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定价:28.00元
作者:李倩
出版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563924035
字数:255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心量要大,自我要小。
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
积极人生,谦虚满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用智慧种田,日日都是好日。
内容提要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目录
篇 智慧禅
禅机:翠竹黄花皆般若
世间法即是佛法
禅不可说,一说就错
虚怀若谷薅能藏能用
佛门大开,只待有缘人
心诚且正,才得正信的佛教
智慧的心灯为信念点燃
布施:心存善念,是为菩萨
慈悲心灯,照亮混浊世界
佛本多情,普度众生
真正的财富是懂得付出
送一轮明月照亮心房
布施,爱与智慧的传递
给予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精进:如是行者得度世
没有天生的佛陀、自然的释迦
法鼓山并非一朝建成
越忙的人时间越多
将所学转化成修行
不作不食,步步踏着
大海本在低处
禅定:山色无非清净身
禅定是开启自由心智的法门
磨砖不可成镜,打坐焉能成佛
于念念中见本性清净
心有明珠一颗,何愁天地污浊
平等对待有差别的众生
一心不乱,才是真正的专心
第二篇 修心禅
通达:人生失意无南北
尘世浮华如云烟过眼
淡看世间风光,枯荣皆有惊喜
人生如海,坐看潮起潮落
幸福的起点是知足
智慧的忍辱是有所不忍
以感恩之心看天蓝云淡
宽怀:一指弹风花落去
弹风花落,浮生若梦
柔软的也是坚硬的
遇谤不辩,谎言不攻自破
以坦荡化前嫌,以宽容对急躁
心宽寿自延,量大智自裕
一无所有便一无所失
常怀菩提心,结恩不结怨
持戒:无规矩不成方圆
和谐的自由如行云流水
修行之人不拘泥于形式
量力而行,才不会力不从心
以出世心做人世事
心平气和,慢慢修行
忏侮自省得安乐
莫为迎合他人扭曲自己
第三篇 烦恼禅
乐生:做个随缘的欢喜弥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
生命当如不系舟
不偏不倚,无悲无喜
低头水中天,退步是向前
打开缠绕心灵的生死“结”
死在眼前,也可以活得快乐
禅意无私无我,智慧无相无住
放下:只放天地在心间
放合尘根,清闲自在天地间
提放自如,可得大自在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悬崖深谷处,撒手得重生
得到未必幸福,失去未必痛苦
心能大能小,亦可净可浊
不计功德乃是至高道德
去恶:诸善奉行,诸恶莫做
不慕物欲,不贪拥有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以无碍视野换澄明心境
自信是风采,信任是美德
放下嫉妒,才能虚怀若谷
去除抱怨,把天地装在心间
度己:人世苦海自己蹚
世间烦恼皆由“我”起
智者向内寻找自己
明心见性,天助自助
撑伞自度,才有晴空万里
顺境舒展身心,逆境安顿自己
敦伦尽分,人成即佛成
好的知音就是自己
第四篇 当下禅
世道:于细微之处见真知
心海无风不起浪
人生本苦短,心系苦则长
可遇不可求的禅宗悟境
低头弯腰也是一种智慧
把绊脚石当做垫脚石
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
佛意:活在当下且珍惜
一切生活∥唯有当下而已
沉浮动静皆是人生乐趣
两手空空握妙谛
千年暗室,一灯可破
人生悲喜尽在一念间
清水芙蓉,纯然初心
实事实干,空话少说
生活禅:人间处处是道场
现代人的生活禅
做清贫者,而非悭吝人
父母就是家里的佛
夫妻间有伦理无需“论”理
人身可贵,不得自杀
以慈悲心做公益事
惜福,环保从心做起
职场观:持颗禅心去上班
恪守本分,职场即道场
在忙碌中不忘收获欢喜
欲速不达,工作宜赶不宜急
不能只把工作当饭碗
上了“贼船”,就跟“贼”走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
附录一 圣严法师箴言录
附录二 圣严法师的遗言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有一种近乎于诗意的精准度,使得那些宏大的主题也能被赋予清晰的轮廓。它的行文结构如同精妙的交响乐,有低沉的铺陈,也有高亢的爆发。我注意到,作者在论述“修行”时,很少使用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每一个细微的瞬间——一次深呼吸,一次面对逆境时的眼神,一次对他人困境的共情。这种“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写作手法,让人感到非常踏实。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成长不在于你读了多少经书,而在于你如何在每一个平凡的瞬间,有意识地选择你的反应。我个人对其中关于“时间观”的探讨印象最为深刻,作者将时间视为一种流动的能量而非线性的度量衡,这彻底改变了我对“拖延”和“效率”的看法。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深度的自我盘点和校准,它不断地提醒你,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要找到那个内在的稳定核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可以自我生成的、应对人生的“算法”。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题材的书籍一直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担心会落入空泛的口号之中。