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勝過好老師1+
基本信息書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2:自由的孩子自覺
作者:尹建莉
齣版社:百花洲文藝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07-01
字數:220韆
版次:1
頁數:464
印刷時間:2016-06-15
開本:16開
印次:1
ISBN:978-7-5500-1770-2包裝:平裝
內文用紙:70g美質
中圖法分類號:G78
所屬分類:子/傢教>傢教方法
定價:¥49.80
編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8年之作,簽章版限量發售!億萬傢庭!顛覆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傢庭教育模式!億萬媽媽必讀經典。振聾發聵、震醒人心!98個真實案例,全麵涵蓋傢校矛盾、性教育、隔代關係、多子女關係、金錢教育……一本書看懂“中國特色”傢庭教育的所有問題!“後悔沒早點看到這本書”!中國傢族中的教育模式是通過代代模仿和傳染得以傳承和延續的,經常看到幾代人都在重復相似的惡劣教育方式,每代人都在承受著同樣的痛苦和磨難,直到有一個人醒悟過來,從此斬斷瞭這根鏈條。好看得不像傢教書!——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我真希望,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父母看到過這本書。”
“我真希望,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我的父母看到過這本書。”
名人她點到瞭中國教育的癥結,道齣瞭許多父母感知而沒有形成自覺的問題所在。關鍵是,她給齣瞭解題的路徑。在許多機械化教程一樣的教子配方泛濫之時,本書確有中流砥柱的意思。
——徐虹(書評人,作傢)
是難得的傢教讀本,既敢直麵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更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錢理群(學者,北京大學教授)
目錄
章劃清和孩子的界限
1.劃清你和孩子的界限
2.“慢點”“小心點”是糟糕的口頭禪
3.傢長故意挖坑讓孩子說話不算數
4.不要逼迫孩子許諾
5.“屁”大的事何以成瞭事兒?
6.傢庭教育中不需要法官
7.放手的分寸怎麼拿捏?
8.“苦口婆心”有可能全是廢話、嘮叨
9.孩子能看到靈異事件嗎?
第二章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1.愛和溺愛是兩件相反的事
2.一位爺爺的求助信:孩子會不會被“慣壞”?
3.孩子一定要有個怕的人嗎?
4.把馬桶洗乾淨,讓孩子玩去吧
第三章保護孩子不隻是保護他的身體
1.孩子過分“懂事”並不是好事
2.如何拒絕彆人打聽孩子考試成績
3.不要去試探孩子對父母的愛
4.“逗孩子”是一種惡習
5.孩子怕媽媽老瞭
6.孩子總擔心媽媽齣事怎麼辦?
7.不要用說謊的方式教育孩子不說謊
8.孩子為什麼不想長大?
9.,放心說齣你的願望
10.如何化解孩子的“情緒風暴“?
第四章 吃喝拉撒不用“精細化管理”
1. 哺乳時間應盡量延長
2.不要訓練大小便
3.孩子吃飯太慢怎麼辦 ?
4.孩子不願意刷牙怎麼辦?
5.三歲孩子愛玩手機怎麼辦?
6.孩子長得比較胖怎麼辦?
7.如何讓孩子對垃圾食品不再感興趣?
8.在吃喝拉撒睡上不要精細管理
9.孩子咬指甲怎麼辦?
第五章 好關係纔有好教育
(一)夫妻關係是傢庭教育的底色
1.媽媽的強勢是彌散在傢中的甲醛
2.夫妻教育理念不同咋辦 ?
3.孩子粘爸爸好嗎?
4.孩子爸爸的“放羊”更勝一籌
5.如何給孩子講離婚的事?
6.做瞭“第三者”還有資格撫養自己的孩子嗎?
(二)隔代關係並不是“難念的經”
1.堅定地把婆婆打發走
2.孩子不是老人的玩具
3.讓孩子管奶奶叫“乾奶奶”試試
4.孩子更奶奶怎麼辦?
5.自己帶孩子是不是“很傻”?
(三)多子女關係全靠一個“愛”字
6.如何補償被“重男輕女”的女兒?
7.二寶齣生後,大寶生氣怎麼辦?
8.要不要為瞭抵抗再生個孩子?
9.傢長無意間挑撥瞭姐弟關係
10.意外齣現的二寶帶來的兩個問題如何解?
11.大寶、二寶、三寶都可以自己帶
第六章 傢庭是學習的站
(一)啓濛教育與早期學習
1.齣生四天的嬰兒能懂媽媽的話嗎 ?
2.“天纔寶寶”怎麼培養
3.文化不高的媽媽也可以給孩子好的早教
4.該給寶寶說方言還是普通話?
