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 | ||
| 定价 | 398.00 | |
| 出版社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9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中国标准出版社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92 | |
| 字数 | 198000 | |
| ISBN编码 | GB/T 20257.22017 | |
共4本
标准编号:GB/T 20257.1-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 000 1:2 000地形图图式
标准编号:GB/T 20257.2-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2部分:1:5 000 1:10 000地形图图式
标准编号:GB/T 20257.3-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3部分:1:25 000 1:50 000 1:100 000地形图图式
标准编号:GB/T 20257.4-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4部分:1:250 000 1:500 000 1:1 000 000地形图图式
阅读《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学习”或者“钻研”。这本书的厚重感,让我联想到那些在实验室里,一本正经地翻阅着厚重化学手册的科研人员。它传递出的信息,是高度专业化的,而且是极具权威性的。我尝试着去理解其中的逻辑,发现它并非单纯的符号罗列,而是建立在一套严谨的理论体系之上。例如,它对于高程的表示,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标注,而是通过等高线、等深线等多种方式,构建出立体的地形模型。这些线与线之间的间距、坡度的变化,都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我曾在一篇关于国家地理信息标准化的文章中读到,统一的图式是地理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而这本书,正是这个基础的基石。它确保了无论是由哪个单位、在哪个时期绘制的地图,只要遵循了这套图式,都能够被其他使用者准确理解,避免了因图式不统一而造成的误读和信息损失。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显得枯燥乏味,因为它缺乏故事性和趣味性。但对于从事测绘、地理信息、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贵的财富,它提供了清晰、准确、权威的指导,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
评分阅读《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前所未有的“严谨感”。它没有故事,没有人物,只有冰冷的符号、规范的表格和精确的线条。但正是这些“冷冰冰”的东西,构成了我们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基础。我尝试着去理解,为什么一个简单的圆形,在地图上可以代表如此多不同的地物,从山峰到居民地,从湖泊到矿点。我意识到,每一个符号的背后,都蕴含着一套复杂的编码逻辑和标准化的解释体系。这本书就像一本“地理语言”的字典,它定义了我们如何用最简洁、最准确的方式来描述和传达地球表面的信息。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等高线的规定所吸引,那些连续不断的线条,不仅仅是地形的轮廓,更是科学的计算和严谨的测量。它们之间的高度差、密度,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地表的起伏和坡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专业术语和密集图示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但对于那些致力于构建精确地理信息模型、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行动指南”,它确保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了因理解偏差而造成的损失。
评分初次接触《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我感觉就像是在探索一个高度精密的语言系统。这本书的内容,由大量的图例、符号、线条和表格构成,每一项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地理信息,并且有着严格的表达规范。我尝试着去理解,为何地图上的一个小小符号,能够如此准确地传达出其所代表的地理要素的属性和特征。我注意到,书中对于交通网络的表示,例如道路、铁路,其符号的区分就极为细致,能够反映出其承载能力、线路类型甚至是否是单行线等信息。这种细节上的精确,对于进行交通规划、物流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规定了“怎么画”,更在于它统一了“语言”。它确保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测绘单位绘制的地形图,都能够使用一套通用的“地理语言”,从而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流和互通。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专业性可能显得遥不可及,但对于那些致力于构建精确地理信息体系的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是他们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指导手册”,它为国家层面的地理信息标准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我将《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这本书比作一本“地理信息的密码本”。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密密麻麻的符号、图例和规则。我试图去解读这些“密码”,发现每一个符号的背后,都承载着丰富而精确的地理信息。例如,对于水系的表示,书中就详细规定了河流、湖泊、沼泽等不同水体类型的符号,以及它们在不同比例尺下的表现形式,包括颜色、线条粗细、填充方式等等,这些细节能够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水文特征。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对地形要素的刻画。等高线、等深线以及各种表示坡度和地貌的符号,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地理空间模型。这使得地图不仅仅是一个平面图形,更是一个能够反映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形态特征的“三维图景”。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显得枯燥乏味,因为它完全是专业技术性的内容。但对于测绘工程师、地理信息专家、城市规划师等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是他们工作的“百科全书”和“操作手册”,它保证了中国地形图的统一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地信基础。
评分我尝试着去理解《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这本书,并将其与我过去的阅读经历进行对比,发现它在结构和叙事方式上都极具独特性。它没有情节,没有人物,更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它的“内容”完全由各种图例、符号、规范和表格构成,逻辑清晰,层层递进。我发现,这本书的“阅读”过程,更像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你需要理解每一个符号背后所代表的地理信息,以及这些符号组合起来所要传达的复杂地理环境。我尤其着迷于它对不同比例尺下地图符号的差异性处理。同一个地物,在不同的比例尺下,其符号的表现形式竟然会有如此细微却又至关重要的区别。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地图绘制并非简单的“画图”,而是一门高度精炼的“视觉语言”,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用最经济、最准确的方式表达最丰富的信息。这本书就像一本字典,一本为地理信息“代言”的字典,收录了所有“官方认可”的符号和表达方式。我尝试着去对照一些现有的地形图,对照着书中的图式进行比对,发现那些平日里被我忽略的细微差别,在专业人员眼中,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例如,不同类型的道路,在图式中有明确的区分;不同深度的水域,其符号的颜色和填充方式也大相径庭。这种精确的分类和规范,对于保障地理信息的准确传递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言,更是如同航海图中的灯塔,指引着他们解读和利用地理信息。
