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書,萬世“楷則”
楷書作為書體的重要門類,端莊雅正,易識易讀,應用廣泛。韆百年來,學習書法的人大都從楷書入手,而其中絕大多數又選擇唐楷,因為楷書發展至唐代,“門類眾多,短長肥瘦,各臻妙境”,無論從流派、技法,還是書寫形式上,已經達於巔峰。唐代楷書以其非凡成就,足以擔當起後世常說的“楷則”“楷模”之“楷”。
有唐一代楷書,大緻可分為三個階段:初唐、盛中唐和晚唐。
初唐,唐太宗極力推崇王羲之,魏晉風骨得到全麵繼承,書風瘦勁清秀,歐、虞、褚、薛為其典型。
中唐,顔真卿橫空齣世,徹底突破二王藩籬,建立起一套新的書寫秩序,與王羲之雙峰並峙。
晚唐,書法寬博之氣也日漸消瘦,書壇冷清,惟柳公權一枝獨秀。
唐代楷書曆經正、反、閤三個階段,完成瞭發展曆程。
唐代以後的書傢學習楷書多以唐楷立身,其中能與歐顔柳比肩的大傢,僅有元代趙孟頫一人。
“歐、顔、柳、趙”,以其各自卓越的藝術特色與藝術成就在書法史上獨標風骨,開宗立派,成為言及楷書則必提到的“楷書四大傢”。
目錄(上)
唐·歐陽詢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 6
《九成宮醴泉銘》 30
《虞恭公碑》 80
《皇甫誕碑》 98
唐·虞世南
《孔子廟堂碑》 120
唐·褚遂良
《孟法師碑》 156
《雁塔聖教序》 172
《大字陰符經》(傳)226
《倪寬贊》(傳)249
唐·敬客
《王居士磚塔銘》 258
唐·張旭
《尚書省郎官石柱記序》 264
書傢及作品簡介 278
l 目錄(下)
唐·顔真卿
《多寶塔碑》 6
《麻姑仙壇記》 36
《顔勤禮碑》 70
《顔氏傢廟碑》 132
唐·柳公權
《玄秘塔碑》 182
《神策軍碑》 216
元·趙孟頫
《三門記》 270
《湖州妙嚴寺記》 282
《膽巴碑》 298
書傢及作品簡介 318
l 書傢及作品(上)
唐·歐陽詢(557-641)
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書法兼學北碑與二王,篆隸楷行均有書跡傳世,楷書成就為世人稱道。其體天骨開張、剛勁險絕、新穎活脫,世稱『歐體』。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等傳世,位列『初唐四傢』『楷書四大傢』之首。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
全稱《化度寺故僧邕禪師捨利塔銘》,又稱《邕禪師塔銘》。李百藥撰文,歐陽詢書丹。此碑參以篆隸筆意,體方筆圓,溫澤如玉,尤為質樸。趙孟頫雲:『唐貞觀間能書者,歐陽率更為善,而《邕禪師塔銘》又其善者。』
《九成宮醴泉銘》
為魏徵奉敕撰文,記述瞭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用筆內擫,點畫剛直勁健,法度森嚴;結體內緊外肆,俊峭挺拔;通篇遒勁不失婉潤,端嚴而能險絕。如深山道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為歐體絕緻。
《虞恭公碑》
又稱《溫公碑》、《溫彥博碑》,岑文本撰,歐陽詢晚年作品。用筆平和深穩,靈活豐潤,橫畫增加彎弧,稍變此前的勁挺方直;結字正斜相參,牢不可破;章法疏密參差,格高韻古。縱觀全篇,意法兼備,韻緻不凡。
《皇甫誕碑》
於誌寜撰文,為紀念皇甫誕而立。此碑筆畫細瘦,鋒芒畢露,爽利遒勁;字形頎長,斜畫緊結,抑左揚右,取勢多帶欹斜,較之諸碑尤為險勁;通篇冷峻森嚴,骨氣雄健,鋒勢外曜,神采奕奕,深具歐體特色,見北朝風神。
唐·虞世南(558-638)
字伯施,越州餘姚(今屬浙江)人。師從智永,得二王正脈。唐代著名書法傢、文學傢、政治傢,秦府『十八學士』『淩煙閣功臣』之一。封永興縣公,世稱『虞永興』,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初唐四大傢』之一。
《孔子廟堂碑》
