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元作品集全3本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大秦帝国

李开元作品集全3本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大秦帝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开元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秦朝
  • 楚汉
  • 历史小说
  • 李开元
  • 秦始皇
  • 项羽
  • 刘邦
  • 大秦帝国
  • 历史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湖南弘道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3325
商品编码:13313499083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轻型纸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48.0元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6月1日)

丛书名: 无

平装: 37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32

ISBN: 7508673328, 9787508673325

条形码: 9787508673325

商品尺寸: 20.6 x 15 x 2.4 cm

商品重量: 499 g

品牌: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这是一部破解秦始皇谜团的历史推理作品。

秦始皇短短49年人生却迷雾重重。

秦始皇的爸爸是吕不韦?昌平君有着怎样的双重身份?秦始皇的表叔怎么成了末代楚王?秦始皇的后宫为何集体失载?坑儒是秦始皇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史学界福尔摩斯李开元,基于田野调查、文物出土和墓葬挖掘,重返秦国历史现场,打捞历史碎片,糅合史学、考古学、医学以及法学等多元学科视角,运用吊线跟踪、混合洗牌等刑侦手法,大胆推测、小心求证,复活被严重误读的秦国历史,还原被历史妖魔化的秦始皇,深度解密秦史失落的真相。

《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集两千年以来秦始皇种种奇案于一身,从人人都好奇的角度切入,试图用八卦的方式破解那些掩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给史学界饱受争议的话题一个全新而合理的解答。史书没有记载的真相,李开元教授让你知道。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45.0元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1版 (2015年5月1日)

平装: 38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108052628, 9787108052629

条形码: 9787108052629

商品尺寸: 22.8 x 15.4 x 2 cm

商品重量: 522 g

品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讲述了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和汉帝国的创建者刘邦,像是隔代的两位开国君主,其实仅相差三岁,他们都是从战国衰世走出来的同一代人。秦始皇驾崩时,刘邦四十七岁,从泗水亭长任上起兵反秦,开启了他的传奇大业。《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从指出人们的历史错觉入手,以历史学家最为引人入胜的方式,讲述秦帝国崩溃的经过,以及刘邦、项羽等英雄豪杰崛起的历程。对于秦,近五十年来有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包括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和大批秦简的出土,刷新了我们对秦帝国和秦始皇的认识。《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是首部叙述体的史学作品,将史书的记载与文物简牍、实地考察相结合,全新讲述秦帝国的始末。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45.0元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第1版 (2015年5月1日)

平装: 339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108052954, 9787108052957

条形码: 9787108052957

商品尺寸: 22.8 x 15 x 2 cm

商品重量: 458 g

品牌: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介绍了司马迁《史记》写下了楚汉之争的千古绝唱。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到列国争雄,再到统一于汉,仅仅八年。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起兵时二十四岁,到乌江自刎年仅三十一岁。八年间,一幕幕历史大戏可歌可泣,经历了秦崩、楚亡、汉兴一系列重大转折,终于使五百余年来的混战征伐归于安定,中国历史迎来西汉的全盛时代。历史学家李开元在研究、细读这段历史的过程中,结合文献史籍、出土文物,并实地踏查地上遗迹,揭示了一系列未解之谜,如项羽奇袭彭城的路线,刘邦离间楚国的真相,垓下之战前的“陈下之战”等。书中还描绘出众多英雄豪杰卓尔不群的面目,像以一人之力转动大局的韩信、张良、陈平,接续战国纵横家余绪的郦食其、随何、侯公等。作者对史书记述的辨正和还原,尽可能地丰富了那段历史,使楚汉相争这出大戏更为惊心动魄。《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前后相继,生动而又扎实可信地讲述从秦亡到汉兴的历史,既是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更是新颖脱俗的历史著作。这两部书,也是作者向太史公司马迁的致敬之作。




编辑推荐

比小说还好看的历史推理开山之作。

史学界福尔摩斯李开元继《秦崩》《楚亡》后又一力作!

罗振宇、马伯庸、杜君立激赏推荐!

