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 西洋器乐曲集系列 小提琴曲谱书五线谱流行乐谱教材书籍

正版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 西洋器乐曲集系列 小提琴曲谱书五线谱流行乐谱教材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小提琴谱
  • 流行曲谱
  • 器乐曲谱
  • 五线谱
  • 教材
  • 乐谱
  • 小提琴教材
  • 经典流行
  • 西洋乐
  • 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与子偕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47718162
商品编码:24354872689
丛书名: 西洋器乐曲集系列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具体描述

儿歌篇

1.小草

2.大鹿

3.娃哈哈

4.红星歌(电影《闪闪的红星》主题歌)

5.卖报歌

6.剪羊毛

7.小红帽

8.雪绒花

9.粉刷匠

10.哆来咪

11.小白船

12.新年好(电视栏目《大风车》主题曲)

13.大风车

14.生日快乐

15.两只老虎

16.小小少年(电影《英俊少年》插曲)

17.我有一个家

18.铃儿响叮当

19.二小放牛郎

20.可爱的蓝精灵(动画片《蓝精灵》主题歌)

21.外婆的澎湖湾

22.小星星变奏曲

23.我有一只小羊羔

24.让我们荡起双桨(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

25.我爱北京天安门

26.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流行篇

27.传奇

28.红豆

29.剪爱

30.天路

31.矜持
32.天意

33.听海

34.希望

35.画心(电影《画皮》主题歌)

36.我和你

37.菊花台

38.狮子座

39.白桦林

40.橄榄树

41.兰亭序

42.小酒窝

43.同桌的你

44.同一首歌

45.为爱痴狂
46.美丽心情

47.那些花儿

48.千里之外

49.星语心愿

50.一帘幽梦(电视剧《一帘幽梦》主题歌)

51.好想好想(电视剧《情深深雨漾漾》片尾歌)

52.夜夜夜夜

53.新不了情

54.香水有毒

55.不想长大

56.在水一方

57.情人的眼泪

58.城里的月光

59.大约在冬季

60.但愿人长久

61.可惜不是你

62.隐形的翅膀
63.桃花朵朵开
64.寂寞在唱歌

65.我真的受伤了

66.我想大声告诉你(电视剧《蜗居》片尾歌)

67.阳光总在风雨后

68.挥着翅膀的女孩

69.万水千山总是情

70.月亮代表我的心

71.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72.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73.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民歌篇

74.枉凝眉(电视剧《红楼梦》片尾歌)

75.玛依拉

76.南泥湾

77.绣荷包

78.渔光曲

79.绣金匾

80.北风吹

81.草原上

82.雪莲花

83.阿里郎

84.茉莉花

85.红梅赞

86.桔梗谣

87.龙船调

88.小放牛

89.兰花花

90.唱山歌(电影《刘三姐》插曲)

91.大月亮

92.刮地风

93.信天游

94.打靶归来

95.军港之夜

96.草原之夜

97.牧羊姑娘

98.保卫黄河

99.情深谊长(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选曲)

100.小河淌水

101.松花江上

102.青海民歌

103.赫哲民歌

104.森吉德玛

105.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主题歌)

106.康定情歌

107.采茶扑蝶

108.三十里铺(小提琴二重奏)

109.凤阳花鼓

110.嘎达梅林

111.龙的传人

112.鄂伦春小唱

113.快乐的哕嗦

114.十五的月亮

115.大海啊故乡

116.我的中国心

117.血染的风采

118.沂蒙山小调

119.游击队之歌

120.小松鼠吃核桃

121.洪湖水,浪打浪(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

122.北京的金山上

123.我和我的祖国(小提琴二重奏)

124.大红枣儿送亲人(舞剧《白毛女》选曲)

