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学心理学(第六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教材)
定价:39.00元
作者:姚树桥,杨彦春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7170703
字数:
页码:
版次:6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章 绪论
节 医学心理学概况
一、定义、范围、性质及旧的
二、医学心理学的相关学科
第二节 医学模式的转变
一、西方医学与生物医学模式
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三、医学心理学与我国医学模式的转变
四、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方法学的特殊性
二、研究过程类型及方法
第四节 医学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
一、我国医学心理学产吐的背景
二、我国医学心理学科的现状
三、我国医学心理学科发展趋势
四、我国医学心理学工作者的培养
第二章 心理学基础
节 心理现象及其本质
一、心理现象
二、心理的本质
第二节 认知过程
一、感觉
二、知觉
三、记忆
四、思维
五、想象和表象
六、注意
第三节 情绪和情感过程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三、情绪的功能
四、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五、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六、表情
七、情绪的理论
第四节 意志过程
一、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和特征
二、意志的品质
第五节 人格
一、概述
二、需要
三、动机与挫折
四、能力
五、气质与性格
第六节 心理的生物与社会基础
一、心理的生物基础
二、心理的社会基础
第三章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节 概述
一、人的发展与生命周期
二、健康与心理健康
第二节 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期及婴幼儿期
二、幼儿期
三、儿童期
第三节 青少年与青年心理健康
一、青少年期
二、青年期
第四节 中年期心理健康
一、中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二、中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五节 老年期心理健康
一、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二、老年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四章 主要理论流派
节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理论
一、经典精神分析理论
二、现代精神分析的发展
三、心理动力学理论的临床应用举例
第二节 行为学习理论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二、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三、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社会学习理论
五、行为学习理论的临床应用举例
第三节 认知理论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二、认知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二、人本主义理论临床应用举例
第五节 心理生物学理论
一、主要的理论内容
二、心理生物理论临床应用举例
第五章 心理评估
节 心理评估概述
一、心理评估的概念及作用
二、心理评估的方法
三、心理评估的一般过程
四、心理测验发展
五、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条件
六、应用心理测验的基本原则
七、心理测验的类型及应用
第二节 智力测验
一、智力、智商和智力水平的分级
二、常用智力测验和发展量表
第三节 人格测验
一、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
二、艾森克人格问卷
三、卡特尔 项人格因素问卷
第四节 神经心理测验
第五节 评定量表
一、概述 l
二、自评量表
三、他评量表
第六章 心理应激
节 总论
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三、心理应激的意义
第二节 应激源
一、应激源的定义与分类
二、应激源的研究
第三节 应激过程的中介机制
一、应激的心理中介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第四节 应激反应
一、概念
二、应激的生理反应
三、应激的心理反应
第五节 应激的医学后果
一、应激的后果
二、应激的医学后果
第六节 应激的管理
一、概述
二、应激的管理的切入点
三、应激易感模型
四、系统的应激管理方案
第七章 心身疾病
节 心身疾病的概述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
二、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
三、心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
一、原发性高血压
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三、糖尿病l
四、哮喘
五、消化性溃疡和功能性胃肠病
六、经前期情绪障碍
七、肿瘤及其心理问题
第八章 异常心理
节 异常心理概述l
一、异常心理的概念
二、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和判别
三、异常心理的分类
第二节 常见的异常心理
一、焦虑障碍
二、抑郁障碍
三、躯体形式障碍
四、人格障碍
五、睡眠障碍
六、进食障碍
七、自杀行为
第九章 健康行为
节 健康行为与行为转变
一、健康行为
二、行为转变的理论
第二节 烟、酒和网络成瘾
一、吸烟
二、饮酒与酗酒
三、网络成瘾
第三节 饮食、运动与肥胖
一、饮食
二、锻炼
三、肥胖
第四节 与性传播疾病
一、
二、性传播疾病
第十章 病人心理
节 病人心理概述
一、病人概念与病人角色
二、病人的求医与遵医行为
三、病人的心理需要
第二节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与基本干预方法
一、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
二、病人心理问题的基本干预方法
第三节 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
一、不同病期病人的心理特征
二、临终病人的心理特征
三、手术病人心理问题及干预
四、癌症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五、器官移植病人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六、医疗美容领域中的心理问题及干预
第十一章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节 医生角色与医疗行为 。
一、医生角色 .
