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底线思维:守住底线 开拓新局面 | ||
| 定价 | 39.80 | |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6年12月 | |
| 开本 | 16开 | |
| 作者 | 周衍冰 著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516629895 | |
周衍冰
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在《学习时报》、《中国青年研究》等报纸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党性教育教材《践行“三严三实”,提高党性修养》,1部;主持中央党校校级课题《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城市协同治理中党的领导作用研究》,2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西比较视阈下我国当代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1项。
●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对治国理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视野,全面、系统、深入论述了底线思维的内涵、意义和抓手,既具有理论性,也具有现实操作性。
●结合“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大量丰富的案例进行了论述,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理论学习具有参考价值。
●通俗易懂,简明晓畅,具有较强可读性。
一章 治国理政需要底线思维……………………………………… 1
一节 底线是不可践踏的红线…………………………………………… 3
第二节 底线思维是着眼 坏、力争 好的思维方式…………………… 17
第三节 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底线…………………………………………… 28
第二章 底线思维是转型社会的执政屏障…………………………… 39
一节 社会转型与中国的现代化………………………………………… 41
第二节 转型社会带来的风险……………………………………………… 55
第三节 运用底线思维化解转型社会的风险……………………………… 68
第三章 底线思维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 75
一节 发动真理标准大讨论,确立思想底线…………………………… 78
第二节 运用底线思维,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96
第三节 确立制度底线,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13
第四章 底线思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129
一节 运用底线思维,增强政治定力 ………………………………… 132
第二节 运用底线思维,处理发展和生态的关系 ……………………… 149
第三节 运用底线思维,释放社会活力 ………………………………… 171
第五章 底线思维是党政干部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185
一节 领导干部运用底线思维的基本原则 …………………………… 188
第二节 贯彻群众路线,守住党员的生命线 …………………………… 199
第三节 践行“三严三实”,守住底线干出成绩 ……………………… 217
第四节 落实“两学一做”,守住底线做合格党员 …………………… 237
后 记 …………………………………………………………………… 251
一章 治国理政需要底线思维 底线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改革思维方法,是习 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党90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经验,面向共产党在中国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事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思维提出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底线思维是我党在“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社会转型期下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思维方式,是各级党政干部必须学习运用的思维方式。学习运用底线思维的前提是深刻认知这一思维方式。 一节 底线是不可践踏的红线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底线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汇。它的本义是指足球、篮球、羽毛球等运动场地两端的边界线。球一旦越过底线,就会被裁判定为死球,把球踢出或打出底线的球队也将丧失球权。故此,底线被引申为个人、社会和国家生活中不可触碰的红线。一旦突破底线,将会丧失“球权”,对个人、社会或国家来说,则可能出现无法接受的后果。站在理论的高度上,可以从真理的尺度、价值的尺度和自由的尺度三个方面来说明底线及其意义。 真理、价值和自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重要维度。马克思曾经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在这里提出了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三种尺度,“真理的尺度” “价值的尺度”和“美的尺度”。真理的尺度是一种客观的尺度,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动物所遵循的“种的尺度”和人所遵循的“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价值的尺度是一种主观的尺度,即马克思所说的“内在的尺度”。人既能够认识并利用客观规律,按照真理的尺度进行生产;也能够按照“内在尺度”即美和善的价值尺度来建造世界。真理的尺度和价值的尺度分别关心世界的实然和应然,即世界本来什么样和应当变成什么样。人生天地之间,只有在对事实获得真理性的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过一种善良美好的生活。这是人的生活不同于神祇和动物的关键所在,是人的天命。神祇全知全善,不需要像人一样苦苦追求人世间的真理,就能过上一种善良的生活。动物只是在本能的驱使下活动,只要摸清身边的环境就足够了,压根不会关心其行为的善恶美丑。只有人才既需要“真理的尺度”,又需要“价值的尺度”。人一方面需要运用“真理的尺度”,认识实然,把握住万事万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底线,基于对客观世界中种种底线的真理性认识指导自身的行为。另一方面,又需要运用“价值的尺度”规划应然,在尊重客观存在的底线的前提下,划定更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底线。立足于对世界的“实然”状况的理解和把握,规划自身存在所能达到的“应然”状态,这是一种“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自由,马克思把这种实现了真理与价值统一的状态称为“美”。 一、从真理的尺度看,底线是量变质变的临界点。 从真理的尺度看,底线是事物发生质变的度的临界点。质变量变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变化是事物的存在状态,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而变化又分为质变和量变两种形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都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质变的飞跃。当质变条件尚未成熟,量的渐进性积累对事物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质量互变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质与量的统一就是“度”。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身的质不发生改变的量的限度,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在临界点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超出临界点,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为人处世时必须把握适度原则,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我们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指超过或低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临界点都会带来不好的结局,因为它们都打破了事物维持自身质的底线。