為虞世南撰文並書,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時年六十九歲。該碑用筆含蓄雍容,圓勁秀潤;結體外拓修長,平實端莊。縱觀全篇,寜靜渾穆,瀟灑齣塵,一派平正中和之氣。
唐·褚遂良(596-659)
字登善,杭州錢塘人。唐朝政治傢、書法傢。曾官中書令並受太宗遺詔輔政,遷尚書右僕射,封河南郡公,世稱『褚河南』。初師史陵,為北派風格,後學虞世南,晚宗王羲之,融會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書有《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等。『初唐四大傢』之一。
《雁塔聖教序》
是唐太宗和唐高宗為玄奘所譯佛經所做的序和記。用筆虛靈,弧綫居多,一波三摺,婉媚遒逸;結字扁闊寬舒,閤抱緊結同時又舒展飛動;通篇縱橫兼顧,氣勢連貫,格高韻古,隱含魏晉風韻,同時又創開李唐新風。
……
l 書傢及作品(下)
唐·顔真卿(709-785)
字清臣,祖籍琅琊(今山東臨沂)人,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顔魯公』。唐代名臣、傑齣書法傢。顔真卿繼承傢學並師從張旭,得書法正脈。楷稱『顔體』,為『楷書四大傢』之一。行書《祭侄稿》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美稱。書史之上,顔真卿與王羲之雙峰並峙。
《多寶塔碑》
碑文記述瞭唐代僧人楚金禪師發願興建多寶塔的過程及有關佛事。為顔真卿早期成名之作,書風直接二王、歐、虞、褚,又兼具唐人寫經特點。通篇結構整密勻穩,點畫圓勁,靜中寓動,秀媚多姿。學顔者多從此碑入手,漸登堂奧。
《麻姑仙壇記》
……
《顔勤禮碑》
……
《顔氏傢廟碑》
……
唐·柳公權(778-865)
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著名書法傢、詩人。三朝侍書,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緻仕,世稱『柳少師』。楷書人稱『柳體』,與顔並稱『顔柳』,『楷書四大傢』之一。
《玄秘塔碑》
記載大達法師在傢奉行儒教、齣傢弘揚佛教的事跡。為柳公權晚年作品,清王澍《虛舟題跋》認為是『誠懸極矜練之作』。此書筆力雄健,提按分明,骨勢洞達;結字內緊外鬆,瘦勁挺拔;通篇神氣清健,不染塵俗。
《神策軍碑》
……
元·趙孟頫(1254-1322)
字子昂,號鬆雪道人,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宋宗室。元朝著名書畫傢、文學傢。纍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謚『文敏』,世稱『趙文敏』。書宗魏晉,各體皆能,楷書稱『趙體』,『楷書四大傢』之一。
《三門記》
是牟巘為紀念玄妙觀重修三門撰寫的記文。趙孟頫年輕時所書,用筆厚重,兼有行書、魏碑筆意;字取橫勢,寬綽秀美;縱觀全篇,瀟灑超逸而不失莊重。明李日華贊曰:『有泰和(李邕)之朗而無其佻,有季海之重而無其鈍,不用平原麵目而含其神,天下趙碑也』。
《湖州妙嚴寺記》
……
《膽巴碑》
一套可以相伴終生的經典法帖
遴選 海內外館藏 私藏 法帖遺墨 名碑古刻
匯集 佳本 珍本 孤本 紙精墨妙 摹拓精良
通臨|精臨|背臨 汲取 傳統菁華
正脈|流變|脫化 根植 古典基因
薈萃楷書史上耀古爍今的20件(上下冊)經典作品
【上】
歐陽詢 《化度寺邕禪師塔銘》
《九成宮醴泉銘》
《虞恭公碑》
《皇甫誕碑》
虞世南 《孔子廟堂碑》
褚遂良 《孟法師碑》
《雁塔聖教序》
《大字陰符經》
《倪寬贊》
敬 客 《王居士磚塔銘》
張 旭 《尚書省郎官石柱記序》
【下】
顔真卿 《多寶塔碑》
《麻姑仙壇記》
《顔勤禮碑》
《顔氏傢廟碑》
柳公權 《玄秘塔碑》
《神策軍碑》
趙孟頫 《三門記》
《湖州妙嚴寺記》
《楷書名品》,一套可以相伴終生的經典法帖
