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公平與效率:廣州新醫改的實證研究
定價:69.00元
作者:嶽經綸 王春曉
齣版社: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979633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中國衛生服務體係的公平與效率研究:新醫改以來的廣州案例》一書,利用廣州地區2009~2013年的衛生資源和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數據,分析瞭新醫改政策對於廣州地區衛生資源、醫療衛生服務供應在公平與效率方麵的變化。本書以廣州為個案,對新醫改的效果進行評估,指齣問題並給予建議。
內容提要
黨的以來,特彆是2009年新醫改以來,在新的發展範式下,如何通過醫藥衛生體製改革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備受注目。本書從局部入手,從個案入手,力圖通過解剖麻雀,管窺一豹。書中利用廣州地區2009~2013年的衛生資源和衛生服務提供數據,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麵分析新醫改政策對於廣州地區衛生資源、衛生服務提供的公平性和效率的影響,對新醫改的實踐效果進行客觀評估。
目錄
章 導論/1
一 研究問題/1
二 研究內容/9
三 研究方法/10
四 結構框架/11
第二章 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與效率:理論基礎/12
一 公平/13
二 效率/19
三 公平與效率的關係/22
四 如何實現公平與效率的均衡發展/25
第三章 文獻綜述與研究方法/27
一 醫療衛生服務公平問題的研究方法和文獻綜述/27
二 醫療衛生服務效率問題的研究方法和文獻綜述/33
三 數據來源和指標選取/40
第四章 變遷中的衛生政策與醫療衛生服務:公平與效率的視角/47
一 西方衛生事業發展規律/47
二 現代中國衛生政策變遷/52
三 討論/62
第五章 新醫改以來的廣州市醫改實踐/64
一 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建設/66
二 綜閤醫療服務體係建設/70
三 全民醫療保險體係建設/72
四 衛生財政投入/75
第六章 新醫改以來廣州市衛生資源公平性和服務效率的趨勢分析/77
一 分析方法/77
二 全市基本情況/78
三 衛生資源公平性/82
四 醫療衛生服務提供效率/88
五 分析與討論/90
六 政策建議/94
第七章 廣州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係公平性分析——以衛生人力資源配置為例/98
一 指標選擇/99
二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係公平性/99
三 分析/104
四 討論/105
五 政策建議/110
第八章 廣州市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公平性分析/113
一 指標選擇/113
二 農村衛生服務體係公平性/114
三 分析/117
四 討論/123
五 政策建議/125
第九章 廣州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係運營效率分析/128
一 指標選擇/128
二 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係運營效率/129
三 分析/135
四 討論/136
五 政策建議/139
第十章 廣州市農村衛生服務體係運營效率分析/142
一 指標選擇/142
二 農村衛生服務體係運營效率/143
三 分析/148
四 討論/150
五 政策建議/151
第十一章 廣州市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運營效率比較分析/157
一 指標選擇/157
二 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係運營效率比較/158
三 分析/166
四 討論/170
五 政策建議/172
第十二章 廣州市城市公立醫院運營效率分析/175
一 指標選擇/175
二 城市公立醫院運營效率/176
三 分析/182
四 討論/185
五 政策建議/187
第十三章 廣州市民營醫院運營效率分析/194
一 指標選擇/194
二 民營醫院運營效率/195
三 分析/200
四 討論/203
五 政策建議/205
第十四章 結語/210
參考文獻/222
後 記/234
作者介紹
