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颖卿,诚品书店喜爱的畅销作家——说话之道看蔡康永,生活之道品蔡颖卿。她养育了两个女儿,先后经营八家餐厅,装修设计三十个空间,出版了十七本畅销书,并主理一间教养生活空间,传递“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好好吃饭、好好说话”的生命热情。宁远,万千文艺青年的精神领袖。她是有爱的知性妈妈,时尚的服装设计师,她爱画画,爱美食,爱手工。她们都是懂生活的生活家。
☆要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好的生活不是在市井中梦想着桃源,而是日常柴米油盐中守得住窗前的明月,还有心力去寻远山之灯。
☆好的生活并不是要多么高明,需要多少金钱堆砌,有时候只需要一颗细腻可感的心。每天读首好诗,听首小歌,看幅好画,莳花弄草,养儿育女……给这些平凡生活中的细枝末节赋予一种用心、温柔的品味坚持。
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系列是一套有关生活和生活方式的书。每天读首好诗,听首小歌,看幅好画,说句合情合理的话,爱周围的人,享受大自然……爱和自己在一起的人,让他们快乐;做自己喜欢的事,并靠它来养活自己,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相信所有微小的细节才是生活的本质。不再只关心同年龄的人是如何生活,更在乎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样。在生命的限制中,生活得更专注,更宁静,找到自己生活方式。
一个人如果知道怎样去生活和怎样去爱,知道怎样为自己所爱的人工作,和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就可以享受丰盛的人生。愿你更有生活的能力、更懂得美、更理解爱。过一种很温柔、有礼貌、虽平淡、但有力的生活,拥有在平凡中获得快乐的力量。
蔡颖卿,台湾著名生活美学家、畅销书作家、教育家。生活美学类代表作有《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我想学会生活》、《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等。家庭教养类代表作有《教养在生活的细节里》《妈妈是最初的老师》《我的工作是母亲》《在爱里相遇》、《厨房之歌》《小厨师——我的幸福投资》等。
宁远,两个女儿的妈妈。前媒体人,前大学教师。曾经担任电视台记者、编导、主播、制片人,获得过中国主持人高奖“金话筒”奖,2008年地震期间连续三天三夜坚守直播台,悲悯之情感动亿万观众。2011年后走下讲台离开主播岗位,经营原创服装品牌“远远的阳光房”。出版散文集《丰收》、《真怕你是个乖孩子》,绘本《远远的村庄》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放下手边事,坐下来读读书》
《我想学会生活》
《用细节把日子过成诗》
用生命的姿态去追求有美感的人生
“她站在那儿,用确定的但又是轻微的声音和我说话,她纤细的手指轻拈桌上的尘土,她聆听,清扫,她与她身上的那件淡蓝衣衫达成默契,彼此相信,她用她特有的步调走过去,坐在窗前写一封信……她的生命状态,她整个的人生就像是一件作品。”
—这是我曾经写过的一个女人,是我梦想中最美好的女人的样子,“她整个的人生就像是一件作品”,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一个女人的最高评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像画家用画笔在白纸上作画,歌手在台上演唱,设计师用面料搭建衣裳,而总有一类人,在用他们的整个人生作为材料和工具,不断呈现着一件流动中的好作品。
这句话突然在今天想起,也提醒了我,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去追求一种有美感的人生,而不是世俗的所谓成功和幸福,那么,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艺术家:你的作品就是你的生命状态。
很多人问我梦想是什么,这是个特别不好回答的问题,想通上面这个意思之后,我试着可以作如下解释了:我的梦想就是把每一时刻的自己照顾好安顿好,尽量让人生变成一件作品,而不是产品。
追求有美感的人生,懂得节制和分寸,在各种事物之间找寻平衡点。
节制和分寸,不要以为只有在减肥者面对食物时才需要,事实上,终其一生我们都在寻求分寸感。尤其在当下这样一个散乱的世界里,你要时刻提醒才能做到对过盛的物质保有适可而止的态度,同时,面对各种碎片化信息你还得保持警惕不让它们入侵了你真实的生活,这些,都是分寸。
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写:“盖日常生活的庸碌平凡里,也存在着美好—对这种美感的仰慕,就是茶道茁生的源由。在纯粹洁净中有着和谐融洽,以及主人与宾客礼尚往来的微妙交流,还有依循社会规范行止而退,而油然生出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些都是茶道的无言教诲。本质上,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进行的温柔试探。”茶道如此,艺术何尝不是?人生亦作如是观。
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但追求完美的姿态却可以变成美。这听起来有点宿命的悲伤,悲伤就对了,适当的悲伤也是美的一部分,它也让我们懂得快乐之为何物。
