件精心制作的工艺品,体现了对原作者劳动成果最大的尊重。每一次触摸书页,都能感受到背后那份匠心独运,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诗集范畴。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重逢”的温暖感。尽管这些文字是“佚作”,但它们一旦以如此完整的面貌呈现,便立刻获得了新的生命力。阅读它们,就像与一位久未谋面的老友进行了一场促膝长谈,对方吐露了许多过往未曾言说的私密心事和创作困惑。这些未曾公开发表的篇章,少了舞台聚光灯下的表演痕迹,多了几分私密的、近乎坦诚的诉说。对于长期喜爱徐志摩作品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厚礼。它提醒我们,每一位伟大的创作者,其作品的积累都是一个漫长、曲折、充满自我否定的过程。它鼓励我们以更宽容、更具同理心的态度去对待任何艺术创作的初稿和探索,因为在那里,往往蕴藏着最本真的创作冲动和最原始的生命力。
评分说实话,最初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时,我有些许的担忧,担心大量的未定稿或草稿会稀释了核心的艺术价值。然而,事实证明我的忧虑是多余的。恰恰是那些“未臻完美”的部分,才构成了它最宝贵的价值。它们如同考古现场出土的碎片,虽然零散,却能拼凑出一个更真实的文化图景。我尤其欣赏其中几篇关于旅行见闻的笔记,描述异域风光时,那种带着新奇和略微夸张的浪漫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感受知识分子对外来世界的好奇与憧憬。这本集子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诗歌欣赏,它提供了一种进入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视角,让我们得以触摸那个时代文化脉搏的跳动,理解他们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寻找自我定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