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名:粵語(廣州話)常用600詞隨身記
定價: 12.00元
齣版社名稱: 廣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時間: 2015年3月
開本: 32開
ISBN編號: 9787218096858
內容簡介
你搵我乜嘢事? 去邊度飲茶好啊? 喫飯未啊? 是但啦! ……
隨身聽,跟著說,即記即用!
《粵語(廣州話)常用600詞隨身記》是方言研究中心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編寫的“粵語語言文化學習與傳播叢書”之一。每天隻需10分鍾,通過普通話、地道粵語一對一對照翻譯,實用例句,好快上手。隨書附贈常用主題分類詞錶:顔色、時間季節、體育運動、廣州地標、特色美食、贊美的話。
目錄
學前必記
背單詞方法
1天單詞(一)
1天單詞(二)
2天單詞(一)
2天單詞(二);
組詞造句
對照答案,鞏固單詞
記單詞,練造句
3天單詞(一)
3天單詞(二)
4天單詞(一)
4天單詞(二)
記單詞,練造句
組詞造句
對照答案,鞏固單詞
4天單詞(一);
4天單詞(二)
5天單詞(一)
5天單詞(二);
組詞造句
對照答案,鞏固單詞
6天單詞(一);
6天單詞(二);
組詞造句
對照答案,鞏固單詞
7天單詞(一);
7天單詞(二)
......
組詞造句
對照答案,鞏固單詞
18天單詞(一)
18天單詞(二);
組詞造句
對照答案,鞏固單詞
19天單詞(一)
19天單詞(二);
組詞造句
對照答案,鞏固單詞
20天單詞(一)
組詞造句
對照答案,鞏固單詞
附錄
顔色
時間季節
體育運動
廣州地標
特色美食
贊美的話
作者簡介 範俊軍,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現為暨南大學漢語方言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生導師,《暨南學報》副主編,廣東省高等學校學報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語言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語言學理事主要研究領域:五嶺地區漢語土話,南方少數民族語言(瀕危語言)資源及利用技術。在GN較早引介國外生態語言學理論,曾主持國傢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五嶺漢語方言和瑤語生態評估及雙語接觸研究》,廣東省社會科學基金課題《五嶺中部瑤語島調查及瑤語與漢語雙方言接觸研究》,廣州市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增城佘族語言生態評估與保護對策》;發錶過《我國語言生態危機的若乾問題》、《生態語言學研究述評》,譯文《D代生態語言學的研究現狀》。對瀕危語言問題也多有關注,發錶瞭《關於瀕危語言研究的幾點思考》《少數民族語言危機與語言人權問題》,編譯齣版《聯閤國教科文組織關於保護語言與文化多樣性文件匯編》。近年關注語言資源的利用問題,發錶論文《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有聲語檔建設初探》、《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有聲語檔建設再論》,齣版《語言調查語料記錄與立檔規範》等。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值得稱贊,廣東人民齣版社的齣品一嚮讓人放心。紙張的選取非常考究,不是那種廉價的、容易反光的紙張,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不易疲勞,這對於需要反復記憶詞匯的學習者來說太重要瞭。我發現它在知識點的組織結構上遵循瞭一種非常符閤記憶規律的邏輯。它不是簡單地按照字母順序排列,而是將詞匯進行瞭主題性的歸類,比如“餐飲類”、“交通齣行類”、“情感錶達類”等等。這種模塊化的學習方式,極大地降低瞭記憶的負擔,讓學習過程變得像在搭建一個知識的拼圖,每完成一個模塊,都會有一種成就感。而且,在一些容易混淆的詞匯旁邊,作者還會貼心地加上小小的對比注釋,這種主動的預警機製,有效地防止瞭初學者走入誤區,讓我的學習路徑更加平坦順暢。我周末常常會帶著它去茶樓“實戰演習”,那種學瞭馬上就能用的感覺,是其他任何學習方式都無法替代的。
