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批判性思维教程
原价:35.00元
作者:谷振诣,刘壮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9-01
ISBN:9787301110126
字数:400000
页码:4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北京大学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的基础上写成的。2003年秋,“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作为一门通选课在北京大学首次开设,2004年纳入暑期学校课程。从2004年起,每年讲授两轮。春季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元培计划”的学生;暑期的授课对象主要是其他院系一年级的本科生。2000年秋,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开始对“普通逻辑”课程进行改革,逐渐向“批判性思维”过渡,到2003年秋与北京大学同步开设“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课程。
该教程是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研究室承担教育部“十五”规划逻辑学教材系列项目中的子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除了教学实践和理论研讨之久,在教程的设计和写作中,试图满足“趣、味、劲”这三个字的要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理性的声音:批判性思维
第一节 什么是批判思维
第二节 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节 批判性思维课堂的设计
第二章 主张与断言
第一节 论证的概念
第二节 抓住断言
第三节 简单陈述
第四节 复合陈述
第五节 避免自相矛盾
练习题
第三章 问题与主张
第一节 理解问题
第二节 恰当提问的益处
第三节 问题的谬误
练习题
第四章 理由与正当理由
第一节 辨识理由
第二节 论证图解
第三节 不正当的理由
练习题
第五章 澄清意义
第一节 语言的意义
第二节 定义方法
第三节 划分方法
第四节 苏格拉底方法
练习题
第六章 演绎论证
第一节 直言三段论
第二节 假言三段论
第三节 选言三段论
第四节 论证的可靠性
练习题
第七章 归纳论证
第八章 批判性写作
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批判性思维教程》真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惊喜。我一直对那些空泛的、教人“多想一想”的理论感到厌倦,总觉得它们不接地气,难以实际应用。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用一种非常直观、生动的方式,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概念拆解开来,并辅以大量贴近生活、职场乃至学术的案例。读的时候,我经常会忍不住在脑海中对照自己过往的经历,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存在哪些误区。书中关于“确认偏误”的章节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了这个概念,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和引导,让我自己去审视那些根深蒂固的认知陷阱。比如,作者提出的“如果你想要证明某个观点,你会倾向于寻找哪些证据?”这个问题,直接点破了我过去常常陷入的“自我印证”的怪圈。而且,这本书并不局限于理论讲解,更侧重于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方法论。它教你如何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如何识别逻辑谬误,如何构建严谨的论证。我尝试着在阅读新闻、参与讨论时运用书中介绍的技巧,发现自己对信息的解读能力和判断力都有了显著提升。以前很多模糊不清的问题,现在似乎都能找到更清晰的脉络。这本书就像是一把打开思维枷锁的钥匙,让我看到了事物更本质的一面。
评分阅读《批判性思维教程》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思维的“探险”。作者并没有直接给你一份“地图”,而是让你自己去发现“宝藏”。他用一种极其巧妙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探索思维的各个角落。书中对“非黑即白”思维的批判,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作者通过一个关于社会事件的讨论,展现了人们如何轻易地将问题简化为两个极端,而忽略了其中复杂的灰色地带。这种洞察力,让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判断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鼓励读者去质疑,去挑战,去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接受任何一种观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感诉诸”的分析,它揭示了许多广告和政治宣传是如何利用人们的情感来操纵他们的判断。这种“揭秘”式的写作风格,让我读起来非常有成就感,仿佛自己变成了一个更加聪明的“信息消费者”。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在购物时,我会去分析广告背后隐藏的逻辑;在和朋友争论时,我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论证方式是否严谨。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思考,如何更清醒地认识世界,它是一本真正能够改变思维的书。
评分《批判性思维教程》这本书,我必须说,它颠覆了我对“教程”类书籍的固有印象。我原本以为它会像教科书一样,干巴巴的,充满理论术语。但事实证明,我的预想完全错了。这本书的作者,简直是一位语言大师,他能将极其复杂的思维概念,用最平实、最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我尤其喜欢他讲“循环论证”的部分,通过一个很日常的对话场景,把那种“因为A所以A”的逻辑漏洞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俊不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解理论,它更像是一位侦探,教你如何去“侦破”那些隐藏在言语和信息背后的逻辑陷阱。书中提供的很多练习题,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能直击思维的要害。我尝试着去解决这些问题,感觉自己就像在玩一场智力游戏,每一次的成功解答,都让我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教会你如何去“拆解”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我发现在阅读报刊、收看电视节目时,我都能下意识地去分析信息的来源、论证的逻辑、以及可能存在的偏见,这让我对外界的信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我拿到《批判性思维教程》纯粹是偶然,本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材,没想到阅读过程却充满智识上的挑战和乐趣。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他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读者穿越思维的迷宫。书中的很多观点,并不是直接灌输给你,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设问、幽默的比喻,让你自己去探索、去领悟。举个例子,在讲解“稻草人谬误”时,作者没有直接给出定义,而是先描述了一个场景,一个人在争论时,故意歪曲对方的观点,然后猛烈攻击那个被自己歪曲后的观点。读到这里,我脑子里立刻闪现出无数生活中熟悉的场景,那些争论不休的论坛帖子、社交媒体上的口水战,原来都有着类似的套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教会我“如何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它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习惯,一种审视一切信息、保持怀疑精神、不轻易下结论的能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非此即彼”谬误的讨论,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非只有黑白两色,还有广阔的灰色地带。这让我对很多原本非黑即白的事件有了更 nuanced(细致入微)的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都有所改变,不再轻易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是能够更深入地挖掘问题的本质。
评分说实话,我最开始对《批判性思维教程》并没有抱太大期望,觉得这类书籍无非是些套话空谈。但当我翻开它,却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的文笔极其老练,他能用最精炼的语言,揭示出最深刻的道理。书中对“滑坡谬误”的剖析,我至今记忆犹新。他没有罗列一大堆抽象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如果你今天早上迟到了五分钟,那么你明天可能会迟到十分钟,后天可能会错过整个会议……”,然后层层递进,揭示出这种推理的荒谬之处。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既轻松又有效。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陷入思维的误区,并非是能力不足,而是缺乏一种审视和质疑的意识。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思维中的一些盲点和漏洞。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一步步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关于“诉诸权威”的章节,作者并没有否定权威,而是强调要理性地看待权威,要区分事实与观点,这对我非常有启发。以前我总觉得专家说的话就是绝对正确的,现在我明白,即便专家,也需要有批判性的审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