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套装目录如下:共3册 | |
| 1.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增订版) 2. 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修订版) 3.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修订版) 4. 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修订版) |
| 商品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设计心理学 增订版 日常的设计 |
| 作者: | (美)诺曼 著,小柯 译 |
| 市场价: | 42.00 |
| ISBN号: | 9787508648330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仅供参考,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简体中文 |
| 出版时间:2015-5-1 | 版次:1 | 页数:344 |
| 印刷时间: | 印次: | 字数: 265000 |
| 内容简介 | |
| 如果在旅馆里弄不清楚怎么开水龙头,或者面对 不熟悉的炉灶或电灯开关时。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会手 足无措。唐纳德·A·诺曼大胆地指出,不是你太笨 ,而是物品的设计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心理。 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增订版) 》里,始终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将认知心理学 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导入到设计之中。一方面诺 曼博士从多个角度分析,更新了大量的案例提醒设计 师关注,并找到人们的真正需求:另一方面诺曼也试 图将大众转变为的观察者,不仅能观察到糟糕的 设计,也慢慢学会欣赏的设计。将的设计原 则与的观察能力结合起来是非常强大的工具。 在《设计心理学》增订版里,诺曼博士增添了超 过一半的内容,每章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订和补充 。特别是增加了两个全新的章节。即第六章“设计思 维”和第七章“全球商业化中的设计”。在这两个章 节里,诺曼博士从两个角度讨论了以人为本的设计、 诺曼法则、设计面临的挑战、颠覆式创新与渐进式创 新的优劣以及设计的未来。诺曼还在个人主页开设了 Mooc课程,邀请业内专家逐章讲解本书内容。 |
| 作者简介 | |
| 唐纳德·A·诺曼,《商业周刊》把唐纳德·诺曼称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设计师之一。他既是一个教授,也是一个管理者:他是苹果公司的高级副总裁;他的公司,尼尔森诺曼集团,帮助其他公司创造出以人为本的产品和服务;他还就职于哈佛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西北大学和南韩的韩国科学技术院。他有很多本著作,包括《设计心理学》、《看不见的电脑》、《情感化设计》和《未来产品的设计》等。 |
| 目录 | |
增订版自序 第1章 日用品心理学 复杂的现代设备 以人为本的设计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系统映像 科技的悖论 设计的挑战 第二章 日常行为心理学 人们如何做事:执行与评估的鸿沟 行动的七个阶段 人的思想:潜意识主导 人的认知和情感 行动的七个阶段和大脑的三个层次 自说白话 责备错误之事 不当的自责 行动的七个阶段:七个基本设计原则 第三章 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含糊的知识引导的行为 记忆是储存在头脑中的知识 记忆的结构 近似模型:现实世界里的记忆 头脑中的知识 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的此消彼长 多个大脑里和多个设备中的记忆 自然映射 文化与设计:自然映射随文化而异 第四章 知晓:约束、可视性和反馈 四种约束因素:物理、文化、语义和逻辑 示能、意符和约束在日常用品设计中的应用 引导行为的约束力 惯例、约束和示能 水龙头:关于设计的历史案例 利用声音作为意符 第五章 人为差错?不,拙劣的设计 何以出错 故意违规 差错的两种类型:失误和错误 失误的分类 错误的分类 社会和习俗压力 差错报告 甄别差错 为差错设计 良好的设计还不够 修补回复工程 自动化的悖论 应对差错的设计原则 第六章 设计思维 解决正确的问题 双钻设计模式 以人为本的设计流程 我刚告诉你什么?那根本行不通 设计的挑战 复杂是好事,混乱惹麻烦 标准化和技术 故意制造困难 设计:为了人类发展科技 第七章 全球商业化中的设计 竞争压力 新技术推动变革 新产品上市需要多长时间 创新的两种形式:渐进式和颠覆式 设计心理学:1988~2038 书籍的未来 设计的道义责任 设计思维与思考设计 致谢 |
我必须赞扬这套书在呈现方式上的用心。排版设计是那种恰到好处的留白,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使得复杂的图表和模型不会显得拥挤。纸张的质量非常上乘,拿在手里有一种踏实的重量感,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语言风格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又充满了人文的温度,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耐心地为你揭示隐藏在世界表象之下的运作规律。我个人认为,对于任何想要提升自己产品思维、服务意识,或者仅仅是对“为什么世界是现在这个样子”感到好奇的人来说,这套书都是一个绝佳的起点。它提供的知识深度和广度,足以让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可以反复咀嚼和体悟的精髓。这是一次物超所值的投资,是对自我认知的一次深度重构。