丑人多作怪,不是说长得难看的人同时会做让人讨厌的事,而是,如果一个人不具备最基本的审美力,那么他做的其他事也可能漂亮不到哪里去。这个看法根深蒂固,以至于影响到了我对很多事物的评价,比如给孩子选绘本,往往只看封面就能确定要不要买,封面的美丑决定了我对文字风格,故事涵义等等一切判断。再比如,我删掉了几个订阅的文学类公众微信号,原因不是他们的内容差,而是我受不了他们粗糙的排版进而失去了阅读的欲望。还有,我曾经碰见过一个诗人,他完全不符合我对诗人的想象,后来我读到他的诗,果然不是我认为的好作品。
美是一种道德和礼貌,你有责任营造一个美的环境和自身,这是你对自己的需要,也是世界对一个人的基本要求,美是责任。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在我看来,花儿开了,小草绿了,天是蓝的,水是清的,小朋友看见一只小鸟从天空飞过会冒感叹词,你用一上午的时间默默清扫房间,隔壁大爷清晨背着手从窗前走过唱起小曲……这些都是美的。美在具体而又微小的事物中,美通过细节呈现宏大,从而让某种感情或精神走向永恒。
选取你觉得有意思的美好的东西组成自己的生活。
美,是漂亮,就是你这一辈子必须活得漂亮。活得漂亮,就是活得讲究一些,活得认真、专注一些,活得是自己并且活出自己。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年纪越大,我越知道当个手艺人的好,只用打磨自己,只用做好份内事,无需讨好,无需谄媚,无需看人脸色。”古人说,无需黄金万贯,只需一技在手。做个堂堂正正的手艺人,更理直气壮,心安理得。
我依然害羞,敏感,任性,冲动,越活越像小时候,总是把时间浪费在自认为美好的事情上,相信所有微小的细节才是生活的本质。我只有躲在自己本性里时才是最舒服的。常常累得不行了,回到家还是舍不得休息。读书,做手工,种花,给家人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这些在别人看来可有可无的事情对我却异常重要。有朋友问,你怎么那么好的精力啊,工作已经很累了,还做这么多别的事。他们不知道,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是不会感觉到累的。就像没有一个沉迷于电脑游戏的人会觉得打游戏累。
这套书真是太神奇了,完全改变了我对生活琐事的看法。以前我总觉得日子平淡无奇,日复一日的重复,毫无波澜。但自从读了这套书,我开始尝试着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一切。比如,早晨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在地板上的光斑,不再是简单的光线,而是细碎的金子;清晨鸟儿的鸣叫,不再是嘈杂的噪音,而是大自然奏响的晨曲;厨房里煮饭的蒸汽,不再是油烟,而是腾腾的热气,孕育着家的温暖。我甚至开始留意路边一朵小花的颜色,一片落叶的纹理,甚至是邻居家孩子跑过时留下的欢笑声。这些曾经被我忽略的微小事物,如今在我眼中都充满了诗意,如同精心打磨的宝石,闪烁着独特的光芒。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将一杯白开水喝出茶的韵味,如何在洗碗时感受水的温度和泡沫的触感,如何将叠衣服这个枯燥的过程变成一种冥想练习,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发现,生活并不是缺乏美好,而是我们缺乏发现美好的眼睛。这套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诗意生活的大门,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感知力。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这套书中的更多奥秘,将我的每一天都活成一首动人的诗篇。
评分我最近对园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来学习如何打理我的小花园。我一直觉得,能够亲手种下一粒种子,看着它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以前总觉得自己没有“绿手指”,买回来的植物总是养不活。但这套园艺书籍让我看到了希望。书中从最基础的土壤选择、播种技巧,到植物的日常养护、病虫害防治,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我学到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植物选择合适的土壤配方,如何掌握浇水的频率和水量,以及如何利用天然的材料来驱虫。最吸引我的是,书中还介绍了许多适合新手种植的花卉和蔬菜,并提供了详细的生长周期和护理要点。我开始在阳台上尝试种植一些香草,比如罗勒、薄荷,它们不仅能为我的烹饪增添风味,还能带来清新的香气。我还尝试种了一些小番茄,看着它们慢慢变红,充满了期待。园艺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放慢了生活的脚步,学会了耐心和细致。每天早晨,我都会走到阳台,观察我的植物,感受它们细微的变化。这种与自然亲近的感觉,让我感到宁静和放松,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评分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让我对如何规划和利用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里详细阐述了各种时间管理工具和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GTD(Getting Things Done)原则,以及如何区分重要和紧急的事务。我一直以来都感觉时间不够用,总是被各种琐事缠身,效率低下。