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胜过好老师1+
基本信息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2:自由的孩子自觉
作者:尹建莉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7-01
字数:220千
版次:1
页数:464
印刷时间:2016-06-15
开本:16开
印次:1
ISBN:978-7-5500-1770-2包装:平装
内文用纸:70g美质
中图法分类号:G78
所属分类:子/家教>家教方法
定价:¥49.80
编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8年之作,签章版限量发售!亿万家庭!颠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家庭教育模式!亿万妈妈必读经典。振聋发聩、震醒人心!98个真实案例,全面涵盖家校矛盾、性教育、隔代关系、多子女关系、金钱教育……一本书看懂“中国特色”家庭教育的所有问题!“后悔没早点看到这本书”!中国家族中的教育模式是通过代代模仿和传染得以传承和延续的,经常看到几代人都在重复相似的恶劣教育方式,每代人都在承受着同样的痛苦和磨难,直到有一个人醒悟过来,从此斩断了这根链条。好看得不像家教书!——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我真希望,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看到过这本书。”
“我真希望,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看到过这本书。”
名人她点到了中国教育的症结,道出了许多父母感知而没有形成自觉的问题所在。关键是,她给出了解题的路径。在许多机械化教程一样的教子配方泛滥之时,本书确有中流砥柱的意思。
——徐虹(书评人,作家)
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更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钱理群(学者,北京大学教授)
目录
章划清和孩子的界限
1.划清你和孩子的界限
2.“慢点”“小心点”是糟糕的口头禅
3.家长故意挖坑让孩子说话不算数
4.不要逼迫孩子许诺
5.“屁”大的事何以成了事儿?
6.家庭教育中不需要法官
7.放手的分寸怎么拿捏?
8.“苦口婆心”有可能全是废话、唠叨
9.孩子能看到灵异事件吗?
第二章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1.爱和溺爱是两件相反的事
2.一位爷爷的求助信:孩子会不会被“惯坏”?
3.孩子一定要有个怕的人吗?
4.把马桶洗干净,让孩子玩去吧
第三章保护孩子不只是保护他的身体
1.孩子过分“懂事”并不是好事
2.如何拒绝别人打听孩子考试成绩
3.不要去试探孩子对父母的爱
4.“逗孩子”是一种恶习
5.孩子怕妈妈老了
6.孩子总担心妈妈出事怎么办?
7.不要用说谎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说谎
8.孩子为什么不想长大?
9.,放心说出你的愿望
10.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绪风暴“?
第四章 吃喝拉撒不用“精细化管理”
1. 哺乳时间应尽量延长
2.不要训练大小便
3.孩子吃饭太慢怎么办 ?
4.孩子不愿意刷牙怎么办?
5.三岁孩子爱玩手机怎么办?
6.孩子长得比较胖怎么办?
7.如何让孩子对垃圾食品不再感兴趣?
8.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细管理
9.孩子咬指甲怎么办?
第五章 好关系才有好教育
(一)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底色
1.妈妈的强势是弥散在家中的甲醛
2.夫妻教育理念不同咋办 ?
3.孩子粘爸爸好吗?
4.孩子爸爸的“放羊”更胜一筹
5.如何给孩子讲离婚的事?
6.做了“第三者”还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孩子吗?
(二)隔代关系并不是“难念的经”
1.坚定地把婆婆打发走
2.孩子不是老人的玩具
3.让孩子管奶奶叫“干奶奶”试试
4.孩子更奶奶怎么办?
5.自己带孩子是不是“很傻”?
(三)多子女关系全靠一个“爱”字
6.如何补偿被“重男轻女”的女儿?
7.二宝出生后,大宝生气怎么办?
8.要不要为了抵抗再生个孩子?
9.家长无意间挑拨了姐弟关系
10.意外出现的二宝带来的两个问题如何解?
11.大宝、二宝、三宝都可以自己带
第六章 家庭是学习的站
(一)启蒙教育与早期学习
1.出生四天的婴儿能懂妈妈的话吗 ?
2.“天才宝宝”怎么培养
3.文化不高的妈妈也可以给孩子好的早教
4.该给宝宝说方言还是普通话?
5.看英文动画片好吗?
6.一封来自韩国的咨询信:要不要给孩子报辅导班?
7.孩子几岁学乐器较好?
(二)受益一生的轻松学习法
1.不要用物质奖励刺激孩子的学习兴趣
2.写好高考作文的一点小策略
3.对“经典诵读”几条建议
4.作业之痛是孩子痛
5.阅读不是佛脚,不要急时才抱
6.姥姥做的饭里下了“毒药”?
第七章 性教育、人际关系培养、金钱教育
(一)性教育要坦坦荡荡
1.请允许女儿爱美且漂亮
2.12岁孩子看黄色图片怎么办?
3.发现孩子手淫,怎么办?
