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比成績更重要(一位母親的高考陪讀筆記)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一位母親的高考陪讀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餘昧 著
圖書標籤:
  • 傢庭教育
  • 親子關係
  • 高考
  • 成長
  • 教育反思
  • 育兒經驗
  • 心靈成長
  • 母愛
  • 教育方法
  • 自我認知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哈爾濱齣版社
ISBN:9787548438151
版次:1
商品編碼:1234575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72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在鋪天蓋地的傢教類圖書中,這是頗與眾不同的一本!
★生活化、接地氣:教育傢尹建莉、孫雲曉,作者龍應颱等高度推崇的教育理念!比《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孩子你慢慢來》《讓孩子像孩子那樣長大》《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等更接地氣。
★繁體版好評如潮:繁體版由中國颱灣淩零齣版社於2015年齣版,齣版後備受好評,經作者精心修訂和編校人員反復編校後,大陸簡體版全新上市!
★讓數百萬孩子和傢長終生受益:讓孩子在高考道路上不浮躁,不焦慮,穩紮穩打,穩操勝券,金榜題名,同時收獲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生活的能力;讓傢長在陪讀道路上不睏惑,不迷惘,有條不紊,有的放矢,與孩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一位母親用3年的心血鑄就的傳奇: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指點,沒有韆篇一律的廢話、空話,隻有孩子在高中三年真實齣現的種種身心問題,以及母女閨密式的探討、交流,字字句句都是可以共享的經驗和教訓!
★一本帶有哲學意味和散文味道的傢教讀物:文字溫暖純淨,描寫細膩嫻靜,敘述優雅有味,字字真情流露,句句情趣盎然,讓你時而低頭沉吟,時而仰天長嘆,時而捧腹大笑,時而淚流滿麵!
★一部充滿人情味和人文色彩的陪讀作品:拋開以考試為中心的功利性,以孩子的心靈成長為齣發點,通過生活的點滴告訴讀者,不以考分為目的的高考,更有利於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更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內涵和修養,更有利於孩子形成大胸襟和大格局!

內容簡介

孩子在高中三年能獲得怎樣的成績和身心成長,不僅要看孩子自身做瞭怎樣的付齣和努力,更要看父母給予瞭怎樣的陪伴和指導。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的作者是一位智慧的媽媽,她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高中三年,在她的陪伴下,女兒不僅綜閤成績一路飆升,最後金榜題名,而且獲得瞭全麵的發展,身心逐漸成熟起來。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是一本寫給孩子的書,讓孩子們在高考的道路上不浮躁,不焦慮,穩紮穩打,穩操勝券,同時收獲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生活的能力。
《成長比成績更重要》更是一本寫給天下父母的書,讓父母們在陪讀的道路上不睏惑,不迷惘,有條不紊,有的放矢,與孩子一起讀書、學習,共同成長、進步。

作者簡介

餘昧,安徽省作協會員,徽州詩社成員。寫作從古典詩詞發端,漸涉散文。作品入選《詩歌周刊》《群島》《抵達》《龍舒詩詞》等文學雜誌。曾齣版詩集《有詩,世界就安靜瞭》。

目錄

PART 01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
陪讀是怎樣煉成的 002
陪讀,想說愛你不容易 004
碎片似的“業餘”生活 006
歲月無聲 007
全世界都在陪讀 009
不能像她們那樣 011
拖遝地活著 013
逝者如斯 016
茶意人生 017
早 餐 019
美麗與遺憾 021
孩子大人 023
彼 岸 026
十字街頭 029
最初的網絡 032
名 校 034
夜 宵 037
生活的麵目 038
又是一年高考季 040
江傢小院 042
搬 傢 048
菁菁校園 050
生日快樂 053
堪與古人遊 055
讀書那些事 057
這一株金鈎梨 066
骨 摺 069
同 學 071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 074
運動會 076
流量生活 078
水杉之鼕 080
簽 名 082
小心腳下 084
媽媽的廚藝 085
陪 伴 088
來一場中年閱讀 090
停 電 092
芙 蓉 094
陪伴的方式 096
溫馨提示 098
聖誕快樂 101
接力賽 103
麵 條 105
成績,不可承受之輕 107
明天是什麼日子 109
離 開 111
變態狂 113
撞 衫 115
霧 霾 117
周 期 119
我不睡 120
說好的雪呢 122
側 影 124
乾脆麵 126
五分鍾 128
傢長來兮 129
開 學 131
童子功 133
吃什麼 135
焦 慮 137
白 霧 139
說說信仰 140
問政筍 143
我的湖山 145
課 題 147
清寂之美 148
傳 統 150
斬尾龍迴傢 152
性 狀 153
路該怎麼走 157
篆 刻 160
麻 餅 162
晨 麯 165
客 人 167
天 性 170
寫在世界讀書日 174
那時年輕 178
小鳥的歌唱 182
嘮 叨 184
搬來搬去 187
沒大沒小 189
石頭餜 191
摺 紙 194
過 客 196
殘 疾 197
車禍與人禍 199
再堅持一下 202
從廣場舞想到的 205
我會調整迴來 208
好消息 209
班 服 211
人各有彆 214
橙色五月 216
廢 墟 218
都是好的 221
此時無聲勝有聲 223
媽,我走瞭 225
PART 02 後高考時代
一個人的深夜 230
高考,也就這樣 231
該做什麼 233
君子入庖廚 235
放榜時分 237
誌願(一) 239
誌願(二) 241
遲到的明信片 243
一世長安 244
歸 來 246
韆裏大西北 248
鏡 子 250
夥 伴 251
寫在最後 253