然而,这本书却以其无可辩驳的逻辑性和极强的现实关照,彻底打消了我的疑虑。它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它没有把“解脱”描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彼岸,而是强调了“当下即是道场”。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现代生活实例,比如职场竞争、家庭矛盾,来印证佛法的普适性。这种紧贴地气的叙事风格,让原本显得高远的哲理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它对“心念”力量的强调,那种对微小情绪波动的捕捉和引导,细致入微,如同一个高明的心理治疗师在进行深度对话。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开心”,而是告诉你“开心是如何在你的头脑中产生的机制,以及你可以如何干预这个机制”。书中对传统文化典故的引用也恰到好处,既增加了文本的厚度,又不至于让非专业读者感到阅读障碍。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操作系统”,让我学会以一种更具前瞻性和兼容性的视角去处理日常的冲突和选择,极大地提高了我的情绪韧性。
评分翻阅此书,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作者仿佛拥有洞察人心的超凡能力,他总能在你最困惑的地方给出最直接却又最温暖的回应。这本书不像是在宣讲教义,更像是在与一位智慧的老朋友进行一场漫长而深入的对谈。书中对“空性”的解释尤其精彩,它没有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沼,而是将其阐释为一种极大的自由——因为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切皆有可能。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谈及现代人的焦虑和压力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切的同理心,他没有居高临下地批判,而是用一种“我也曾走过这条路”的姿态,引导我们看到焦虑背后的结构性原因。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开始注意自己的呼吸频率和肢体语言,因为书中反复强调,身体是心念的直接投射。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连贯且富有层次的,它像是一张精细的地图,指引着读者探索自我内在的广袤疆域。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这证明了其思想的深度和恒久价值。
评分初翻开这本书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宁静感,简直像是夏日午后的一阵清风,瞬间拂去了我心中积攒已久的烦躁。它不是那种故作高深、堆砌着艰涩佛学术语的读物,恰恰相反,它像一位慈悲的长者,坐在你面前,用最平实、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和你聊起那些关于“活过”这件事的真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无常”这个概念时的那种温柔而坚定的态度。他没有强迫你去接受“一切都会改变”的冰冷事实,而是将无常描绘成一种流动的生命力,一种让未来拥有无限可能性的基石。记得其中有一段关于“放下”的论述,我当时正为工作上的一个瓶颈而苦恼,书里说:“放下不是放弃,而是松开紧握的拳头,让阳光照进掌心。”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非外界的阻碍,而是自己不愿放手的执念。这本书的文字像溪水潺潺,读完后心绪平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变得更加开阔,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它更像是一本生活的说明书,教会我们如何将那些抽象的道理,融入到柴米油盐的日常琐事中去,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巧妙得令人称奇,它仿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多层次的精神迷宫,每深入一层,都能发现新的出口和更广阔的视野。我最震撼的是它对“因果”的剖析,完全颠覆了我过去那种线性的、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理解。作者深入探讨了“共业”与“别业”之间的微妙关系,阐释了我们个体行为如何交织成影响整个环境的巨大网络。在阅读这些章节时,我常常停下来,对照着自己过去的行为模式进行反思。它不是在批判,而是在提供一种更精密的工具,去观察和修正我们与世界互动的方式。比如,关于“慈悲”的定义,它超越了单纯的同情心,上升到一种理性选择和智慧践行的层面,让人明白,真正的慈悲是建立在洞察真相的基础上的。全书的节奏控制得非常好,时而如疾风骤雨般直击痛点,时而又如晨雾般轻柔地包裹住读者的心灵。它不像某些心灵鸡汤那样,提供短暂的麻醉剂,而是提供一套完整的思维框架,让你学会如何自己去面对和解决人生的难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精密的内在升级,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