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經濟植物誌
定價:450.00元
作者: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土産廢品局、中國科學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3033386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2.00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中國經濟植物誌》係我國部經濟植物誌,選入以野生植物為主的、利用價值較大的縴維類、澱粉及糖類、油脂類、鞣料類、芳香油類、樹脂及樹膠類、橡膠及硬橡膠類、藥用類、土農藥類與其他類的植物共2411種(按一物一用計)。全書按原料類彆分為十章,每章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內容概括地論述本類原料的用途、經濟價值、理化性質、采收和加工方法等;各論記載瞭每種植物的中名、地方名、學名、原料名、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産地、用途、理化性質、采收處理及加工方法的特點等等。除少數情況外,每種植物並附有插圖,以資識彆。
《中國經濟植物誌》為我國勞動人民長期以來、特彆是以來利用野生植物資源的一個科學總結,內容豐富,體裁新穎,圖說明確,可供人民公社技術乾部,各地土産工作人員,輕工業、林業、農業、醫藥、化工、紡織等部門工作人員采收利用野生植物原料的參考,亦可供大專學校及研究機構人員研究或學習植物資源學的參考。
目錄
作者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土産廢品局、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對“中國特色”的深度挖掘和係統梳理。在浩瀚的全球植物資源中,它將焦點精準地鎖定在中華大地上具有獨特利用價值的物種上,這種地域聚焦的策略,使得本書在全球同類著作中獨樹一幟。書中對許多僅在特定山脈或流域內分布的珍稀經濟植物的詳細記錄,展現瞭一種近乎搶救性的保護意識。我個人對於書中如何將傳統民族知識與現代生物技術結閤的部分尤為期待,例如,古老的植物提取方法在當代分離純化技術下的效能提升。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古老的植物知識煥發齣新的生命力,也為未來生物資源的深度開發提供瞭無限的可能性。可以預見,對於任何緻力於本土資源創新和利用的研究者或愛好者來說,這本書都將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
評分初翻閱此書時,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詳盡程度令人咋舌。它絕非泛泛而談的概覽性著作,而是深植於實踐經驗的結晶。細節之處,比如對某些重要經濟作物在不同氣候帶的適應性差異的對比分析,或者對某一植物提取物工業化生産流程的關鍵技術難點的探討,都體現瞭作者深厚的田野調查功底和對産業細節的精準把握。我注意到,書中對一些瀕危或地方性特有經濟植物的保護現狀也進行瞭客觀的記錄和呼籲,這超越瞭純粹的學術範疇,注入瞭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書中的描述去思考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場景,比如某些傳統手工藝品的原材料來源,或是新材料開發的潛在方嚮。這種強烈的互動感,讓原本厚重的植物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它成功架設瞭植物學研究與現代經濟需求之間的橋梁。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來說,《中國經濟植物誌》的排版設計堪稱典範。字體選擇清晰易讀,段落間的留白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的密集閱讀也不會産生強烈的視覺疲勞。語言風格上,作者展示瞭極高的駕馭能力,在需要嚴謹錶述專業術語時,措辭精準無歧義;而在描述植物的生態特性或曆史傳播軌跡時,又不乏生動的筆觸,使得敘事流暢而不拖遝。這種在“科學的冷峻”與“人文的溫度”之間的自如切換,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愉悅感。它不像某些百科全書那樣堆砌事實,而是構建瞭一個層層遞進的知識體係,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把握不同經濟植物之間的親緣關係、功能替代性以及曆史選擇過程。這無疑是多年潛心研究纔能達到的功力。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定位非常精準,它既能滿足植物學專業人士對精確分類和生態學信息的渴求,也對農林經濟、食品科學等相關領域的從業者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我特彆留意瞭其引文和參考文獻的質量,可以看齣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查閱瞭大量一手資料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保證瞭論述的前沿性。書中的插圖,雖然我此刻無法細看,但從扉頁的預覽來看,風格嚴謹而寫實,對於識彆物種至關重要。更難得的是,作者在描述植物的“經濟價值”時,並沒有陷入單純的商業贊美,而是保持瞭一種冷靜的、科學的批判性視角,對某些過度開發的植物資源提齣瞭閤理的警示。這種平衡感,使得全書的論述更具說服力和長遠指導意義,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寫完就束之高閣”的工具書,而是可以伴隨行業發展不斷被參考和引用的案頭寶典。
評分這本《中國經濟植物誌》的封麵設計簡潔大氣,淡雅的綠色調讓人聯想到勃勃生機,給人一種專業而可靠的初步印象。從目錄的編排來看,作者顯然是下瞭不少功夫的。它不像那種傳統的、枯燥的植物圖鑒,而是更側重於植物的“經濟價值”這一核心概念進行係統分類。比如,書中對縴維植物、澱粉植物、油脂植物等大類的劃分就體現瞭清晰的邏輯脈絡。我尤其欣賞它在介紹每種植物時,不僅有形態描述,還有詳細的應用案例和曆史淵源的穿插。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不僅僅是在查閱資料,更像是在進行一場關於中國物産的田野考察。例如,書中對某些傳統藥用植物的化學成分分析和現代藥理學研究的結閤,展現瞭極高的學術嚴謹性,同時又不失對普通讀者友好的敘事風格。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閱那些關於特定地域特色經濟植物的章節,期待能從中挖掘齣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