精彩書摘

陪讀是怎樣煉成的
我因為天生愚鈍,關於陪讀,在女兒初中畢業前還完全沒有想過,認為讀書是孩子的事,父母隻需提供條件,不讓過多的欲望壓迫她,使她能心無旁騖。實在不必前呼後擁去貼身服務。雖然他們永遠是咱的孩子,但已人高馬大。
天真的想法在擇校時土崩瓦解。老牌名校條件有限,女兒不願意去,還說住宿環境不佳。言下之意,配不上她的“韆金”之軀。工薪傢庭供齣個“富二代”,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於是我義無反顧、一擲韆金,租房子搞走讀。
女兒自理能力強,錶示不用我陪讀。她在學校吃飯,迴齣租房睡覺,簡單又高效。然而傢人不同意,有經驗的傢長也不贊成,說什麼生活需要照顧,安全需要保障……
高中陪讀,是近年風行並愈演愈烈的新風尚。有人說陪讀是計劃生育的衍生品。孩子都是王子公主,離開父母就像魚兒離開瞭水,情何以堪?對此我深深地懷疑。父母都經曆瞭幾十年風雨沉浮,有著太多的個人主義和世故圓滑,養成瞭太多頑劣的惡習。當初人傢來到世上,是多麼純潔的一張白紙呀。我們搞瞭十多年的熏陶汙染,直弄得孩子雲山霧罩,心靈晦澀。如今人傢好不容易能獨自行走瞭,傢長卻哭著喊著攆上去,美其名曰“照顧和守護”,實際上是拿自己的陋習,去施行密不透風的窮追猛打和狂轟濫炸。
若父母都人格完美、勤勉上進,培養齣來的孩子還需要陪讀嗎?
需要陪讀!陪讀前輩如是說。
為瞭高考,孩子在衝鋒陷陣,父母不能隔岸觀火啊,得和他們一起奮鬥。團結就是力量,統一戰綫更能取勝。所以,為瞭孩子的前途和傢庭的未來,書應該陪著讀。
還有,高中三年是父母最後的盛宴。三年以後,天天在一起的時間可就少瞭。所以,為瞭不孤獨和不後悔,也應該陪讀,並且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看來,傢長把孩子扔給學校,任由她跌跌撞撞,就是鐵石心腸、玩忽職守。將高考的重任交由她一人,也極其自私。孩子孤軍奮戰的背影,是慈愛的父母不忍目睹的。總之,不論齣於“道義”“責任”,還是“親情”,不陪讀是行不通的。再說咱又不是深山老農和貧病殘障人士,身為父母怎能貪圖安逸而置孩子於水火呢?老牛尚有舐犢之情,何況咱是高級文明的情感動物!
如是種種,終於將我綁架進陪讀行列。當我顛三倒四、含混不清地把陪讀理由說給女兒聽時,我看到她一臉的迷茫。
仿佛,我的迷惑再次傳染瞭她。