《楷書名品》即是薈萃甄選唐楷名傢經典之作的閤集。本書延續瞭《小楷名品》的齣版風格,耗時一年編輯而成,較之目前市場上的其他字帖,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一,名傢齊,選帖全,容量大
本書涵括瞭曆代楷書名傢。除瞭“歐、顔、柳、趙”之外,本書還選入瞭“初唐四大傢”中影響力極大的褚遂良和虞世南。此外,還選入瞭張旭和敬客。
遴選每位名傢不同時期的代錶作品,均是書法史上赫赫名作,按創作年代排序,係統完整,幾無遺珠之憾。
真正的一冊在手,遍覽無餘。省去要臨某帖時的東翻西找、找到也沒瞭興緻的窘境。如此之全、之佳,目前市場上尚無可比。
二,風格各異,難度適宜
本書所選每件經典之作,書法風格皆具特色,或高華莊重、法度森嚴,或沉雄渾穆、廟堂氣象,或挺然奇偉、英氣逼人,或遒媚秀逸、流暢婉麗,每一種風格體現齣不同學養、性情、審美,對不同程度的學書人而言,總有一種會適閤偏好、易於上手與深入研究。對初學者、書法傢或藝術愛好者,都能適用。
三,版本精良,孤本善本居多
入選本書的經典法帖,均為目前存世的、公認的版本,也包括鮮有麵世的、稀見的珍貴版本。編委會不遺餘力,披沙揀金,此間辛苦,隻為讀者呈現經典之作的佳原貌。
四,裝幀古雅,印製精良
本書裝幀設計力求古雅厚重,簡潔大氣。極力還原碑帖原有氣息,如封麵選用曆代宮廷所藏法帖包首、函套之綾錦。版式精緻典雅,內文嚴苛使用億萬像素超高清電子文件,多方考證、調試,極度忠實碑帖原有色調、色彩。全書所有法帖中的字幅比例相對協調,所有帖名和頁碼顔色盡量減淡,使讀者如對真跡,直接進入觀賞狀態,而無過多視覺乾擾。
印製方麵,本書選用特訂120剋米色超感塗布紙四色精印,雅昌專用日本原裝福斯油墨,觀賞不反光,不刺眼,圖色細膩,飽和度高,“墨如點漆”,明度經久不變。裝訂方式采用裸背鎖綫裝(後期的封麵全部為手工裝訂),易於該書平展翻閱,欣賞臨摹。環襯為進口荷蘭黑卡,書脊為颱灣原産皺紋布,保證瞭該書的美觀與耐翻耐用。同時,大16開本也便於攜帶、齣行。
五,超高價值,良心之作
本書在編輯製作上定位於高端精品圖書,但在定價上,關照到書法藝術的普及度和大眾的接受度,采用瞭相對低端的價位。對於苦心孤詣、耗盡心力的編輯工作和高品質嚴要求的印製而産生的高成本而言,隻能用業界良心來慰藉。隻有學書人買得起,用得好,纔能傳得開,纔能使這些傳世經典相伴於每位讀者的漫漫學書之旅,能讓這本書為他們的藝術道路上增添力量。
本書還附有書傢和作品簡介,對大多數隻看字形不注重內容的讀者來說,在法帖簡介中用一句話概括齣該帖所寫內容,淺明易解,使讀者一目瞭然。並在該帖簡介中簡述瞭版本的曆史流變,對該帖技法特色進行簡要歸納、述評。
作品詮釋語言。本書拋棄瞭繁瑣的理論闡釋與復雜的技巧分析,使廣大學習書法的讀者見到佳的版本、成體係的法帖閤集,涵泳其間、心摹手追,就可在浩瀚的楷書名品中暢行無礙,登堂入室。
這本《楷書名品》真是讓人愛不釋手,特彆是那種厚重而紮實的裝幀,讓人一上手就能感受到它承載的文化底蘊。我一直想係統學習楷書,但市麵上的字帖大多內容零散,不成體係。這套書的齣現,簡直是及時雨。它不像市麵上那些花裏鬍哨的“速成”秘籍,而是腳踏實地地從楷書的基礎筆畫講起,深入到結構布局的精微之處。編者金墨先生的選本眼光獨到,涵蓋瞭歐、顔、柳、趙等幾位大傢,而且是選取他們最具代錶性的碑帖進行呈現。這使得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清晰地對比不同風格的特點,避免瞭初學者容易陷入的盲目模仿。尤其讓我驚喜的是,綫裝書局的裝幀工藝,那種傳統的韻味,每一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古老的儀式。紙張的質感也很棒,墨跡的呈現非常清晰,即便是細小的轉摺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對於我們臨摹時捕捉筆鋒至關重要。我花瞭整整一個下午,隻是對照著其中歐體的那一冊,細細品味每一筆的起收,那種沉浸式的體驗,是其他印刷品難以給予的。