评分手捧《GB/T 2023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我的第一感觉是,它不是一本供人“阅读”的书,而是一本需要“解读”和“运用”的工具。书中的每一页,都充斥着各种图例、符号、线条和数值,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地理信息表达系统。我尝试着去理解,为什么对于同一个地理要素,在不同的比例尺下,其符号的表现形式会存在差异。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地图绘制并非简单的“照搬”,而是一门需要根据信息载体和信息需求进行精确设计的艺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植被和土壤的图式表示印象深刻。那些细小的符号和颜色搭配,能够区分出不同的植被类型、土壤质地,甚至是其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这种精细化的表达,对于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领域的研究者来说,无疑是极为宝贵的。这本书的专业性极高,对于非专业读者而言,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学知识和测绘学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然而,正是这种专业性,保证了中国地形图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统一性,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地信基础。
评分当《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摆在我面前时,我立刻意识到,这并非一本适合闲暇时翻阅的书籍。它的每一页都像是精密的工程蓝图,充斥着各种规范、符号和表格。我尝试着去理解,为什么对于同一类地理要素,会存在如此多细致入微的区分。例如,不同的道路类型,在图式中有明确的符号区分,这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比如辨别道路的等级、承载能力等等。我发现,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其“标准化”的语言。它提供了一套普适的符号系统,使得无论何人、何地绘制的地形图,只要遵循这套标准,都能够被全球的地理信息使用者准确理解。这对于促进地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以及保障国家层面的地理信息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本书的专业性非常强,对于非测绘领域的人士来说,可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学和制图学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然而,正是这种高度的专业性,铸就了中国地形图的严谨、准确和权威,为科学研究、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地信支撑。
评分读完《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绝非一本能够让人“轻松翻阅”的读物。这本书的厚重感,不仅仅体现在纸张的物理堆叠,更在于它所承载的信息量以及对地图绘制领域严谨要求的集中体现。初拿到它,我的第一反应便是其“工具书”的属性。这不是一本用来消遣的书,也不是一本用来了解地图“长什么样”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本行业内的“圣经”,或者说是一套精密的“操作手册”。如果你是一位真正的地图制作者,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测绘工程师,还是初出茅庐的制图新人,这本书都将成为你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我特别注意到它对各种地形要素符号的规定,那种细致入微,甚至到了对线条粗细、颜色深浅、形状角度都有明确指示的程度,足以让人惊叹于国家标准制定的严谨与全面。它不仅仅是在告诉你“这里有一个山”,而是精确地告诉你“这个山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符号、什么样的颜色来表示,才能在二维平面上准确无误地传达出其三维的地理特征”。这其中的逻辑,涉及到地理学、工程学、信息科学等多个交叉领域,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理解和应用。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的专业术语可能会构成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但正是这种专业性,保证了中国地图测绘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让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绘制出的地形图,在信息传达上能够达到高度的协同与一致。它的价值,在于为无数地理信息成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翻开《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精密仪器的设计车间,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和精确计算。这本书的“内容”,与其说是文字,不如说是密密麻麻的图例、符号和表格,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地理信息表达体系。我尝试着去理解,为什么某些符号会是这个形状,为什么某些颜色会被选用。我意识到,这背后是长期的实践经验、科学研究以及对人类视觉感知规律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规定了“怎么画”,更是规定了“为什么要这么画”,以及“这么画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水系表示的规定所吸引,河流的宽度、水面的颜色、水底的符号,都根据其性质、流速、深度进行了精细的划分。这使得地图上的每一条河流,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线条,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能够帮助人们判断其通航能力、水文特征甚至生态环境。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的门槛确实很高,它需要一定的地理学和测绘学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但正是这种高度的专业性和规范性,保证了中国地形图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国际可比性,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地信基础。
评分我拿到《GB/T 20257-20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4部分 地形图图式》这本书时,脑海里immediately浮现出的是那些在地图绘制中心,一丝不苟工作的测绘工程师们。这本书的内容,并非是轻松易懂的散文,而是严谨、精确、甚至有些“冷酷”的规范。我仔细翻阅,发现书中的每一条规定,每一个符号,都凝聚着无数的经验和智慧。它详细地规定了各种地形地貌、水文、植被、交通、居民地等要素的表示方法,力求在二维的平面上,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世界的地理信息。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地物符号的标注,其大小、形状、颜色、甚至线条的粗细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比如,表示居民地的符号,其密度和大小能够直接反映出该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这本书的门槛可能很高,它需要一定的地理学基础才能真正理解其精髓。但对于正在从事测绘、地理信息、城市规划、甚至国防军事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圣经”,它指导着他们绘制出准确、统一、权威的地形图,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