成績,不可承受之輕
書讀到高三,始知艱苦。
這次的月考潰不成軍,女兒深受打擊。並不是付齣瞭努力就能所嚮披靡,一考試,攔路虎都蹦齣來瞭。假期後返校,她坐在椅子上發呆,說怕去教室。
該來的躲不掉,名次果然後退瞭很多。她哭瞭:“真是可怕,平生第一次覺得學習真難。”
她的成績是坐過山車來的。小學到初中,成績每每落入榖底纔頑強地迴頭,圍繞著平均綫沉浮。難以麵對瞭纔逼自己用功,可見她的頑皮。進瞭老牌名校,同學都是各校來的佼佼者,她自然就殿瞭後。見賢思齊,小姑娘知恥瞭,成績搖搖晃晃居然走瞭一年的上坡路,擠到這名校的平均綫上,讓我颳目相看,不禁感激學校對她的影響和高考製度給她的鞭策。
快樂的她看不懂同學的憂傷:“我想不通,為什麼有的同學一次沒考好就哭?有什麼好哭的,下次努力就是瞭。”
哪知到瞭高二,成績開始波動,自己也開始抹眼淚。她承認:“因為我在乎瞭。”
高三執行月考,是更密集的錘煉。她絲毫不敢鬆懈,“睡眠是死亡的孿生兄弟。”多少次深夜她用這話敲打自己,結果十月份成績排名仍然下降瞭。
仿佛當頭一棒,她想不通:“已經努力瞭,怎麼會下降呢?”
我隻好幫她分析,可能同學們進步更快吧。她激動起來:“我前所未有地努力瞭。他們怎麼這麼厲害!”又痛定思痛:“我不信,我要優秀!我要更努力!”
我由衷地說:“你一直在超越自己。”
“可是超越瞭自己,不等於進步!”她洞察瞭關鍵。是啊,這個時候誰會等你呢。
痛定思痛,女兒給我尚方寶劍:“媽,如果發現我放鬆,一定要提醒我。我不能再退步瞭。”還破天荒求我去嚮班主任問道,一副豁齣去的樣子。
十一月初她崴傷瞭腳,疼痛和行動的限製使她焦躁不安,我不禁暗自著急。那次月考結束,放瞭兩天假後再上學,臨齣門時她幽幽地說:“媽,中午我會給你打電話的。”
我隨口說:“好,隻要你不哭。”
“不,我會哭的。情緒已經醞釀上來瞭。”假裝抽抽鼻子又抿瞭抿嘴,“勇敢”地走齣瞭門。中午電話裏她沒哭,而是平靜地告訴我,名次迴來瞭。看來成績的力量是無窮的,她頂住瞭傷痛。
同學們你追我趕,都在乎成績和名次。女兒發現有的同學退步瞭怕見傢長,問我:“你為什麼不像他們的爸媽,要求我達到什麼名次?”
我一愣:是嗎?我該提要求嗎?隻好坦白:“你是有潛力的,但需要你主動去挖掘。如果我逼你,是透支你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比起現在的成績,我更願意你快樂又持久地學習。”
她若有所思。
在我心裏,競爭是她以往不曾學會的。多年的鬆弛狀態使她缺乏高效的方法,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朝一夕扭轉不瞭乾坤,為瞭成績而丟掉生趣會不會得不償失?我一直不敢選擇其一。
這次成績的下降與前兩個月連起來,是典型的過山車模式。我暗自忖度:是不是我曖昧的態度使她鬆弛?也許她更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一點外來的壓力?
我對成績的語焉不詳和她一次又一次地為成績糾結,顯然不和諧。
更心虛的是,她一路走來的錶現是否與我天真的縱容有關?陪讀前輩一再叮囑,傢長不要過於關注成績,我也想保持一種超脫的心態,然而女兒用坦率把我綁上瞭她的戰車,讓我一顆心隨著她的成績上下起伏,忐忑難安。
“我不能消沉!”在低榖中掙紮瞭幾天,女兒再次提起瞭鬥誌。
高考這道壕塹,真是難啃的骨頭。
成績就是衝鋒陷陣的武器,然而它太飄緲瞭。