媲美《大秦帝国》《哈佛中国史》,精彩不减!

一代被后世严重误读的帝王,一本破解秦始皇谜团的历史拼图。

从微小细节和缜密推理中,深度解密秦史失落的真相!

新史学叙事典范,糅合史学+推理+考古+医学+刑侦+法学,构建一幅多学科交叉对话的图景。

内行人写给外行人看的历史书。

击中迷恋《时间的女儿》《大秦帝国》读者的心。

确实像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一样精彩!

一个人深度理解另一个人,一个时代零距离触摸另一个时代。

这本书真的是在讲历史吗?还是在讲如何看清这个世界!

要警惕我们自以为知道的一切,包括怀疑我们自己。

名人推荐

中国会讲故事的学者本就不多,像李开元教授这样,把一段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狗血宫廷权斗,讲成科学严谨、立意高远的悬疑推理故事的学者 ,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似乎还是仅见的一位。

——罗振宇

因为时代的局限,我走得少,受时代的恩惠,作者走得多。多走,走出治史写史的特色来,这是难得。多走,走出行走历史的理念和风格来,这就可贵了!

——田余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上好的历史学家,尤其是海外华人,其作品共同特点是文体自由、在逻辑合理前提下的想象、文采飞扬至字字珠玑…….黄仁宇、李开元,莫不如是。

——江筱湖(资深书评人)

在李开元先生的著作中,充满了打破常规、追寻真相的执着勇气……令人肃然起敬。

——李亚平(《帝国政界往事》作者)

李开元的书为什么受到欢迎?在他出色的语言表现背后,蕴藏着多年学术研究的深厚功底,更有打破常规的开拓情怀,所以能够再叙历史,营造一个古今交汇,鲜活生动的新世界。

——刘复生(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李开元,四川成都人,著名历史文化学者,在秦汉史研究领域极负盛名。受侦探小说启发,将刑侦推理引入历史写作,所著的历史推理作品比小说还要好看,被誉为史学界福尔摩斯。

北大历史系毕业留校任教。后留学日本,获东京大学文学博士,任日本就实大学人文科学部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师法司马迁,景仰苏轼和罗素。致力于恢复历史学的人文精神,倡导研究与叙述并重、文史哲贯通的学风。作品有《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军功受益阶层研究》《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楚亡:从项羽到韩信》等。

目录

再版序

自序

在推理中享受历史的乐趣

第一案谁是秦始皇的父亲

是他,创立皇帝制度,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是他,挟雷霆之威,第一次统一了天下。他,秦始皇,姓嬴名政——且慢,据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吕政?原来,他的出生是一件两千年来的无头案:秦始皇,到底是不是大商人吕不韦的私生子?无数学者参与讨论,却一筹莫展:史料如此缺乏,而最原始的记载《史记》却自相矛盾。问题出在哪里?

(一)吕不韦真的是秦始皇父亲吗?

1司马迁惹的祸

2嫌疑人名单

3发现了“奇货”

4“奇货”的价值

5最高商业机密

6华丽的家族

7公关第一步

8华阳夫人的眼泪

9初审的意见

(二)鉴定和取证

1法律鉴定

2刻玉符的意义

3医学鉴定

4太史公忽悠人

5第三条证据

第二案弟弟和假父的故事

秦始皇的青少年时代,历史记载几乎空白;独一的线索就是他有三个弟弟:一个突然在前线投敌叛国,两个被秦始皇活活扑杀而死。秦始皇与弟弟们,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生死情仇?年轻国君,如何面对亲情背叛、人伦惨剧?夹杂其间的,又是怎样的政治阴谋?

(一)弟弟为什么叛变投敌?

1弟弟临阵倒戈

2邯郸脱逃路

3成蟜的身世

4三种外戚势力的博弈

5嬴政委政于谁?

6夏太后之死引起的震动

7寡居的帝太后

8献面首嫪毐

9嫪毐为什么封侯?

(二)假父到底想要攻击谁?

1嫪毐之乱

2四大疑问

3他想攻击谁?

