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 第六版 彩图本

辞海 第六版 彩图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辞海
  • 综合性辞典
  • 工具书
  • 参考书
  • 彩图
  • 第六版
  • 百科全书
  • 知识
  • 文化
  • 汉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哈尔滨市学府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ISBN:9787532628599
商品编码:1331043064

具体描述

ISBN:9787532628599
内容介绍 7532628590 作 者: , 主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9-9-1

原价 1080.00

折扣:80

内容简介

《辞海》是当代中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对不对,查《辞海》”,已成为广大读者的口头禅。一书在手,常用的单字、语词和百科词语,包括重要的名词、概念、术语、成语、国名、人名、地名、组织、机构、事件、会议、著作、文件、决议等等,均可查到。
《辞海(第六版)》彩图本收单字字头17914个,比第五版增加近400个,附繁体字、异体字4400余个;词条127 200余条,比第五版增加4200余条;字数2300余万字,比第五版增加200余万字;图片16000余幅,与第五版相当。本版删去词目7000条,新增词目12300余条,条目修订面超过三分之一。
《辞海(第六版)》增加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的条目。包括增补和充实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步走战略]等有关邓小平理论的系列条目。增收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法治国][以德治国]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等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系列条目。增收了[科学发展观][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有关科学发展观及其系列条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形成系列,同时,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条目形成系列。
在中国经受了十年“文革”的灾难后,国际上又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苏东事件”,几乎一夜之间,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一时间,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成为许多人的疑问。在这一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大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产生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而,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无限生命力。《辞海(第六版)》在这方面有别于前几版的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系统地反映并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个关系到人类命运问题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并使之发扬光大。
《辞海(第六版)》突破以往只收古代汉语的惯例,增收五千余条、两万个义项的现代汉语。如(赖)(lài),除保留第五版5个义项外,第六版又新增了5个现代汉语义项,即:诬赖、责怪、不好(坏)、无赖、当离开而不肯离开。这些义项与新增的现代汉语词目[机制][基本][激化][极限][极端][集体][季节][纪念][家底][家长][尖锐][剪彩][僵局][僵化][交代][解决]等一样,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同时,增收了[互联网][网站][网页][网址][网民][网虫][网吧][BBS][闪客][网络文化][网络文学][黑客][博客][播客][下载][闪存][上传][通用网关接口][网关][虚拟局域网][USB][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有关网络?拇视铩O执�汉语和网络用语,在人们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增收这两方面的条目,无疑能使《辞海》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时代�?
《辞海(第六版)》增加及修订了大量科学技术条目,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面貌。如,[“神舟”号宇宙飞船],反映了从1999年11月到2008年9月,发射“神舟”1号至7号的发射历程,前四次发射完成不载人飞行试验;后三次分别完成载1名、2名、3名宇航员的载人飞行试验。[嫦娥工程]是2007年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是中国自主建立的第一代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的导航定位和通信系统。汶川特大地震时,调兵遣将、抢险救灾,就使用了这个系统。
《辞海(第六版)》新增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国际减灾日][京都议定书]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世界水日][可燃冰][氢燃料汽车]以及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支持的社区活动——[让世界清洁起来]等。
2006年国际天文学会通过决议,认为冥王星不符合太阳系行星的条件,因而从太阳系行星中除名。从而使太阳系的九大行星成为八大行星。据此,《辞海(第六版)》有关条目作了修正和反映。
《辞海(第六版)》新增了体现生命科学这重大发展的[核糖核酸组学][糖组学][泛素] [端粒][细胞永生化][代谢工程][人类基因组][基因诊断][细胞治疗][基因突变]以及深入认识人体组织的[组织工程]等条目。“核糖核酸组学”于上世纪末提出,是探索生命奥秘的概念,与“基因组学”“糖组学”等都是生命科学的基石。“糖组学”被美国的《科技评论》定为“行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新兴技术之一”。用于检测人体,有望提高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辞海(第六版)》新增了反映我国新的建设成就的标志性工程和建筑。如新增[西气东输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中华世纪坛][东海大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大桥][苏通大桥](世界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斜拉桥)[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青藏铁路][京沪高速公路] [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折扇)等。
《辞海(第六版)》在历史地理方面,尽量采纳学术研究公认的新成果,力求反映最新信息。如三国人物[邓芝]原生年不详。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有人在《三国志?宗预传》发现有延熙十年(247年)邓芝时七十岁的记载。据此推算邓的生年应为公元178年。本版依此补加了邓芝的生年,解决了一个多年的悬案。又如,霸王别姬的[垓下],原稿为“今安徽灵璧东南沱河北岸”,经查,自上世纪50年和60年代沱河改道,使“垓下”处于沱河南岸。据此改“垓下”为在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又如,[阿房宫遗址],原有“秦亡,为项羽所焚毁”之说。第六版改为:“历代相传:秦亡,为项羽所焚毁。21世纪初,中国文物考古专家实地勘察,认为此说尚难成立”。地理方面,如重庆市改为直辖市,韩国首都“汉城”改为“首尔”,柬埔寨的“磅逊”改为“西哈努克市”,缅甸首都迁至“内比都”,以及所有国家、州、省、市、县等的人口、面貌的变化,都作了修改和更新。各学科类似修改,举不胜举。
《辞海(第六版)》在文学方面,增收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作品,包括[暴风骤雨][白鹿原][红日][红岩][红旗谱][铁道游击队][于无声处]等,填补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空白。外国文学增收了知名作品,如奥地利的[变形记]、意大利的[分为两半的子爵]等。
《辞海(第六版)》在出版方面,增加了[数字出版][计算机直接制版][数码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互联网出版物][中国出版政府奖] [电子辞书]等。在出版物方面,[中国大百科全书]和[辞海]分别补充了二版和六版的内容,增收经过45年时间编纂、包含31142种植物的[中国植物志]等。
《辞海(第六版)》新增了去世的国内外知名人物,如里根、叶利钦、阿拉法特、萨达姆、苏哈托、范文同、习仲勋、薄一波、华国锋、张学良、宋美龄、陈立夫、张春桥、巴金、冰心、费孝通、苏步青、谈家桢、陈芳允、陈省身、谢晋等。中国知名学者季羡林、任继愈于2009年7月去世,因《辞海》彩图本已经制版,无法增收。为了弥补这一遗憾,拟在第六版普及本、缩印本和豪华本中予以增收。
如果说时间是历史和时代的步伐,那么也可以说,《辞海》就是历史和时间的脚印。社会和自然比较重要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新中国60年来发展和变化,基本上都会在《辞海》中得到反映。最近十年来的情况,除了上述例举外,无论是会议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计划如我国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欧盟的[伽利略计划];会谈如[汪辜会谈];共识如[九二共识];著作如[江泽民文选]、胡锦涛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公约如[保护文学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组织如[上海合作组织][非洲联盟];主义如[后现代女权主义];事件如[九一一事件];决定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流行疾病和自然灾害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病毒感染][汶川特大地震],如此等等,《辞海(第六版)》中应有尽有。
可见,一版又一版《辞海》,不啻是历史和时代的大事记、档案馆和里程碑。所以说, 用《辞海(第六版)》贺庆新中国六十华诞,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作者简介