媽,我走瞭
昨天下午我們去看考場。
考場外,整條道路都成瞭汽車的海洋,人們穿行其間,熙熙攘攘的。高考的盛大不言而喻。女兒一邊往裏走一邊深呼吸,眉頭慢慢皺瞭起來。
“往年圍觀彆人高考,沒想到今天自己成瞭主角。”檢查瞭自己的應試桌椅,聽完英語聽力題的試播,我們的主角一邊走齣考場,一邊發齣瞭感慨,還有長籲短嘆。
箭在弦上,我不知如何開導,隻好說:“你做瞭充分準備,不要擔心。”
我也一樣。習慣於旁觀,多年來熱衷參與各種討論,說作為傢長該如何如何,如今想來都是嚼舌頭根子,當情緒被她牽著,很多時候是黔驢技窮的。
同學發來祝福,讓她放下包袱考齣理想成績。她很欣慰,然而內心仍是一撥接一撥的緊張,壓力分分鍾就要爆錶。
“媽,真的好緊張!萬一發揮不好怎麼辦?”傍晚我在煮飯,她特地跑上樓來。
“你看天空中的絮狀雲,真不錯;還有,去看看我們的花吧。”我跟她嬉皮笑臉。
哪知她果斷地說:“媽,你彆打岔。真的不行,想哭!”
我走過去,看著她:“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你一直在努力,你能行,要有信心。”
“不想三年的努力白費!不想!不想!”她身子一歪,坐在瞭樓梯上。眼淚止不住掉下來。
都說努力增加信心,然而這時卻成瞭負擔。我隻能說:“你知道你努力瞭,做瞭充分的準備,為什麼還要緊張?”我索性也坐下:“你用三年把槍杆子擦得雪亮,把足夠的子彈推上膛。隻要扣動扳機,瞄準,射擊!”我看著她,一個被高考壓得透不過氣來的孩子。
“但我真的擔心,擔心一切努力因為一場考試而付諸東流。”她說。
“成績和大學錄取有關,卻不會讓你的努力付諸東流。況且你能行!記不記得你的同學怎麼說的——你可以的。班主任也一直看好你,說你沒問題!在媽媽眼裏,你一直很棒!為什麼反而害怕?你不需要害怕!”我目睹瞭她的所有變化和一切努力。關心則亂,她隻是想取得該有的成績。
“媽媽也說過我從小就好強!我不想平庸,我要考齣好成績。可是我太焦慮瞭!”她束手無策瞭,焦慮首先摧毀信心。
我更擔心她的承受能力:“好強是很好,但需要一顆強大的內心。隻有內心強大纔配去好強。匹配很重要。”其實我完全沒有把握,她聽瞭會不會更加煩躁或沮喪。
然而她受到提示,說起有一道提綱上就寫瞭一個女孩麵對截肢時的強大,使我想起古城那個殘疾女子。自然而然,我們聊瞭起來。我跟她描述瞭心目中那個優雅的形象和我內心由衷的敬佩,女兒完全被她吸引瞭。“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她不會那麼高貴!那是種讓我們自慚形穢的高貴。”我握著女兒的手說。
女兒若有所思,錶情不知不覺柔和起來,擦去淚水站起身:“好,我想我該去看書瞭。”
她鎮定瞭。再次從書房齣來時,她告訴我:“我現在非常平靜。”接到老師特地打來的電話,交流瞭十幾分鍾之後,她甚為幸福地說:“看,我的老師記得我,真好。我的鬥誌又迴來瞭!”
高考前夜,小宇宙絕地重生,終於又充滿瞭能量。
今天早上,她心境坦然,氣定神閑,再次穿上那件滿是塗鴉的白色班服。
考場門口聚集瞭黑壓壓的人群,高考的龐大場麵我們終於真正見識瞭。進場時間一到,她輕輕說瞭句“媽,我走瞭”,就朝湧動的人群走去。
我看見她的背影匯入洶湧的人流,邁過考場大門,拐彎,消失。一股不明的浪潮湧上心頭。“媽,我走瞭”,一句輕描淡寫的道彆,由多少汗水和淚水曆練而成。
她終於走進瞭考場,這個萬眾矚目的考場。
因為這場考試,她離開母校,離開朝夕相處的同學,從此各奔天涯。通過這場考試,她也將離我而去,以一個成年人的身份奔赴前程。這場考試更似楚河漢界,把少年的人生劃分得涇渭分明,前麵是成長的喜與痛,後麵是充滿挑戰和未知的滄海桑田。
看到這背影我纔明白,含辛茹苦十八年,創造瞭一個毅然匯入茫茫人海的背影。還有那句“媽,我走瞭”,將被重復無數次。
藉由這個背影,我三年的陪讀生活結束瞭。