5.看英文動畫片好嗎?
6.一封來自韓國的谘詢信:要不要給孩子報輔導班?
7.孩子幾歲學樂器較好?
(二)受益一生的輕鬆學習法
1.不要用物質奬勵刺激孩子的學習興趣
2.寫好高考作文的一點小策略
3.對“經典誦讀”幾條建議
4.作業之痛是孩子痛
5.閱讀不是佛腳,不要急時纔抱
6.姥姥做的飯裏下瞭“毒藥”?
第七章 性教育、人際關係培養、金錢教育
(一)性教育要坦坦蕩蕩
1.請允許女兒愛美且漂亮
2.12歲孩子看黃色圖片怎麼辦?
3.發現孩子手淫,怎麼辦?
(二)引導孩子的人際關係
1.要不要和社會“同流閤汙”?
2.孩子交瞭壞朋友怎麼辦?
3.如何解決孩子間的糾紛?
4.要不要讓孩子“打迴去”
5.我的孩子為什麼是受氣包?
6.實在不行就打迴去!
(三)金錢教育要寬鬆
1.孩子撿到的錢該如何處理?
2.孩子的壓歲錢怎麼用?
3.這個新書包就買瞭吧!
4.愛不要吝嗇,錢也不要吝嗇
第八章 教育需要清醒和勇氣
(一)走齣坑人的僞陷阱
1.“感統失調”的主要病因是心理失調
2.母愛是識彆“假早教”的驗鈔機
3.不要帶孩子去測智商
4.左撇子不需要
5.要不要進幼兒園?
6.“注意力不集中”是頂假帽子
7.給孩子做推拿好嗎?
8.玩耍不用到“子班”去學
9.關於“敏感期”這個事
10.要“即時滿足”,不要“延時滿足”
(二)處理傢校矛盾要果斷
1.老師得瞭“時代囂張癥”怎麼辦?
2.我曾和女兒的老師拍桌子
3.要不要給老師送禮?
4.惡老師是傢長的懦弱培養齣來的
5.孩子厭學,怎麼辦?
6.作業之痛是孩子痛
第九章 接納自己纔能接納孩子
1.信佛的媽媽為什麼狂打孩子 ?
2.接受自己的膽小,接受自己朋友少
3.不是孩子太膽小,是你太恐懼
4.幼兒園的‘好老師’為什麼迴傢後不是‘好媽媽’?
5.爸爸要進監獄,怎麼和孩子說?
6.抑鬱癥媽媽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7.對人好的祭奠是讓自己活得更好
尹建莉的教育方法適閤每個孩子嗎 ?
一封特殊的來信:6歲的小女孩帶動媽媽讀《好媽媽》
代後記——一位好媽媽,必定是一名勇士
商品名稱: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
| 作者: | 作者:尹建莉 著 |
| 市場價: | 28元 |
| 葉洋網價: | 21元 |
| ISBN號: | 9787506345040 |
| 齣版社: | 作傢齣版社 |
| 商品類型: | 圖書 |
| (以實物為準) | |
| 16開 | 平裝 |
| 2008-12-1 | 1 |
| 2010-4-1 | 1 |
| 編輯 | |
| 媽媽是朋友,媽媽是老師,媽媽是孩子的引路人,媽媽教育方法的差彆,常常影響孩子的一生。 本書作者既是好媽媽又是好老師,寫本書意在溝通學校教育和傢庭教育,因有感於傢庭教育的被忽視與不得法,而取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這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是難得的傢教讀本,既敢直麵教育問題,又深入地思考;有獨到的教育觀念,更有教育智慧,重要的還有無所不在的愛心。 本書可供傢長讀、教師讀,像我這樣關心教育的人也會從中得到效益。 我原來隻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彆。自從看瞭你的這些文章,纔發現這差彆原來是我和你之間的——作為母,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瞭,我其實隻是把孩子養活大瞭。 ——作者的一位老同學 你的每篇文章都像一個小寶庫,外錶看起來也許很平常,隻要走進去瞭,就會有驚人的發現。這些文章讀一次根本不夠。值得反復讀。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收獲,都讓我感動和欣喜。事實上你的文章不僅提高瞭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動瞭我自身作為傢長、作為一個普通人的成長! ——一位網友給作者的博客留言 以前我也讀瞭一些有關傢庭教育方麵的書,但經常令人失望。讀的時候覺得說得句句有理,放下書時卻覺得什麼也不會;有的書甚至隻是在炫耀“成功”,讓人越讀越自卑,越讀越不知道該如何做傢長瞭。讀瞭你的這些文章,我纔真正知道麵對孩子時應該如何想,如何做;我的孩子現在已經上初中瞭,隻恨沒有早一些讀到這些文章,你為什麼不早些寫齣來呢?! ——一位先讀完全文的傢長 |
| 內容簡介 | |
本書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的傢庭教育原創作品,是教育專傢尹建莉的教子手記,是一本還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傳的圖書。 相比許多傢教圖書,這本書有以下特點: 本書提齣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傢庭教育原則,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 第二 書中給齣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理論和實踐結閤。使父母們不僅立刻獲得許多有效的經驗,教育意識也隨之改善。它是實事求是談傢教的典範,是傢長們實用的工具書。 第三 本書不但告訴你怎麼能提高孩子成績,而且告訴你怎麼教孩子做人,教你怎麼培養一個自覺、自強、自立的孩子。 |
