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给我的孩子讲气候变化
:15.00元
作者:【法】扬科维奇 ,周小珊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624603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至简的话语,至深的启示。
在法国已成为青少年人手一本的畅销书。
气候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已经无法忽视,环境问题迫在眉睫,气候究竟与我们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吗?
这是一套向青少年传授基本价值观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提倡宽容精神的精品丛书,它将引导青少年思考一个个当活中的问题。丛书由法国专家和作家撰写,从法国出版社Seuil引进版权。此次精心挑选适合国内青少年阅读的20种,首推16种,另4种正在翻译中,计划2012年3月左右推出。
内容提要
这是一本讲述环境、气候、能源的小书,它会让孩子们激情澎湃。通过父亲与女儿对话的方式,它为我们地解释了温室效应的成因和各种能源的特点,描述了我们地球的环境与能源现状。气候与能源关系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居住环境、交通、饮食、职业、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但是我们对能源的无限索取和对环境的肆意破坏,将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进而引发社会灾难。如何避免我们这些石油依赖者走入绝境?答案尽在父女的问答中。
目录
1 气候在变化
2 当海水上涨
3 大
4 石油的传说
5 天价石油
6 你我的挑战
作者介绍
让-马克·扬科维奇(Jean-MarcJancovici,1962—):法国工程师、能源与气候专家、教师。他于1986年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通讯学院,后成为法国环境与能源管理署的顾问。著作主要有:《气候的未来——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天气》《温室效应,我们会改变气候吗?》《请加满油!能源问题的解决办法》《现在就开始!三年拯救世界》。
周小珊:南京大学与巴黎第八大学法国文学博士。2003年任教于南京大学法语系,2005年定居法国,现为法国阿尔多瓦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从事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和翻译学研究。主要译作有加缪的《个人》(与袁莉合译)、贡斯坦的《心心相诉》、阿梅特的《布莱希特的情人》、科克托的《关于电影》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体现在它对气候变化这一宏大议题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和伦理维度进行了细腻的剖析。作者没有将气候变化简单地归咎于某个单一的群体或技术失误,而是将其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它探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发展阶段中所承担的责任差异,以及气候变化对全球弱势群体造成的不成比例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尤其发人深省。它促使我跳脱出仅仅关注“温度计上的数字”的思维定势,去思考这种环境危机如何加剧了社会不平等和地缘政治的紧张。作者在平衡历史事实与未来展望时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深刻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它引导读者去思考:我们究竟希望给下一代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种超越了单纯科普范畴的哲学层面的追问,让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升华。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部引导我们进行深刻社会自我反思的引导手册,它的影响力是长久而深远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感处理得极为巧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和数据,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框架。从大气层的工作原理,到温室气体扮演的角色,再到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脉络,作者似乎非常懂得“铺垫”的重要性。每一章节都像是在为下一章做精心的准备,使得整个气候变化的故事线索清晰、逻辑严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复杂科学机制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那种生动形象的比喻,瞬间就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它将地球比作一个正在发烧的病人,将温室气体比作厚厚的毯子,这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即便是对科学背景一无所知的人,也能立刻明白问题的核心所在。而且,这本书的论证过程非常扎实,它引用了大量可靠的、跨越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但又巧妙地将这些“硬核”内容融入到流畅的叙事之中,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硬邦邦的教科书感觉。这种处理方式,让我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批判性地看待信息,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结论。可以说,它提供给读者的不仅是关于气候变化的知识,更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用柔和的蓝色和绿色调勾勒出的地球景象,既充满了希望又带着一丝严肃的思考。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了解到它的,起初我还担心内容会不会过于专业或者枯燥,毕竟气候变化这个话题听起来就让人有点头大。但翻开第一页后,那种担忧立刻烟消云散了。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就像是邻家一位睿智的长辈在娓娓道来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故事。它没有用那些复杂的科学术语来吓唬读者,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感知到的变化入手,比如夏天越来越热,暴雨越来越频繁,甚至是身边植物花期的微妙变化。这种“从身边发现世界”的切入点,让我这个对气候科学不太了解的普通读者也能迅速找到共鸣点,并且开始关注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悄然发生着异样的自然现象。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会让人觉得信息量过载,更不会为了迎合大众而牺牲掉科学的严谨性,这需要作者在内容组织和语言润饰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光是阅读的过程,就仿佛经历了一次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深度对话,让人在感到一丝紧迫感的同时,也收获了如何去理解和保护这份美好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无疑是加分项,它让阅读体验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所拿到的版本,纸张的质感非常舒适,墨色的深浅和字体的选择都体现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更令人惊喜的是,书中穿插的插图和图表设计,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它们既有科学图表的精准性,又不失现代设计的简洁美感。那些关于冰川融化速度、全球温度上升曲线的图示,不再是枯燥的线条堆砌,而是被设计成富有冲击力和叙事感的视觉元素,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我常常会停下来,仔细端详那些关于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配图,它们不仅仅是信息的补充,更是情感的催化剂,它们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的故事。这种将严肃议题与优美视觉体验完美结合的做法,非常符合当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它证明了即便是讨论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也可以用一种积极、美观的方式去呈现,从而更好地吸引人们去了解和思考,而不是仅仅因为主题的严肃性而望而却步。
评分如果说这本书有什么特别之处,那一定是在于它对“行动”的探讨。许多关于环境的书籍,在描述完问题有多严重之后,往往就戛然而止,留下读者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但这本书则展现出一种建设性的乐观主义精神。它并未回避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但更着重于描绘人类社会正在采取和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从国际合作层面的政策博弈,到社区层面的微小改变,再到个人生活中可以践行的环保理念,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同时也非常接地气。它没有采用说教的口吻,而是以一种鼓励和赋能的姿态,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岛,每一个小的努力汇聚起来都有可能改变潮水的方向。书中列举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创新性的技术,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极大地鼓舞了我的士气,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科学家或政治家的责任,而是我们每个人的“在场”。读完后,我立刻去审视了自己家里的能源使用习惯,并且开始思考如何更有影响力地参与到公共讨论中去。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知识传递:它不仅让你“知道”,更激发你去“做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