前言/序言

自序:一起長大
沒有長不大的孩子,隻有不成熟的父母。
我們傳統的傢庭觀,以嚴父慈母的結構為理想。遵崇儒傢觀念,緻力於培養“齊傢、治國、平天下”的人纔,以光耀門楣。傳統中,父母永遠是對的,如果父母錯瞭,也要逆來順受。傳統傢庭觀,沒有考慮孩子人格與思想的獨立。
曾經我很執著,認為隻要盡力,沒有教育不成材的。而現在,經過十八年的沉浮,我卻堅決相信,父母其實是跟孩子一起長大。
當父母的,有所謂深厚的社會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曆,於是往往自視權威,指點江山、頤指氣使。所有的起點,都源於自己重活一遍的需要。想過嗎?我們生養的這個孩子,他聰明、善良,對這個世界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他,隻是他自己。
隻有把陳舊的識見清空,纔能和他們一起成長。假以時日,他長成健全的成人,我們纔可能是成熟的父母。
高中三年,女兒脫胎換骨。眼界和心識迅速打開,麵對問題日漸沉著。我們開放式的探討,可以將問題化解於無形。甚至還沒成為問題時,答案已經瞭然於胸。我們在生活的瑣碎裏,共同梳理清晰的脈絡,兩個思想的碰撞和疊加,效果顯著,不單是一加一的關係。
這時迴首當年,她年少,我年輕。我終日乾乾,以膚淺的理想把世俗的教條奉為圭臬,一心撲在她身上,她成瞭我這條流水綫上一個初試産品。這個産品不堪忍受,暴躁地對抗、頑愚地自保,在我看來卻是油鹽不進瞭。
一個共同的情感指歸,我們以“傢”來命名。那時的傢,承載瞭太多“傢”以外的含義,是她的枷鎖,也是我的羈絆。當我把目光挪開,試著探究傢外的世界,並進行一些閱讀時,她纔開始輕裝上陣,對我減少瞭防備。當我用新的見識與她交流,語言和麵目不再令人生厭,並慢慢贏得她的尊重,她喜歡上我這個新的老傢長瞭。
她既不早慧,也不遲鈍。我相信絕大多數孩子和她一樣。
而她日漸成熟的性情,她更準確的錶達,更誠懇坦率的態度,一直在影響著我。她活泛又簡單的想法,往往為我撥開迷霧,讓我不至於過早僵化與腐朽。
簡言之,當她快速成長,我纔深受恩惠,迅速成熟起來。
我是這樣感激,陪讀的歲月。
2015年6月餘昧於黃山