评分坦白说,我对“复杂性”这个主题一直有些敬畏,觉得那大多是属于专业人士的领域,但《与复杂共处》这部分内容完全打破了我的成见。它并没有试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是教导我们如何带着一种更具智慧的眼光去拥抱复杂。我记得书中提到过一个关于信息过载的例子,它精确地描绘了现代人在信息洪流中的那种焦虑感和无力感。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不是要我们构建一个完美无缺的系统,而是提供了一套工具,让我们学会在不完美中找到平衡点。这套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挫败,是因为我们试图用线性的思维去解决非线性的问题。这种深刻的反思,对于我目前正在处理的一个跨部门协作项目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设计”能力,是如何在混乱中创造出清晰的路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表面的整洁。这套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思维框架,帮助我们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方向感。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关于“情感化设计”的探讨。以前我总觉得,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只要功能强大、逻辑清晰就足够了,但读完这部分,我才真正理解了情感连接的力量。书中对于“峰终定律”的阐述,让我瞬间明白了为什么某些体验虽然短暂,却能留下深刻的回忆。这套书并没有停留在表面描述情感的愉悦或不悦,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情感背后的神经科学基础和文化影响。它让我开始思考,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必须首先是一个敏锐的“情感捕手”。比如,在设计一个客户服务流程时,我们应该如何设计那些“低谷”时刻,确保即使出现问题,用户也能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倾听。这种深入骨髓的同理心,是任何冰冷的代码或华丽的界面都无法替代的。我甚至开始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运用书中的一些观察方法,试图去理解对方情绪背后的真正需求,这种跨界的运用,让我对这套书的实用性感到无比信服。
评分这四册书的整体编排逻辑,显示出作者极高的洞察力。从“日常”的入门,到“复杂”的应对,再到“情感”的连接,最后引向“未来”的展望,形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学习闭环。我尤其欣赏最后一部分,它并没有给出任何武断的预言,而是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技术、社会和人类自身的未来走向。它告诉我们,未来的设计不再是关于“做什么”,而是关于“为什么做”以及“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种宏大的视野,让我感到自己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的技术接受者,而是一个有能力参与塑造未来的设计者。我记得其中一个关于“慢设计”的论述,非常触动我,它呼吁我们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同时,也要留出空间给思考、沉淀和人性的回归。这不仅仅是一套专业书籍,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过一种更具意义的生活的行动指南。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有品味了,那种沉稳中带着一丝活泼的调性,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不凡。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的质感就已经说明了它的分量。我一直对“设计”这个词抱有很高的期望,总觉得好的设计不只是美观,更应该是一种与人沟通的语言。刚翻开第一册的时候,就被那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吸引住了,作者似乎不是在讲解理论,而是在和我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把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心理学原理,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例子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为什么有些App的按钮设计会让人忍不住一直点击,而有些却让人感到困惑和抵触。这些细节,在这套书中被剖析得淋漓尽致,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每天都在接触的那些“设计”作品。它不仅仅是关于用户体验,更是关于我们如何与周围的世界进行互动,以及这些互动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行为和感受。读完开篇几章,我发现自己看世界的角度都变得更加细致和挑剔了,这真是一次精神上的“升级”。
评分不错 正在看不错 正在看
评分不错不错,还在看
评分书角有缺陷
评分方便快捷,包装不错,送货员给力。
评分商品不错,但是发票开错。
评分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
评分包装很好内容还没看,感觉不错
评分很好的书很好的书很好的书
评分书不错,耐读。就是这店里的运费太贵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