| 目錄 | |
序言 教育的美妙境界——有心而無痕 前言 走好這趟單程旅行 章 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1.打針有些疼 2.不要捉弄孩子 3.給小闆凳揉揉痛 4.每年都來的聖誕老人 5.長大要和馬曉飛結婚 6.像牛頓一樣 7.古詩滋養的孩子 第二章 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1.讓孩子識字不難 2.開“小賣部” 3.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 4.修得一支生花筆 5.“好閱讀”與“壞閱讀” 6.閱讀需要誘惑 7.不看“有用”的書 8.學“語文”不是學“語文課本” 9.寫作文的大技巧 第三章 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 1.孩子是從哪裏來的 2.孩子天生不會說謊 3.可不可以批評老師 4.遇到一個“壞小子” 5.比黃金珍貴的四個字 6.“成 人儀式”寫給女兒的信 第四章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不陪”纔能培養好習慣 2.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 3.替孩子寫作業 4.不寫“暴力作業” 5.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6.不考100分 7.考好瞭不奬勵 第五章 做傢長應有的智慧 1.自己不帶孩子就是瀆職 2.幸福的傢就是五星級賓館 3.隻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4.“不管”是好的“管” 5.做“聽話”的父母 6.學會開“傢長會” 7.不做穿西裝的野人 第六章 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1.女兒的“隱私” 2.如何讓孩子愛吃飯 3.睡覺不怕吵學習不怕吵 4.不怕小動物 5.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少看電視 6.小小獨行俠 7.上海遇騙記 第七章 走齣坑人的教育誤區 1.河流可以是粉色的 2.不上學前班 3.暴力作業就是“教育事故” 4.不是電腦遊戲的錯 5.“多動癥”是個謊言 參考文獻 後記 內容索引 |
| 書摘/插圖 | |
| 1 “不陪”纔能培養好習慣 傢長陪孩子學習的時間越長,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監工。而孩子從骨子裏是不喜歡一個監工的,他多錶麵上暫時屈從他,內心絕不會聽他的話。所以說,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上,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自製力的日漸磨損。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纔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陪孩子寫作業,現在已成瞭許多傢長的“功課”。 孩子上小學後,整個傢庭生活方式都會發生變化。孩子的生活中開始有瞭一種叫“作業”的東西,它仿佛是張多米諾骨牌,能帶來此後一連串的變化——作業事關孩子的學習成績,成績事關未來的升學,升學又決定瞭事業前途……每個對孩子負責的傢長,怎麼能不在意這件事呢。於是很多傢長放棄自己的一些活動,天天陪著孩子寫作業,他們希望以此培養齣孩子愛學習,規規矩矩寫作業的好習慣。 傢長們陪的方式略有不同,有的是在孩子寫作業時搬個凳子坐在旁邊盯著,非常形象地“陪”;有的是不時地過來,先瞭解一下要寫什麼,再不時... |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樣的標題有些許保留,總覺得這樣的錶述可能過於強調母親的作用而忽略瞭父親或其他傢庭成員的參與。然而,當我深入閱讀後,完全打消瞭這種顧慮。這本書的精髓並不在於“唯母論”,而在於強調“關係”的核心地位,以及母親作為傢庭情感聯結樞紐所能發揮的獨特而關鍵的作用。作者巧妙地將心理學、教育學的前沿理論,融入到充滿人情味的傢庭故事中,使得理論不再枯燥,故事也不再流於錶麵。尤其是在處理“情緒管理”那一章節,簡直是醍醐灌頂。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情緒穩定的傢長,但書中對“無意識反應”的剖析,讓我看到瞭自己過去許多次不耐煩和吼叫背後的真正原因——很多時候,那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自身未被滿足的需求在作祟。讀完後,我開始有意識地練習“暫停三秒鍾”,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去迴應孩子的行為。這種從內而外的自我覺察,比單純學習任何技巧都來得深刻和持久,它改變的不是我教孩子的方式,而是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的過程。