《在歲月中打磨,以愛作舟:一位母親的高考陪讀實錄》 人生是一場漫長而未知的旅程,而青春期,無疑是這場旅程中最為跌宕起伏,又最充滿可能性的航段。高考,更像是一片亟待跨越的險灘,它牽動著萬韆學子緊綳的神經,也牽引著無數傢庭的目光。在這場戰役的關鍵時刻,父母的陪伴與支持,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本書,便是這樣一位母親,在孩子高考的關鍵一年裏,用細膩的筆觸,真摯的情感,記錄下她與孩子共同經曆的那些點滴時光,那些挑戰,那些成長,以及那些比單純的分數更能觸動心靈的深刻領悟。 這是一本寫給所有傢長,尤其是正麵臨孩子高考挑戰的父母們的書。它並非冰冷的理論說教,也不是套路化的心靈雞湯,而是源自一位母親最真實的生活體驗,最切身的感悟。在她的文字裏,你能看到一個傢庭在備考壓力下的種種真實寫照:有深夜裏默默流淚的失意,有考場外焦灼等待的忐忑,有成績單發布時的喜悅與失落,更有在這些起伏之間,母子間一次次溝通、一次次碰撞、一次次和解的溫情脈脈。 本書最引人入勝之處,在於它以一種“慢下來”的視角,審視瞭高考這一“快節奏”事件。作者深知,高考固然重要,但它並非衡量孩子價值的唯一標尺,更不是他們人生的終點。於是,她選擇在追逐分數的同時,將目光更多地投嚮瞭那個正在努力奮鬥的年輕生命本身。她觀察著孩子的疲憊,傾聽著孩子的煩惱,理解著孩子的壓力,更敏銳地捕捉著他們在壓力之下所展現齣的堅韌、勇氣和對未來的憧憬。 書中最動人的篇章,莫過於那些關於“成長”的細緻描摹。作者沒有迴避備考過程中的艱難與挫摺,反而將其視為孩子成長的重要養分。她記錄瞭孩子在一次次模擬考試中的起伏,看到瞭他從最初的沮喪、自我懷疑,到逐漸學會調整心態,從錯誤中汲取教訓,再到重拾信心,勇敢迎接下一次挑戰的過程。這些過程,是書本知識之外,人生最寶貴的課堂。母親的角色,不再僅僅是督促學習的“監工”,而是默默的陪伴者、理解者和引路人。她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如何麵對失敗,如何管理情緒,如何在壓力下保持平和,如何在挑戰中發現自我。 作者在書中也袒露瞭自己作為母親的焦慮與掙紮。她也曾為孩子的成績夜不能寐,也曾因為一時的失誤而感到自責。然而,正是這些真實的情感流露,讓她的文字更具力量,更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她分享瞭自己如何調整心態,如何平衡工作與傢庭,如何在不給孩子增加額外壓力的前提下,提供最有效的支持。她不再將高考視為一場“輸不起”的戰爭,而是看作一次與孩子共同經曆的“成人禮”,一次見證孩子蛻變的寶貴機會。 本書並非是簡單地記錄每天的飲食起居,更側重於對事件背後情感和心理的深度挖掘。作者擅長從日常瑣事中提煉齣教育的智慧。例如,在孩子因為某次考試不理想而情緒低落時,她沒有立刻給予空洞的安慰,而是選擇與孩子一起分析原因,探討解決方案,甚至分享自己當年麵對睏難時的經曆,讓孩子感受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她用耐心的傾聽,取代瞭急躁的說教;用溫暖的擁抱,驅散瞭孩子內心的陰霾。 書中也穿插瞭作者對教育理念的思考。她質疑瞭過度強調分數、忽視個體發展的傳統模式,提倡“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強調在給予孩子知識的同時,更要關注他們人格的塑造,情感的健康,以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她筆下的高考陪讀,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旅行,在這趟旅程中,母親與孩子一同成長,一同蛻變。 本書的語言風格樸實而溫暖,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瞭真摯的情感。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細節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比如孩子在深夜裏揉眼睛的疲憊,考試結束走齣考場時臉上刹那間的放鬆,又或是母子間一個眼神的交流,一次不經意的牽手,都充滿瞭力量和溫度。這些細節,共同織就瞭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麵,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與這位母親一同感受那份備考的艱辛,也一同品味那份親情的溫暖。 在書中,你會發現,作者不僅僅是在記錄孩子的高考,她也在記錄自己作為母親的成長。她從最初的過度擔憂,到逐漸學會放手,信任孩子,理解孩子的獨立空間,最終與孩子形成瞭一種更成熟、更平等、更健康的親子關係。她意識到,陪伴孩子走過高考,不僅僅是幫助他們完成學業上的挑戰,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明白,人生的意義遠不止於眼前的分數。 本書還觸及瞭許多傢長在高考陪讀期間會遇到的實際問題,例如如何與孩子溝通,如何處理親子間的矛盾,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傢庭的和諧,以及如何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備考環境等等。作者都以自己親身的經曆,給齣瞭真誠的解答和實用的建議。她分享瞭自己在麵對孩子抵觸情緒時的策略,如何通過巧妙的方式引導孩子,又如何在孩子需要獨立空間時選擇適時的退讓。 總而言之,《在歲月中打磨,以愛作舟:一位母親的高考陪讀實錄》是一本充滿智慧、充滿溫情、充滿力量的書。它告訴我們,高考固然重要,但成長,纔是這場青春期旅程中最寶貴的財富。而在這場旅程中,父母的愛與陪伴,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也是他們最溫暖的港灣。這本書,將陪伴你,也陪伴你的孩子,一同走過這段充滿挑戰,也充滿希望的歲月。它將讓你重新審視教育的意義,重新理解親情的價值,並最終,在愛與陪伴中,收獲屬於你們傢庭最美好的成長。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其到位,它不是那種一氣嗬成的說教,而是通過一係列生動的小故事串聯起來的。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個微縮的社會實驗,真實地反映瞭傢庭教育中的各種睏境與轉機。我特彆喜歡作者在描述那些看似失敗的嘗試時所展現齣的幽默感和自嘲精神。正是這種輕鬆的筆觸,衝淡瞭高考這一主題本身自帶的沉重感。它教會瞭我,麵對壓力,最有效的解藥不是更猛的“打雞血”,而是恰到好處的放鬆和幽默感。全書讀下來,沒有感到絲毫的壓力堆積,反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它告訴我,陪讀,不等於陪著孩子一起神經緊綳,而是要以一種更從容、更富有人情味的方式,陪伴他們走過這段關鍵的成長裏程碑。這本書,是所有正在經曆或即將經曆這場“戰役”的傢長們的必備心靈指南。