4动乱的余波

5茅焦劝秦王的历史意义

第三案寻找秦始皇的表叔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这一年,秦楚两国政局都发生大动荡:前者有嫪毐之乱,后者考烈王去世,其大臣被杀。此时,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一位神秘的楚国王子,在秦国为秦王浴血奋战。两千年来,没有人知道这位王子的名字。他,是谁?他为什么留在秦国?他跟秦始皇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谁接替吕不韦做丞相?

1神秘的昌平君

2又一桩质子事件

3被抛弃的母子

4历史学的探洞调查

5昌平君的官职是什么?

(二)铜戈的秘密

1发现铜戈

2你买哪一站票?

3破解“丞相状”

4填补历史的空白

(三)丞相的反叛

1挖出历史来

2“□山”在哪里?

3混合洗牌

4打出后三张牌

5一箭双雕

6被隐瞒的历史

7王翦复出

8两封发自战场的遗书

9一场失载的战争

10昌平君之死

第四案秦始皇的后宫谜团

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秦始皇。可是,有谁知道,他的皇后是谁?难道赫赫有名的始皇帝,竟然没有皇后?更为吊诡的是,不仅是始皇后,秦始皇后宫中所有的女人,都没有留下姓名。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历史抹去了她们的身影?

(一)秦二世与他的母亲

1世上有无始皇后?

2独一的线索

3不幸的儿女们

4发掘公子公主墓

5废长立幼的打算

6秦始皇为什么宠爱胡亥?

7指鹿为马的人性解读

8胡亥的母亲是谁?

(二)扶苏与他的母亲

1秦始皇为什么不立太子?

2“坑儒”事件的始末

3黄牌警告

4召回扶苏

5一着险棋

6不可理喻的自杀

7扶苏的复活

8藤田教授的推测

9谁是王后?

谜底穿透历史的迷雾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书,然而,关于秦始皇的出生,他的宫廷,司马迁要么自相矛盾,要么干脆没有记载。为什么会这样?历史是怎样写出来的?《史记》中没有记载的历史,隐藏着怎样的惊天大秘密?

(一)司马迁误信的故事

1新的嫌疑人

2《史记》是历史学的第三世界

3献有孕之女故事的全本

4从女性视角看历史现场

5从男性视角看历史现场

6献女故事的前提崩溃

7请动护宝槌

8谁是假货的受益人?

9移花接木的线索

10古代的“文化大革命”

11莫做“耳食者”

(二)《史记》失载了的历史

1又是司马迁的错?

2《穰侯列传》的启示

3魏冄身世之谜

4奇特强悍的宣太后

5发现《诅楚文》刻石

6破译秦楚“十八代诅盟”

7秦楚“袍泽之亲”

8二十一代联姻结盟的秘史

9秦始皇后半生的禁忌

10如芒在背的楚系外戚

(三)顺天逆民秦统一

1一切历史都是推想

2重新寻找秦始皇

3推倒重来的工作

4颁奖台上的强势明君

5天意难测民意重

结语我为什么写历史推理

后记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大事年表

附录二秦始皇年表

附录三秦王婴父子列传

附录四昌平君列传

附录五焚书坑儒,半桩伪造的历史

参考文献

……………………………………………………………………………………………………………………………………………………

编辑推荐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介绍了秦帝国的建立使中国历史走出了战国时代。秦始皇的猝然离世,标志着后战国时代的到来。坚不可摧的帝国大厦,日渐倾斜,最终轰然倒塌,扬起滚滚黄沙。黄沙中走来了项羽、刘邦、张良、韩信等楚汉英雄,黄沙下却掩埋了大量的历史隐秘。历史学家李开元教授,以行者的侠气和侦探的胆识,钩沉探幽,实地踏查,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历史人物、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历史大事,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历史在他笔下活起来了。