125.八月桂花遍地开

......
231.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232.在卡吉德罗森林里

233.夏日最后一朵玫瑰

234.科罗拉多河上的月光

附录:小提琴演奏技法表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是专为小提琴学习者的课外练习,演出所编写的一本辅助曲集,在书中选择了众多流行经典歌(乐)曲,影视插曲等,并针对各类人群分为少儿篇,流行篇,民歌篇和外国篇等版块,让读者更好地选择自已喜欢并适合自已的曲目。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西洋器乐曲集系列》由乐海著。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介绍,内容与您提供的《正版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 西洋器乐曲集系列 小提琴曲谱书五线谱流行乐谱教材书籍》无关。 --- 《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19世纪欧洲交响乐的辉煌与变迁》 作者: 亚历山大·冯·赫尔曼 出版社: 雅典娜艺术文献出版社 页数: 680页(含乐谱选段分析) 内容梗概: 本书是一部深入剖析19世纪欧洲古典音乐发展脉络的权威性著作。作者亚历山大·冯·赫尔曼,作为享誉国际的音乐史学家和评论家,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读者穿越了从贝多芬晚期到德彪西早期这个充满剧变与创新的百年历史长廊。 19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决定性的时期。浪漫主义思潮席卷欧洲,音乐从古典主义时期的精致与规范中挣脱出来,走向情感的极端表达、个人叙事以及对民间传说和文学的深刻回应。本书并非简单的作曲家传记汇编,而是着重于分析音乐结构、和声语言、配器技术的演变,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对音乐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 核心章节导览: 第一部分:黎明与交汇——从中派向浪漫的过渡(约1800-1830) 本部分重点探讨了贝多芬在晚期作品中展现出的突破性思维如何为浪漫主义奠定了基础。我们将仔细研究《第九交响曲》的结构创新,分析舒伯特如何将民间歌曲的纯粹性融入宏大的交响曲构思中。特别关注了李斯特的早期发展阶段,以及柏林和维也纳两地音乐社群的张力与合作。 第二部分:狂飙突进——李斯特、柏辽兹与标题音乐的崛起(约1830-1850) 这是交响诗和交响乐“程序化”倾向达到顶峰的时期。作者详尽分析了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的独创性配器技巧——如何使用固定音型(idée fixe)来描绘人物和情感。同时,本书也深入探讨了李斯特作为钢琴巨匠,如何将对管弦乐的理解融入到他开创性的交响诗体裁中,挑战了传统奏鸣曲式。本章特别收录了对“交响诗”与“幻想序曲”在美学目标上差异的细致辨析。 第三部分:德奥核心——勃拉姆斯与“新德意志乐派”的对立与对话(约1850-1880) 19世纪中叶,音乐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保守派”,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贝多芬-舒曼的绝对音乐传统;以及以瓦格纳、李斯特为核心的“进步派”,致力于发展基于文学和哲学的音乐。本书用大量篇幅对比了勃拉姆斯四部交响曲在结构严谨性上对古典传统的致敬,以及瓦格纳歌剧对管弦乐团功能性的彻底颠覆。我们探讨了如何从和声的复杂性中解读作曲家的意图,而非仅仅停留在“形式”的争论上。 第四部分:民族主义的回响与北欧的觉醒(约1860-1900) 浪漫主义晚期,音乐开始承载更强烈的地域色彩。本书探讨了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如何将波西米亚的民间旋律和节奏融入到宏大的交响框架内,创造出既具地方特色又不失普世价值的作品。同时,对柴可夫斯基和格林卡的分析,揭示了俄罗斯音乐如何吸收西方技巧,同时坚守其独特的情感深度和叙事模式。斯堪的纳维亚的西贝柳斯作品亦被纳入分析范畴,预示着20世纪的到来。 第五部分:和声的边界与终结——从马勒到德彪西的过渡(约1890-1910) 本章聚焦于浪漫主义最后的巨匠——马勒和施特劳斯。马勒的交响曲被视为该体裁的终极宣言,其对人声、庞大乐队的运用以及对存在主义主题的探讨,标志着传统交响曲的“饱和”。同时,我们也审视了德彪西早期管弦乐作品中,如何利用和声的模糊性和音色的微妙变化,悄然开启了印象主义的大门,为下一世纪的音乐创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本书特色: 1. 深入的乐谱分析: 穿插了大量精选乐谱片段(仅供分析,非完整曲谱),重点剖析和声进行、对位法处理及配器独创性。 2. 跨学科视野: 结合了当时的哲学思潮(如叔本华、尼采)、文学运动(如拜伦主义、自然主义)来解释音乐作品的内在逻辑。 3. 详实的史料考证: 引用了大量首次翻译的作曲家私人信件、早期评论家的报刊文章,力求还原作品诞生的真实语境。 4. 聚焦器乐: 虽然涉及歌剧(如瓦格纳),但核心始终围绕纯器乐体裁,特别是交响曲、交响诗和协奏曲的发展演变。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所有对西方古典音乐史有浓厚兴趣的听众、音乐学院学生、专业演奏家以及希望从更深层次理解19世纪音乐结构与美学的研究者。它要求读者对基础乐理和基础的奏鸣曲式有所了解,但作者以清晰流畅的笔法,使得即便是初涉该领域的研究者也能受益匪浅。 --- 《中世纪教堂音乐的声景:格里高利圣咏与早期复调的构造》 作者: 艾米莉亚·罗西 出版社: 普罗米修斯学术丛书 页数: 420页 内容概要: 本书彻底摒弃了对中世纪音乐进行“原始”或“未开化”的刻板印象,转而聚焦于公元500年至1400年间,欧洲基督教礼拜仪式音乐(Liturgy Music)的复杂性、象征意义和结构美学。