評分

說實話,市麵上關於教育的書籍汗牛充棟,大多都聚焦於如何優化學習方法、如何提升應試技巧。然而,這本書的視角是極其獨特的,它將聚光燈打在瞭“成長”這個宏大而又常常被忽略的議題上。作者以一種近乎哲學的思考,探討瞭分數與人格、與未來幸福感之間的關係。她沒有否定成績的重要性,但她清晰地劃分瞭優先級,將“人”的健全發展置於“分”的衡量標準之上。這對於一個深陷“唯分數論”泥潭的傢長來說,無疑是一記警鍾,更是一劑良藥。書中那些關於情緒管理、關於挫摺教育的片段,我反復閱讀瞭幾遍。我發現,那些在陪讀過程中被我們當作“乾擾項”的小情緒、小摩擦,其實纔是塑造孩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材料。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更長遠、更人性化的教育藍圖,讓人在看到短期目標的同時,不至於迷失瞭培養一個獨立、有韌性的人的終極目標。

評分

我必須承認,在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感到一種強烈的代入感,仿佛作者記錄下的就是我自己的心路曆程。特彆是在處理親子關係緊張期時,那些關於邊界感和自我邊界的討論,讓我茅塞頓開。很多時候,我們傢長是帶著對孩子未來的美好憧憬和焦慮感一起“陪讀”的,這種混閤的情緒很容易讓我們過度乾預,反而適得其反。作者坦誠地剖析瞭自己在這個過程中的掙紮與成長,她沒有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完美的母親形象,這一點非常難能可貴。這種“不完美”的真實性,反而建立瞭一種更堅實的信任橋梁。讀完此書,我學到的不僅僅是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備考,更重要的是,我學會瞭如何更好地管理我自己的情緒和預期。它提醒我,教育是一場雙嚮奔赴的旅程,父母的成熟度,往往決定瞭孩子成長的空間。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如同山間清泉,自然而然地流淌,沒有絲毫的雕琢痕跡,卻有著直擊人心的力量。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繪那些生活瑣事時的細膩。比如,如何應對孩子青春期突然的叛逆,如何巧妙地化解傢庭內部因學習壓力産生的摩擦,這些都是教科書裏永遠找不到的“實操指南”。它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教育學論文,它充滿瞭煙火氣,讓人感覺作者就坐在我對麵,端著一杯熱茶,娓娓道來她的經驗與教訓。這種真誠,是任何華麗辭藻都無法比擬的。每一次閱讀,我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視角。它讓我明白,所謂“高考陪讀”,與其說是陪伴孩子學習,不如說是陪伴他們完成一次深刻的自我認知之旅。母親的角色,在這個過程中,從一個監督者,逐漸轉變為一個觀察者和支持者,這種心境的轉變,作者描繪得入木三分,對我的觸動是巨大的。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像是一束清晨的陽光,穿透瞭籠罩在無數傢庭心頭的迷霧。它沒有給我那些陳詞濫調的育兒經,也沒有那種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的理論說教。相反,我感受到的,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帶著泥土芬芳的共情。讀著那些關於陪伴、關於堅持的文字,我仿佛迴到瞭自己孩子備考的那段煎熬歲月。那些挑燈夜讀的夜晚,那些為瞭一道數學題而反復推敲的場景,那些因為小小的進步而欣喜若狂的瞬間,都在作者的筆下得到瞭最真實的還原。這不是一本教人如何“贏”的書,它更像是一位過來人溫柔的提醒:在追求分數的賽道上,我們是否忘瞭關注那個正在奔跑的“人”本身?她的敘述中,那種對孩子個體成長的尊重,對過程中那些細微情感波動的捕捉,讓我這個同樣經曆過這場“戰役”的母親,深有感觸。我常常在想,如果當初我能看到這樣一本書,也許我的焦慮能少一些,對孩子的理解能多一些。它給予的,是一種力量,一種讓我們敢於慢下來,重新審視“成功”定義的勇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