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问题不在于时间太少,而在于我没有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它。书中强调了“分解任务”的重要性,将一个庞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步骤,这样不仅能降低执行的难度,还能增强成就感。我还学到了如何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或处理一些简单的工作,比如通勤路上听播客,或者午休时间回复邮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提倡“预定时间”的概念,不仅仅是安排工作,也要为休息、运动、阅读等个人活动预留固定时间,将它们视为同等重要的“约会”。这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忽略了给自己充电的重要性,导致身心俱疲,效率不升反降。我开始尝试将这些方法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中,虽然还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和调整,但我已经能感受到一些积极的变化。工作中的拖延现象有所减少,业余时间的利用也更加充实。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时间规划蓝图,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书中探讨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力。书中提出的“倾听”理念让我备受启发。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习惯于说教和命令,却很少真正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作者强调,有效的沟通始于真诚的倾听,要放下成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我开始尝试在和孩子交流时,多问“你觉得呢?”,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我也注意到,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即使有些幼稚或者不成熟,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而不是立即否定。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培养孩子创造力的实用方法,比如鼓励他们自由探索,提供开放式的玩具和材料,以及多带他们接触大自然,让他们在玩耍中学习和成长。我曾经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希望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参加更多的培训班。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相比于知识的灌输,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现在,我更注重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允许他们犯错,并从中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和快乐,也让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
评分我最近深入研究了一本关于旅行摄影的书籍,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以往的拍照方式。我一直以来都喜欢在旅行中记录下美丽的风景,但照片总是显得有些平淡,缺乏故事感。这本书从构图、光线、色彩等基础理论出发,详细讲解了如何捕捉旅行中的精彩瞬间,并赋予照片生命力。它让我意识到,一张好的旅行照片不仅仅是记录景物,更是传递情感和讲述故事。书中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分析,通过对比“拍不好”的照片和“拍得好”的照片,清晰地展示了各种技巧的应用。我学会了如何运用“三分法”来构图,如何利用自然光线营造不同的氛围,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来增强画面的吸引力。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分享了如何观察和发现隐藏在日常中的拍摄点,以及如何通过与当地人互动来捕捉更具人文气息的画面。我开始在旅行中尝试不同的视角,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到此一游”式拍摄。我学会了在人群中捕捉自然的表情,在古老的街道上寻找岁月的痕迹,在日出日落时定格光影的变幻。如今,我的相机里不仅有风景,更有旅途中的点滴回忆和深刻感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技巧指南,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心去感受和记录世界的眼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