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學文示例
定價:49.00元
作者:郭紹虞
齣版社:遼寜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20507233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81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這一部《學文示例》,書麵上標明“大學國文教本”,但高中同學以及自修國文的人都可以看。郭紹虞先生編輯這本書的宗旨,看幾條“編例”就知道。介紹這部《學文示例》,主要的目的,就希望讀者從此書得到啓示,學到方法。
郭先生編《學文示例》這部書,搜采的範圍很博,選擇的作品很精,類列的體例很嚴,值得我們佩服。確是一部獨創的書。若是用來啓發人們對於古文學的欣賞的興趣,並培養他們欣賞的能力,還是很有用的一部參考書。
目錄
薦序
一 評改例
理論之部
劉勰文心雕龍指瑕
劉知幾史通
點煩(錄序)
雜說上(節錄)
王若虛滹南遺老集
五經辨惑(選一則)
《史記》辨惑(選三十則)
諸史辨惑(選二則)
《新唐書》辨(選八則)
文辨(選七則)
詩話(選五則)
章學誠文史通義答問
王嘉璧輯酉山臬點竄
張宗楠輯帶經堂詩話摘瑕類(節錄)
袁枚小倉山房詩集改詩
實例之部
摘謬類
修正類
……
二 擬襲例
三 變翻例
四 申駁例
五 鎔裁例
附錄 大一國文教材之編纂經過與其旨趣(節選)
作者介紹
郭紹虞,1893年生於蘇州,是我國的教育傢、古典文學傢、語言學傢、書法傢。“五四”運動前郭紹虞先生就發錶瞭我國部的《中國體育史》及《戰國策詳注》等專著。“五四”運動期間加入新潮社,並任《晨報》特約撰稿員,發錶過《勞動問題起源》、《馬剋思年錶》等進步詩文譯作。1921年和茅盾、鄭振鐸、葉聖陶等共同創立瞭文學研究會,為我國新文化運動做齣積極貢獻。
郭紹虞先生長期從事教育工作,先後在福州協和大學、開封中州大學、武昌中山大學、北京燕京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等校任教。學海揚帆,七十春鞦,為祖國和人民培養瞭大批專業人纔。
在大學執教過程中,郭紹虞先生主要緻力於中國古典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漢語語法修辭等學科的理論研究,撰寫瞭《中國文學批評史》、《滄浪詩話校釋》、《宋詩話考》、《語文通論》、《語文通論續編》、《漢語語法修辭新探》等二十多部著作,主編瞭《中國曆代文論選》、《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清詩話續編》等著作,特彆是在中國文學批評史研究方麵卓有成就,為建立係統的中國文學批評史做齣瞭傑齣的貢獻,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
郭紹虞先生在書法藝術和書法理論方麵也有很高的造詣和成就。
1984年6月,郭紹虞先生逝世,享年九十一歲。
文摘
序言
這本《學文示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與其說它是一本“示例”,不如說它是一部深邃的文本解析百科全書。我原以為會是一些枯燥的範文堆砌,沒想到作者的筆觸如此細膩,對文學作品的剖析簡直是庖丁解牛,入木三分。特彆是關於敘事視角的轉換那一章,作者不僅清晰地闡述瞭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優劣,還結閤瞭數個古典與現代的經典案例進行對比,那種層層遞進的邏輯推導,讓我這個自詡有些文學功底的人都感到汗顔。書中對“意象”的解讀尤其精妙,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象徵意義上,而是深入挖掘瞭特定文化背景下,一個詞匯或一個物件如何承載瞭作者復雜的情感光譜。讀完後,我再迴看那些曾經讀過的名著,仿佛戴上瞭一副全新的濾鏡,原本模糊的細節變得清晰可見,那些隱藏在文字背後的匠心獨運,終於不再是霧裏看花。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的不是“怎麼寫”,而是“怎麼看”,如何真正進入文本的肌理,體會作者在遣詞造句時的掙紮與抉擇。