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地方,在於它敢於直麵現代傢庭教育中的那些“痛點”和“灰色地帶”,絕不粉飾太平。例如,在談到如何平衡“規則”與“自由”時,作者給齣的建議非常務實,既沒有一味推崇“放養”的無序,也沒有鼓吹“控製”的僵硬。她提供瞭一種“有界限的愛”的哲學框架,讓我明白,真正的愛不是溺愛,而是清晰而堅定的引導。書中對於“誇奬的藝術”那一段,更是讓我茅塞頓開。我過去常常為瞭鼓勵孩子,不加分辨地使用“你真棒”、“你真聰明”這類評價性語言,這本書提醒我,這些看似正麵的話語,其實可能正在扼殺孩子對內在成就感的探索,反而讓他們變得越來越依賴外界的肯定。取而代之的,作者推薦瞭描述性贊美,側重於對孩子努力過程的肯定,而非結果的評判。這種細微的語詞變化,在實際操作中産生瞭巨大的力量,我能明顯感覺到孩子在麵對挑戰時,展現齣瞭更強的韌性和自主性。這哪裏是一本教育書,分明是一本關於如何與生命建立深度連接的指南。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非常吸引人,色彩搭配既溫馨又不失專業感,初次翻閱時就被它散發齣的那種沉靜而有力的氣息所打動。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字體大小適中,段落間的留白處理得當,讀起來絲毫沒有視覺疲勞的感覺,即便是長時間沉浸其中也感到非常舒適。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更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溫柔睿智的長輩在進行一次深入的心靈對話。她總能用最貼近生活的例子,將那些看似宏大復雜的教育理念,解構得清晰明瞭,讓人一聽就懂,一懂就想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立刻實踐。更讓我稱道的是,這本書並不隻是停留在理論層麵,它提供瞭大量可以操作的具體方法和工具,比如如何設置傢庭規則,如何進行有效的親子溝通,甚至是處理孩子青春期叛逆的一些“獨傢秘籍”。這些內容絕非空泛的口號,而是帶著實實在在的煙火氣,讓人感覺手中握著的不是一本冰冷的教育指南,而是一份沉甸甸的、充滿溫度的育兒寶典。每次閤上書本,我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內心被充盈和安撫,對於未來育兒路上的那些不確定性和焦慮感,似乎都找到瞭一個堅實的錨點。
評分從閱讀體驗上講,這本書的行文節奏把握得非常老道,它不像有些教輔書那樣信息量過大,讓人讀完後反而感覺思路混亂。作者非常懂得“留白”的藝術,她總是在關鍵的轉摺點設置一些反思性的提問,迫使讀者停下來,將書中的內容與自己傢裏的具體情境進行對應。這種互動性極強的閱讀過程,使得知識的吸收轉化率非常高。我記得有一章專門講“如何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裏麵提到瞭“讓孩子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的原則。這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過去常常因為心疼孩子,提前幫他們收爛攤子,結果反而剝奪瞭他們學習麵對失敗的機會。通過書中的案例分析,我理解到,允許孩子在安全的範圍內體驗不完美的後果,纔是給予他們最寶貴的獨立能力。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提供現成的答案,而在於提供瞭一個可以讓你自己找到答案的思維模型,它教會你如何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訴你該怎麼做,這種方法論上的高明之處,是很多同類書籍難以企及的。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與其他育兒書籍最大的區彆在於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關懷。它超越瞭單純的“術”的層麵,深入到瞭“道”的探索——即我們為什麼要這樣教育孩子,我們希望孩子最終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書中穿插引用的古今中外的哲理名言,並非為瞭炫技,而是恰到好處地為教育理念增添瞭厚重感和普適性,讓教育的視野不再局限於眼前的考試分數或行為規範,而是上升到瞭生命教育的高度。特彆是談到親子關係中的“看見”與“傾聽”,作者用極具感染力的筆觸描述瞭現代父母在忙碌中對孩子內心世界的缺席。她強調,真正的傾聽不是等你把話說完,而是放下手中的一切,全神貫注地捕捉孩子話語背後的情緒和需求。這種對人性深處的洞察,讓這本書具有瞭超越時間限製的魅力,它不是針對某個特定年齡段的短期攻略,而是一套可以陪伴孩子從蹣跚學步到獨立成人的長期心法。讀完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學會瞭如何更好地做“母親”,更重要的是,學會瞭如何更深刻地去愛一個獨立的個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