目录

第一章战国时代的刘邦 

一平民家世 

二出生的神话 

三访丰县龙雾桥 

四公元前256年前后的战国世界 

五沛县山川地理 

六从模范少年到浪荡游侠 

七战国时代的游侠风尚 

八信陵君窃符救赵 

九门客侯嬴、朱亥、张耳 

十刘邦的追星历程 

十一进退两难的拂臣 

第二章秦帝国的民间暗流 

一沛县归秦 

二泗水亭长和他的哥们儿 

三酒色婚配新生活 

四韩国贵族张良 

五博浪沙的一击 

六智者黄石公 

七刘邦见秦始皇 

八亭长做了亡命徒 

九从芒砀山到井冈山 

第三章大厦将倾的前夜 

一秦始皇突然死了 

二赵高的机遇 

三赵高不是宦阉而是全才 

四奉行老鼠哲学的丞相李斯 

五赵高与李斯的博弈 

六沙丘密谋背后的纠葛 

七帝国继承人扶苏之死 

八蒙恬与蒙毅 

九最后一位秦王的神秘身世 

十杀蒙氏兄弟 

十一杀骨肉至亲 

十二来自坟墓的远古消息 

第四章天下大乱 

一阿房宫和始皇陵 

二驰道和直道 

三亡国的前兆 

四贵族后裔陈胜? 

五陈胜吴广反了 

六张楚政权的建立 

七项氏叔侄起江东 

八刘邦沛县起兵 

九“亡秦必楚”的真意义 

第五章章邯撑危局 

一失衡的帝国防务 

二英雄周文 

三戏水之战的秘密 

四复活的军团 

五少府章邯 

六秦军反击 

七项梁渡江北上 

八牧儿做了楚怀王 

九章邯灭魏 

十项梁败亡 

第六章项羽的崛起 

一燕赵复国运动 

二辩士蒯通的登场 

三叛将李良 

四围城巨鹿 

五楚怀王抓权 

六宋义的发达 

七齐楚纠葛 

八项羽杀宋义 

九巨鹿之战 

十悠悠漳水祭英灵 

第七章刘邦西进 

一李斯与章邯的配合 

二二世皇帝的苦恼 

三李斯重读《韩非子》 

四李斯的邪恶美文 

五赵高的胜利 

六李斯之死 

七刘邦的第一大挫折 

八邂逅张良 

九刘邦项羽风雨同舟 

十相遇彭越 

十一收服郦氏兄弟 

十二南阳收编秦军 

十三开封不尽有陈留 

第八章秦帝国的灭亡 

一章邯投降 

二情系殷墟梦邯郸 

三赵高与刘邦的密谋 

四秦帝国的落幕 

五项羽坑杀降卒 

六项伯救了刘邦 

七有惊无险鸿门宴 

八项羽废怀王之约 

九不做秦皇做霸王 

十秦亡的历史教训 

大事年表 

秦末七国大事月表 

参考书举要 

我是历史的行者代结语 

三联版后记

……………………………………………………………………………………………………………………………………………………

编辑推荐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让我们了解楚汉之争中一出出人生大戏,鸿门宴、背水之战、四面楚歌……由史学家李开元全新讲述,历史的细节发人深省,有感人的力量。

目录

序言 文学比史学更真实? 

第一章大将韩信 

一 本是王孙 

二胯下之辱有兵法 

三韩信保卫项羽 

四 张良求得汉中 

五国十无双 

六萧何截贤追韩信 

七 汉中对 

八田荣反楚 

九汉中的地形交通 

十章邯看走了眼 

十一明出子午,暗度陈仓 

第二章彭城大战 

一 韩王郑昌 

二 张耳来归 

三吃软饭的陈平 

四 秦汉的乡里社祭 

五古代的克格勃 

六义帝之死 

七联军攻占彭城 

八项羽的反击 

九刘邦的极限 

十 回首彭城之战 

第三章南北两翼战场 

一 刘邦坚强 

二冷面杀手英布 

三外交家随何 

四骑将灌婴 

五魏豹反汉被擒 

六韩信开辟北方战场 

七背水之战 

八井陉访古寻战场 

第四章荥阳对峙 

一荥阳对峙的概观 

二 陈平受谗 

三张良反对分封六国后人 

四离问楚国的真相 

五范增之死 

六争夺荥阳 

七刘贾、卢绾开辟敌后战场 

八郦食其说下齐国 

九项羽十大罪 

第五章垓下决战 

一 韩信破齐 

二蒯通说韩信 

三侯公说项羽 

四陈下之战 

五垓下之战 

六 乌江自刎 

七垓下行 

八刘邦即位于定陶 

第六章倒影回声中的楚与秦 

一谁杀死了项羽? 

