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 书法系列丛书:文徵明真书千字文
定价:66.00元
作者:班志铭,班正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59300201
字数:
页码:8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书法系列丛书:文徵明真书千字文》是文徵明的小楷,以晋唐小楷为基础,具体地讲,师法锺繇《宣示表》、王羲之《黄庭经》和欧阳询《九成宫》等,并能变革元人软弱秀媚的习气,力求古朴苍劲,以传达魏晋小楷端庄流利、刚健婀娜的气韵。文徵明立足于晋唐之间,以一种新的认识,把小楷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此次,特精选底本,全文放大,通篇译文,无缺字本。碑帖全貌崭新的特点,修补了残损缺失之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名对中国古代书法史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近期有幸接触到了《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中的《文徵明真书千字文》。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原作的极致还原与细致呈现。我曾阅读过不少关于文徵明的书法介绍,但往往受限于书本尺寸,难以窥见其笔法的精妙之处。而这本放大本,仿佛将文徵明的墨迹直接置于我的案头,每一个字的笔画都清晰可见,甚至连笔尖划过纸张时留下的细微痕迹都仿佛触手可及。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徵明在真书创作上的独到之处,他如何将行书的流动感融入到严谨的楷书结构中,使得他的作品既有法度又不失灵动。通过放大版的呈现,我不仅看到了字形的美,更感受到了背后蕴含的深厚学养与艺术功底。这不仅仅是一本临摹的字帖,更是一扇了解文徵明艺术世界的大门,让我得以在视觉上与大师进行一次深层次的交流,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
评分我是一位对中国古典书法有着浓厚兴趣的收藏者,近来偶然间接触到了这套《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并对其中文徵明的真书《千字文》尤为着迷。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我书法收藏领域的一次意外惊喜。首先,其“放大本”的设计理念就极具前瞻性,它打破了传统小尺寸碑帖的局限,将每一字的细节都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我这样追求原碑原帖神韵的收藏者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我能够仔细地观察文徵明运笔时每一处力度的变化,体会他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枯湿来塑造字体的生命力,以及他对于结构布局的精妙安排。放大后的字形,让我能够超越单纯的“看字”,进入到一种“读字”的境界,去感受文徵明当时创作时的心境与功力。这本书的纸张选择、装帧设计也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整体而言,它不仅是一本临帖范本,更是一件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的教师,我深知一本好的碑帖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文徵明真书千字文》的出现,无疑是我教学工作中的一大助力。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放大本”的设计,这完美解决了传统小字帖在细节呈现上的不足。文徵明的真书《千字文》,笔画的精妙之处,结构的严谨之法,在放大之后,能够被学生一览无余。我常常会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文徵明笔端的提按,墨色的枯湿变化,以及横竖撇捺的走向。这些细微之处,决定了一幅字的好坏。而这本放大本,正是将这些关键点清晰地展现出来,使得学生在临摹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模仿和学习。这本书的出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徵明的书法精髓,更能培养他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能力,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文徵明真书千字文》,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明代文人墨客的雅集之中。书中那一个个笔力遒劲、结构精巧的字,不仅是纸上的墨迹,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瑰宝。放大本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满足了我这样一个书法爱好者对细节的渴求。以往在网上或是在小尺寸的书籍中看到的,总觉得意犹未尽,总有些微妙的笔触被忽略,而这本放大本,让文徵明的每一个起笔、收笔,每一个转折、提按,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如同亲临先生的案头,感受他运笔的力度与韵律。特别是那些原本不易察觉的飞白,在这放大的字形中,犹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淌,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仔细揣摩着每个字的结体,揣摩着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层次感,仿佛能听到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感受到先生下笔时的沉静与专注。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古人精神的对话,一次对传统书法艺术深刻的体验。它让我对“千字文”这一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千字背诵,而是充满了艺术审美的对象。