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本書之前還有點猶豫,畢竟“名品”這個詞用得太多瞭,很容易名不副實。但當我打開《楷書名品(上下)》後,那種震撼感是難以言喻的。這套書的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沒有一絲多餘的裝飾,所有的篇幅都用來展示字帖本身。特彆是它對不同碑帖的選取,簡直是下瞭血本。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復印瞭碑帖,而是經過精心的篩選和編排,將同一字在不同大傢筆下的變化清晰地並列展示齣來。比如顔真卿的《多寶塔》和柳公權的《玄秘塔》,放在一起看,那種氣度和骨力上的差異,立刻就顯現齣來瞭。這對於想打好楷書基礎,又不願被單一風格束縛的學習者來說,是無價的資源。我過去總覺得自己的結構總是不得要領,但通過對比這套書中的範例,我開始理解什麼是“中宮緊收,四麵開張”,那種對空間的處理,真是妙不可言。綫裝書局的用心程度,從每一個細小的細節都能感受到,這絕對不是一套應付瞭事的齣版物。
評分與其他市麵上的字帖相比,這套《楷書名品》最讓我感到“物超所值”的地方在於它的深度和廣度兼備。很多字帖要麼隻關注某一傢碑帖的深度挖掘,要麼就是蜻蜓點水般地羅列很多字體,缺乏係統性。但這一套上下冊,完美地平衡瞭這一點。它不僅收錄瞭我們熟知的“楷書四大傢”,還巧妙地穿插瞭一些唐宋時期其他優秀書傢的小品,拓寬瞭視野。特彆是綫裝書局的製作工藝,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儀式感。我喜歡在工作間隙,泡上一壺茶,拿齣其中一冊,不急著去描摹,而是仔細端詳那些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係,以及整篇作品的呼吸節奏。這種安靜的、專注的“閱讀”書法,比單純的模仿練習更能提升個人的書法修養。它提供的不是速成秘籍,而是通往書法藝術殿堂的一把紮實的鑰匙,需要耐心去開啓,但一旦打開,收獲的將是長久的滋養。
評分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完整學習路徑。初學者往往容易被那些看似華麗的字體迷惑,而忽略瞭基本功的訓練。但金墨先生的編排思路非常清晰,他似乎非常懂得初學者的睏惑。開篇從最基礎的“永”字八法入手,但用的範例都是大傢寫得最工整、結構最標準的版本,而不是隨便找幾個字來湊數。隨後,循序漸進地引入不同碑帖的特點,通過對比,強化瞭我們對“楷書”這個大類內部多樣性的認識。我個人特彆欣賞它對“氣韻”的處理。很多字帖隻教你“怎麼寫”,但這套書通過精選的範例,讓你潛移默化地感受到不同大傢書寫時的“心境”和“力量的傳遞”。比如趙孟頫的秀美圓潤和歐陽詢的險峻挺拔,僅僅通過對這些經典範本的反復揣摩,那種內在的審美傾嚮就會自然地被引導和塑造。
評分我是一個資深的古籍愛好者,對裝幀設計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這套《楷書名品》在工藝上的考究,完全配得上它所收錄內容的重量級地位。上下兩冊的綫裝,裝訂得極其牢固,即使是經常翻閱和拉伸,也不會齣現散頁的情況。更讓我稱道的是,它的墨色還原度非常高,那些飽經風霜的碑刻細節,在現代印刷技術下得到瞭完美的重現,絲毫沒有失真感。我注意到,在選擇一些需要體現筆觸力量的範例時,紙張的選擇也明顯偏嚮於能夠更好地吸收和展現墨色的類型,使得那些乾筆、枯筆的質感能夠清晰地浮現齣來。這對於我們研究書法傢的用筆習慣,提供瞭非常直觀的視覺依據。與其說這是一套學習資料,不如說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我把它放在書架上,光是看著那種厚重感和沉靜的氣質,就覺得心緒都安定瞭不少,是對浮躁心性的一個絕佳的鎮定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