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版包邮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大唐西域记全译(上.下)
出版社定价:96
作者:芮传明 译注
出版社:贵州人民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221082039
字数:589000
页码:5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大唐西域记》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地理著作。它不但使中国地理学达到空前的水平,对于印度,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地理学也是巨大的贡献。在玄奘之前,虽然早有不少地理著作,但是它们不是夹杂着许多神话传说成分(例如《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等),就是叙述范围较小(例如《法显传》《惠生行传》等)。玄奘西行的时代,在中国方面,正值唐代一统天下,声威逐渐远播之时,所以在今新疆境内等地的旅行颇为顺利;此时西突厥政权在中亚等地的“强制和平”又有助于他在该地区的活动;至于北印度,也恰值笃信佛教的戒日王雄霸之时,这大大有利于玄奘在那里的求学和旅行。玄奘因此得以比较顺利地通过各国,从而比较具体地记载各地的地理状况。玄奘回国以后,唐太宗出于“扬威四海”的强烈愿望,迫切希望玄奘迅速写出此书。这是《大唐西域记》的内容较诸以前各种地理书更为详细,更为真实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唐西域记》所记述的国家达一百三十八个以上,分布的范围则以中亚、南亚为主,兼及两亚、小亚;其中*大部分都是他亲履之地,大多数地理、交通描绘都真实可信,所载佛教占迹也多凿凿有据,不少已为现古发掘所证实。所以,即使仅就古代地理学而言,《大唐西域记》也完全称得上是一部杰出的著作。
目录
前言
序
序
序
卷
从阿耆尼国到素叶水城
率利地区
睹货逻国故地
梵衍那国和迦毕试国
卷第二
印度总述
滥波国、那揭罗曷国和健驮逻国
卷第三
乌仗那国和钵露罗国
咀叉始罗国、僧诃补罗国和乌刺尸国
迦湿弥罗国、半笯蹉国和曷逻阁补罗国
卷第四
从磔迦到设多图卢等五国
从波理夜咀罗到劫比他等十国
卷第五
羯若鞠阁国
从阿逾陀到鞞索迦等五国
卷第六
从室罗伐悉底到拘尸那揭罗等四国
卷第七
婆罗疤斯国、战主国和吠舍厘国
弗栗恃国和尼波罗国
卷第八
波吒厘子城
鞮罗释迦、德慧、戒贤等三伽蓝
伽耶山、前正觉山和菩提树垣
卷第九
上茅宫城及王舍城诸地
那烂陀寺及其周近地区
卷第十
从伊烂拿钵伐多到奔那伐弹那等四国
从迦摩缕波到恭御陀等六国
从羯錂伽到秣罗矩吒等七国
卷第十一
僧伽罗国
恭建那补罗国、摩诃刺侘国和跋禄羯咕婆国
从摩腊婆到伐剌拿等十九国
卷第十二
漕矩吒国和弗栗恃萨傥那国
睹货逻国故地
波谜罗川与竭盘陀等五国
跋文
《大唐西域记》赞
部分引用资料略称表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让我印象深刻,一看就是精心制作的学术著作。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无论是正文还是大量的注释和引文,都排版得井井有条,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这对于一本需要大量阅读和查阅的学术书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一本厚重的书如果排版混乱,或者纸张质量差,很容易让人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影响阅读的效率。 而这套《正版】大唐西域记全译(全二册)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大写西域简史玄奘法师传西域取经》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封面设计,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翻开内页,你会发现,每一页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合理,大量的脚注也标注得非常清晰,方便读者随时查阅。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地图、示意图、以及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我甚至觉得,这本书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来收藏。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一位博学而耐心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深入探索《大唐西域记》的世界。它没有急于给出结论,而是鼓励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一步步地进行考证和推断。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大唐西域记》中的一些模糊不清或存在争议的记载,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证。作者会详细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引用相关的证据,并提出自己的判断,但又不强加于人,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这种“研究方法”式的解读,让我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译本,更是在学习如何进行历史研究。书中对史料的运用,对逻辑的推导,对细节的把握,都堪称典范。它让我明白,历史研究并非易事,需要扎实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读到一些关于《大唐西域记》成书过程的探讨,以及后世对它的不同解读,也让我对这部经典的传播和演变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的视角和方法,这对我而言,比单纯获得知识更为重要。
评分我一直觉得,想要真正理解《大唐西域记》,仅仅阅读文字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将《大唐西域记》孤立地看待,而是将其置于更宏大的历史框架之下进行解读。书的前部分,对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正史西域传进行了深入的梳理和研究,这对于我这样对这段历史脉络不太清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了解到,早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就已经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官方交往,并且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录。而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繁,但丝绸之路的交流并未完全中断,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通过对这些早期西域传的梳理,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大唐西域记》在历史传承中的位置,以及玄奘法师所继承和发展的内容。书中对“大写西域”的解读,并非仅仅局限于地理概念,更是将其理解为一种历史现象、一种文化交流的载体。它探讨了西域在中国历史上的战略意义、经济价值以及文化辐射作用。读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西域”这个词汇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更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纽带。书中还穿插了对玄奘法师生平的介绍,虽然并非主角,但点到为止,勾勒出这位伟大高僧的形象,让我对他西行的动机、所经历的艰难险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能体会到《大唐西域记》的珍贵之处。
