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芥子園畫譜》(亦稱《芥子園畫傳》)是一部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課本。近代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傢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園畫譜》作為進修的範本。所以“芥子園”這部書的名氣很大。《芥子園畫譜》自300多年前齣版以來,不斷拓展齣新,康熙年間的“王概本”、光緒年間的“巢勛本”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全書通過國畫藝術傢們多年作畫、教學與齣版的經驗,同時結閤中老年初學者的學習特點進行編輯齣版。從用筆方法到具體景物的筆墨技法,從創作示範再到章法布局,為學習者提供瞭完整的學習解決方案。 吳蓬 臨本,吳蓬,楊為國 編 著作 吳蓬,字稚農,號無篷、仁弘居士、石門散人,室名白雪齋、明琴草堂、月底簫聲樓。浙江嘉興人,生於一九四一年,當代有名畫傢。能文,善古琴。書法篆刻皆精。有《吳蓬畫集》、《研田耕耘錄》、《國畫初步係列教學叢書》行世。倡立「五行品味說」,以金木水火土之徵衡味書畫。老實說,當我打開這套畫譜時,第一感覺是震撼,但隨後湧上心頭的是一種對時光流逝的敬畏感。這套書所收錄的圖樣,凝聚瞭幾代人的心血和智慧,它不僅僅是繪畫技巧的集閤,更是一部活著的、可以觸摸的文化遺産。我關注的重點在於它對於“章法”的指導。很多初學者隻關注單個物體的畫法,卻忽略瞭如何將這些元素有機地組織起來。這本書裏,尤其在山水部分,對於如何處理前景、中景、遠景的空間關係,以及如何利用留白來營造“計白當黑”的意境,都有非常明確的示範和理論闡述。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分層取景”原則來構圖,果然發現畫麵一下子就有瞭層次感和呼吸感。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開放性”,它給瞭你一套穩固的“骨架”,但後續的血肉填充,完全取決於學習者自身的理解和觀察。它是一座橋梁,連接著我們與幾百年前的藝術大師,讀它,就是在與曆史對話,其價值絕對超越瞭一般的工具書範疇。
評分說實話,我買這套書主要是為瞭研究古代文人畫的筆墨技法,尤其是對山水畫部分的內容非常感興趣。這套畫譜的精彩之處在於,它不是那種簡單復製古人作品的圖冊,而是深入剖析瞭各個流派和大傢的核心技法。比如,關於皴法的運用,從披麻皴到斧劈皴,書裏都有很清晰的圖例和文字說明,告訴你每種皴法適閤錶現什麼樣的山石肌理和氣勢。我特彆花時間研究瞭其中幾頁關於雲霧處理的章節,那種輕盈、變幻莫測的感覺,單靠看成品是很難領悟的。通過這本書的學習,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同樣是畫山,有的人畫齣來是雄渾的,有的人畫齣來是秀逸的,這其中的奧秘全藏在筆法的細微差彆裏。雖然有些地方的文字敘述略顯古奧,需要反復揣摩,但這恰恰體現瞭傳統藝術的韻味。總而言之,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反復實踐的“武功秘籍”,對於有一定基礎,希望技法更上一層樓的畫友來說,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哇,這本書簡直是學習中國傳統繪畫的寶典!我剛入手不久,就被它那精美的插圖和詳盡的筆法解析深深吸引住瞭。尤其是那些關於花卉、樹木的畫法,真是細緻入微,從枝乾的虯麯到葉片的脈絡,講解得非常到位。我以前總覺得國畫很難上手,對著空白的宣紙心裏沒底,但有瞭這本畫譜,感覺就像是身邊有位名師在一步步指導。它不僅僅是教你怎麼畫,更重要的是讓你理解中國畫的“意境”和“氣韻”。書中的章法布局也很有講究,能看齣古人對自然觀察的深刻理解。我特彆喜歡它對不同季節、不同情態下景物的描繪,那種寫意的神韻,讓人愛不釋手。雖然我隻是個初學者,但照著裏麵的範例臨摹瞭幾次,感覺自己的筆觸都靈動瞭不少。這本書的裝幀和紙張質量也非常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很有收藏價值。對於任何想深入瞭解和實踐中國水墨畫藝術的朋友來說,這套畫譜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強烈推薦!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傳統文化和藝術教育的愛好者,我對這套《芥子園畫譜》的評價是: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視覺學習體係,非常科學。我最欣賞它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編排結構。它不是一開始就丟給你復雜的組閤,而是先從最基礎的筆墨點畫開始教起,比如畫竹子的“一筆竹葉法”、“雙筆竹葉法”,區分得清清楚楚。對我這種零基礎想入門的人來說,這種清晰的指導至關重要,它有效地降低瞭學習的心理門檻。而且,它對“意”的強調也非常到位,比如在畫蘭花時,它會提醒你要抓住蘭花“淩風獨立”的氣質,這使得學習過程不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融入瞭審美和哲學的思考。我最近嘗試用它教的方法畫瞭一些小寫意花卉,雖然還遠不能稱得上佳作,但那種由內而外的生動感已經初現端倪。這本書的印刷質量,尤其是墨色的還原度,相當不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精髓,非常值得收藏和經常翻閱。
評分這套畫譜簡直是藝術史上的一個奇跡,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這次特地找來完整的三集仔細對比閱讀後發現,它不僅僅是一本繪畫教程,更像是一部中國園林藝術和自然美學的百科全書。你看,第一集側重於花木,第二集擴展到鳥獸蟲魚,第三集則聚焦於山水景物,幾乎涵蓋瞭所有中國畫可以錶現的題材。這種體係化的編排,使得學習者可以係統地構建自己的知識框架。我尤其對它對不同物象的“特徵提煉”印象深刻。比如畫石頭,它會教你如何用濃淡乾濕的不同墨色來錶現石頭錶麵的苔蘚、風化痕跡,這些細節的處理,是任何現代速成班都無法比擬的深度。我發現自己以前畫畫時總是缺乏重心,但自從研究瞭這本書,纔知道下筆的輕重緩急,不同部位的筆觸力量是如何影響畫麵的整體氣勢的。它教會我的,是如何用最簡潔的筆墨,錶現最豐富的內容,這種“以簡馭繁”的東方美學思想,是這本書最寶貴的財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