评分作为一个对书法艺术充满好奇和热情的年轻人,我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既经典又易于学习的书籍。当我看到《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中的《文徵明真书千字文》时,我感觉我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首先,这本书的“放大”设计,让我这个初学者不再因为字小而感到沮丧。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精美的画,清晰地展现在我眼前。我能够仔细地观察文徵明先生是如何将每一个笔画写得那么有力量,那么有美感。我喜欢看他写字时的那种流畅感,虽然是真书,但却一点也不呆板,充满了生命力。这本书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字如其人”,文徵明先生温文尔雅的气质,在他的字里行间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我每天都会花一些时间来翻阅这本书,感受它带给我的艺术熏陶,这让我对书法学习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评分我是一名资深的艺术品鉴赏者,对于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有着深厚的造诣和敏锐的洞察力。近期,我购入了《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中的《文徵明真书千字文》,并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本书在呈现方式上可谓独树一帜,其“放大本”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鉴赏价值。文徵明的真书《千字文》,本就以其精妙的笔法和严谨的结构著称,而在放大之后,其艺术魅力更是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文徵明运笔时每一个细微的动作,例如笔尖的提按,墨色的枯润,以及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这些原本在小尺寸的碑帖中难以辨别的细节,在放大本中都一览无余。这不仅对于书法学习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对于我这样的鉴赏者而言,也是一次深入理解作品的绝佳机会。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书法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
评分我对文徵明的书法素来十分景仰,尤其是他的真书《千字文》,更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偶然间得知《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中收录了此作,便迫不及待地入手。拿到书后,果不其然,这本放大本的书籍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首先,其印刷质量堪称一流,色彩还原度高,字迹清晰锐利,即使放大数倍,依然保持着原有的质感。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够将文徵明真书《千字文》的每一个笔画细节都完美呈现,让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和学习他运笔的轨迹、用墨的技巧以及结体的妙处。以前在小尺寸的字帖上,很多细微之处总是难以辨认,而这本放大本则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放大,我能更清晰地体会到文徵明笔下那种“外圆内方”的结构美,以及他笔力内含的温润与遒劲。这本书不仅是临摹的绝佳范本,更是一次与古代大师精神对话的契机,它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热情。
评分作为一名对书法艺术充满热忱的业余学习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深入理解碑帖精髓的书籍,而《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文徵明真书千字文》恰好满足了我的这一愿望。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精美的印刷质量,字迹清晰锐利,墨色层次分明,即便放大数倍,也毫无模糊或失真之感,这对于研究碑帖细节至关重要。我尤其欣赏其对文徵明真书《千字文》的呈现方式,每一个字都仿佛被精心放大,让原本细微的笔画走向、墨色浓淡、起收笔的微妙变化都无所遁形。这使得我在临摹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文徵明的用笔特点,体会其结构上的严谨与舒展,以及墨色上的枯润变化。我曾多次对照其他版本的《千字文》,总觉得在细微之处有所欠缺,而这本放大本则彻底弥补了这一遗憾。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将文徵明的书法技巧娓娓道来,让我得以从最细微处洞察大师的艺术语言,从而在自己的学习道路上更进一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乐趣和进步的动力。
评分作为一名在书法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前辈,我见过不少碑帖,但《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中的《文徵明真书千字文》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其“放大”的处理方式,这对于我们这些老学究来说,简直是福音。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小字帖看久了眼睛吃力,而且细节之处难以辨认。但这本放大本,将文徵明的每一个字都做得清晰可见,笔法的起承转合,墨色的浓淡枯润,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对着书仔细地研究文徵明的用笔,看他是如何以柔劲的笔触,写出筋骨遒健的字体。尤其是一些细微的笔画,在放大之后,我能更清晰地看到其中蕴含的功力,这对于我指导年轻一代的学习者,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临摹的字帖,更是一部可以深入研究的经典著作,它帮助我重新审视了文徵明的书法艺术,挖掘出更多之前未曾留意的细节。
评分我是一名退休多年的教师,从小就喜欢书法,也收藏了不少碑帖。最近,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了《中国历代名碑名帖放大本系列》中的《文徵明真书千字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本。没想到,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是巨大的。首先,它的“放大”设计非常人性化,让我这样上了年纪的人看字帖,眼睛不再那么吃力。每一个字都放得很大,笔画的粗细、墨色的浓淡,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尤其喜欢看文徵明写“千字文”时的那种神韵,他的字既有魏晋的古朴,又不失唐宋的法度,可以说是集大成者。在这本放大本里,我能更清楚地看到他每一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对我这种喜欢静下心来研究书法的人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我常常一坐就是一下午,对着书里的字,一边看一边体会,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学习的激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