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果树嫁接新技术
作 者:龙超安 编著
I S B N :9787122112125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4年10月第5次印刷
字 数:82000字
页 数:142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140克
原 价:15元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果树嫁接的概念
第二节 果树嫁接的意义
一、繁殖苗木和接穗
二、增强植株抗逆境能力
三、实现早产和丰产
四、更新品种
五、挽救垂危果树
六、改善授粉条件
七、嫁接育种
第三节 果树嫁接的愈合及成活原理
一、形成层和愈伤组织
二、愈合及成活
三、嫁接极性
第四节 影响果树嫁接成活的因素
一、嫁接亲和力
二、温度
三、湿度
四、光照
五、砧木、接穗质量
六、嫁接技术
七、伤流、单宁、树胶等物质的影响
第五节 果树嫁接的时期
一、春季
二、夏季
三、秋季
第二章 果树嫁接前准备
第一节 砧木
一、砧木的概念
二、砧木的选择
三、砧木苗的培育
四、嫁接前砧木的处理
第二节 接穗
一、接穗的选择
二、接穗的贮藏
三、接穗的运输
第三节 嫁接工具
一、常用的枝接工具
二、芽接工具
三、塑料薄膜绑缚材料
第三章 果树嫁接方法
第一节 芽接
一、“T”字形芽接
二、嵌芽接
三、芽片腹接
四、套芽接
五、方块芽接
六、长方形芽接
七、单芽贴皮接
第二节 枝接
一、劈接
二、切接
三、腹接
四、切腹接
五、插皮接(皮下接)
六、插皮舌接
第三节 高接
一、高接的意义
二、成活的条件
三、高接前准备
四、高接时期
五、高接方式
六、高接方法
七、高接数量
八、留吊养枝和辅养枝
九、高接后管理
十、高接换种注意事项
第四节 桥接
第五节 二重嫁接
一、砧木用接穗准备
二、嫁接方法(插皮接)
第六节 靠接
第七节 机械嫁接
第八节 室内嫁接
第四章 嫁接后的管理
第一节 检查成活及补接
第二节 解绑
第三节 折砧和剪砧
第四节 除萌
第五节 扶直
第六节 摘心、整形
第七节 土肥水管理
第八节 病虫害防治
一、柑橘炭疽病
二、柑橘红蜘蛛、黄蜘蛛
三、柑橘潜叶蛾
第九节 越冬防寒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果树嫁接是果树栽培中重要的实用技术之一,它对苗木繁育、高接换优、挽救垂危果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共分四章,主要内容涵盖果树嫁接的概述、果树嫁接前准备、果树嫁接方法及果树嫁接后的管理,其中果树嫁接方法涉及到芽接、枝接、高接换种、桥接、二重嫁接和机械嫁接等详细的步骤和内容,并结合一定的图例加以说明描述。
本书适合果苗生产者及相关果树生产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从材料学和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对嫁接过程的解释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层次。它不仅仅停留在‘把两个植物连在一起’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维管束的重新连接机制,以及植物激素在愈合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书中对不同嫁接方法(如劈接、舌接、芽接)在形成层接触面上造成的应力差异进行了分析,这解释了为什么某些接法在特定树种上成功率更高。对于那些希望将嫁接技术应用于科研或育种领域的高阶用户来说,这种深度的解析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此外,它还非常人性化地提供了针对性强的气候区适应性调整建议。比如在寒冷地区,推荐使用皮下嫁接以避开低温对形成层的冻害;而在高温干燥地区,则强调了保湿措施的重要性。这种因地制宜的指导方针,体现了作者对不同生态环境下嫁接挑战的深刻理解,让这本书的内容具有极强的地域普适性和实用指导价值,绝非一本空泛的理论汇编。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预期的‘技术手册’范畴,它更像是一本系统化的果树育种实践指南。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嫁接失败案例分析’的那几个章节,作者没有回避嫁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棘手问题,比如接穗干枯、流胶、皮层分离等。书中详细列举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常见人为错误,并提供了针对性的补救措施,这体现了作者扎实的田间实践经验。例如,书中对不同季节嫁接时,树液流动状态对愈合速度的影响分析得极为透彻,这对于需要在特定时间点进行大规模嫁接的专业果农来说,简直是宝贵的参考资料。此外,它还涉及到了嫁接技术在林木改良,特别是珍稀树种保存方面的应用,这使得本书的读者群体不再局限于普通的果农,更延伸到了林业技术人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者。我发现自己以前很多凭经验摸索的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理论支撑,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让我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更加完善和坚固。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园艺爱好者的福音,特别是对于那些对手头上的果树长势不佳、想通过嫁接来改良品种或者快速繁殖优良后代的读者来说,它的价值无可估量。我拿到这本书后,首先被它清晰的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所吸引。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这里的文字非常口语化,即便是初次接触嫁接技术的‘门外汉’也能迅速领会要领。书中对不同砧木和接穗的亲和性进行了详尽的对比分析,这一点非常实用,毕竟嫁接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缘’是否相近。更值得称赞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嫁接的最佳时间和环境条件,比如湿度、温度的细微变化如何影响愈合组织的形成。我按照书中的步骤尝试了几次,对比我过去那种‘靠感觉’操作的方式,这次的成活率显著提高。特别是关于芽接和枝接的各种小技巧,比如如何正确削出光滑的切面,如何用保鲜膜或嫁接胶带进行恰到好处的包扎,都有非常细致的指导,这已经超出了普通入门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手把手教你。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从根本上提升了操作的科学性和成功率。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图解’方面的强大功能。市面上很多技术书籍的插图要么过于写实但不够清晰,要么过于卡通化而失真。而这本书的插图,可以说是做到了教科书级别的精确和艺术性的完美平衡。每一刀的走向,每一个接口的对齐,都通过高质量的线条和标注清晰地展示出来。特别是涉及到‘舌接’或‘嵌皮接’这种对精度要求极高的技术时,书中的剖面图几乎可以作为临摹的标准范本。我把书翻开,放在工作台旁边,一边看着图上的角度和深度指示,一边操作,那种信心感是其他书籍无法给予的。它仿佛预判了操作者在哪个环节会产生疑问,并提前用一个特写镜头或箭头标出重点注意事项。这种注重细节到极致的编辑处理,极大地降低了技术学习的门槛和试错成本,让学习过程变得高效而愉悦,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看书,而是在进行一次有指导的实操演练。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和整体结构组织得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枯燥模式,而是巧妙地将嫁接的历史沿革、不同地区的技术流派穿插在具体的操作步骤讲解之中。这使得阅读过程更具趣味性和历史纵深感。读到不同历史时期对嫁接工具的改进,我能深切感受到这项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这让嫁接不再是冷冰冰的技术,而是一种活态的、不断进化的农业智慧。例如,书中对比了传统刀具与现代专业嫁接刀具在切割速度和伤口愈合速度上的差异,这为我们选择合适的工具提供了非常实际的参考。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加入了关于嫁接伤口后期护理的详细章节,比如如何应对雨季的过度潮湿,以及如何使用天然材料进行替代性包扎,这显示了作者对嫁接过程的整体性思考,而非仅仅关注嫁接那一‘瞬间’的成功。这种全周期的视角,对于保障嫁接成果的长期稳定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