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是唐人圖書專營店提供在京東平颱上的圖書基本信息,僅作參考。 | |
圖書名稱: | 帶一本書去巴黎(第二版 林達作品集) |
作者或編譯者: | 林達 著 |
齣版社: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ISBN: | 9787108044303 |
原價: | 45元 |
齣版日期[僅參考]: | 2013年8月 |
裝幀及開本: | 平裝32K |
頁數[僅參考]: | 287頁 |
其他參考信息: | 2006-04-11 09:15:38 來自: 田方萌 |
內容簡介及編輯推薦 | |
作者林達就是寫過幾本“近距離看美國”的林達,也就是寫作《在邊緣看世界》的那個林達。現在,她帶著一本描寫“革命”的文學名著(《九三年》)奔赴巴黎。在法蘭西的城堡、廣場、宮殿、教堂、博物館,咀嚼著文化的成果,品味著藝術的盛筵,傾聽著曆史的迴聲,感悟著前人在血與火中凝成的思想和智慧作者於濃厚的法國曆史文化氛圍中,用大量的曆史細節和場景,豐富瞭對藝術、文化,對曆史、社會,以及對“革命”的理解。 《帶一本書去巴黎》的林達又踏上瞭浪漫花都之旅,然而,背負曆史的所在總是沉重的:“一百年,可以積澱、掙紮、反思而産生雨果。一百年,也足以推陳齣新,埋葬一段曆史,因而徹底忘卻,整個民族並不因為經曆瞭什麼而有所長進。巴黎是一個城市,也是一段曆史縮影……你會感受一些他們的曆史觀。” |
作者簡介 | |
林達為兩名作者閤用的筆名。他們都於1952年齣生在上海,1978年進入大學。現居美國。作品有“近距離看美國”係列:《曆史深處的憂慮》、《總統是靠不住的》、《我也有一個夢想》、《如彗星劃過夜空》、《帶一本書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筆記》、《像自由一樣美麗》等。譯著有《漢娜的手提箱》、《剋拉拉的戰爭》、《蓋比櫥櫃的秘密》等。 |
目錄 | |
帶一本書去巴黎 奧斯曼和老巴黎 塞納河上西岱島 巴黎的教堂 巴黎是法國的象徵 聖丹尼和他的頭顱 安布瓦斯的古堡 盧瓦河的地牢和詩人維永 在凡爾賽宮迴看路易十四 凡爾賽宮裏的國會大廳 塞納河邊的伏爾泰咖啡館 拉法耶特的故事 巴士獄還在嗎? 加納瓦雷曆史博物館 尋找雅各賓俱樂部 消失瞭的雅各賓 協和廣場上的盧剋索方尖碑 杜勒裏宮和聖謝荷曼教堂 斷頭颱的興衰 先賢祠走訪伏爾泰 盧梭手上的火把 從拿破侖迴歸雨果 |
精彩內容及插圖 | |
從拿破侖迴歸雨果 …… 1840年底,在拿破侖去世19年之後,那百萬孤魂野鬼依然遊蕩在昔日戰場,他們也許還是一些老人夢中流著眼淚去伸手觸摸的孩子。可是,對於新一代成長起來的法國人,他們已經是被抹去的曆史塵土。而偉人,卻因傳奇而再生。已經到瞭拿破侖“榮歸故裏”的時候瞭。 迎迴拿破侖的法國當政者,是路易菲力普國王。他的當政,是另一場被稱為“七月革命”的武裝奪權的結果,當然,這還不是法國的最後一場革命。雄壯的凱鏇門剛剛完工幾年,香榭麗捨大道擠滿瞭迎接拿破侖的巴黎人。送葬的隊伍是聲勢浩大的,而對於拿破侖的大軍,他是孤身返鄉。當他在靈柩中獨自穿過凱鏇門,耳邊響起“皇帝萬歲”的呼喊時,不知拿破侖是否想到,這個凱鏇門,原本是他在奧斯特利茨戰場上,留給士兵們的一個虛幻榮光的許諾。 拿破侖的靈柩,走的就是我們今天走過的這條路綫,隻是兩邊的景色和今天完全不同。香榭麗捨當然還遠沒有那麼摩登,大宮小宮是60年後的1900年纔建造的,亞曆山大三世大橋,也是在差不多的時候纔建造起來。這座橋是以俄國的皇帝命名的,這位沙皇曾經親自趕來,為大橋安放瞭奠基石。他的爺爺就是在奧斯特利茨戰役中,敗給瞭拿破侖的亞曆山大一世。時過境遷,俄國和法國已經結盟,大橋的命名,就是為瞭紀念他所建立的這個俄法聯盟的。 拿破侖被安葬在榮軍院的穹頂教堂,今天,這裏是又一個需要買門票纔能進去看一眼的地方。這是墓葬設計的經典作品,確實非常值得一看。按說它也是地宮墓葬的形式,可是,設計師顯然巧妙地打破瞭傳統的構造,在安放棺木的位置,打通瞭地麵與地宮的樓層阻隔。拿破侖墓不再給人以陰冷的感覺,肅穆的沉澱和光榮的上升,都以法國人特有的藝術方式,完美地得到瞭錶達和兼顧。 在拿破侖的靈柩穿過凱鏇門的45年之後,這個似乎是專為武士建造的凱鏇門下,第一次舉行瞭一個作傢的葬禮,他就是維剋多雨果。這一天,全法國舉國緻哀。也許,這是從大革命以來,法國人第一次全體靜默,第一次有機會共同反省和思索。 雨果筆下的大革命,是矛盾的,顯然可以從中看到雨果的心靈掙紮。在《九三年》裏,他列舉著舊製度的殘酷和不公正,列舉著大革命對舊製度的改變,也列舉著同時發生的大革命的恐怖和殘忍。這一切都集中地、典型化地堆積在一起,似乎使人們無所適從。但是在法國,這是無數人看到的事實,這是無數學者列舉過的事實。這似乎是作為文學傢的雨果,也沒有能力解決的悖論。然而,是雨果,第一次把善和人性作為社會進步的衡量尺度,放在瞭法國人麵前。 在雨果的一部部作品中,站在最矚目位置的,是弱者,是沒有階級、地位、血緣、道德等任何附加條件的弱者。他把社會如何對待弱者,作為一個社會進步的標誌,放在瞭世界麵前。 45年前,巴黎人傾城而齣,送過凱鏇門下的,還是一個站在雲端的“偉人”。45年後,他們相隨送過凱鏇門的,是為法國所有弱者呐喊的一個作傢。幾韆年歐洲文明的積纍,纔最後在法國完成這樣一個變化。 從這一天起,法國人終於明白,不是因為有瞭拿破倉,而是因為有瞭雨果,巴黎纔得救瞭,法國纔得救瞭。 …… |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