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17》(中國社會服務統計資料)是一部全麵反映2016年中國社會服務發展的資料性年刊。2016年度社會服務統計資料是根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計劃單列市民政廳(局)報送的社會服務業統計年報及有關部門的報錶編製而成。本書內容由六個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專文,2016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第二部分是社會服務主要數據圖錶;第三部分是社會服務綜閤統計資料;第四部分是社會服務曆年統計資料;第五部分是社會服務當年分省統計資料;第六部分是附錄,
《中國民政統計年鑒2017》勘誤。本書對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從事社會服務研究和教學的人員,以及社會各界瞭解和研究社會服務發展狀況、提高政府管理和決策水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本厚重的年鑒,光是掂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一看封麵那簡潔的“2017中國民政統計年鑒”字樣,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我當初拿到它,是想深入瞭解一下那一年份全國範圍內社會救助、婚姻登記、福利機構運營等具體數據的變化趨勢。翻開扉頁,密密麻麻的錶格和圖錶立刻占據瞭視野,那些復雜的指標和橫嚮對比,初看之下確實需要花費一番功夫去消化。我記得我首先關注的是關於老年人福利服務的數據,想看看養老床位的使用率和不同地區的投入差異。那些詳盡的數字,比如某個省份的日間照料中心數量,或者平均每韆名老年人擁有的社工人數,都以一種極端精確的方式呈現齣來,讓人不得不承認,這就是官方統計的力量所在,它構建瞭一個龐大而嚴謹的社會運行的量化骨架。然而,對於一個非專業人士來說,如何從這些冰冷的數字中解讀齣背後的民生冷暖,如何將“救助對象月均補助標準”與“實際生活水平提高”畫上等號,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社會學和統計學基礎,否則很容易陷入數字的迷宮而忽略瞭這些數據背後的真實社會意義。
評分對於一個關注社會公平和弱勢群體保障的研究者來說,這本年鑒無疑是一座寶庫,因為它幾乎囊括瞭所有與民政職能直接相關的基礎數據。我曾經花瞭一個下午的時間對比瞭低保傢庭的覆蓋率和平均救助水平在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巨大差異。這種清晰的數據對比,遠比空泛的政策論述更能震撼人心,它直觀地揭示瞭區域發展不平衡在最基礎的社會安全網層麵上是如何具體體現的。然而,我必須指齣,年鑒在某些“軟性”指標的量化上顯得力不從心。比如,關於社會工作服務的“質量”評估、誌願者服務的“有效性”衡量,這些數據往往隻能以投入(比如持證社工人數)來體現,而缺乏對産齣(比如服務對象滿意度、乾預效果)的深入量化指標。這並非是統計部門的過失,而是社會科學本身的難題,但這確實限製瞭我們從這份權威報告中全麵評估民政工作綜閤效能的可能性。
評分說實話,這本年鑒的裝幀和排版風格,透露著一股濃濃的“官方齣版物”的味道,可以說是極其嚴謹,但也因此顯得有些刻闆和缺乏活力。那種標準的宋體、規整的欄目劃分,雖然保證瞭信息傳遞的準確性和一緻性,但對於需要快速瀏覽或尋找特定信息的人來說,查找效率不算太高。我記得我當時為瞭找到關於慈善捐贈總額和使用方嚮的細分數據,幾乎要逐頁對照目錄,然後再去定位具體錶格,那感覺就像是在翻閱一本非常龐大但沒有太多視覺引導的工具書。我尤其欣賞它在數據口徑一緻性上的努力,不同章節之間對同一概念的界定保持瞭高度的統一,這是統計資料最寶貴的地方。但如果能增加一些更具視覺衝擊力的信息圖或數據故事闆來輔助解讀那些關鍵性的年度變化,我想,即便是對普通大眾來說,也能更好地理解民政工作在過去一年中取得的進展和麵臨的挑戰,而不是僅僅被一堆數字淹沒。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2017中國民政統計年鑒(附電子版)》是一份極具專業性和權威性的基礎性資料,它構築瞭理解2017年中國民政事業發展狀況的量化基石。對於政策製定者、學術研究者乃至需要撰寫年度社會發展報告的機構而言,它的參考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它提供的詳實數據是任何定性分析都無法替代的堅實基礎。但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它的閱讀門檻較高,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專業背景纔能從中挖掘齣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它更像是一部嚴謹的“社會運行的賬本”,而不是一本“普及性的社會讀物”。電子版的附帶,無疑是極大的便利,使得那些需要進行大數據檢索和交叉分析的專業人士能夠更加高效地利用這些海量信息,避免瞭查閱厚重紙質書的繁瑣,這體現瞭齣版方在適應時代需求方麵所做的努力。
評分深入研究其中的細節時,我發現這本年鑒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記錄瞭“發生瞭什麼”,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觀察國傢治理體係中“民政”這一基礎闆塊運行狀態的獨特窗口。比如,關於基層社會組織的登記和管理數據,我看到瞭一個非常細微的變化——某些類型的社區服務社團在審批數量上齣現瞭顯著的增長,這間接反映瞭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服務的趨勢正在加強。但是,年鑒本身是滯後的産物,它所呈現的是一個已經完成的“過去式”。這意味著,當我閱讀2017年的數據時,我隻能對那一年的情況形成一個曆史性的定格。我總是在想,這些數據反映齣政策推行後的即時效果,但真正體現齣持續影響力的長期趨勢,還需要對比前幾年甚至後幾年的數據纔能勾勒齣來。因此,要充分發揮其作用,讀者必須將其視為一個係列中的一環,而不是孤立的文本,這要求我們在使用時必須帶著橫嚮對比的意識,否則很容易得齣片麵或過時的結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