夏征农,1904年生,2008年逝世。江西丰城人。先后就学于金陵大学、复旦大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任复旦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1929年被捕入狱。1931年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宣传部秘书,随后调至团中央宣传部主编《海上青年》。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6年主编《新认识》。历任新四军军政治部统战部副部长兼民运部长,苏中军区军政委员会秘书长,苏中公学教育长、政治部主任、校长,华中建设大学副校长,济南特别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部长,中共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书记、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部长。1978年任复旦大学党委第一书记。1979年任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社联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中共十二大列席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和十六大特邀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作编为《夏征农文集》等。 陈至立,1942年生,福建仙游人。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生。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材料研究所访问学者。英国诺丁汉大学荣誉法学博士,俄罗斯莫斯科大学荣誉教?冢�泰国易三仓大学荣誉博士。长期从事铁电、压电材料、器件及相变行为研究,在弛豫型铁电体弥散相变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党委副书记,中共上海市科技工委党委书记,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国家教委党组书记、副主任,教育部部长;国务委员,分管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工作;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孔子学院总部第一届理事会主席。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中共第十三届、十四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  

目录

前言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表
正文
第一卷(A~G)
第二卷(H—M)
第三卷(N—T)
第四卷(W—Z 阿拉伯数字和外文字母)
附录
中国历史纪年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表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表
世界国家和地区简表
世界货币名称一览表
计量单位表
基本常数表
天文数据表
国际原子量表(2007年)
元素周期表
全球地质年代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
汉语拼音方案
国际音标表
索引
部首索引
笔画索引
四角号码索引
词目外文索引
暂时没有目录,请见谅!

