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马克思 恩科斯 共产党宣言
YJ:32元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
ISBN:9787010131566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 格斯为共产主义同盟撰写的纲领。在这个纲领性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评价了资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论述了无产阶级作为资产 阶级的掘墓人的伟大历史使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 所有制,共产主义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ZCD的决裂,而且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ZCD的决裂。
共产主义的新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 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本次文库本在原来译本的基础上拟增加《 共产主义原理》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重要论述摘选以及《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上述增加文献多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D1 版,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未收录或《马克思恩格斯全集》D2版已出卷次尚未收录,ZY编译局发稿时会重新校订译文。
编者引言
1872年德文版序言
1882年俄文版序言
1883年德文版序言
1888年英文版序言
1890年德文版序言
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
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
共产党宣言
一 资产者和无产者
二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三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1.反动的社会丰义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2.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3.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四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附录
弗恩格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
弗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
弗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重要论述摘编
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
注释
人名索引
插 图
《共产党宣言》1848年德文Dl版封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共产党宣言》(油画)
《共产党宣言》手稿的一页,头两行为马克思夫人燕妮的手迹
1920年8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书名错印为《共党产宣言》
这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酣畅淋漓的辩论。这本书的论证方式是极其富有挑战性的,它不是单方面灌输观点,而更像是在邀请读者参与到一个持续的思辨过程中。作者提出的每一个论断,都伴随着令人信服的证据链条,但同时,它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让持有不同见解的读者去进行反思和质疑,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感,是很多其他书籍所不具备的。我发现自己经常停下来,不是因为看不懂,而是因为被某个观点深深触动,需要时间去消化和内化,甚至会忍不住在脑海中与作者进行“对话”,试图找出新的角度来审视这些问题。这种激发深度思考的特质,才是真正优秀思想著作的标志,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去想”。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完全颠覆了我对经典著作的刻板印象。首先,它在文字的驾驭上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那种行云流水的叙述感,仿佛一位经验老到的说书人,娓娓道来一个宏大而又充满细节的世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人物内心挣扎时的那种细腻入微,毫不矫揉造作,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呼吸和心跳,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鲜活的生命在眼前上演。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巧妙,看似松散,实则环环相扣,每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伏笔,在后续的情节中都能得到完美的呼应,这种精妙的布局让人在阅读过程中充满了探索的乐趣,总忍不住想一口气读完,去揭开下一个谜团。它成功地将深刻的思想性与极致的艺术感染力结合起来,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议题,变得如此引人入胜。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气场”非常强大。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消遣读物,而是一种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你认知框架的著作。在阅读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观察世界的方式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原本习以为常的一些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在经过作者的剖析后,呈现出了全新的、更具穿透力的侧面。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和重塑世界观的能力,来源于作者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力。而且,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带有一种罕见的、近乎诗意的力量感,即便是论述最严肃的议题,其文字排列组合也仿佛经过了精心的音乐化处理,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和韵律,让人在思想获得启迪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纯粹的文学之美。
评分说实话,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需要我反复查阅、做大量笔记才能勉强啃下来的“硬骨头”,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务实且富有穿透力的,它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去修饰,而是直击核心问题,用最精准的词汇去构建逻辑链条。这种清晰的思路使得阅读过程异常流畅,我几乎可以跟上作者的思维步伐,没有感到任何迷失方向。更让我赞叹的是,作者在阐述复杂理论时,善于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类比和生动的例子,这种接地气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理论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为了可以被普通人理解和思考的工具。这种严谨又不失亲切的叙事口吻,让我在合上书本后,依然能清晰地梳理出书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脉络,对于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非常有帮助。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令人拍案叫绝,它深谙如何在高潮与低谷之间切换,确保读者的注意力始终被牢牢锁定。初读时,可能会觉得开篇有些缓慢,像是在铺陈一张巨大的底图,但一旦进入到核心冲突和论述的阶段,那种紧凑感和压迫感便会瞬间爆发出来,让人喘不过气来,恨不得将书页快速翻过,去探寻事件的走向和逻辑的终点。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度。此外,作者在处理宏大叙事时,总能巧妙地穿插一些极具画面感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就像是精心打磨的宝石,瞬间将读者从抽象的理论海洋中拉回到具体可感的现实场景,使得整体阅读体验既有理论的深度,又不失故事性的吸引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