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5册】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互联网+制造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面向中国制 | ||
| 定价 | 542.80 | |
| 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12月 | |
| 开本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0 | |
| 字数 | 0 | |
| ISBN编码 | 9787115453587 | |
《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本书从综合、行业、区域、企业四个角度,系统梳理了2017年我国智能制造业整体推进、重点领域突破、重点任务实施、重点区域布局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智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总结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两年来的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的下一步重点工作和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为国家和各地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与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引。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6年,首部《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成功出版,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较高认可。2017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在2016年版蓝皮书基础上,组织全体委员、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机构和行业协会共同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本书从综合、领域、专题、区域四个角度,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我国制造业整体推进、十大重点领域突破、重点任务实施、重点区域布局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总结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两年来的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并提出了制造强国建设的下一步重点工作和相关政策措施建议,为国家和各地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与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和指引。此外,本书附录列举了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及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新动态和新举措,旨在为我国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重要借鉴。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的第1章先从7个角度简明扼要地让大家了解“工业4.0”;第2 章、第4章、第5 章从全球的视角,展示德国、美国、中国以及亚洲其他新兴国家和地区如何应对新工业革命;第3章则对身在日本的我们的未来生活变化做一个预测;zui后一章即第6章对工业4.0时代日本应采取的发展路径进行了一些思考。读者朋友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开始阅读。
第2章的德国、第4章的美国、第6章的日本部分,还加入了对各国一些专家的访谈内容。其中,德国的访谈对象是向总理默克尔提交《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的执笔者―― 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制造技术和自动化研究中心的负责人约阿希姆· 塞德尔曼(Joachim Seidelmann), 美国的访谈对象是IBM公司物联网事业部首-席技术官(CTO)斯凯· 马修斯(Sky Matthews),日本的访谈对象是知名经济学家、日本一桥大学创新研究中心的仓诚一郎教授。
《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围绕“工业4.0”及其驱动因素―― 物联网来分析全世界的大趋势,希望对大家开启新商业模式、研究未来生活或职业教育有所启发。
《互联网+制造:迈向中国制造2025》本书分背景篇、产业篇、技术篇、国外篇、案例篇。背景篇从国民经济、技术、“互联网+”渗透阶段以及与制造业融合的历程分析,描述新工业革命酝酿兴起的动因,提出互联网+制造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产业篇从互联网+制造的发展需求的分析,创新性的研究了“互联网+”制造的四大模式,即个性化定制、服务化转型、智能化生产和网络化协;同时,在模式分析基础上阐述了“互联网+”制造生态体系,并分析了互联网+制造的新空间。技术篇通过对国内外智能制造和平台架构与技术特点的分析,提出互联网+制造的技术架构以及关键技术。国外篇通过对美国先进制造战略、欧盟工业数字化、德国工业4.0以及日本工业4.0等方面的详细介绍,阐述了“互联网+”制造发展的世界大势。案例篇从行业角度和企业角度,分析如何通过建设智能工厂、发展智能硬件,打造智能生态链等,推动“互联网+”制造创新发展,实现制造业的全方位转型。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智造观》本书内容包括工业4.0及智能制造的相关理论,分享了菲尼克斯的智造观,阐述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云端化的核心技术,提出了实现智能制造的发展路径,以大量的具体项目案例提供实操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既有企业战略、管理等顶层设计实践,又有技术与项目实践的具体支撑和落地经验。
| 9787111582991 |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智造观 |
| 9787115453587 | 工业4.0 第四次工业革命全景图 |
| 9787121310188 | 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工业技术 |
| 9787121327865 | 互联网+制造:迈向中国制造2025 |
| 9787121330131 | 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 |
作为一名对科技前沿领域比较关注的读者,我一直对“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这两个概念很感兴趣,所以当我看到这套书的时候,觉得非常符合我的兴趣点。绿皮书部分,它对我理解智能制造的现状,包括它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都有很大的帮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它们让我看到,理论上的概念是如何在现实中落地的,以及在落地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蓝皮书部分,它则更像是一份国家层面的行动纲领,它描绘了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让我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充满了期待。虽然书中涉及的很多技术名词我可能需要查阅资料才能完全理解,但它所传达的整体思路和发展方向,我是能够把握的。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中国正在积极地拥抱新技术,并且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让我感到非常振奋。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拿到这套书,我有点被它的厚度和专业性吓到了。我本身并非是工业领域的专家,但出于对“中国智造”这个概念的好奇,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读下来发现,虽然其中不乏专业术语和深入的理论分析,但它的结构安排和逻辑梳理做得相当不错。特别是绿皮书部分,关于智能制造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对策的分析,就像是在为我这个“门外汉”一点点揭开神秘的面纱。它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接切入智能制造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比如技术瓶颈、人才短缺、政策协同不足等等,然后逐一提出解决方案。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务实,有血有肉。蓝皮书部分则更像是对未来愿景的勾勒,让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的雄心壮志。虽然有些内容我可能无法完全理解其深层含义,但整体而言,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宏观和全面的视角,让我对中国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的位置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制造的未来,不仅仅是简单的“制造”,更是“创造”和“智能”。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兵来说,看到“智能制造”这个词,最初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焦虑,担心被新技术淘汰。但读完这套书,尤其是关于“中国制造2025”的这部分,我的心情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它并非一味地强调颠覆和淘汰,更多的是指明了一条转型升级的道路,一条让传统制造焕发新生的路径。书中对关键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以及人才培养的论述,都显得非常有前瞻性。我尤其对书中提到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工厂”的概念印象深刻。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生产线本身的效率,而这本书则将视角拓宽到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它让我认识到,未来的工厂不仅仅是机器的集合,更是智能的、互联的生态系统。虽然书中的一些技术细节可能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消化和学习,但它所描绘的宏伟蓝图,以及为实现这一蓝图所做的详细规划,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给了我们巨大的信心。这本书不仅仅是政策的解读,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制造业走向世界前沿的希望。
评分【全5册】中国智能制造绿皮书(2017)+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互联网+制 这套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充满好奇的读者量身定做的!作为一个在制造业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一直深切地感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冲击,也常常思考着“中国制造”的未来何去何从。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这些词汇,听起来高大上,但具体落地到我们这些基层执行者身上,又该如何理解和实践?这两本蓝皮书和绿皮书,厚厚一沓,内容详实,就像是给了我一份官方的、经过深入研究的路线图。我尤其关注其中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部分,想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是如何一步步实现智能化改造的,他们的技术瓶颈在哪里,又是如何克服的。2017年的版本,虽然是几年前的,但很多核心的理念和方向,我认为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毕竟,战略的制定往往着眼于长远。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行业内的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乃至于对国家发展方向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中国制造业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的绝佳窗口。它不像一些浮夸的书籍那样空喊口号,而是有数据、有分析、有政策解读,这点非常难得。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研究其中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的详细论述。
评分我购买这套书,主要是想从战略层面理解国家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方向。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制造”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大而不强”的阶段,而这套书,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的蓝皮书,则明确地展示了国家如何试图打破这一瓶颈,如何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攀升。书中关于重点发展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以及人才培养的战略规划,都非常详尽。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规划,还包括了政策支持、金融服务、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战略体系。虽然2017年的时间节点,在当下看来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我认为,这些战略的宏观方向和核心逻辑,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就像是一份长远的规划,即使执行过程中会有调整,但大方向是不变的。对于我这样希望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导向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宝贵的信息。它让我看到了国家在推动产业升级上的决心和具体举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