(二)引导孩子的人际关系
1.要不要和社会“同流合污”?
2.孩子交了坏朋友怎么办?
3.如何解决孩子间的纠纷?
4.要不要让孩子“打回去”
5.我的孩子为什么是受气包?
6.实在不行就打回去!
(三)金钱教育要宽松
1.孩子捡到的钱该如何处理?
2.孩子的压岁钱怎么用?
3.这个新书包就买了吧!
4.爱不要吝啬,钱也不要吝啬
第八章 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气
(一)走出坑人的伪陷阱
1.“感统失调”的主要病因是心理失调
2.母爱是识别“假早教”的验钞机
3.不要带孩子去测智商
4.左撇子不需要
5.要不要进幼儿园?
6.“注意力不集中”是顶假帽子
7.给孩子做推拿好吗?
8.玩耍不用到“子班”去学
9.关于“敏感期”这个事
10.要“即时满足”,不要“延时满足”
(二)处理家校矛盾要果断
1.老师得了“时代嚣张症”怎么办?
2.我曾和女儿的老师拍桌子
3.要不要给老师送礼?
4.恶老师是家长的懦弱培养出来的
5.孩子厌学,怎么办?
6.作业之痛是孩子痛
第九章 接纳自己才能接纳孩子
1.信佛的妈妈为什么狂打孩子 ?
2.接受自己的胆小,接受自己朋友少
3.不是孩子太胆小,是你太恐惧
4.幼儿园的‘好老师’为什么回家后不是‘好妈妈’?
5.爸爸要进监狱,怎么和孩子说?
6.抑郁症妈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7.对人好的祭奠是让自己活得更好
尹建莉的教育方法适合每个孩子吗 ?
一封特殊的来信:6岁的小女孩带动妈妈读《好妈妈》
代后记——一位好妈妈,必定是一名勇士
商品名称: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
| 作者: | 作者:尹建莉 著 |
| 市场价: | 28元 |
| 叶洋网价: | 21元 |
| ISBN号: | 9787506345040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以实物为准) | |
| 16开 | 平装 |
| 2008-12-1 | 1 |
| 2010-4-1 | 1 |
| 编辑 | |
|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 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本书可供家长读、教师读,像我这样关心教育的人也会从中得到效益。 我原来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作者的一位老同学 你的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这些文章读一次根本不够。值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喜。事实上你的文章不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一位网友给作者的博客留言 以前我也读了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但经常令人失望。读的时候觉得说得句句有理,放下书时却觉得什么也不会;有的书甚至只是在炫耀“成功”,让人越读越自卑,越读越不知道该如何做家长了。读了你的这些文章,我才真正知道面对孩子时应该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中了,只恨没有早一些读到这些文章,你为什么不早些写出来呢?! ——一位先读完全文的家长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 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本书有以下特点: 本书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 第二 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实用的工具书。 第三 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
| 目录 | |
序言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无痕 前言 走好这趟单程旅行 章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 1.打针有些疼 2.不要捉弄孩子 3.给小板凳揉揉痛 4.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 5.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 6.像牛顿一样 7.古诗滋养的孩子 第二章 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 1.让孩子识字不难 2.开“小卖部” 3.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4.修得一支生花笔 5.“好阅读”与“坏阅读” 6.阅读需要诱惑 7.不看“有用”的书 8.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9.写作文的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孩子是从哪里来的 2.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3.可不可以批评老师 4.遇到一个“坏小子” 5.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 6.“成 人仪式”写给女儿的信 第四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2.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 3.替孩子写作业 4.不写“暴力作业” 5.学习不要“刻苦努力” 6.不考100分 7.考好了不奖励 第五章 做家长应有的智慧 1.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 2.幸福的家就是五星级宾馆 3.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4.“不管”是好的“管” 5.做“听话”的父母 6.学会开“家长会” 7.不做穿西装的野人 第六章 小事儿就是大事情 1.女儿的“隐私” 2.如何让孩子爱吃饭 3.睡觉不怕吵学习不怕吵 4.不怕小动物 5.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 6.小小独行侠 7.上海遇骗记 第七章 走出坑人的教育误区 1.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不上学前班 3.暴力作业就是“教育事故” 4.不是电脑游戏的错 5.“多动症”是个谎言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索引 |
| 书摘/插图 | |
| 1 “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 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上,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的人。 陪孩子写作业,现在已成了许多家长的“功课”。 孩子上小学后,整个家庭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孩子的生活中开始有了一种叫“作业”的东西,它仿佛是张多米诺骨牌,能带来此后一连串的变化——作业事关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事关未来的升学,升学又决定了事业前途……每个对孩子负责的家长,怎么能不在意这件事呢。于是很多家长放弃自己的一些活动,天天陪着孩子写作业,他们希望以此培养出孩子爱学习,规规矩矩写作业的好习惯。 家长们陪的方式略有不同,有的是在孩子写作业时搬个凳子坐在旁边盯着,非常形象地“陪”;有的是不时地过来,先了解一下要写什么,再不时... |