二最后的秦军 

三秦军成为汉军主力 

四秦将杨喜的故事 

五楚父秦母昌平君 

六寻找传闻中的历史流 

尾声 失人心者失天下 

后记 历史是我们的宗教 

楚汉之际列国大事周表 

项羽年表 

韩信年表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 

王世贞《短长说》下 

参考书举要


《大秦帝国》系列(李开元作品集,全三册) 简介: 《大秦帝国》系列,由知名历史学者李开元倾力打造,精选其深入探究秦朝兴衰史的代表作《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与《楚亡:从项羽到韩信》三部力作,以宏大的历史视野、严谨的学术考证和生动的叙事风格,带领读者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长河,重返那个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时代。这套丛书不仅是对秦朝历史的一次全面梳理与深度解读,更是对那个时代诸多谜团的拨开与厘清,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史画卷。 一、《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 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最富传奇色彩的帝王——秦始皇。李开元先生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史料功底,试图剥去历史沉积的层层迷雾,重新审视这位千古一帝的真实面貌。 秦始皇的“谜团”: 从他的身世之谜,到其称帝的策略,再到他为何如此痴迷于追求长生不老,书中一一展开探讨。作者并非简单罗列史料,而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记载,挖掘史书字里行间的潜台词,力求还原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秦始皇。他不是一个脸谱化的暴君,也不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圣君,而是一个集雄才大略、雄心壮志与个人情感于一身的复杂个体。 统一的功过评析: 书中深刻剖析了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修建驰道、长城等,这些举措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何等深远的影响。同时,作者也未回避其统治过程中的严酷手段,如焚书坑儒、严苛的法律制度,并将其置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解读,而非简单地以现代人的标准进行道德审判。 长生不老的背后: 对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的执念,本书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探讨了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政治考量、个人恐惧以及那个时代特有的神秘主义思潮。作者通过追溯方士文化、神仙方术的起源与流传,揭示了这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内心深处对生命、对永恒的渴望。 历史真相的探寻: 本书的核心在于“重新发现”。作者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认知框架,带着批判性思维去审视历史,去理解秦始皇行为背后的逻辑和动机。通过阅读此书,读者将对这位塑造了中国历史版图的帝王,产生更为深刻和 nuanced 的理解。 二、《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 在秦始皇建立的强大帝国轰然倒塌之际,是谁填补了权力真空?又是什么样的历史洪流将一个普通的沛县亭长推上了皇帝的宝座?《秦崩》一书,将目光投向了秦朝灭亡的惊心动魄的过程,以及楚汉争霸的波诡云谲。 二世而亡的必然性: 作者深入分析了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除了秦始皇留下的种种制度弊端,如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沉重的徭役赋税、严苛的法律之外,二世而亡更是从胡亥的昏庸无能、赵高的弄权朝野、统治阶级的腐朽堕落等方面,揭示了秦帝国“病入膏肓”的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本书详细描绘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的发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作者认为,这场起义不仅揭开了秦朝灭亡的序幕,更重要的是,它打破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传统观念,为后来的农民起义树立了榜样,预示着旧的权力结构开始瓦解。 项羽的崛起与失误: 在群雄并起的乱世之中,项羽以其赫赫武功和英雄气概,一度成为最有希望重建国家的人物。本书详细梳理了项羽从巨鹿之战的辉煌到垓下之战的悲歌。作者着重分析了项羽的性格弱点、政治上的短视以及军事上的战略失误,解释了他为何最终败给了看似“德不配位”的刘邦。 刘邦的“德”与“术”: 相较于项羽的勇武,刘邦的成功更在于其卓越的领导才能、识人用人的智慧以及“无赖”的生存哲学。本书深入剖析了刘邦如何从一个草根出身的布衣,一步步聚集力量,最终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作者认为,刘邦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的政治智慧和对人心的把握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转折点: 楚汉争霸是秦朝灭亡后中国历史的一次重大转折。