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插图版古诗词读本
古诗词爱好者的必备
吴文英词集名《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又有曼陀罗华阁刊本及《强村丛书》本。本书为《梦窗词》选本。在篇目的柬选上,本书可谓斟酌损益、精益求精、以简驭繁,炼梦窗之足金,呈雅词之极境。为提升读者阅读古汉语的能力,词义的注解常止于词的基本义项,读者可据上下文作引申思考。注释不避重出,以省翻阅之劳。同时,本书配有与词境相合的明清版画。
吴文英,南宋著名词人。字君特,号梦窗,晚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作为南宋醇雅词派的代表人物,吴文英存词341篇,排名唐宋词人第四。代表作为《梦窗词》。
汪政,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毕业,现为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多年来用力于古诗词研究,编注有《纳兰词》(与人合作)《诗词名句分类手册》;先后参与香港地区高中语文教材《上海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上海图书馆藏孤本方志丛刊》《清人文集篇目分类索引》《郁离子的故事》等著作的编纂。
前言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宋末著名词家。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少好文词,不治举业,一生未仕,以清客、幕僚之身寄居官僚门下。于嘉定十三年(1220)前后入杭州袁韶幕,绍定四年(1231)前后入苏州仓台幕,淳佑六年(1246)至九年(1249)随幕至绍兴或杭州,宝佑年间(1252~1258)入嗣荣王赵与芮幕,德佑二年(1276)重寓苏州。
昔人有所谓“诗言志,词缘情”之说,被称为“诗余”的词,本为艳科,其内容大约风花雪月、儿女情长之类。梦窗词亦然,集中伤情纪欢之作甚多。关于吴文英的情事,前人多有揣测,说法不一。周癸叔认为:“梦窗有二妾。一名燕,湘产,而娶于吴,曾一至西湖,卒于吴;一为杭人,不久遣去,见于乙稿《三姝媚》《画锦堂》。又少年恋一杭女,死于水,见于《定风波》及《饮白醪感少年事》二词。”虽然梦窗哀感缠绵、香艳婉媚的佳构俯仰皆是、琳琅触目,然亦有世态时局、麦秀黍离之沉郁,不乏体物言志、借古伤今之怀抱。并擅据不同题材,运用不同手法。作为南宋醇雅派代表人物的吴文英,存词341篇,居唐宋词人第四。关于梦窗词的成就争议颇多。张炎认为:“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词源》卷下)其实,辞藻典故之密丽和谋篇布局之浑成乃是梦窗本色。因其密丽,故而灵光眩目;因其浑成,岂容断章取义?故而陈廷焯云:“梦窗才情超逸,何尝沉晦。梦窗长处,正在超逸之中见沉郁之意。”(《白雨斋词话》)文学不是谜语,原本没有答案。通常只需体味那摇曳迷离的朦胧意境,不必斤斤于穿凿附会的考据索引。吴氏善于推敲词汇、熔炼文句,其词具有婉转曲折、幽邃绵渺、章法多变、格律严谨、意致深雅、造境奇逸等多重特征,然其根本魅力则在于字面之华美。即使不谙音律、不解内涵者,亦足为其惊艳的表象所震撼。周济赞云:“奇思壮采,腾天潜渊,返南宋之清泚,为北宋之秾挚。”(《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梦窗雕龙泣鬼的技巧、戛然独造的境界,诚当宋词艺术之殿军。无况乎尹焕称:“求词于吾宋者,前有清真,后有梦窗,此非焕之言,四海之公言也。”(《古今词话?词评》卷下)
事实上,吴氏的词坛地位早有公认,历来多有取法吴词的主张。陈洵云:“以周(邦彦)、吴(文英)为师,余子为友。”在回忆自己的学词经历时又云:“吾年三十,始学为词。读周氏《四家词选》,即欲从事于美成(周邦彦)。乃求之于美成,而美成不可见也。求之于稼轩(辛弃疾),而美成不可见也。求之于碧山(王沂孙),而美成不可见也。于是专求于梦窗,然后得之。”(《海绡说词》)学词伊始,陈氏经历上下求索,在梦窗词中找到一条“由吴以希周”的治词途径,终于“学梦窗而得其髓”(朱祖谋《致陈述叔书札第一函》)。可见,学梦窗而卓有成效者大有其人。(《雕菰楼词话》)蒋兆兰云:“近日词人如吴瞿安(梅)、王饮鹤(朝阳)、陈巢南(去病)诸子,大抵宗法梦窗,上希《片玉》,犹是同光前辈典型。”师法梦窗曾为一时之风尚。
吴文英词集名《梦窗甲乙丙丁稿》四卷,收入《宋六十名家词》,又有曼陀罗华阁刊本及《强村丛书》本。今较为完备的注本有吴蓓《梦窗词集校笺释集评》(浙江古籍出版社)和孙虹《梦窗词集校笺》(中华书局),本书注释多采其说。川流其广,泥沙俱下。任何伟大的人物都有平庸之作,在篇目的柬选上,本书可谓斟酌损益、煞费苦心,以期精益求精、以简驭繁,炼梦窗之足金,呈雅词之极境。以下就体例问题略作说明。
一、 各版本间字句出入者,择善而从,不出校记。
二、异体字、古今字、避讳字径改,不出校记。
三、标点按《全宋词》体例:韵、叶用句号,句用逗号,逗用顿号。
四、注释以语言文字的训诂为主,对与文学无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等问题不作考证,时予忽略。为提升读者阅读古汉语的能力,词义的注解常止于词的基本义项,读者可据上下文作引申思考。注释不避重出,以省翻阅之劳。
五、对精妙的辞藻加以标识:单音节的词上标圆点,多音节的词上标圆圈。
版画之魅,古韵新生 《梦窗词(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其独具匠心的版画插图。我一直对古籍中的插图情有独钟,认为它们是解读书籍内容、增添阅读趣味的重要载体。而本书的版画,更是将这份情怀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是简单地为词句配图,而是与词句进行了一种深刻的对话,一种灵魂的共鸣。无论是描绘西子湖畔的烟雨朦胧,还是勾勒小楼独倚的孤寂身影,亦或是展现金戈铁马的壮阔场面,每一幅版画都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精准地捕捉了梦窗词中的精髓,并以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仿佛能听到词人笔下的吴侬软语,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悲欢离合。这些版画,如同为词句点亮了一盏盏心灯,引领着我深入词境,去感受那份纤细而又深沉的情感。这种“恋上古诗词”的理念,在版画的衬托下,显得尤为突出。它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让现代的读者能够更容易地走近它们,爱上它们。这本绝美的画册,是我案头不可多得的珍品。