我发现这本书与其他育儿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它超越了单纯的“术”的层面,深入到了“道”的探索——即我们为什么要这样教育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最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书中穿插引用的古今中外的哲理名言,并非为了炫技,而是恰到好处地为教育理念增添了厚重感和普适性,让教育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眼前的考试分数或行为规范,而是上升到了生命教育的高度。特别是谈到亲子关系中的“看见”与“倾听”,作者用极具感染力的笔触描述了现代父母在忙碌中对孩子内心世界的缺席。她强调,真正的倾听不是等你把话说完,而是放下手中的一切,全神贯注地捕捉孩子话语背后的情绪和需求。这种对人性深处的洞察,让这本书具有了超越时间限制的魅力,它不是针对某个特定年龄段的短期攻略,而是一套可以陪伴孩子从蹒跚学步到独立成人的长期心法。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做“母亲”,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更深刻地去爱一个独立的个体。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对“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样的标题有些许保留,总觉得这样的表述可能过于强调母亲的作用而忽略了父亲或其他家庭成员的参与。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完全打消了这种顾虑。这本书的精髓并不在于“唯母论”,而在于强调“关系”的核心地位,以及母亲作为家庭情感联结枢纽所能发挥的独特而关键的作用。作者巧妙地将心理学、教育学的前沿理论,融入到充满人情味的家庭故事中,使得理论不再枯燥,故事也不再流于表面。尤其是在处理“情绪管理”那一章节,简直是醍醐灌顶。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情绪稳定的家长,但书中对“无意识反应”的剖析,让我看到了自己过去许多次不耐烦和吼叫背后的真正原因——很多时候,那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我自身未被满足的需求在作祟。读完后,我开始有意识地练习“暂停三秒钟”,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去回应孩子的行为。这种从内而外的自我觉察,比单纯学习任何技巧都来得深刻和持久,它改变的不是我教孩子的方式,而是我“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佩服的地方,在于它敢于直面现代家庭教育中的那些“痛点”和“灰色地带”,绝不粉饰太平。例如,在谈到如何平衡“规则”与“自由”时,作者给出的建议非常务实,既没有一味推崇“放养”的无序,也没有鼓吹“控制”的僵硬。她提供了一种“有界限的爱”的哲学框架,让我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溺爱,而是清晰而坚定的引导。书中对于“夸奖的艺术”那一段,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我过去常常为了鼓励孩子,不加分辨地使用“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类评价性语言,这本书提醒我,这些看似正面的话语,其实可能正在扼杀孩子对内在成就感的探索,反而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依赖外界的肯定。取而代之的,作者推荐了描述性赞美,侧重于对孩子努力过程的肯定,而非结果的评判。这种细微的语词变化,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我能明显感觉到孩子在面对挑战时,展现出了更强的韧性和自主性。这哪里是一本教育书,分明是一本关于如何与生命建立深度连接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既温馨又不失专业感,初次翻阅时就被它散发出的那种沉静而有力的气息所打动。我特别喜欢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段落间的留白处理得当,读起来丝毫没有视觉疲劳的感觉,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其中也感到非常舒适。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与一位经验丰富、温柔睿智的长辈在进行一次深入的心灵对话。她总能用最贴近生活的例子,将那些看似宏大复杂的教育理念,解构得清晰明了,让人一听就懂,一懂就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立刻实践。更让我称道的是,这本书并不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提供了大量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比如如何设置家庭规则,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甚至是处理孩子青春期叛逆的一些“独家秘籍”。这些内容绝非空泛的口号,而是带着实实在在的烟火气,让人感觉手中握着的不是一本冰冷的教育指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充满温度的育儿宝典。每次合上书本,我都能感觉到自己的内心被充盈和安抚,对于未来育儿路上的那些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似乎都找到了一个坚实的锚点。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讲,这本书的行文节奏把握得非常老道,它不像有些教辅书那样信息量过大,让人读完后反而感觉思路混乱。作者非常懂得“留白”的艺术,她总是在关键的转折点设置一些反思性的提问,迫使读者停下来,将书中的内容与自己家里的具体情境进行对应。这种互动性极强的阅读过程,使得知识的吸收转化率非常高。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里面提到了“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的原则。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我过去常常因为心疼孩子,提前帮他们收烂摊子,结果反而剥夺了他们学习面对失败的机会。通过书中的案例分析,我理解到,允许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体验不完美的后果,才是给予他们最宝贵的独立能力。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现成的答案,而在于提供了一个可以让你自己找到答案的思维模型,它教会你如何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这种方法论上的高明之处,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