本书通过对这场史诗般战争的解读,展现了那个时代英雄人物的命运沉浮,也为我们理解汉朝的建立及其历史走向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三、《楚亡:从项羽到韩信》 《楚亡》将视角聚焦于楚汉争霸时期最具争议也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人物——项羽,以及他麾下那位战无不胜的传奇名将——韩信。本书深入挖掘了他们的命运轨迹,以及他们与那个时代纠缠不清的关系。 项羽的英雄末路: 作者对项羽的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他的军事才能,更深入探讨了他性格中固有的悲剧色彩。他的骄傲自负、刚愎自用、妇人之仁(如不忍杀害刘邦)以及政治上的幼稚,最终都成为了他走向灭亡的根源。本书试图理解这位“西楚霸王”为何会犯下那些致命的错误,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 韩信的传奇与悲哀: 韩信,这位被誉为“兵仙”的战神,其军事指挥才能无与伦比。本书详细讲述了他从受辱胯下之辱,到被刘邦重用,再到“背水一战”、“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一系列辉煌战役的历程。然而,故事的另一面是韩信最终被刘邦猜忌、剪除的悲剧结局。作者深刻剖析了韩信命运的跌宕起伏,探讨了他为何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无法摆脱悲剧的命运,以及他身上的何种特质,使得他既能成为开国名将,又无法获得善终。 项羽与韩信的对照: 本书将项羽与韩信这两位同时代、命运迥异的杰出人物进行对照分析。项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因缺乏政治智慧而失败;韩信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却缺乏安身立命的政治手腕。两人的命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在那个乱世之中,单纯的勇武或军事才能,并不能保证一个人最终的成功与安全。 汉朝建立的另一面: 通过对项羽的灭亡和韩信的悲剧的深入解读,本书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刘邦能够建立汉朝的真正原因。这其中不仅有他自身的政治手腕,也离不开对人才的运用与对潜在威胁的清除。 历史的“如果”: 本书也引导读者去思考,如果项羽能有更成熟的政治眼光,如果韩信能有更深厚的政治根基,历史的走向是否会有所不同?这些“如果”,使得读者在掩卷之余,对历史的复杂性和偶然性,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总结: 《大秦帝国》系列,以其深邃的历史洞察、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引人入胜的叙事,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古代关键历史时期的绝佳窗口。它不仅讲述了秦朝的兴衰、楚汉的争霸,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权力、英雄、命运以及历史的必然与偶然。这套书是历史爱好者、对中国古代史感兴趣的读者不可多得的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终于把这套“大秦帝国”系列给啃完了,说实话,一口气看完这三本书,确实让人有点儿喘不过气来,但那种沉浸其中的感觉,简直是妙不可言。首先,《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这本书,真的是颠覆了我对秦始皇固有的印象。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一个暴君,一个焚书坑儒、好大喜功的形象,但在李开元老师的笔下,他变得立体而复杂,甚至带有一丝悲剧色彩。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抽丝剥茧地分析了秦始皇的政策、他的思想,甚至是他内心深处的挣扎。我尤其喜欢他对秦朝统一战争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征服与被征服,而是看到了不同文化、不同政治体系的碰撞与融合。书里面对秦始皇陵的各种谜团也进行了细致的探讨,让我对这位千古一帝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总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判,都带着后世的眼光和价值判断,而这本书则尝试还原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历史场景,去理解秦始皇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所做出的选择。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更像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旅程。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加上引人入胜的叙述方式,真的让我对历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停下来,反复琢磨作者的论述,想象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感觉自己也仿佛穿越回了秦朝,亲历了那些波澜壮阔的事件。