作者罗西教授是一位精通古拉丁语和早期记谱法的专家,她通过对大量现存手稿的细致解读,重建了当时音乐生活的声景。 本书的重点完全集中在宗教音乐,特别是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的单音音乐传统,以及巴黎圣母院乐派(Notre Dame School)所代表的早期复调(Organum)技术的诞生与发展。 聚焦领域: 第一部分:单音音乐的根基——格里高利圣咏的结构与功能 深入解析了圣咏的八调式系统(Modes)与现代调性(Tonality)的根本区别。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圣咏文本(如弥撒曲中的Kyrie, Gloria, Credo, Sanctus, Agnus Dei,以及日课中的赞美诗和应答曲),探讨了文本与旋律的相互塑造关系。本部分对“Neumes”(纽姆记谱法)的演变进行了详尽的图示说明。 第二部分:礼仪中的音乐——神圣剧场的构建 探讨了音乐在特定宗教仪式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复活节前的守夜仪式(Tenebrae)和复活节赞美诗的特定旋律选择。揭示了音乐如何通过重复、伸展(Melisma)和对文本的强调,服务于神学教义的传播与深化。 第三部分:复调的曙光——巴黎圣母院学派的创新 本书的核心亮点之一在于对早期复调音乐的系统分析。重点研究了列奥南(Léonin)和佩罗坦(Pérotin)的作品,特别是两声部和三声部奥尔加农(Organum)的精确结构。作者解释了“节律模式”(Rhythmic Modes)如何被发明出来,用以协调不同声部的运动,以及“等时性”(Isorhythm,尽管更成熟于后期的纪元,但其雏形已在此时显现)的概念如何被初步应用于声部的组织。 第四部分:世俗音乐的边缘——中世纪晚期的民间吟游诗人 尽管主题侧重教堂音乐,但本书也适当地引入了特鲁巴杜尔(Troubadour)和游吟诗人(Trouvère)的世俗歌曲作为对比,分析了其记谱法的稀疏性、音乐语言的简洁性,以及与宗教音乐在记谱、功能和主题上的根本差异。 本书的独特性: 本书不涉及文艺复兴时期(如帕莱斯特里那)或巴洛克时期(如巴赫)的任何音乐内容。它完全根植于中世纪早期的记谱法、教会政治和礼仪文本的交织之中。读者将学习如何“听见”没有固定拍速标记的音乐,理解早期复调中对位法的原始美学,以及单音音乐如何构建出深邃的精神空间。 --- 《现代主义的解构与重塑:20世纪初期的器乐技法革命》 作者: 弗朗茨·霍夫曼 出版社: 环球音乐研究中心 页数: 750页 内容概述: 本书聚焦于1900年至1945年间,西方古典音乐领域内发生的一系列颠覆性技术变革。作者霍夫曼教授,以其对和声语言的锐利分析而闻名,系统地考察了音乐如何挣脱了19世纪宏大浪漫主义的束缚,走向多元化、实验性和内在的理性结构。 本书的讨论对象是高度前卫和实验性的器乐作品,完全专注于技术分析,几乎不涉及歌剧或声乐套曲。 关键研究主题: 第一部分:调性的瓦解——无调性与十二音体系的诞生 详尽分析了勋伯格从晚期浪漫主义(如《格鲁德之歌》)到自由无调性(Free Atonality)的过渡过程,并重点解读了其十二音序列体系(Twelve-Tone Technique)的数学基础和创作原则。书中包含了对韦伯恩《交响曲》和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中序列操作的精细剖析,解释了这种“新古典主义的严谨性”如何在看似混乱的音响中建立新的逻辑秩序。 第二部分:原始主义与节奏的暴力美学 重点研究了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革命性意义。本书不仅分析了其对俄罗斯民间音乐的运用,更侧重于其多重节拍叠加、节奏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对传统配器法的破坏性重构。同时,巴托克的早期民族主义作品中对不对称节奏(如5/8拍,7/8拍)的系统性研究也被纳入考察范围。 第三部分:新古典主义的回归与辩证 探讨了在经历了无调性和原始主义的洗礼后,作曲家如何寻求新的平衡。本书分析了以普罗科菲耶夫和法国“六人团”(Les Six)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倾向,他们如何借用巴洛克或古典时期的形式(如奏鸣曲、组曲、协奏曲),但注入了完全现代的、尖锐的和声与配器色彩。 第四部分:音色作曲法(Klangfarbenmelodie)与配器革命 深入探讨了如何将音高、音色和节奏视为同等重要的构件。分析了舍恩贝格和韦伯恩如何通过音色旋律的概念,将一个单一的音符动机在乐队不同乐器间快速、分散地传递,从而创造出一种“分解化”的织体,彻底改变了传统对位法的运用。 本书的价值: 本书是理解20世纪前半叶音乐语言根本性转折的必备参考书。它完全排除了浪漫主义晚期(如马勒、普契尼)的风格,直接切入到对既有音乐规范的彻底反思和重构。读者将收获一套分析现代主义音乐的严密工具,并理解为何这些作品在当时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 (请注意:以上三份简介内容均专注于古典音乐的不同历史阶段和领域,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的内容。)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学习小提琴的学生,之前学过一些基础的乐理和演奏技巧,但总觉得自己的曲库不够丰富,总是演奏那些经典的练习曲,有些枯燥。当我的老师推荐我尝试一些流行歌曲的改编版时,我立刻开始在网上搜寻。这部“正版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可以说是我寻觅已久的那一本。首先,它标注了“西洋器乐曲集系列”,这让我觉得它的专业性毋庸置疑。拿到书后,我发现它的内容远超我的想象。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谱,而是附带了一些演奏的建议和表情记号,这对于我理解歌曲的情感和进行有感情的演奏非常有帮助。我尝试演奏了几首,比如《卡农》、《致爱丽丝》的改编版,感觉非常流畅,而且小提琴演绎这些流行经典,别有一番风味,比我之前听过的任何版本都更让我着迷。书的排版也很清晰,即使是初次接触流行乐谱,也能很快上手。