评分传承之愿,古韵新生 《梦窗词(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更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似乎离那些古老的诗词越来越远。而本书的出现,用一种温和而又充满艺术感的方式,将我们重新拉回了那个充满韵味的时代。版画的精美,文字的隽永,二者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我看到年轻读者被这些美丽的插图所吸引,从而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事情!它不仅仅是在介绍一本图书,更是在播撒一颗颗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我深信,这样一本兼具艺术性和教育意义的书籍,一定能够唤醒更多人心中沉睡的诗意,让古老的诗词在新的时代焕发出生机。它提醒着我们,那些曾经的辉煌,那些细腻的情感,都值得我们去珍藏,去传承。
评分初遇之喜,词境悠远 当指尖拂过《梦窗词(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封面那温润的纸张,我便被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所吸引。迫不及待地翻开,映入眼帘的是那精心雕琢的版画插图,每一幅都仿佛从词句中跃然而出,将梦窗先生的词情意境烘托得淋漓尽致。那些细腻的线条,晕染的墨色,无不诉说着属于宋词的独特韵味。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宋朝才子,在月下抚琴,在烟雨中漫步,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家国情怀,都凝聚在这方寸之间。而当目光落在那些熟悉的诗句上,那些曾经在书本里、在课本里泛黄的文字,此刻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们不再是冰冷的书面语,而是带着温度、带着情感的倾诉。我读到的是婉约的缠绵,是豪放的慷慨,是淡淡的忧伤,也是深深的眷恋。这种将视觉与文字完美结合的呈现方式,让我对古诗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梦窗先生的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词集,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与古人灵魂的对话。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细品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越品越觉其醇厚。
评分艺术之享,涤荡心灵 捧读《梦窗词(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仿若置身于一个古色古香的画廊,又似走进一个诗意盎然的梦境。本书的版画插图,每一幅都如同精心打磨的玉石,散发着温润的光泽,将梦窗先生词中的意境描绘得恰到好处。我被那些细腻的笔触,充满想象力的构图所深深吸引。它们不是简单地对词句的图解,而是对词句内涵的升华和再创作。当我凝视着那些版画,我仿佛能够感受到词人笔下的风吹草动,能够听到他心中的低语浅吟。这种将视觉艺术与文学艺术完美融合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阅读体验。我不再仅仅是用眼睛在看字,而是用心在感受,在品味。那些曾经在脑海中略显抽象的意象,在版画的具象化呈现下,变得鲜活而动人。这种沉浸式的阅读,涤荡着我的心灵,让我忘却了尘世的喧嚣,沉醉在古诗词的宁静与美好之中。这是一本能让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绝佳读物。
评分读词之趣,意犹未尽 当我合上《梦窗词(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深深的满足感,但更多的是一种意犹未尽的渴望。梦窗词的文字本身就极具艺术魅力,而本书以其精美的版画插图,更是将这份魅力放大到了极致。我常常在阅读某一句词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插图。那一刻,文字与图像在脑海中交织,构建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我对词句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感同身受。那些曾经在脑海中模糊的意象,在版画的描绘下变得清晰而鲜活。我仿佛看到了词人笔下的“雨歇晚烟”、“月满江乡”,感受到了他“愁损”的心情,也体会到了他“别离”的滋味。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梦窗先生的词有了更深的体悟。我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世界之中,与他一同感受那份细腻的情感。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古诗词的魅力,也让我对梦窗先生的才华有了更深的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