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如何阅读一本书
:46.00元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郝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4-01-01
ISBN:9787100040945
字数:
页码:376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自1948年问世以来,在西方世界好评甚多,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销售艾德勒精选:《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听 如何说》。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关于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自问世以来,好评甚多,重版多次。书中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广阔视野。
目录
序言
篇 阅读的层次
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第三章 阅读的个层次:基础阅读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第二篇 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第三篇 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像文学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十九章 绾卧亩辽缁峥蒲br /> 第四篇 阅读的终目标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第二十一章 阅读与心智的成长
附录一 建议阅读书目
附录二 四种层次阅读的练习与测验
索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脑被碎片化的刺激喂养得越来越挑剔,很难沉下心来处理长篇、连贯的论述。这本书的结构本身就是对这种碎片化阅读习惯的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挑战。它的组织脉络非常清晰,从最基础的“阅读前的准备”到最高阶的“综合阅读”,层层递进,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操作指南。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读”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思考”的书。它把阅读活动视为一种思维训练,将那些模糊的直觉性的阅读技巧,量化并系统化了。比如,书中对“如何做笔记”的探讨,就颠覆了我过去随便画线和划重点的习惯,它强调了笔记应该服务于理解和回顾的结构性需求。通过实践书中的方法,我明显感觉到自己阅读的效率和留存率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读完一本书,可能一周后就忘了大半内容,但现在,核心的观点和结构框架能牢牢地在我脑海中扎根。这本书就像一个优秀的教练,它不是直接帮你跑完马拉松,而是教你正确的呼吸和步伐。
评分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处于一个阅读瓶颈期,每天翻了不少书,但似乎什么都没记住,就像是往一个漏底的篮子里装水。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地帮我堵住了几个关键的“漏洞”。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理解的层次”的细致区分。这不仅仅是“知道”和“不懂”的区别,而是一个多维度的光谱。它不像那些速成指南那样,用一些空泛的口号来激励你,而是深入到阅读行为的底层逻辑,探讨了“什么才算真正读懂了一本书?”这个问题。我记得有一段关于“阅读一个复杂的论证结构”的描述,它像拆解一台精密的仪器,告诉你螺丝钉在哪里,齿轮如何咬合,这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来说,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不是教你如何快速读完,而是教你如何慢下来,但更有效率地去“吃透”内容。读完之后,我再去翻阅那些以前觉得读不下去的经典,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副高清的透视图,那些原本模糊的边界和晦涩的连接点,都清晰可见了。这是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体验,阅读的深度直接决定了思想的广度,这本书就是那把精准的尺子。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知识的重量。我本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毕竟“阅读”这个行为本身似乎简单到不需要指导,但翻开扉页才发现,作者试图解构的,远不止是文字的组合。它更像是一张关于如何“进入”一本书的地图,把我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推向了一个主动的探索者。书中对不同类型书籍的划分和对应的阅读策略,简直是醍醐灌顶。以前读专业书籍,总觉得要像啃硬骨头一样,硬碰硬地去吸收每一个细节,结果常常是囫囵吞枣,合上书本后知识点散落一地。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明白了在不同阶段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角——比如,初读时的“主题把握”,中期的“批判性挖掘”,以及后期的“融会贯通”。特别是它强调的“提问式阅读”,让我开始学会与作者对话,而不是被动地听讲。这种转变是革命性的,它让阅读从一种负担变成了一种智力上的探险。我发现自己不再惧怕那些看似高深的论述,因为我已经掌握了寻找其核心论点的技巧。这是一本真正能够改变你与知识关系的书。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大部分关于“如何提升自我”的书籍都抱有一种天然的警惕,总觉得它们贩卖的不过是焦虑和廉价的成功学。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没有承诺任何快速回报,反而要求读者付出极大的心智努力,这反而让我更加信服。它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克制,不使用煽情的词汇,而是用清晰的逻辑和大量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我最喜欢它处理“超越文本”的部分,即如何将一本书的内容与我们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碰撞和整合。这部分内容触及到了更高层次的学习——不是记住信息,而是重塑认知。我开始有意识地去寻找作者的潜在假设、他的时代背景对他的影响,以及他遗漏了哪些重要的方面。这种反思性的阅读,让我不再将书本视为真理的唯一来源。它教会我,真正的智慧在于批判性地吸收和转化,而不是盲目地崇拜。这本书的价值,可能需要读者反复咀嚼才能完全体会,它像一坛老酒,存放越久,后劲越足。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普适性,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科研人员还是仅仅想提高日常阅读质量的普通人,都能从中受益。它的哲学深度是隐藏在实操技巧之下的,不是故作高深,而是对人类理解过程的深刻洞察。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待“阅读目的”的严肃态度,它促使我审视自己拿起一本书的初衷:是为了消遣,为了学习新技能,还是为了拓展生命的疆界?不同的目的,自然需要不同的阅读策略。书中对“阅读的愉悦性”也没有忽视,它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与阅读的乐趣,指出真正的乐趣往往源于克服挑战后的豁然开朗。它让我意识到,好的阅读体验不是轻松愉快的,而是充满挑战和发现的。这种建立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满足感,是任何娱乐活动都无法替代的。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是单纯地“浏览”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真正地“进入”到作者构建的世界中,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是一种阅读境界的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