評分作為一名對粵語發音有執著追求的愛好者,我非常看重教材在音韻學上的嚴謹性。市麵上很多教材為瞭簡化,乾脆用普通話拼音來標注粵語發音,那簡直是南轅北轍,完全毀瞭粵語的聲調美感。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它采用瞭科學的粵語拼音係統,並且對每一個音節的聲調走嚮都有明確的標記。更妙的是,書中還穿插瞭一些關於聲調變化的提示,比如在連讀時聲調可能會産生的細微變化,這些是教科書裏通常不會涉及,但卻是日常交流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我個人體會很深的是,掌握瞭這些微妙的聲調變化後,我的聽力水平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聽得懂字麵意思,但感覺怪怪的”。而且,作者在詞匯的選擇上也體現瞭對現代生活場景的關注,比如收錄瞭一些關於網絡用語或現代消費場景下的詞匯,這讓學到的內容不會顯得過於老舊,保持瞭鮮活的生命力,真正能夠應用到當下的交流中去。
評分說實話,我之前也買過幾本號稱“快速入門”的粵語書,結果很多都是徒有其錶,要麼是拼音注音和普通話的生硬對應,要麼就是語法解釋晦澀難懂,學完一章感覺腦子更亂瞭。但《粵語(廣州話)600常用詞隨身記》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仿佛是請瞭一位住在廣州土生土長的老友在手把手教你。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對同音異義詞的處理方式,在廣州話裏,很多詞發音一樣,但意思卻天差地彆,這本書巧妙地通過上下文和情景來區分,避免瞭學習過程中的混亂。舉個例子,書裏對“打”這個字在不同情境下的多重含義解析得非常透徹,從“打波”(打球)到“打冷震”(發抖),每一個用法都配上瞭精準的粵拼和解釋。這種對細節的打磨,體現瞭編著者深厚的語言功底和對學習者的體貼。我常常在通勤的地鐵上拿齣來翻閱,那種小巧便攜的尺寸,讓我在碎片時間裏也能高效地吸收知識,而不是被一本厚重的工具書束縛住。這種“隨身記”的設計理念,真正做到瞭將學習融入生活。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帶著濃鬱嶺南風情的插圖,一下子就把我拉迴瞭那個充滿活力的廣州街頭。我一直對粵語有著莫名的情愫,總覺得它不隻是語言,更是一種文化符號。拿到書後,迫不及待地翻開,首先注意到的是它整體的排版布局,非常清晰,沒有那種讓人眼花繚亂的擁擠感。作者在選詞上顯然是下瞭不少功夫的,不像市麵上一些教材堆砌大量生僻詞,這本書更注重“常用”二字,對於像我這樣初學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每一個詞條的釋義都力求精準,而且配上瞭地道的例句,這對於理解詞匯在實際語境中的用法至關重要。我特彆喜歡它在解釋一些語氣詞或者擬聲詞時的那種細緻入微,這些往往是標準書麵語裏難以捕捉的“靈魂”。記得有一次學到“掂過碌蔗”,光看字麵意思完全摸不著頭腦,但書裏的解釋和例句讓我瞬間領悟瞭那種“非常順手、沒問題”的俚語精髓。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實用性和文化承載性上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讓人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嶺南文化的溫度。
評分真正讓我覺得這套書“有用”的,是它所蘊含的文化背景知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本書深諳此道,在介紹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詞匯時,總會附帶一段簡短卻精煉的文化背景介紹。比如學習到一些關於“飲茶文化”相關的詞匯時,書裏會稍微提及早茶、午市的點心叫法差異,雖然篇幅很短,但足以讓人對廣州的飲食習俗産生濃厚的興趣。這不僅僅是學單詞,更像是在進行一次微型的文化考察。我發現,當我理解瞭背後的文化邏輯,那些詞匯的發音和用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大腦接受瞭,不再需要死記硬背。這本書的編排思路非常人性化,它充分考慮到瞭學習者從“知道”到“會用”中間的鴻溝,通過大量的、貼近生活的場景模擬,搭建起瞭一座實用性的橋梁。總的來說,它不是一本冷冰冰的工具書,而是一本有溫度、有生命力的“廣州話生活指南”,讓我對粵語的學習充滿瞭持續的熱情和信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