在现实生活中,底线就是事物质变的度的临界点,如法律底线、政策底线、利益底线、道德底线等都是事物质变的度的临界点。一旦突破这些底线,事情就会发生质变,从可以接受变得不可接受。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看待领导工作中的种种困境与机遇。它不像很多理论书籍那样空泛,而是直击要害,用一种朴实而有力的语言,阐释了“底线思维”这一核心概念的丰富内涵。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明了“底线”并非仅仅是法律法规的条文,更是政治上的政治站位、道德上的道德操守、以及工作中的责任担当。他用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揭示了那些看似微小的失误,是如何一步步累积,最终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这让我反思自己过往的工作,是否在某些环节上对“底线”的理解不够深刻,是否在某些决策中对潜在风险的预估不足。 而“开拓新局面”的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希望。它强调的是,在坚守原则、不越雷池半步的前提下,如何才能激发创新活力,如何才能打破思维定势,如何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抓住机遇,实现突破。作者的论述并非鼓励冒险,而是倡导一种审慎而积极的进取精神。他列举了许多成功的例子,说明了那些真正有远见的领导者,是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大胆的尝试和不懈的努力,为单位和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开拓”并非是无序的闯荡,而是在深刻理解“底线”的基础上,以更加智慧、更加务实的方式,去迎接挑战,去创造价值。
评分我是一名金融机构的中层领导,平时接触的风险点很多,也经常思考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底线思维:守住底线,开拓新局面》这本书,恰好解答了我的一些困惑。作者并没有用晦涩的理论来“吓唬”读者,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底线”的轮廓,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开拓”。他对于“底线”的定义,非常全面,涵盖了法律法规、政策导向、道德伦理,甚至包括了对国家、人民利益的根本性承诺。 更重要的是,书里并没有止步于“防守”,而是重点阐述了“进攻”的可能性。作者强调,坚守底线并非是保守和僵化,而是一种智慧的生存和发展策略。他认为,只有在牢牢守住底线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加大胆、更加自信地去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服务方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书中提到的“风险可控下的适度创新”,以及“在合规前提下的效率提升”,对我启发很大。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创新受阻,并非是因为没有好的想法,而是因为我们对于“底线”的理解不够清晰,或者是因为害怕触碰未知的风险。这本书帮助我理清了思路,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初读《底线思维:守住底线,开拓新局面》,我以为它只是一本关于风险防控的书籍,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远不止于此。本书巧妙地将“守住底线”与“开拓新局面”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作者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剖析了在当前日益复杂的政治生态和经济环境下,领导干部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他并非简单地强调“不能做什么”,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不能做”,以及“如何在不触碰底线的前提下,做得更好”。 书中关于“底线”的阐释,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更强调了政治底线、道德底线和人格底线的重要性。作者通过大量的历史和现实案例,生动地说明了,一旦跨越了这些底线,其危害是难以估量的。而“开拓新局面”的部分,则是一种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引导。它鼓励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在深刻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方向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新路径。这种“在规则内寻求突破”的理念,对于我们这些身处改革浪潮中的领导者而言,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改革和发展,不是无所顾忌的野蛮生长,而是在坚守原则、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审慎而有力的前行。
评分读完《底线思维:守住底线,开拓新局面》,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思维框架,帮助我重新认识了领导干部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底线”定义为“禁区”,而是将其上升到了一种战略性的高度。他认为,守住底线,不仅是为了避免犯错,更是为了赢得主动,为了拥有更长远的战略眼光。 书中的“开拓新局面”的部分,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不是鼓励盲目冒险,而是强调在深刻理解“底线”的内涵和外延之后,如何才能以更加创新、更加务实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去实现目标。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说明了那些在复杂环境中成功实现突破的领导者,是如何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又能够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底线思维”并非是束缚,而是解放。它让我们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任务,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找到最清晰的发展方向,并最终实现有质量、可持续的增长。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行性。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党员干部,读完《底线思维:守住底线,开拓新局面》这本书,我感到醍醐灌顶,获益匪浅。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为我们指明了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大的发展。书中的“底线”概念,并非是消极保守的退缩,而是对核心原则、根本利益和道德红线的坚守。作者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层层剖析了在当前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各个层级的领导干部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和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守住底线”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对规章制度的遵守,更是对政治信仰、价值理念和人民利益的忠诚。作者通过大量案例,生动地展示了那些因为忽视底线而最终走向失误甚至覆灭的教训,同时也讴歌了那些始终将底线铭记于心,并以此为基石,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杰出领导者。书中关于“开拓新局面”的部分,更是充满了智慧和前瞻性。它告诉我们,坚守底线并非意味着僵化保守,而是在坚守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勇于担当,积极探索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新思路、新方法。这种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对于我们这些身处改革前沿的领导干部来说,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深刻认识到,只有真正理解并践行“底线思维”,才能在复杂的局面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最符合长远利益的决策,从而真正实现党和国家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