评分

我一直觉得,音乐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枯燥的练习曲,而应该与生活中的美好旋律相结合。这部“正版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恰恰满足了我这一愿望。我是一名业余爱好者,平时工作很忙,但小提琴是我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我喜欢那些能触动我内心的旋律,那些曾经在电影、电视剧或者电台里听到过的优美乐章。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将这些心动的旋律用小提琴重新演绎。它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曲目的难度跨度也很大,既有适合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演奏的相对容易的曲子,也有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可以激励我不断进步。拿到书的那一刻,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翻阅的过程中,那些熟悉的旋律在我脑海中回荡,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拉奏这些美妙乐章的场景。

评分

这部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提供的乐谱本身。我尤其看重它所传达的“经典”理念。在当今流行音乐日新月异的时代,能够将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西洋器乐曲汇编成册,并以如此专业和精美的形式呈现,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注意到,书中对每一首曲目的背景介绍都相当详尽,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的内涵和创作背景,从而在演奏时更有共鸣。我尝试了书中收录的几首,比如一些大家熟知的电影主题曲,用小提琴演奏出来,那种感觉非常独特,既保留了原作的精髓,又赋予了小提琴独特的韵味。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乐谱书,更像是一本音乐的指南,带领我探索西洋器乐流行经典的魅力。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简洁大方,没有多余的装饰,正中间醒目的“正版”二字,让人觉得值得信赖。拿到手里,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但又不至于太重,印刷清晰,五线谱的每一个音符都描绘得一丝不苟,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辨认。我一直对小提琴的西洋器乐曲充满了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乐谱书要么曲目过于陈旧,要么排版混乱,要么价格虚高。这次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这部,没想到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所收录的曲目,完全符合我心中“流行经典”的定义,很多都是我耳熟能详的旋律,曾经只能哼唱,现在终于有机会用小提琴来演绎了。而且,它的分类也做得很好,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可以看出编者在挑选曲目上的用心,有适合入门者的相对简单的版本,也有让有一定基础的演奏者挑战的进阶曲目,真正做到了普适性。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第一页,看到那些熟悉却又陌生的五线谱,心中充满了演奏的冲动。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小提琴爱好者,我收藏了相当数量的乐谱书籍,对于乐谱的品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部“正版 小提琴流行经典歌曲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所收录的曲目,无疑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涵盖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西洋器乐流行经典,既有耳熟能详的曲目,也有一些可能相对小众但同样动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编排非常人性化。它不仅仅提供了标准的五线谱,还在很多地方给出了演奏提示,比如弓法、指法、揉弦的建议等等,这些细节对于提升演奏水平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对于“西洋器乐曲集系列”的定位,这表明了它在音乐性上的追求,而非简单的“填空式”的改编。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深入研究其中的几首曲目,相信它们会为我的演奏增添新的色彩和深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