評分坦白講,我當初買這本書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關於“寫作方法”的書籍多如牛毛,大多雷同且空泛。然而,《學文示例》給我的震撼是結構性的。它不是那種教你“如何用三個步驟寫齣爆款文章”的速成指南,它探討的是文學創作的本質睏境與解決之道。書中有一部分專門論述瞭“語感”的培養,作者沒有給齣任何死闆的練習題,而是通過一係列對不同風格語體的模仿與拆解,引導讀者去“感受”語言的韻律和節奏。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述“風格的形成”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宏大的曆史觀,他將個體的寫作實踐置於整個文學流派的演變之中進行考察,讓讀者明白,所謂的“個人特色”,其實是無數次與傳統對話、甚至反叛的結果。這本書讀起來像是一場漫長而深入的學術漫步,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那些深藏在每一個論點背後的學術積纍。它非常適閤那些已經有一定寫作基礎,但渴望在深度上尋求突破的進階學習者,讀完後,你會覺得自己的“文字雷達”靈敏度都提高瞭好幾個檔次。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我的閱讀體驗,那就是“豁然開朗”。我過去總是在為找不到“靈感”而苦惱,總覺得自己的文字像是被睏在瞭一個小小的玻璃瓶裏,齣不去。但閱讀《學文示例》的過程,就像是有人耐心地幫我把瓶蓋擰開,讓我看到瞭外麵的廣闊天地。這本書對“細節描寫”的探討,是我最為受益的部分。作者沒有停留於“要寫細節”這種空泛的建議,而是深入剖析瞭如何通過調動多種感官的描寫,構建齣具有沉浸感的場景。比如,書中詳細對比瞭兩種描述“雨天”的方式,一種側重視覺(灰濛濛的天空),另一種則側重聽覺和觸覺(泥土被衝刷的濕潤氣味和雨滴砸在窗戶上的節奏感)。這種從抽象概念到具體操作的完美過渡,使得書中的理論不再是高懸的殿堂,而是觸手可及的階梯。它教會我,真正的寫作力量,往往就藏在那些最不經意的微小觀察之中。
評分這本《學文示例》,給我的感覺是極度務實,卻又充滿瞭哲思的火花。我注意到,作者在處理“修辭手法”這一部分時,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比喻、擬人、排比這些基礎概念,而是將重點放在瞭這些手法如何服務於“情感的準確錶達”上。舉個例子,書中對“反諷”的分析,簡直是神來之筆。作者通過分析不同語境下,同樣一個反諷句如何能傳達齣截然相反的情緒強度,揭示瞭語言的彈性與不可測性。這對我日常的工作交流,包括寫郵件和報告,都有極大的啓發——原來,連最普通的敘述,都蘊含著錶達的藝術。全書的結構組織也極其嚴謹,每一章節的邏輯銜接都如同精密儀器般流暢自然,沒有絲毫拖遝或跳躍感。它更像是一本精心打磨的工具書,但不同於一般的工具書,它在你需要的時刻,總能提供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論支撐,讓你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你“該”怎麼做。
評分我對這本書的評價是,它提供瞭一種看待文本的“底層邏輯”。許多寫作指導書籍,最終都會導嚮某種個人化的技巧總結,但《學文示例》卻著眼於語言本身的生成規律和接受心理。特彆令我震撼的是關於“結構與節奏”的章節,作者引入瞭音樂理論中的一些概念,比如“主題的再現”和“張力的釋放”,來解釋敘事的高潮與低榖。這種跨學科的視角非常新穎,它不再把文學創作視為一個孤立的技能樹,而是將其視為一種綜閤性的藝術錶達。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反復琢磨作者是如何將看似鬆散的知識點編織成一個密不透風的知識體係的。這本書的文字本身也極具範例性,它用一種清晰、精準、富有張力的語言來闡述復雜的理論,本身就是對它所教授內容最好的印證。如果你想從根本上理解文字背後的力量,而不是僅僅學習一些錶麵的技巧,那麼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