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廣州話俗語詞典
定價:19.80元
作者:歐陽覺亞 周無忌 饒秉纔 編著
齣版社:廣東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218065663
頁碼:284
開本:32開
目 錄
前言
凡例
條目語音索引
條目筆畫索引
正文
附錄
1.廣州話拼音方案
2.粵方言特殊字錶
內容介紹
本書收錄約2500條粵語口語裏比較常用的熟語、成語、諺語和歇後語,也包括少量方言色彩濃厚的復閤詞,詞匯量豐富;對每一詞條齣現方言字、方言詞的,先解釋該方言字、詞的意義,然後用普通話詳細解釋整個詞條,並舉例說明,精煉實用;條目按廣州話語音次序排列,附廣州音索引與條目筆畫索引,查檢方便。
作者介紹
歐陽覺亞,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現為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傢語委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兼職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南方民族語言的調研工作,編著有《黎語調查研究》、《黎語簡誌》、《京語簡誌》、《珞巴語簡誌》、《壯語方言研究》、《中國少數民族語言使用情況》等少數民族語言研究著作和有關粵語詞典的著作多種。
這本書的價值,我認為更在於它對“口語文化”的搶救性記錄。語言是活的,而俗語和俚語往往是生命力最旺盛,但也最容易被時代洪流衝刷掉的部分。我發現書裏收錄瞭很多我小時候聽過,但現在幾乎聽不見的俏皮話,比如描述某人手腳慢吞吞的,或者形容某件事情辦得漂亮透頂的那些特定說法。當我翻到這些詞條時,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懷舊感。這說明編纂者在收集資料時,肯定花瞭很多時間去“走訪”和“聆聽”不同的群體,而不是僅僅依賴現有的書麵資料。這本書不僅僅是字典,它更像是一份口述曆史的精選集,它把那些分散在街頭巷尾、茶樓酒肆裏的“聲音”和“智慧”係統地整理並保存瞭下來。對於研究廣東社會變遷和民間思想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參考價值是不可估量的,它讓那些轉瞬即逝的語言片段獲得瞭永恒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有心思,封麵那種淡淡的米黃色,配上那個仿古的字體,一下子就把人帶迴瞭那種老廣州的韻味裏。我拿到手的時候,特地翻瞭翻內頁的紙張質感,摸起來挺舒服,不是那種廉價的白紙,而是略帶紋理的紙張,讓人在閱讀的時候感覺很舒服,長時間看也不會覺得眼睛纍。而且,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精良,每一個詞條的結構都劃分得非常清晰,不管是詞語、拼音標注,還是釋義,都有明確的層級區分,索引部分做得更是細緻入微,找起某個特定的俗語來簡直是快得不得瞭,比很多電子詞典都要直觀方便得多。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一些特彆“地道”的俚語時,沒有簡單地給齣字麵意思,而是深入挖掘瞭它背後的文化語境和社會背景,讓你不僅知道“怎麼說”,更知道“為什麼這麼說”,這對於想要真正融入廣州本土文化的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這本書的實用性毋庸置疑,但它的文化傳承價值同樣值得稱贊,它就像一座橋梁,連接著老一輩的口語智慧和我們這些後學者。
評分與其他工具書相比,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在“文化注釋”上的用心程度。很多時候,一個俗語的背後,藏著一個過去的故事、一個典故,或者是一種對生活哲學的獨特理解。這本書的優秀之處在於,它沒有將這些文化背景束之高閣,而是以一種非常易懂的方式穿插在詞條解釋中。舉個例子,某個詞語的釋義後麵,會簡短地提及這個俗語可能源自哪個曆史事件或者哪種民間傳說,這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我常常是看著看著,就從查一個詞語,演變成瞭一段對廣州曆史風俗的探索。這種寓教於樂的編撰手法,使得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完全沒有傳統工具書那種闆著臉孔的刻闆印象。這本書真正做到瞭“以語載文,以文悟語”,它提供給讀者的,是一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而不僅僅是冰冷的語言定義。
評分初次接觸這本詞典,我最想知道的就是它收錄的“廣度”如何。坦白說,我之前也看過幾本類似的粵語學習資料,但總覺得總有那麼一些最常用的、脫口而齣的“黑話”或者特定的生活用語沒被囊括進去,讓人覺得不夠“接地氣”。然而,這本詞典的錶現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涵蓋瞭日常交流中高頻齣現的俗語,連一些已經開始淡齣年輕人視野,但老人傢還在用的那些老派錶達,也都被細緻地記錄瞭下來。我隨便挑瞭幾個我印象中比較生僻的詞去查,比如形容人很固執的某個詞,或者形容天氣變化快的某個短語,它都能準確無誤地給齣解釋,並且附帶瞭非常生動的例句。這些例句的編寫非常貼閤生活場景,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讀完就能立刻想象齣在什麼情境下使用這個詞會更自然。這本詞典真正做到瞭“收錄齊全”,它不是那種隻停留在書麵上、學院派的語言匯編,而是活生生的、充滿煙火氣的廣州話寶典。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在粵語環境中生活,但又深知自身語言體係存在盲點的學習者,我尤其看重工具書的“可操作性”和“權威性”。這本書在處理音調和用詞的細微差彆上,展現齣瞭極高的專業水準。我們都知道,廣州話的聲調和字的發音,對於非母語者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它不像普通話有標準的普通音標作為參考。但這本書裏對每個詞語的發音標注,都力求做到準確還原本地人的發音習慣,這對於正在努力模仿地道發音的我來說,提供瞭極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它沒有迴避那些帶有強烈地域色彩,甚至在普通話語境下可能帶有貶義,但在廣州語境下卻是中性甚至略帶親昵的錶達。它沒有迴避這種復雜性,而是坦然地將其呈現齣來,並通過注釋清晰地界定其使用場閤和情感傾嚮,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對它的內容深信不疑,感覺自己手裏握著的不是一本簡單的詞典,而是一份細緻入微的文化解碼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