评分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这本书,更是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悲壮时代。项羽的失败,在我看来,并非仅仅是军事上的失利,更是其性格和战略上的致命缺陷。李开元老师对项羽的描写,既有“霸王”的雄姿,也有“乌骓”的悲歌。我尤其对垓下之战的描写感到震撼,那种四面楚歌的绝境,项羽的宁死不屈,都让他成为一个令人扼腕的悲剧英雄。然而,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无疑是韩信。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下邳县”小卒,到“兵仙”的地位,韩信的崛起之路充满传奇。作者对韩信军事才能的解读,不仅仅在于战术层面的精彩,更在于他对战略全局的把握,以及对人心和士气的运用。我反复阅读了关于韩信“背水一战”的描述,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智慧,至今仍让我心潮澎湃。这本书让我深深体会到,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上,一个卓越的军事统帅,能够改变一场战争的结局,甚至是一个王朝的命运。

评分

近期有幸拜读了李开元老师的“大秦帝国”系列,这三本书如同三扇打开历史大门的钥匙,让我对秦朝及之后的一段关键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初读《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便被作者严谨的考证和独到的见解所吸引。我一直以来对秦始皇的印象,多半是来自于教科书的简单概括,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丰满、更具争议的皇帝形象。李开元老师并没有回避秦始皇的争议之处,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史料分析,试图还原其决策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他对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举措的解读,不仅仅是巩固统治的手段,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深远塑造,其意义远超出了当时的政治范畴。此外,书中对秦始皇陵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作者在解谜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大胆想象,每一次的推演都充满了逻辑的魅力,让我对这位千古一帝的神秘面纱有了更深的窥探欲。这种将历史还原到具体情境中,去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正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

评分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这本书,则将视角从秦始皇的统治转移到了秦朝的灭亡,以及汉朝的崛起。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历史的进程是如此的跌宕起伏,充满了偶然与必然。秦朝的覆灭,在我看来,与其说是秦始皇个人的过失,不如说是整个体制的弊端以及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李开元老师在书中对秦朝灭亡的原因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分析,不仅仅是劳役繁重、赋税沉重这些表面原因,更深入到了制度设计、统治者的短视以及社会矛盾的激化等层面。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农民起义,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动力。而刘邦的崛起,更像是一个传奇。从一个市井小民,一步步成为开国皇帝,他的智慧、他的韧性、他的政治手腕,都让人叹为观止。书中对楚汉争霸的描绘,更是精彩绝伦,项羽的勇猛与刘邦的狡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展现了不同的领导风格和战略思想。我反复阅读了关于鸿门宴的那部分,真是充满了戏剧性,一个决定性的时刻,可能会改变整个历史的走向。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流动的,个人的选择,集体的命运,都在其中交织纠缠,塑造着历史的走向。

评分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这本书,是我对整个“大秦帝国”系列中最意犹未尽的一本。它将我完全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楚汉争霸时代,让我为项羽的悲剧命运扼腕叹息,更为韩信的传奇经历拍案叫绝。李开元老师对项羽的刻画,让我看到了一个盖世英雄的无奈和悲壮。他的勇猛无敌,他的刚愎自用,他的霸王别姬,都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项羽性格弱点的剖析,那种“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的虚荣,以及对刘邦的轻视,最终导致了他悲剧的结局。而韩信,则是我心目中的战神。从一个“胯下之辱”的无名小卒,成长为“兵仙”,他的军事才能简直是匪夷所思。作者对韩信每一场战役的分析都鞭辟入里,让我看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和对战局的精准判断。我反复阅读了关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这种胆识和魄力,简直是古今少有。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走向,往往取决于关键人物的决断和能力,而命运,也常常在毫厘之间。