嶽經綸,男,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中國公共政策評論》主編,也曾主編《中國社會政策》一書。主要研究方嚮為社會政策、勞工政策、教育政策。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強烈的價值判斷色彩,即“公平”與“效率”之間的張力。我總覺得,在很多公共政策的討論中,這兩者常常被塑造成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效率論者傾嚮於強調市場機製的優越性,認為效率最大化最終會涓滴效應地惠及所有人;而公平倡導者則擔心,無限製的效率追求會導緻社會階層固化和弱者被拋棄。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更具建設性的視角,比如探索齣一條“兼顧公平的效率路徑”,那將是巨大的貢獻。我希望看到作者是如何解構“效率”和“公平”這兩個概念在醫療領域的具體內涵。效率是更快的周轉率?更低的行政成本?還是更高的治愈率?公平是人人享有同等服務?還是根據需求進行差異化分配?我深信,隻有對這些基本概念進行清晰的界定和量化,接下來的實證分析纔站得住腳。我對如何通過製度設計,讓這兩者從對立走嚮協同,抱有極大的興趣。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許多關於社會公平和資源配置的深刻思考。我總覺得,一個社會要真正進步,就得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既要保證最弱勢的群體能夠獲得基本的福祉,又要維持市場應有的活力和效率。我最近一直在關注一些關於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社會新聞,心裏總有揮之不去的睏惑:為什麼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們總是難以做到既讓所有人“病有所醫”,又能確保醫療服務的質量和創新不被犧牲?這本書似乎觸及瞭這個核心矛盾。我期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於主流經濟學說辭的、更貼近現實的分析框架。比如,在廣州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超大城市,其具體情況和內陸地區會有何顯著差異?那些改革措施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瞭哪些意想不到的阻力?我希望作者能用紮實的田野調查數據來支撐論點,而不是停留在空泛的政策討論層麵。畢竟,理論總是美好的,但真正決定成敗的,往往是那些微小的、執行層麵的細節和人性的復雜考量。這本書若能揭示這些“幕後故事”,對我理解現代社會治理的復雜性將大有裨益。
評分從齣版信息來看,這似乎是一本非常專業化的學術著作,這一點對我很有吸引力。我厭倦瞭那些將復雜的社會問題簡單化、娛樂化的通俗讀物。我需要的是那種經得起推敲的、邏輯嚴密的分析。特彆是“實證研究”這幾個字,意味著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思辨的層麵。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是如何構建其計量模型來檢驗特定政策變量對特定結果指標的影響。比如,在廣州推行的新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否真的提高瞭醫療服務的可及性?是否有數據錶明它抑製瞭過度醫療的行為?我希望看到詳細的迴歸分析圖錶、穩健性檢驗的結果,以及對內生性問題的處理方法。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讀者來說,這些技術細節或許晦澀難懂,但正是這些嚴謹的構建,纔能為那些宏大的政策主張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避免我們陷入基於直覺或情緒的判斷泥潭。這本書如果能展示齣頂尖的實證研究水準,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地方案例研究,更可能成為方法論上的一個範本。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我童年時經曆過的公立醫院排隊掛號的混亂場景,那種感覺至今難忘——一種普遍的不確定性和對製度的不信任感。新醫改的初衷無疑是想解決這些根深蒂固的問題。然而,改革往往意味著陣痛,而且這種陣痛並非平均分配。我更關心的是,那些被改革“意外”波及的群體——比如那些依賴特定醫院的慢性病患者,或者那些收入剛剛跨過某個門檻,結果醫保報銷比例反而下降的“夾心層”——他們的情況如何?這本書如果能捕捉到這些“看不見的受害者”,並深入剖析製度設計上的疏漏,那它就超越瞭單純的經濟學分析,而具備瞭深刻的社會關懷。我希望看到,作者是否有勇氣去挑戰那些被官方敘事所掩蓋的、不那麼光鮮的改革成果。真正的公平,或許就隱藏在那些不被主流報告所提及的、微小的個體睏境之中。我期望這本書能成為一個有力的提醒:任何自上而下的改革,都必須時刻警惕其對社會最脆弱環節的潛在傷害。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摘要,我立刻被它那種近乎“手術刀式”的精確感所吸引。我一直對那種宏大敘事、一概而論的社會科學研究持保留態度,總覺得少瞭點“人味兒”。而這本書聚焦於“廣州新醫改的實證研究”,聽起來就非常接地氣。我特彆好奇,在具體的醫保目錄調整、分級診療推行過程中,基層醫院和三甲醫院的利益如何博弈?那些在改革浪潮中受益或受損的醫生、護士和普通市民,他們的真實感受是什麼?這本書如果能深入到個體經驗層麵,描繪齣不同利益相關者在製度變遷下的生存策略和心理變化,那纔算得上是真正深刻的研究。我猜想,作者一定花瞭不少時間在醫院的門診大廳、病房走廊,甚至政策製定者的會議室裏,去捕捉那些轉瞬即逝的真實瞬間。我期待它能提供一種“內部視角”,讓我們看到政策文件背後那些鮮活、甚至有些醜陋的現實掙紮,從而真正理解“公平”在具體執行中是如何被定義和被重新定義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