二、社会文化因素对医疗行为的影响
第二节 医患关系
一、医患关系的定义
二、医患关系的基本结构
三、医患关系的特点
四、医患关系的类型
五、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
第三节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医患关系应建立在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基础上
二、医患关系应该保持职业的关系
三、处理好“移情”和“反移情”的问题
四、良好的医患沟通
第四节 医患沟通 l
一、医患沟通的定义
二、医患沟通的形式
三、医患沟通的层次
四、医患沟通的功能
五、医患沟通的基本方法
第十二章 心理干预概述
节 心理干预概述
一、概念
二、心理干预的内容与方式
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第二节 心理治疗
一、概述与简史
二、心理治疗的范围
三、心理治疗基本过程和原则
四、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
第十三章 心理干预各论
节 精神分析与心理动力学治疗
一、经典精神分析疗法
二、客体关系取向的心理治疗
第二节 行为疗法
一、行为疗法概况
二、行为疗法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适应证和评价
第三节 认知疗法
一、概况
二、方法
三、认知治疗适应证
第四节 以人为中心疗法
一、概况
二、方法
三、适应证与评价
第五节 森田疗法
一、概况
二、方法
三、适应证与评价
第六节 暗示和催眠疗法
一、暗示疗法
二、催眠疗法
第七节 家庭治疗
一、概况
二、方法
三、适应证与评价
第八节 团体治疗
一、概况
二、方法
三、适应证和评价
第九节 危机干预
一、概况
二、危机干预的实施方法
三、危机干预中的相关问题
第十节 临床心理会诊服务
一、概况
二、方法
三、适应证与评价
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作者介绍
姚树桥 男,1959年5月生于湖南省溆浦县,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南大学医学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长、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第二轮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主编、《World J.Psychiatry》编委。
杨彦春 女,1957年出生于四川乐山。精神医学教授,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卫生部心理咨询热线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德心理治疗研究院理事,中国残疾人协会心理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常委,中国神经科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常委,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分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四川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临床心理部主任。
副主编简介
杨艳杰 女,1965年11月生于吉林。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医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务理事。主持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及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30余项;以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0项,主编*规划教材及著作20余部,在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黑龙江省2008年“感动龙江”年度人物,黑龙江省医务工作者。
潘 芳 女,1962年7月生于山东临沂。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中目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理事,山东省心身医学会副会长。从事教学工作29年。主持医学心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校级精品课程、医学心理学校级双语示范课程、脑与行为科学的基础与应用校级全英语课程.主持国家、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赵旭本 男.1962年2月生于贵阳。德国海德堡大学医学博士。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精神医学、哲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人文与行为科学教研室主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世界心理治疗学会副主席,卫生部疾病控制与预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教30年。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国际心理治疗奖,为心理治疗、文化精神医学领域学术带头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全国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对心理学领域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了解医学心理学知识的途径。这本书的出现,无疑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我欣赏书中贯穿始终的严谨学术态度,每一个观点都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和论证,让我能够信赖其传递的知识的可靠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不仅讲解了理论知识,还融入了大量的临床实践案例,这对于理解这些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至关重要。例如,关于情绪调节的章节,书中不仅仅罗列了各种调节情绪的方法,还结合了具体的临床案例,分析了不同方法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和效果,让我对如何帮助他人解决心理困扰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的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介绍,也让我对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我不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但我相信这本书所包含的知识,对于提升我作为普通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理解身边人的心理状态,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扎实”。它不像市面上一些通俗心理读物那样,以猎奇或夸张的方式吸引眼球,而是以一种非常沉稳、专业的姿态,引领读者进入医学心理学的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概念的界定,总是力求清晰、准确,避免了模棱两可的说法,这对于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至关重要。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学习,虽然是专业的学术著作,但并没有让人望而却步的晦涩感。作者们似乎非常善于将复杂的理论用相对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并且在关键之处辅以图表和示意图,极大地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我之前对一些心理学概念一直存在模糊的认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找到了清晰的答案,也对很多原先不理解的现象有了新的解释。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知识的宝库,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信息和启示,让我对这个学科充满了敬畏和探索的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方,但初次拿到手时,我并没有立刻被它深深吸引。直到我翻开了第一页,那种厚重感和印刷的质感就扑面而来,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知识载体。书的装帧非常牢固,即使经常翻阅,也不用担心会散架。纸张的触感也很舒适,不是那种过于光滑或者粗糙的类型,对眼睛非常友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内页的排版设计也十分考究,字号大小适中,行间距留白合理,使得整个阅读过程都显得非常流畅。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逻辑清晰,即使是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人,也能很快找到阅读的切入点。我尤其喜欢书中一些插图的绘制风格,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其具体内容,但单就视觉呈现而言,就足以体现编者在细节上的用心。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物理形态上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印象,这无疑为我接下来深入学习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评分我非常看重一本书的实用性和知识的深度,而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从目录来看,它涵盖了医学心理学非常广泛的范畴,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几乎无所不包。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人际交往和沟通心理学的内容,这对我日常工作和生活都有直接的帮助。书中对不同沟通模式的分析,以及如何有效化解冲突的策略,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尝试将书中一些关于积极倾听的技巧运用到与同事的交流中,发现效果确实显著。另外,这本书对于如何理解和应对压力、焦虑等情绪困扰的介绍,也让我感到非常受用。它不仅仅提供了理论上的解释,更重要的是,还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和建议,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是可以立即应用到生活中的。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看待和处理人际关系及个人情绪的全新视角,让我觉得自己的心理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评分拿到这本教材之后,我立刻被它强大的内容系统所吸引。虽然我是一名普通读者,对医学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了解有限,但从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和目录来看,它无疑涵盖了该领域的核心知识体系。每一章的开头都点明了本章的学习目标,这对于读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设计,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方向。每部分内容的展开都显得逻辑严谨,从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复杂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我注意到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这说明其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复杂心理学理论的解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即便是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而且,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让我能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加深理解。我个人对书中关于人类行为动机的探讨部分非常感兴趣,虽然还没来得及细读,但仅仅是目录上的标题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期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关于自我和他人行为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