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的故事:進化、健康與疾病+槍炮 病菌與鋼鐵 | ||
| 定價 | 144.90 | |
| 齣版社 | 浙江人民齣版社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6月 | |
| 開本 | 16開 | |
| 作者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404 | |
| 字數 | 333000 | |
| ISBN編碼 | 9787213080159、9787532772322 | |
| 重量 | ||
l 這是一部從現代語境齣發、迴溯人類曆史的人體進化簡史,一本從進化、健康與疾病的相互關係著手、審視人體命運的權wei著作。
l 作為哈佛大學進化生物學教授,作者丹尼爾·利伯曼在書中匯集瞭多年來針對人體進化展開的深入研究,詳細講述瞭人類如何一步步落入瞭當前失配性疾病頻發的泥沼。而進化無疑是幫助我們尋找病因、預防並zhi療失配性疾病的一劑良方,得以讓我們重新思考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目錄]
前 言
引 言 適應意味著什麼——“神秘猴子”帶來的睏惑
第壹部分:人類進化的五個階段
01 直立猿——我們是如何成為兩足動物的
02南方古猿——如何讓我們不再完全依賴野果
03 *早的狩獵采集者——人屬如何進化齣接近現代人的身體
04 冰河時代的古人類——隨著身體漸趨肥碩、變大,大腦如何進化
05 有文化創造力的智人——現代人類如何用智慧和力量殖民世界
第二部分: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
06 進步、失配和不良進化——適應於舊石器時代的身體與現代生活
07 失樂園——農業是“人類曆史上*大的錯誤”
08 身體的穿yue——成也工業,敗也工業
第三部分:當下與未來
09 能量太多的惡性循環——為什麼能量太多會使我們生病
10 用進廢退——為什麼我們不用就會失去
11 新奇和舒適背後的隱患——日常生活中的新事物為何會傷害我們
結語:用進化邏輯創造人類健康的美好未來
尾 聲 “種咱們的園地要緊”
譯者後記
這本書在闡述科學知識時,展現齣一種令人贊嘆的跨學科整閤能力。它巧妙地將進化生物學、人類學甚至社會學的一些基礎概念編織在一起,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感受到不同領域知識相互碰撞時産生的火花。比如,在討論免疫係統的演化時,作者很自然地引入瞭早期人類群居生活環境對病原體傳播的影響,進而解釋瞭現代人種在特定疾病麵前錶現齣的差異性。這種多維度的視角避免瞭單一學科的局限性,使得對人類健康的理解變得更加全麵和立體。對於我這樣追求知識廣度的人來說,這種融會貫通的論述方式,遠比孤立地學習各個學科知識要來得高效和深刻得多,它真正做到瞭“溯源”的精髓。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行文中的那種沉穩而富有洞察力的語調。它不是那種急於灌輸結論的“成功學”式的科普讀物,而是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在講述他窮盡一生觀察到的自然規律。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時而放慢速度,細緻描摹某一關鍵的DNA突變如何改變瞭物種的命運;時而又加快節奏,將數萬年的人口遷徙和環境壓力濃縮成寥寥數語。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節奏,使得冗長的進化史閱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拖遝。對於想要建立起紮實科學世界觀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兼具深度與閱讀愉悅感的入門或進階指南。
評分坦白說,我起初擔心這類涉及“槍炮、病菌與鋼鐵”主題的解讀會過於側重宏觀曆史敘事,從而忽略瞭微觀的科學細節。然而,這本書的平衡感處理得非常到位。它沒有止步於“為什麼某某疾病在特定地理區域傳播更廣”,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的生物學機製。作者在解釋疾病的緻病機理時,文字依然保持著清晰和精準,絕不含糊帶過那些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但同時又確保瞭非專業讀者能夠理解其核心邏輯。這種將宏大的曆史決定論與精密的分子生物學觀察相結閤的筆法,讓“科學素養”的提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通過理解生命運作的底層代碼來實現的。閱讀過程需要一定的專注度,但最終的迴報是巨大的知識增益。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簡直是令人著迷,它沒有采用那種枯燥的教科書式語言,而是將宏大的曆史進程巧妙地融入到對人體自身結構的探索之中。我仿佛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穿越瞭數百萬年的時光隧道。從最初的單細胞生物到復雜的人類身體,每一個關鍵的進化節點都被生動地描繪齣來。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對於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生理機製背後所蘊含的生存智慧的解讀。比如,我們對糖分的渴望,並非是現代生活便利的産物,而是遠古祖先在資源匱乏環境下為確保能量儲備所必需的“進化指令”。這種將“我是誰”與“我如何走到今天”緊密聯係的寫作方式,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深度和趣味性,讓我對自身的生理構造産生瞭一種全新的敬畏感。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生物學的書,更是一部關於生命韌性的史詩。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徹底顛覆瞭我對“健康”這個概念的傳統認知。過去我總認為健康就是沒有病痛,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缺陷”——比如闌尾、智齒,甚至是容易患的慢性病——都可能是古老進化路徑上的最優解留下的“曆史遺跡”。作者以一種近乎哲學傢的口吻,引導讀者去審視當代醫學所追求的“完美”是否真的符閤我們作為曆史産物的真實需求。這種對“妥協的藝術”的深度剖析,讓我學會瞭更寬容地看待身體的局限性,同時也對未來醫療的方嚮有瞭更審慎的思考。它不僅是知識的輸入,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重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