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学分析(卷)(第4版)
:59.00元
售价:43.1元,便宜15.9元,折扣73
作者:卓里奇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6-01
ISBN:978704018302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本书是数学天元基金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系列中的一本。 本书是一本观点比较现代的数学分析教材,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和有影响的教材。德国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已出版了本书的英文版(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过本书1981版的*卷,第二卷虽有译稿,但未能出版。本次翻译的2002版已有不少改动,增加了许多实例和习题,并改写了傅立叶积分与傅立叶变换的一章以及一些证明。 本书可供数学**以及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科**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也可供相关**的广大教师使用参考。 本书是作者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讲授多遍数学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本书自1981年第1版出版以来,至今已经修订为第4版,在内容方面,作者力图使与 其平行的以及后继的分析、代数和几何方面的现代数学课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把重点移到一般数学中*有本质意义的那些概念和方法上,并改进语言的叙述,使之与现代数学科学文献的语言适当接近;另一方面,在保持数学一般理论叙述严谨性的同时,对反映其自然科学源泉和应用的要求也有充分体现。
全书共二卷,*卷的内容包括:集合、逻辑符号的运用、实数理论、极限和连续性、一元函数的微分学、积分、多变量函数和它的极限与连续、多变量函数微分学。
本书观点较高,内容丰富且比较新颖,习题选取不落俗套,与基本课本相互配合并作其理论部分的补充,本书可供综合大学和师范大学数学、物理、力学及相关**的教师和学生参考使用,工科大学应用数学系也可当作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本书是数学天元基金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推出的《俄罗斯数学教材选译》系列中的一本。 本书是一本观点比较现代的数学分析教材,是一本非常受欢迎的和有影响的教材。德国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已出版了本书的英文版(2004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在20世纪80年代翻译出版过本书1981版的*卷,第二卷虽有译稿,但未能出版。本次翻译的2002版已有不少改动,增加了许多实例和习题,并改写了傅立叶积分与傅立叶变换的一章以及一些证明。 本书可供数学**以及对数学要求较高的理科**作为教学参考书使用,也可供相关**的广大教师使用参考。 本书是作者在莫斯科大学力学-数学系讲授多遍数学分析的基础上写成的,本书自1981年第1版出版以来,至今已经修订为第4版,在内容方面,作者力图使与 其平行的以及后继的分析、代数和几何方面的现代数学课程之间联系更加紧密,把重点移到一般数学中*有本质意义的那些概念和方法上,并改进语言的叙述,使之与现代数学科学文献的语言适当接近;另一方面,在保持数学一般理论叙述严谨性的同时,对反映其自然科学源泉和应用的要求也有充分体现。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所蕴含的“数学之美”。我曾经认为数学分析就是一堆枯燥的符号和公式,但阅读这本书后,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时不时会插入一些历史典故,或者介绍某个定理的发现过程,让我了解到这些数学概念背后的人文情怀和智慧闪光。这使得枯燥的理论学习,增添了几分人文色彩,也让我更加体会到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书中的图示也非常丰富且富有表现力,它们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帮助我更直观地理解那些难以捉摸的几何意义。尤其是在讲解微积分的几何含义时,那些精心绘制的图形,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曲线的切线、曲面的面积是如何通过极限的思想来定义的。这不仅仅是学习数学,更像是在欣赏一幅幅精美的数学画卷。这种将严谨性与美学完美结合的风格,让我对数学分析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通透”感。我一直觉得,很多数学书籍在讲解某个概念时,总会省略掉一些关键的过渡步骤,留给读者自己去“脑补”,而这本书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无论是定义、定理,还是那些看似复杂的证明,都经过了精心的梳理和展开,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都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力求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方式表达。我最喜欢它在解释一些“反例”和“特殊情况”时的处理。很多时候,正是这些细节,才能真正展现一个定理的精髓和适用范围。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不那么完美”的情况,而是将其作为重要的学习素材,帮助读者建立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人性化。清晰的章节划分、醒目的标题、以及逻辑性强的段落安排,都大大提升了阅读体验。在遇到难点时,我会反复阅读相关的段落,每次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理解角度。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他不仅传授你知识,更教你如何去思考,如何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评分坦白说,当我第一次捧起这本《数学分析(卷)(第4版)》时,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数学分析的名声在外,总觉得是座难以逾越的高山。然而,翻开书页的那一刻,我悬着的心便落下了。作者以一种极为贴近读者的语言,将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起来。他善于用形象的比喻来解释那些难以理解的数学原理,比如在讲解极限时,仿佛能看到一个个“ε-δ”在数值轴上翩翩起舞,精准地捕捉住那个令人魂牵梦萦的极限点。书中的结构安排也堪称匠心独运,每一章的过渡都做得十分自然,前后的知识点衔接得天衣无缝,几乎没有给我留下任何“断层”的感觉。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释一些证明过程时所展现出的智慧。他不仅仅给出最终的证明,还会回顾证明的思路,剖析每一步推理的依据,甚至会探讨其他可能的证明方法,这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让我觉得受益匪浅。读这本书,我仿佛有了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友,耐心细致地引导我一步步攀登数学的高峰,让我从最初的畏惧,逐渐变成了充满好奇和兴奋的探索者。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数学学习的黑暗森林中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让我这个曾经被各种“似是而非”的数学概念搞得头晕目眩的读者,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方向。我一直觉得,数学分析这门课,与其说是学习一堆公式和定理,不如说是培养一种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深刻的洞察力。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讲解方式,并非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从最基础的实数理论讲起,到序列、极限、连续,再到微分、积分,每一个概念的引入都伴随着详尽的铺垫和清晰的逻辑链条,让你能理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仅仅是“它是这样”。书中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更是让我印象深刻。这些题目设计得非常巧妙,有的能够帮助巩固基础,有的则能引导你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我尤其喜欢那些带有启发性的题目,它们往往能让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和理解一些更普适的数学规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数学思想的深度对话,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培养我的数学直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过去学习数学,常常是死记硬背定理和公式,遇到问题时,只能机械地套用。但这本书不同,它更注重引导读者去“感受”数学。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花大量篇幅去解释其“内在逻辑”和“直观意义”。比如,在讲解积分时,他会从面积、体积等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引出黎曼积分的概念,让我能够深刻理解积分的“累加”思想。而且,书中的习题设置非常具有层次感,从基础巩固到拔高拓展,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恰到好处。我尤其喜欢那些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才能解决的习题,它们让我有机会去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锻炼了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能够主动思考、灵活运用数学工具的“创造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