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不:江苏,海南、青海、甘肃、西藏、内蒙古、新疆、宁夏 澳门、香港、海外、台湾除外地区都享受
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衡量,两本册子,作为同步练习,价格并不算低廉。这个价位,市场上有很多选择,很多其他品牌会附赠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字帖、听力资源,或者更精美的插图来吸引孩子。这套书的整体设计风格非常朴素,甚至可以说有些单调乏味。一年级的孩子,视觉刺激非常重要,好的排版和色彩搭配能让他们对手中的学习材料产生亲近感,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本练习册在这一点上处理得不够到位,语文和数学的版面布局变化不大,长时间盯着看,容易让孩子产生视觉疲劳。特别是数学的计算题部分,大量的数字堆叠在一起,缺乏必要的留白和图示辅助,对于需要依赖直观形象来理解数学概念的一年级新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减分项。我希望能看到更多色彩鲜明的图画来辅助理解应用题的场景,而不是仅仅依靠文字描述。总之,作为工具书,它完成了基础的知识点覆盖,但作为激发学习兴趣的载体,它显得有些过于严肃和刻板了。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套书的“人教版同步”标识抱有很高的期望,毕竟小学一年级的基础打不好,后面的学习会非常吃力,同步性是检验一套教辅好坏的首要标准。我希望它能紧密贴合课堂的教学进度和重难点,让孩子在学校学完新知识后,能立刻通过练习得到巩固和内化。但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它的同步性有点“时松时紧”。有时候,可能这个单元的知识点覆盖得还算全面,但讲解的深度和例题的选择,总觉得比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那些“敲门砖”式题目要偏向于表面。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有些创新题的设置,虽然标榜着是“典中点”,但它的出题思路和一年级孩子认知发展规律似乎有点脱节。一年级的学习,重点在于建立形象思维和初步的逻辑概念,过早地引入过于抽象或者绕弯子的应用题,反而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绕口”的事情。比如语文阅读理解部分,题目要求过于成人化,让一个刚学会拼音和简单汉字的孩子去分析复杂的语境和情感,这不像是“辅导”,更像是“拔苗助长”。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能够用更生动、更贴近孩子生活的故事或场景来设计练习,而不是用书面语堆砌起来的所谓“应用”。
评分最后谈谈我对“综合应用创新题”的失望之处。我购买这套书的初衷,就是想跳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培养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翻阅后发现,所谓的“创新”,很多时候只是把一个小学低年级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用一个略微复杂的故事背景包装起来,让孩子在读懂题意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部分的精力,而非真正去思考解题的逻辑。例如,语文中的一些看图写话练习,要求学生根据三张不相关的图片,写出一个有逻辑的连贯故事,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难度系数过高,容易导致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随意编造,而非进行有条理的组织和表达。数学上的“创新题”,也多是加减法混合运算,只是把它们放进了“买东西找零钱”或者“分糖果”的场景里。这些场景本身是好的,但题目设计得不够巧妙,没有给孩子留下足够的空间去探索不同的解题路径。我期待的是那种能启发孩子“咦,原来还可以这样想!”的巧妙设计,而不是一眼就能看穿其底层逻辑的简单包装。总的来说,这套书更适合作为课后巩固的“标准答案检索器”,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思维训练营”。
评分这本号称“赠纠错”的练习册,名字听起来倒是挺吸引人的,毕竟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在学习的路上少走弯路呢?我当初也是冲着这个“纠错”的噱头买的,想着能帮孩子把基础知识点掌握得更牢固。然而,实际的使用体验嘛,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首先,从装帧上看,两本小册子,语文和数学分开,这点倒是挺方便携带的,不像有些一套书厚得像砖头一样。纸张的手感还算可以,印刷清晰度也达标,至少孩子在做题的时候不会因为看不清字迹而感到费劲。但是,当我翻开具体的内容时,那种期待感就开始慢慢消退了。试题的难度设置,感觉更像是对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和机械性练习,缺乏那种真正能激发孩子思考、拓展思维的“综合应用”创新题。很多题目,说白了,就是把课本例题换了个说法再考一遍,孩子只要记住了书本上的固定解法,就能轻松应对,这对那些真正想要拔高学习的同学来说,帮助实在有限。当然,对于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大量重复巩固的孩子,或许能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但对于我们家这个,感觉像是“陪跑”性质的练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惊喜。特别是数学部分,所谓的“创新题”,很多时候只是在应用场景上做了微小的改动,核心的计算和逻辑并没有提升一个层次。
评分关于“赠纠错”这三个字,我必须得好好说道说道。既然号称赠送纠错服务或者指导,我自然是想看看这份“纠错”的含金量究竟如何。毕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辅导的专业性有限,有一套权威的、及时的纠错机制是多么重要啊!然而,这套书在这方面的体现得非常模糊和被动。它似乎仅仅意味着“答案和解析在书的最后”,而不是一个主动的、互动的纠错过程。所谓的解析,说实话,对于那些简单错误,写得还算清楚,能帮助家长理解孩子错在哪里。但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深入剖析的、关于思维定势造成的错误,解析就显得敷衍了。它只是机械地展示了正确的步骤,但没有深入探讨“为什么会错”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错误”。这使得“纠错”这个卖点,实际上沦为了“提供标准答案”而已。如果只是提供答案,那么任何一套习题集都可以做到,无需特意用一个醒目的词语来强调。我更倾向于那种有配套学习App,可以扫码听取老师讲解错误思路的资源,这样才真正体现了“纠错”的价值。这本练习册在这方面,显得过于传统和保守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