《中华文化通鉴:跨越千年的智慧与传承》 导言:文化的脉络与民族的记忆 一部民族的历史,必然是一部文化的传承史。《中华文化通鉴:跨越千年的智慧与传承》并非一部单纯的辞书,它是一部精心编纂的、旨在全面梳理和深入阐释中华文明核心思想、制度演变、艺术成就及风俗变迁的通识性巨著。本书的定位是为当代读者,无论是学术研究者、文化爱好者,还是初涉中华文化领域的学习者,提供一个系统、立体、可触摸的文化知识图景。它致力于打破传统文化知识的碎片化状态,构建起一个逻辑清晰、脉络分明的知识体系框架。 第一卷:思想的源流与哲学的构建 (上古至先秦) 本卷聚焦于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的奠定。我们从上古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入手,追溯早期社会结构与信仰体系的形成。重点深入探讨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脉络: 儒家思想的奠基与演进: 详述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内涵,以及孟子、荀子对性善论与性恶论的辩证发展,探讨儒家如何在社会治理中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逻辑。 道家与自然哲学: 对老庄思想中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进行现代诠释,剖析其对中国士人精神世界的深远影响,并兼顾墨家尚同、兼爱等早期平等思想的贡献。 法家与治国方略: 细致梳理商鞅变法、韩非集大成,解析法家思想在秦朝统一六国中的决定性作用及其留给后世的制度遗产。 第二卷:帝国的形态与制度的演变 (秦汉至隋唐) 本卷核心在于考察中华帝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组织形态及其对周边世界的影响。 大一统的实现与巩固: 详细描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设计与运作,以及汉代如何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统一。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熔炉: 这一时期的文化动荡与融合是本书的亮点。我们不仅探讨玄学的兴起与士人的风骨,更关注佛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艰难历程,以及其对艺术、文学产生的革命性影响。 盛世气象的构建: 唐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的完善,以及开放包容的国际政策,如何共同铸就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自信与国际影响力。 第三卷:士人的精神与艺术的繁荣 (宋元时期) 宋代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内敛而精致的时代,本卷侧重于“人文精神”的深化和艺术形态的成熟。 理学的兴起与心性论: 深入分析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探讨它们如何将儒家思想提升到形而上的哲学高度,成为后世知识分子必须面对的思想命题。 市民文化的崛起: 结合城市经济的发展,分析宋代文学(如宋词的格律与意境)和绘画(如院体画的写实与意境)如何更加贴近世俗生活,体现出精致化和世俗化的双重趋势。 元代的多民族文化交融: 考察蒙古帝国对欧亚大陆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以及元曲作为一种高度成熟的戏曲艺术的诞生与发展。 第四卷:传统的高峰与近代的转折 (明清至晚清) 本卷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的集大成,并重点分析其在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时的困境与挣扎。 晚期思想的批判与反思: 评述王阳明心学的普及,以及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在明末清初对传统政治体制的深刻批判,展现了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萌芽。 世俗文学的巅峰: 详尽解读《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的社会背景、艺术成就及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分析小说艺术的成熟标志。 技术与知识的滞后: 本部分以客观的视角,分析清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局限性,梳理传统科技体系(如农学、医学)在近代科学革命面前所暴露出的知识结构性问题,为理解近代中国的变革奠定文化基础。 第五卷:物质文明的载体与具象化呈现 (专门知识撷英) 本卷不关注宏大叙事,而是通过一系列专门领域的研究,展示中华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物质体现。 建筑的秩序与象征: 从宫殿、园林到民居,解析中国传统建筑中蕴含的阴阳五行、风水布局的文化逻辑。 书画的审美与技法: 详细介绍篆、隶、草、行、楷的书法演变及其精神内涵;区分山水画、花鸟画的流派特点,解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观。 衣食住行的变迁: 梳理历代服饰的等级制度与审美变迁,探讨茶道、酒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功能,以及传统医药学(中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体系。 结语:未来的对话 《中华文化通鉴》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个清晰的“参照系”。它不试图为历史做价值判断,而是希望读者能够站在这个坚实的文化基座之上,更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的形成根源,并以开阔的视野,迎接未来文化交流与创新的挑战。本书的每一个篇章,都是对“我们从哪里来”的深刻追问。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抱着一种审视的态度来对待这本厚重的典籍。毕竟,“辞海”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权威性和历史的厚重感,很难不让人产生“是不是又是一本堆砌旧料”的疑虑。然而,深入使用后,我发现它在现代知识体系的融合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保留了传统工具书的严谨性,但在许多新兴领域,比如最新的科学发现、网络文化术语、乃至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等方面,都做了及时的更新和收录。我记得上次查一个关于量子计算的最新进展时,原以为会找不到,结果清晰的解释和相关的术语链条立刻就呈现在我面前,这速度和准确性,远超我的预期。这种“古为今用”的平衡感,是很多同类工具书难以企及的。它像一位博学的老者,既能娓娓道来历史的沧桑,也能紧跟时代脉搏,毫不费力地讨论最新的技术前沿,让人感到无比的踏实和信赖。