评分我一直对宗教在古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深感兴趣,而《大唐西域记》作为一本记录佛教传播的经典,自然是我的关注焦点。这本书在解读《大唐西域记》的同时,对西域的佛教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极其深入的探讨,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翻译了玄奘对寺庙、佛塔、僧侣的描述,而是深入剖析了佛教如何在这些地区传播、演变,以及与当地其他宗教(如祆教、摩尼教、景教等)的互动关系。 书中对佛教教义的阐述,对不同宗派的介绍,以及对僧侣生活的描绘,都充满了学术的严谨和历史的厚度。我了解到,玄奘在西域所见到的佛教,并非单一的面貌,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这与我们今天对佛教的普遍认知有所不同。书中通过引用大量的佛教经典、碑铭、壁画等图像资料,来印证玄奘的记述,并还原了当时佛教艺术的辉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被历史遗忘的佛教中心地的考证,以及对佛教衰落原因的分析,都让我对佛教在西域的历史轨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学术著作,不仅仅要提供知识,更要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翻译和解释《大唐西域记》,而是通过严谨的考证和深入的分析,引发了我对历史、文化、信仰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比如,书中对佛教在西域传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和变化,让我思考宗教传播的复杂性和适应性。 对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描绘,也让我思考文化融合的意义和方式。而对玄奘法师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刻画,则激励我思考个人在面对困难时应该如何坚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认识到,对于任何一个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都不能简单地下定论,而是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审视和解读。它像一个引路人,带领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新的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对历史地理细节有着特别癖好的读者,这本书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对《大唐西域记》中提到的每一个古国、每一座城市,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地理考证。不仅仅是简单的地图标注,而是结合了考古发现、现代卫星图像、以及古代文献中的地理描述,来推断这些地方的确切位置和遗址。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难以确定的地点进行的深入分析,作者会列举不同的观点,并给出自己的论证,让你看到学术研究的严谨和求索精神。 比如,当书中谈到玄奘在某个地区停留时,它会详细描述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如山脉、河流、气候特点,并与《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进行比对。它还会引用同时期其他旅行者或商人的记述,来印证或修正玄奘的描述。这种“地理学”式的解读,让《大唐西域记》中的文字变得更加鲜活和立体,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跃然纸上的生动图景。我甚至能想象出玄奘当年跋山涉水,穿越沙漠的情景,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广袤的土地上。书中对一些古老地名的演变和名称含义的考释,也十分引人入胜,让我对这些古老文明的语言和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我一直对历史人物的传记很感兴趣,而这本书虽然以《大唐西域记》为核心,但对玄奘法师的生平及其影响也进行了深入的描绘。它并非简单地叙述玄奘的生平事迹,而是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我了解到,玄奘西行求法,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信仰,更是肩负着将佛教经典传播到东土的使命,这使得他的个人经历具有了划时代的意义。 书中对玄奘在求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挑战以及他如何凭借坚韧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克服这些困难的描绘,都让我深受感动。它不仅展现了玄奘的伟大,也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担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玄奘回国后,组织翻译经典,并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记述。这让我对玄奘的贡献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大唐西域记》这部著作的珍贵之处。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玄奘法师的形象。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我一直期待的宝藏!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丝绸之路和中亚历史着迷的爱好者,我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深入地解读《大唐西域记》的著作已经很久了。市面上虽然有不少版本,但大多停留在翻译层面,缺少对历史背景、文化渊源、地理细节的深度挖掘。而这套《正版】大唐西域记全译(全二册)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大写西域简史玄奘法师传西域取经》,光是书名就充满了厚重感和学术性。我仔细翻阅后,发现它不仅仅是对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的直译,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极为详尽的学术考证和梳理。 首先,从“全二册”的设计来看,就预示着内容的丰富和体量的庞大,这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极大的福音。它并非简单地将原文罗列,而是通过精细的校勘,确保了翻译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大唐西域记》中的每一个地名、物产、风俗、宗教等都进行了深入的考据,常常会引用大量的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其他史料,包括敦煌文献、碑铭、域外史籍等,来佐证或补充玄奘的记述。比如,当书中提到某个古国的地理位置或政治格局时,它会引用《汉书·西域传》、《后汉书·西域传》以及《三国志》等正史的相关记载,进行横向对比和纵向延伸,勾勒出该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脉络。这种多角度、多来源的考证,大大增强了《大唐西域记》的可信度和历史深度,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玄奘所描绘的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世界。
评分我一直认为,《大唐西域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记录了历史,更在于它展现了一种文化交流的宏大图景。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将《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置于更广阔的文化交流背景下进行解读,让我看到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深刻意义。书中不仅关注了佛教的传播,还对丝绸之路上其他文化元素的流动,如艺术、音乐、科技、天文、医学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我惊叹于玄奘所描述的那些地区,在文化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书中会引用大量域外史料,来对照和补充《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比如波斯、粟特、印度等地的文献,让我看到了《大唐西域记》在当时的国际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地位。书中对一些古代文明的艺术风格、建筑特色、服饰习俗等的介绍,也让我对当时西域的多元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让我明白,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一条文化的长河,汇聚了无数文明的涓涓细流。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突出优点是,它并没有将《大唐西域记》的解读局限于中国古代史的范畴,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加宏大的世界史的视野下进行审视。书中对西域各个古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介绍,都能够与同时期的世界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和参照,从而展现出《大唐西域记》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从中了解到,在唐朝时期,中亚地区早已形成了复杂的文明格局,各个国家之间既有交流,也有冲突。玄奘的西行,不仅仅是佛教的传播,更是中国与这些地区之间的一次重要的文化接触。书中对一些域外史籍的引用,也让我看到了《大唐西域记》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及它如何成为研究中亚历史的重要文献。这种全球史的视角,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大唐西域记》的价值,它不仅仅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史书,更是世界文明交流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