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 (大32开) | 作者 |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
| 定价 | 29.00元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010018362 | 出版日期 | 1993-12-01 |
| 字数 | 304000 | 页码 | 468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22Kg |
| 内容简介 | |
| 《毛泽东文集》共收入毛泽东文稿803篇,是继《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弥补了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没有选集这个空缺。《文集》的编辑工作历时8年,分3次出齐。《文集》只选内容正确或基本正确的文稿。对手稿和已经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编辑工作主要是作史实的核查考订和文字、标点的校订。对没有公开发表过的讲话、谈话记录稿,还要花较大的工夫进行文字上的技术性整理。《文集》的注释,大量的是对人物、事件、引语、文件等的注释,还有通过注释介绍与正文内容有联系的毛泽东的思想观点,或通过注释订正不准确的地方。我们广查资料、请教专家、严谨考证,力求把注释作得更完满。 《毛泽东文集》是继《毛泽东选集》第一至四卷之后的又一部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综合性的多卷本毛泽东著作集。这部《文集》的编辑工作从1992年开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历时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陆续出齐。1993年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时出版第一、二卷,1996年毛泽东逝世20周年时出版第三、四、五卷,1999年7月1日出版第六、七、八卷。第一至五卷为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第六至八卷为社会主义时期的著作。全部选稿803篇,其中民主革命时期504篇,社会主义时期299篇。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关于红军作战的原则 (一九三七年八月一日) 对国防问题的意见 (一九三七年八月四日) 同各方接洽要有谦逊态度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日)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形势与任务 (一九三七年九月一日) 对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解释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二日) 南方游击区谈判改编时应坚持的方针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四日) 关于敌情判断及八路军的战略部署 (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七日) 关于实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方针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关于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的意见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三日) 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关于华北作战的战略意见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五日) 在山西应坚持普遍的游击战争的方针 (一九三七年九月二十九日) 关于差别和矛盾问题 (一九三七年) 关于华北作战的补充意见 (一九三七年十月六日) 《农村调查》序言一 (一九三七年十月六日) 给雷经天的信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日) 关于没收汉奸财产问题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五日) 论鲁迅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 必须把勇敢精神与谨慎精神联系起来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目前抗战形势与党的任务报告提纲 (一九三七年十月) 第一部目前抗战的形势 第二部中国抗战能否胜利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从这本书的装帧来看,《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 (大32开)》显然是一本注重实用性和传承性的读物。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但内涵却极其丰富。作为一名对中国革命史有着长期关注的读者,我将这本书视为一种重要的参考资料。它所收录的文章,跨越了几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呈现了作者在不同阶段的思考逻辑和战略部署。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与一位历史巨匠进行一场无声的交流。我尤其欣赏其中一些关于战略战术的论述,它们不仅在当时具有指导意义,即使在今天,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跨越时空的智慧。我并非全盘接受书中的所有观点,但正是这种批判性的阅读,才使得这本书的价值得以最大化。我会在阅读时,不断地提出疑问,并尝试去寻找答案,有时候答案就在书的下一页,有时候则需要借助其他的史料来佐证。这种互动式的阅读,让我对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及其中的关键人物的思考方式充满好奇。这本《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 (大32开)》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更深入的窗户。书的装帧虽然朴实,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我并非每次阅读都是从头到尾,更多的时候,我会根据自己对某些历史问题的疑惑,去书中寻找相关的论述。这种“按需查阅”的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个随时可以请教的智囊。有时候,书中某一个精辟的论断,会立刻点亮我脑海中困惑已久的某个节点。而有时,一段看似寻常的文字,在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后,又会显露出不一般的深意。我喜欢这种在阅读中不断发现新联系、新感悟的过程。它不像一些史书那样堆砌史料,而是通过作者的视角,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潮进行了梳理和阐释。我常常会把书中提到的观点,与自己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比对,这样一来,对历史的理解就更加全面和立体了。
评分拿到这本《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 (大32开)》的时候,我几乎是立刻被它传递出的那种历史厚重感所打动。书页泛着淡淡的岁月痕迹,印刷清晰,虽然不是新书,但保存得相当完好。我喜欢这种纸质书特有的触感,捧在手里,感觉就像握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翻阅的每一页,都像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其中一些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深刻的洞察力,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复思考。它并不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更像是需要慢慢品味,细细琢磨的“精神食粮”。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点上一盏灯,沉浸在其中的文字里。有时候,我会因为某一个观点而陷入长久的沉思,有时候,又会被某些革命年代特有的激情所感染。它不像轻松的娱乐读物,它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正是这种挑战,让我觉得收获更加丰厚。通过阅读,我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最真实的肌理,理解那些重大决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这本集子,不仅仅是文字的集合,更是一部浓缩了特定历史时期思想风貌的百科全书。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不能仅仅依靠零散的史料,更需要深入到那个时代的核心思想中去。这本《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 (大32开)》恰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书的尺寸虽然不算大,但分量感十足,每一页都蕴含着深刻的思考。我喜欢这种相对便携的开本,可以随时放在包里,在通勤或者午休的时候,抽出几页来阅读。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在“看”文字,不如说是在“听”一位历史人物的内心独白。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的分析,以及提出的解决之道,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辩证法和革命激情。我常常在阅读中,会因为某一个词语的运用,或者某个观点的阐释方式,而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它不像小说那样提供情节的起伏,但它却能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对历史的进程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它是一本需要慢慢咀嚼的书,每一次的阅读,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价值。
评分这本《毛泽东文集 第二卷 (大32开)》在我书架上占据了一个显眼的位置,它并非一本读起来轻松愉快的读物,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与思想的承载。我初次翻开它的时候,就被那严谨的排版和厚实的纸张所吸引,虽然是32开本,但内容的分量感十足。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品味”。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个段落,都仿佛凝结了那个时代特有的语境和思考。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一些观点,试图去理解它们是如何在那个特定时期产生的,又对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时候,我会将书中的论述与我已知的历史事件进行对照,发现那些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意和复杂性。这种阅读体验,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深刻的学习。它不像小说那样提供情节的跌宕起伏,也不像科普读物那样直观易懂,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发现,每一次重新审视,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对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有更立体、更 nuanced 的认识。它迫使我去思考,去质疑,去构建自己的理解框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