评分

这本书的“彩图本”名副其实,它带来的视觉冲击远超我预期的任何一本工具书。我记得有一次,我需要向学生解释某种古建筑的木构件的榫卯结构,文字描述起来总是干巴巴的,学生也难以理解。当我翻到那一页,清晰、分层且标注精准的彩色三维透视图展现在眼前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这些图示不仅美观,更关键的是它们服务于理解,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装饰。从微观的细胞结构到宏观的星系图谱,从不同时期的服饰演变到复杂的地质剖面,每一张彩图都像是一堂精心备课的微型讲座。它们极大地弥补了纯文字解释的局限性,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可以说,这一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视觉化学习体验的深度挖掘,它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直观和记忆深刻,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的最高境界。

评分

这本书的检索系统简直是救星!我是一个对信息组织效率要求极高的人,尤其是在处理跨学科研究时,如果索引做得不好,找一个词可能就要花费掉半小时,那种挫败感是难以言喻的。然而,这第六版彩图本的索引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字母排序,更加入了大量的关联词条和主题归类。比如,当我搜索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时,它不仅会给出事件本身的条目,还会贴心地提示相关的重要人物、地理背景甚至哲学思想的链接。我发现自己可以顺藤摸瓜地建立起一个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地获取信息点。这种结构化的知识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研究效率。我甚至开始期待每一次检索的过程,因为它不再是任务,而更像是一次在庞大知识迷宫中快速找到正确出口的探险,这种流畅的体验,让它在我的案头工具书中占据了无可替代的地位。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翻开扉页就能感受到印刷的精致。纸张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是下足了功夫。作为一本工具书,它显然不仅仅满足于内容的堆砌,更注重阅读的体验。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的选择既清晰易读,又不失古典韵味,大量的插图和图表的穿插,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知识点瞬间变得生动起来。我曾经花了好几个小时,仅仅是沉浸在那些精美的历史地图和生物学插图中,那些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描摹,简直让人感觉不是在查阅工具书,而是在欣赏一本高端的画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想起了过去那种匠人精神,让人对这套书的编纂团队肃然起敬。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即便是放在书架上,也散发出一种低调的文化气息。对于我这种对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一点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极大地降低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疲劳感,让学习和查阅变成了一种享受。

评分

从纯粹的知识广度来看,这本书的深度和覆盖面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它不像某些百科全书那样,对热门领域进行过度渲染,而对冷门学科则敷衍了事。相反,我在查找一些非常小众的古代工艺细节,或是某个区域性方言的词源考证时,依然能找到条理清晰、引用可靠的解释。这体现了编纂者对知识的尊重,即便是最细微的角落,也值得被认真对待和记录。这种全面的覆盖,让我减少了频繁更换不同专业词典的麻烦。它就像一个终极的知识容器,无论我从哪个方向发问,它总能给出一个足够支撑我继续深入研究的基点。说实话,光是对比不同版本间的迭代和修正,就能看出背后团队为了保持其‘百科全书’地位所付出的巨大心血,这种对‘全面’二字的执着,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