评分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部关于帝国兴衰的深刻寓言。李开元老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剖析了秦朝从辉煌走向灭亡的必然性,以及汉朝如何在废墟之上重新崛起的过程。我之前一直觉得秦朝的灭亡是因为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是秦朝制度设计本身的缺陷,以及统治者未能及时调整政策,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书中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解读,让我看到了底层人民的反抗力量,以及历史的车轮是如何被这些微小的力量所推动的。而刘邦的崛起,则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一个出身草莽的农民,如何能够一步步战胜强大的项羽,建立新的王朝?作者对刘邦政治智慧的解读,让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所具备的远见、权谋和识人之明。我反复阅读了关于楚汉争霸的经典战役,比如彭城之战和垓下之战,每一次读都觉得惊心动魄,充满了战术上的博弈和人性的较量。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反复。

评分

《楚亡——从项羽到韩信》这本书,可以说是整套书中最具史诗感的一本了。它聚焦于楚汉争霸时期最核心的两位人物——项羽和韩信,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李开元老师对项羽的描绘,既展现了他的勇武盖世、一往无前,也揭示了他的性格弱点和战略失误,最终导致了霸业的覆灭。我反复品味了关于巨鹿之战和垓下之战的描写,那种浴血奋战的场面,仿佛就在眼前。而韩信,更是这本书中的一个亮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成长为一代兵仙,他的军事才能简直是不可思议。作者对韩信的分析,不仅仅在于他的战术,更在于他对形势的判断,对人心的把握,以及他对命运的抗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韩信“胯下之辱”的解读印象深刻,那是一种怎样的隐忍和决心,才能支撑一个人走到最后。整本书的叙述节奏非常紧凑,情节跌宕起伏,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每一次的战争描写,都充满了张力,每一次的权谋斗争,都让人心惊动魄。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历史,更是在讲人性,讲奋斗,讲命运。

评分

最近刚读完李开元老师的“大秦帝国”系列,感觉整个人都沉浸在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特别是《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秦始皇的认知。我一直以为他就是一个冷酷无情、只顾自己功业的暴君,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复杂、更加立体的人物。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和严谨的逻辑推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并非脸谱化的秦始皇。他不再是那个刻板印象中的“千古一帝”,而是一个在那个特殊时代背景下,力图实现统一、巩固国家、塑造文明的复杂个体。我尤其喜欢他对秦始皇在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等方面的政策的深入分析,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举措,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一次伟大奠基。书里对秦始皇陵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那些关于未解之谜的假设和推测,充满了想象力,也让我对秦始皇的宏大格局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身处那个时代,感受那种变革的洪流,以及秦始皇所承担的巨大压力和责任。这本书让我觉得,历史人物不应该被简单地标签化,而应该被置于其所处的时代语境下去理解,去感受。

评分

《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一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对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洞察。秦朝的短命,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李开元老师在书中,将焦点从秦始皇个人转向了整个帝国体系的运转。他深入剖析了秦朝在制度设计上的一些隐患,以及统治者在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矛盾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导致了民怨沸腾,起义如潮。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作者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分析,没有将他们简单地视为“乱民”,而是看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层社会变革的动力。而汉朝的建立,则更是展现了历史的另一面——韧性与机遇。刘邦从一个沛县的亭长,最终问鼎中原,这其中固然有其个人的才能,但更离不开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和他抓住机遇的能力。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进程,有时就像一场巨大的洪流,而其中的个体,只有顺应时势,甚至引领时势,才能成就一番伟业,否则,便只能被卷入历史的漩涡。

评分

最近一口气读完了李开元老师的“大秦帝国”系列,感觉整个人都被那个时代给“吸”进去了。尤其是《秦谜——重新发现秦始皇》,这本书真的让我重新审视了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我一直以为,秦始皇就是一个只会搞统一、修长城的暴君,但在李老师的书里,他变得更加立体和复杂。作者并没有回避秦始皇的残暴,但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大量的史料分析,试图理解秦始皇为什么会这么做,他的目的是什么。比如,关于焚书坑儒,书中提供了一些新的解读角度,不再是简单的“扼杀文化”,而是有其当时的政治考量。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秦始皇统一文字、度量衡的描述,这不仅仅是政治上的统一,更是对中华文明的奠基,那种魄力,真的是前所未有的。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在和历史对话,在努力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们,以及他们所做出的选择。那种严谨又不失趣味的叙述方式,让我爱不释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